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黄陇煤田煤层采动引起的顶板水害问题,以煤层顶板不同覆岩结构采动导水裂隙为研究对象,概化了煤-软-硬-软-硬(组合一)、煤-软-软-硬-硬(组合二)、煤-硬-软-硬-软(组合三)及煤-硬-硬-软-软(组合四)4种典型的岩性组合结构,运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覆岩组合采动破坏特征和覆岩导水裂隙与覆岩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覆岩结构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简称“导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采高条件下,煤-软-硬-软-硬型覆岩结构导高最小,煤-硬-硬-软-软型覆岩结构导高最大;工程实例表明,黄陇煤田煤层开采导高与采高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利用覆岩结构效应预测的导高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指环县-延安-蒲县以南、西安以北地区,其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重要含气层。通过古水流方向、超稳定重矿物含量和长石含量分析以及古水系恢复,认为山西期和下石盒子期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发育6个古水系,对应于6个长石含量分区和6个沉积相区。分别为石板沟-环县分区,平凉分区,淳化-耀县分区,韩城-澄城分区,大宁-Pu1井分区和华池-永宁分区。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沉积相分布规律,认为山2期发育小型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平凉、南部淳化-耀县和韩城-澄城一带; 山1期三角洲沉积分布范围比山2期明显扩大,北部延安-大宁发育三角洲前缘,湖泊相分布范围缩小。盒8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湖泊仅分布在镇原-环县-华池-正宁一带和大宁-Ji1井一线。实践证明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古水系,有利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甲基-2-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基)色满(M-MTTC)的分布与沉积环境有关。在抚顺烛煤中发现5,7,8-三甲基-MTTC和5,8-二甲基-MTTC以及7,8-二甲基-MTTC,不存在-甲基-MTTC。M—MTTC的这种分布反映了抚顺烛煤的淡水滨湖相沉积环境。与此相应的是,抚顺烛煤含有C32-C35,苯并藿烷,具有很高的姥鲛烷/植烷比值,高碳数正烷烃的奇偶优势和C24-C36异构烷烃的偶奇优势。  相似文献   

4.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三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冲绳诲槽水深1000m的海底软泥中,分析出三种酚类有机物,海洋软泥有机质使用氯仿甲醇抽提、薄层色谱分离、气相色谱分析、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仪鉴定,经定性的三种酚类有机物是:2-甲氧基-5-(1-丙烯基)酚;2-甲氧基-4-(2-丙烯基)酚;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酚。  相似文献   

6.
李山  刘根起 《岩矿测试》2006,25(1):95-96
对2-(5-氯-2-吡啶偶氨)-5-二乙基氨基酚(5-Cl-DEPAP)作锌的络合滴定指示剂进行了实验。在pH5.5的HAc—NaAc介质中,以5-Cl-DEPAP作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滴定锌,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终点变化敏锐,易于观察,锌量在0-25mg与EDTA消耗量成正比。方法用于化学试剂和铝合金中锌的测定,5次测定的RSD小于0.1%。结果表明,5-Cl-DEPAP符合络合滴定对指示剂的基本要求,扩大了该试剂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采用染色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微量元素分析、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包体侧温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白云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四种类型的白云岩:①泥粉晶白云岩,其m(Ca)/m(Mg)平均为3-10,Sr含量高(>300×10-6 ),m(Sr)/m(Ba)>>1,?13C值较高(-1‰-+1‰),18O值较低(-5‰--8‰),沉积环境为潮上带云坪,为准同生作用阶段潮上萨布哈白云化作用形成。②含雾心亮边白云石的细晶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2),Sr含量中等(100×10-6-200×10-6),m(Sr)/m(Ba) >1,?13C值在-2‰左右,18O值低,在-7‰左右,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浅滩,为准同生或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形成。③含明亮白云石晶体及钙质残余的钙质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左右),Sr含量最低(100×10-6左右),m(Sr)/m(Ba) < 1,?13C值最低(-1‰--3‰),?18O值较低(-6‰左右),沉积环境为灰坪、云坪及开阔台地,为准同生或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形成。④砂糖状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2),Sr含量低(<100×10-6),m(Sr)/m(Ba)<1,?13C值较高(-1‰-+3‰),18O值较低(-5‰--8‰),沉积环境多为浅滩,为晚期成岩作用阶段埋藏白云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新疆横跨古亚洲洋、特提斯洋两大构造成矿域,长期的洋-陆转换过程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壳增生史和复杂多样成矿作用。作为中国能源、有色、铁矿、钾盐和非金属的重要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底,新疆已发现矿产152种,建设矿山3000余座,形成了一批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锰、铅、锌、铜、镍、金、锑、铀、稀有金属、萤石、钾盐等优势矿种为主的勘查开发基地。为进一步解析新疆多阶段、多旋回的地壳生长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亟需开展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研究,以期更精准地开展成矿预测评价,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方法】在对全疆沉积建造、火山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建造、构造变形、成矿规律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洋板块地质学思想”为统领、以增生造山过程的解析为主要手段,结合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成矿响应,提出新的全疆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研究结果】全疆划分出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4个、三级构造单元32个以及四级构造单元99个。提出以塔里木克拉通为界,以北属古亚洲洋构造域,以南属特提斯洋构造域。并根据新疆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划分出4个构造-成矿阶段。【结论】将全疆构造-成矿旋回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古陆核的形成与铁-铜成矿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塔里木古陆及古生代洋中陆块基底的形成与铁-铅锌-磷灰石-石棉-宝石-石英岩成矿阶段、南华纪—三叠纪大陆地壳的增生与聚合及石油-天然气-金-铜-镍-铅锌-铁-锰-锑-钨-钼-稀有金属-石棉-石墨-云母-红柱石-宝石成矿阶段、侏罗纪至今的盆山构造形成与演变及石油-天然气-煤-铀-铅锌-盐类成矿阶段。创新点:(1)以洋板块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不同构造环境的成矿专属性,提出了新疆“三系两带一块”的大地构造新格局。(2)新疆矿床类型以岩浆热液型、生物化学沉积型、化学沉积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型、变成型等为主。(3)全疆划分出4个构造-成矿阶段,提出了“三系两带一块一缘”的成矿理论新认识,认为中生代成矿作用是新疆今后地质勘查找矿的主攻成矿期。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开合旋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开合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Z-D)开合旋回、晚泥盆世-三叠纪(D3-T)开合旋回和侏罗纪-第四纪(J-Q)构造旋回,可能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震旦纪-早奥陶世为克拉通内裂陷盆地阶段,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为克拉通内挤压盆地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为弧后裂陷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为弧后前陆盆地阶段,侏罗纪-古近纪为前陆盆地阶段,新近纪-第四纪在塔里木前陆盆地性质明显,而在柴达木则表现为强烈挤压坳陷。  相似文献   

10.
成矿带位于北秦岭北部晚元古代-早古生代裂谷带南缘的变质火山岩区,受油房-皇台断裂的次级分支断裂及燕山-印支期的侵入岩体及次火山岩脉的联合控制,成矿地质条件与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田相类似,成矿带内地表已发现多条铜-铅-锌矿(化蚀变)体,找矿潜力较大,只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有望找到与白银厂铜-铅-锌矿田相类似的大型一超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张卫民 《地球学报》2001,22(2):185-188
本文重点讨论了应用SiO2地热温度计估算横泾地区若干温泉的地热储温度,讨论表明,应用上升热水与浅部冷水没有混合的绝热冷却的SiO2(石英)-焓图和传导冷却的石英地热温度计,计算的地热储的最低温度范围是78-134℃,而最高的温度范围是95-155℃;应用上升热水与浅部冷水产生混合,而混合之前蒸气已全部损失的SiO2(石英)-焓图,计算的地热储的最低温度范围是83-138℃,因此,可以认为横泾地区温泉水地热储的最低温度范围可能是78-138℃,而最高温度范围可能是95-155℃。  相似文献   

12.
成矿作用是构造变形-热量传递-流体流动-质量转移等四种性质完全不同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多过程耦合模型来刻画其物理和化学规律。由于这些耦合模型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其解析解,因而数值模拟被用来讨论这些复杂动力学过程。针对成矿预测领域主要的耦合模型:形变-流动模型、形变-热-流动模型、热-流动,质模型、变形-热-流动-质模型,通过这些耦合模型应用实例分析得出,印证了高差和温度变化是流体对流、矿物沉淀发生的重要机制;详释了构造控制流体输运的方式及过程,高渗透率断裂是流体汇聚的有利场所,从而渗透率等控制成矿的关键参数成为成矿预测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时代及成矿阶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哈达门沟金矿床不同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测定。野外观察各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矿床中各种矿物的形成阶段。矿物之间的蚀变交代穿插关系,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等,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为华力西晚期,主成矿期可划分为金-石英-钾长石,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黄铁矿-石英,金-石英-碳酸岩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蒙古微大陆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中国阿尔泰具有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基底,其间可能经历了四次主要地质事件,对阿尔泰前寒武系的研究是确定阿尔泰-蒙古微大陆存在的基础;哈巴河群时代为震旦纪-中奥陶世,延伸约1500km,对哈巴河群时代及其规模的讨论是确定阿尔泰-蒙古微大陆存在最重要的依据;东锡勒克组为两大陆碰撞后松弛阶段的产物,白哈巴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对东锡勒克组和白哈巴花岗岩的研究是确定阿尔泰-蒙古微大陆存在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阿尔泰-蒙古微大陆的存在,并厘定了它的南北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哈巴河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尔泰-蒙古微大陆是-个主要由元古宇物质组成的不成熟的微大陆。  相似文献   

15.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由近东西向丰宁-隆化断裂、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及马兰峪背斜组成。丰宁-隆化断裂为由北向南的低角度逆冲断层经后期改造而形成。古北口-平泉断裂系由柳河-承德县断层、乌龙矶-小料北沟断层、寿王坟-大杖子-下杖子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具右行斜压性质,活动时代为148~132Ma。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为-右行走滑断裂。马兰峪背斜不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特征,深部岩浆活动主导的、基底薄弱带控制的断块差异隆升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三叠系砾岩中的砾石绝大多数具再生砾石特征,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其中火山岩砾石的年代(240~248Ma)表明其沉积时间应明显小于240Ma。下板城盆地北部及西部王家店-小梁后盆地原所谓的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火山岩的时代分别为161Ma和126~127Ma。因此,原标志印支期变形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已被否定,印支运动构造表现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白山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刚吴华  卢全敏 《地质通报》2004,23(11):1132-1138
白山钼矿是首次在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东段南侧的康古尔-土屋-赤湖-黄山成矿带内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石英网脉)型钼矿床。该矿床产于下石炭统千墩组(C1g)的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带与花岗斑岩脉内,赋矿岩石主要由含有钾长石-石英细脉、硫化物细脉和长英质角岩组成。钼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长100-2000m,平均厚度2.31~43.9m,钼品位变化范围0.030%-0.106%,矿区平均品位0.06%,矿体向深部延深较稳定,厚度大。从内向外可划分出钾长石-石英网脉带、黑云母-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4个蚀变带,其中钾长石-石英细网脉极为发育地段形成钼矿体。同时,从地貌、遥感、地球化学、构造、岩石、蚀变6个方面与典型斑岩钼矿床进行了对比,总结了白山钼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中三叠世末(早印支期),随着澜沧江洋、金沙江-哀牢山洋碰撞关闭,左贡、临沧、昌都-思茅、德格-中甸等地体焊合成三江联合地体,进入陆内演化阶段。此后,古地貌、沉积组合、岩浆作用等特征显示,昌都-思茅构造带,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盆岭相间或堑垒相间是陆内裂谷的地貌特征。晚三叠世,昌都-思茅构造带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宏观上,昌都-思茅地体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强烈扩展,形成江达-云岭-绿春和澜沧江两条火山-地堑,微观上昌都-思茅构造带内部亦发育堑垒相间的裂谷型盆岭地貌。  相似文献   

18.
对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岩石、矿石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八卦庙金矿床铂族元素的富集和晚期深部岩浆热液有关,与金的富集具有一定的正消长关系,并指示了西坝岩体对成矿的作用。该区碰撞造山-造山后伸展-岩浆侵位-矿床形成是一个统一的连续过程,在这一岩浆-构造-成矿过程中,铂族元素得到一定富集。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水资源耦合系统优化调控涉及供水、发电和生态需水等相互竞争、不可公度的调控目标。其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协变机制难以数学解析和刻画,多维目标效益均衡优化调控难以实施。为此,以多目标优化、运筹学理论及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梯度分析法的供水-发电-环境两两互馈关系研究方法。通过多目标约束优化方法求解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在供水-发电-环境目标空间的最优解集,并进行插值构造了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关系多维空间曲面,以此为基础,采用一阶差分近似求解供水对环境和发电对环境偏导函数值,以量化环境对供水变化和发电变化响应的梯度,进而解析环境-供水和环境-发电间互馈协变关系。该方法为水库群优化调度多目标互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水资源耦合系统优化调控涉及供水、发电和生态需水等相互竞争、不可公度的调控目标。其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协变机制难以数学解析和刻画,多维目标效益均衡优化调控难以实施。为此,以多目标优化、运筹学理论及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梯度分析法的供水-发电-环境两两互馈关系研究方法。通过多目标约束优化方法求解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在供水-发电-环境目标空间的最优解集,并进行插值构造了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关系多维空间曲面,以此为基础,采用一阶差分近似求解供水对环境和发电对环境偏导函数值,以量化环境对供水变化和发电变化响应的梯度,进而解析环境-供水和环境-发电间互馈协变关系。该方法为水库群优化调度多目标互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