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土地分为私人所有、联邦政府所有和州政府所有三种。美国农地市场是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管理农地流转,农地市场是一种“准完全竞争性”市场。法律保护农地所有权不受侵犯,允许私人土地买卖和出租,政府一般不予干涉。出售土地时,买卖双方根据当时农地的市场价值评估买卖价格,达成买卖协议,既可由买卖双方自己协商,也可聘请私人估价公司,然后双方共同到县政府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以实现土地产权的转移,完成交易。  相似文献   

2.
我国寻租性腐败的经济根源在于行政权力的垄断和过度干预,变轨期、双轨期和并轨期的腐败现象各有其特点。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反腐意义在于可以消除土地方面的腐败机会、抑制腐败动机及减少“腐败资本”。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土地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崔传宝  荀杰 《山东地质》2009,(10):56-57
济南市下辖6区3县1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全市土地总面积8 177km2,其中耕地3 613 km2。近年来,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通过实施“两个强化”、“三个转变”、“四项原则”、“五项制度”,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作机制,实现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政府经营土地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原因,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都曾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历史演进,其弊端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一个制度障碍.改革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现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具体措施可包括:改革集土地管理与土地经营于一身的行政体制,把土地经营职能从土地管理部门分解出去;部分放开,逐步过渡,直至完全开放城乡土地市场;停止各级政府的土地融资行为,并对已经形成的土地金融债务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支出,建立规范化的政府土地基金;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政府只有实施义务而无修改权力,促进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必然要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但我国立法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却作了严格的规定,而在现实中,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却大量存在,造成了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被誉为“新的土地革命”,其使用制度如何改革,是当前需要从法律、政策和制度上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今后土地市场管理乃至农村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见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肖顺良,是在长沙市门户网站“星辰在线”上,网上的他神定气闲,完全是一种底气十足的新闻发言人形象。肖顺良原来是一名部队副团职干部,1988年底,转业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20年来.他先后担任过办公室副主任、土地有偿使用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  相似文献   

7.
《湖南地质》2010,(6):1-1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指出,现行土地制度直逼重大变革临界点。 变革的方向在何处?今年6月25日,是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一依法管地,集约用地”。我们从土地信访这个视角来观察与审视。  相似文献   

8.
“两税”下放,自然有利于充盈县市财政,至于和诟病已久的“土地财政”有何关联?是遏制“土地财政”还是助推“土地财政”,抑或两者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不仅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同时从理论上明确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和市场在经济运行机制中的主要作用.已经过去的阶段里,地勘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既定“三化”方针的正确.现在的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前提下,地勘经济体制必须向市场化取向,最终“纳入”市场经济体系.这样,就使作为改革途径描述  相似文献   

10.
编读     
《湖南地质》2010,(5):2-2
“珍惜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乍一看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及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大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其丰富的内涵涉及了国土、规划、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诸多部门,再也不是国土部门的“独角戏”。贵刊4月份的《“光明”的前途》一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土地综合整治范本,使未来土地困局终现光明。 ——龙山县国土资源局程远军  相似文献   

11.
土地违法执法难,是困扰国土资源部门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查处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卫片执法检查”等多次强有力的土地执法行动,土地违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是,这仅能治其标,而不能治其本。破解执法难,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深入研究违法案件的“症状”,研制出对症之“药”,才能治其根本。  相似文献   

12.
运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进行长沙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探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实用性及效果。结论显示“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利用现有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土地利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满足国家每年动态遥感监测的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土地整理注入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成为当前受人关注的焦点。湖北省“兴地灭螺”工程是一项土地整理与血防工程相结合的生态型,工程,华中地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正在逐步展开。以武汉市蔡甸区土地整理(血防)项目为倒,对治理血吸虫区域的土地整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初夏时节,行走在有“世外桃源”之称的常德大地,疏浚一新的沟渠、浓绿覆盖的田地、纵贯田间的耕道、靓丽的乡村小楼跃入视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整治给“世外桃源”增添了韵致。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唯一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用地政策矛盾日益加剧,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会越来越多,项目资金越来越大,涉及面积越来越广。如何管好用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根,失去了工作生产的对象,就无所谓再叫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同样也参与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但由于受国家法律、政策、计划的制约,二者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土地征用问题上,一次性征用补偿的机制更加突出。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浪费,腐败呈现;另一方面,对土地一次性征用补偿(即一次性买断农民的土地)的方法。使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并没有解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对农村土地实行租赁化管理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而“以租代征”却在各地竞相“上演”,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违法形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应该把稳定“农业”与维护农民利益区分开来。随着大批农民工转入城镇,大量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政府在为他们做好社会保障的同时,引导集中土地流转,培养一批专业粮农,种粮补贴政策不搞“普惠制”而是专门针对“大户“,这样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稳定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日前,北京国土部门推出了针对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的“新政”,表示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将不再只是“价高者得”,更多采用所谓“综合条件最优者得”的综合评标方式。一直以来,关于我国针对住宅用地一律推行招拍挂的制度受到的非议都不少,不少人认为这是造成我国地价、房价疯涨,居民购房难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在笔者看来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住房问题,招牌挂却绝对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土地的一般基础性理论入手,对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对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