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旨在对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方法做以回顾,并对现有研究技术做以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指出了今后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首次依据动态聚类思想,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并将方法用于四川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与投影寻踪聚类方法相比,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方法不但可以作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而且消除了投影寻踪聚类方法中密度窗宽确定的人为因素,把寻优过程和聚类结果有机结合起来,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推导出了普通二变量及泛二变量组合克立金方程式.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估计误差标准差求解方程,可用于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密度优化;该方法还可用于地下水位、水中离子浓度的最优估计.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位动态是一种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质、气象、水文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的随机过程,试图用单交量时间序列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往往受到一定的局限。本文引入多变量AR(n)模型,在计算中利用递推公式及FPE准则估计模型参数,包括系数矩阵和模型阶数。该方法被用于陕西两华地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经过理论与实践检验,该模型预报地下水位精度高,同时可预报其影响因素。该模型可作为地下水位动态短期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克立金方法延拓到时-空域,提出用时-空克立金方法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密度和观测频率的优化;并从时-空克立金方程推导开始,给出了各种条件下的时-空克立金方程组及估计方差公式,还提出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的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文地理视角下的城市创意产业图像可视化分析对城市深层次空间综合和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Swarm群智能动态时空建模难以满足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可视化发展。本文研究目标是,从城市区域创意产业空间聚类影响因素指标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区域空间动态集聚轨迹算法(Density-Based Interest Spatial Clustering of Path,DBICP),并与计算机浏览器共建聚类可视化图像,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首先,根据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2014—2018年空间卡口流量数据和产业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空间标准聚类算法DBSCAN。然后,对其进行聚类密度分级优化形成全新DBICP算法并得出初步轨迹图像。最后,通过源码转译实现了浏览器界面下空间动态集聚轨迹图像的输出。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例,普陀区、浦东新区、徐汇地区的创意产业空间分布形成了3种不同的聚类模式,并相应提出了分摊、均布、虹吸的管控策略。此方法克服了传统图像的聚类分级和轨迹测量的缺失,可以有效地从指标数据中发现图像轨迹聚类信息,体现了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为大数据动态图像的集聚方法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在麦田的聚集和扩散具有周期性发生的规律,种群在不同时间也表现不同状态。用模型聚类法分析了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将发生动态分为5个状态,即初盛状态、凋落(点片)状态、盛发状态,以及因外迁和死亡形成的衰减状态。经分析认为,化学防治应在初盛期进行。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介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遥感监测方法多种多样。但为了确定变化类型,要引入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遥感分类方法一直是遥感技术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迄今为止,目视解译仍是成功的分类方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目视解译分类与计算机自动分类将协调发展。我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目视解译、计算机自动分类及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目视解译的方法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分辨率传感器的相继问世,利用多平台遥感数据融合进行监测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分类、监测精度。我国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正深入开展,并将在计算机信息提取及监测方法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在麦田的聚集和扩散具有周期性发生的规律,种群在不同时间也表现不同状态。用模糊聚类法分析了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将发生动态分为5 个状态,即初盛状态、凋落(点片)状态、盛发状态,以及因外迁和死亡形成的衰减状态。经分析认为,化学防治应在初盛期进行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遥感数据的聚类是定量遥感研究的热点。为提高其聚类精度,将光谱相似性测度与模糊动态聚类法有机结合,构建四种模糊聚类新方法:光谱角度-模糊聚类法、光谱信息熵-模糊聚类法、光谱角度与光谱信息熵混合-模糊聚类法与海明距离-模糊聚类法。以实测植被高光谱信息为数据,利用该四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聚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光谱角度与光谱信息熵混合模糊聚类法以及光谱角度模糊聚类法的聚类精度均相对其他几种方法较好,是最有效高光谱遥感聚类方法。为今后该领域的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因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形成开采降落漏斗。诱发地面沉降 ,地下水资源枯竭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本文在论述了洛阳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治地下水位下降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杜热草场水化学资料为例,运用FUZZY ISODATA聚类方法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传统的舒卡列夫法和基于模糊关系聚类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说明了本方法的可靠性。文中运用该法对研究区水化学成份划分的五种类型,基本符合本区地下水化学成份形成与分布规律,分类合理,计算简便,特别是对水化学成份差别不大的地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塔尔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含水层贮存调节功能和动态等分析和论证,认为按现状开采,水源地未完全发挥其应有效益,尚有扩大开采的潜力,并提出了扩大开采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河南汝河中段河谷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一种地下水系统最优开采数值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地下水流系统水均衡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的耦合。水均衡模型采用强隐式有限差分法(SIP)求解,以解决技术函数及地下水流系统势能分布问题;线性规划模型以总开采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以流量及技术函数组成的响应矩阵作为约束条件,用单纯形法求解。该模型能比较快地解决多节点、薄层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最优开采的规划问题,能提供最优开采方案及最优开采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相关分析预报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回归方程中相关系数稳定性问题,经常会得到不理想的预报结果。本文在系统地介绍相关系数稳定性检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甘肃省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预报检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即分段截取法。该法使采用相关分析对地下水动态变化做出较高水平的预报成为可能,该法既简单又实用。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动态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工作。本文较详尽地论述了地下水动态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的特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及地下水动态分类方法,并指出了地下水动态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形状贴近度”概念来刻划地下水水位与其影响因素间曲线形状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一个优先比f_(x_j)(x_i:x_0)来表达在因素集合中任一因素x_i相对另一因素x_i与地下水位x_0的相似程度,从而对影响地下水水位的诸因素作出定量排序。最后给出了应用本方法的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随机模型中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沈阳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模型。沈阳地区地下水位受气象、水文、开采等因素影响,因此建立了3种地下水位短期预测模型。即:气象型、气象开采型、气象水文开采型。为使预测模型接近于地下水位的实际变化状态,作者用有效开采量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通过预测成果与实测值的拟合对比,表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沈阳地区地下水位进行短期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位预测对滑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三峡库区库岸滑坡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在季节性强降雨和周期性库水位涨落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呈现混沌特征。在对地下水位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采用饱和关联维数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对其混沌特征进行验证。再用预测性能优秀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并用粒子群算法优化选取LSSVM模型的参数,以克服LSSVM模型参数选取困难的缺点。以三峡库区三舟溪滑坡前缘STK-1水文孔日平均地下水位序列为例进行了混沌分析,分别运用粒子群优化的LSSVM模型(PSO-LS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STK-1水文孔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库岸滑坡地下水位序列存在混沌特征,PSO-LSSVM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193m,拟合优度为0.815,说明预测效果较理想,且PSO-LSSVM模型预测精度高于BP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