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而立 《地球》2010,(6):35-39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迅速推进。 30年来,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的农民“洗脚上田”。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是中国已经发生并且还将持续发生的一大现实,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先进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演进的一个复杂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大城市为例,着重叙述了大震的震前预防、震时避震、震后救灾及恢复重建等对策,同时对地震发生所涉及到的群测群防、大震速判、救灾、交通、通讯、医疗救护、次生灾害防治、灾民生活安置、社会治安、强余震预报和重建家园的烈度评定以及重建总体规划等提出了有科学和实用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1)
<正>柴油货车在中国的物流运输行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如今的"大物流时代",它是支撑与驱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但同时,柴油货车尾气排放也带来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对公众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柴油车主要的排放物是氮氧化物与颗粒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宣布柴油颗粒物是一种致癌的空气  相似文献   

4.
王俊锋  高建华 《地球》2010,(6):51-52
“要解决目前大城市的缺水状况,需要控制大城市的人口数量,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的办法。同时,在现有城市人口及水状态的前提下,通过开源和节流来缓解城市的缺水困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城市的缺水状况。”中科院中国城市研究会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李继凯对《地球》记者说。  相似文献   

5.
探测大城市活断层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地介绍了开展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世界各国开展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情况。城市及邻近地区地震活断层引起的直下型地震 ,将会给大城市造成巨大的地震灾害。准确地探测出大城市的活断层分布 ,采取有效措施 ,可大大降低地震时的损失。文中重点介绍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类型和主要特点 ,在区域探查与初步鉴定阶段、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阶段、孕震构造探测阶段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适用范围及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兵库县南部发生7.2级地震(阪神地震),神户一带遭受巨大损失,人员伤亡惨重,这次地震是自唐山地震之后近20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地震事件。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报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阪神地震前观测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包括震群活动、地震空区,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加以及低频电磁辐射等,分析了阪神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指出在中期预测圈定的强震危险区,加强短临预测的跟踪,是最佳地震对策,也是起到减轻地震灾害,取得实际御防效果的基础.同时提出推进工程抗震研究,发展城市抗震工程学,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危害的必要性。最后,文中对近期我国东部震情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强化监测,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晨 《地球》2012,(4):81-85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和环境,更是让很多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干旱、暴雨的侵袭,土地荒漠化的加剧,也给那里的人们造成了巨大威胁。如果人类没有相应的行动,只要世界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从威尼斯、巴黎到曼谷、东京,从好望角、爱琴海到天山冰川、亚马逊雨林,都将面临灭顶之灾,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那些悠久的文明古城,那些与人类长期为伴的物种,都将不在。  相似文献   

9.
警惕大城市正下方活断层的活动宇津德治日本是世界上有数的地震国之一,历史上大震灾很多,最近300年间,死亡1000人以上的地震就有24次,简单平均每12年发生1次,这些地震分布于从北海道到冲绳的全国各地。如果包括小的灾害地震在内,日本有史以来保留了10...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12)
正近日,一段由滑翔者上传的智利沙丘城市伊基克的俯瞰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在巨型沙丘的映衬下,伊基克立即变得"矮小",十分有趣。据悉,该沙丘最初形成于2000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当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向外扩展了300多英尺(约91米)。伊基克位于智利北部,是一座港口城市,其背后的巨型黄沙丘横贯2.5英里(约4023米),高约1500英尺(约457米)。从高处俯瞰,黄沙丘就像一条黄龙,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1.
滕玲 《地球》2016,(4):58-60
正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城镇区域的黑臭水体是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不仅给民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今年2月以来,随着全国各城市黑臭水名单的公布,各地已经基本摸清黑臭水体的"底细"。接下来提上议程的,就是黑臭水体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际减灾十年规划目标,我国到本世纪末,最终达到减少自然灾害损失30%的目标,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对我国来说,大陆地区面积33%的国土,约45%的大中城市位于烈度为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面对这种地震灾害情况,大中城市的地震灾害防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本文对大城市地震的防御中应急响应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 与大城市地区强地面运动预测有关的区域地壳特征 1.1 深部地震探测 1.2 深钻 1.3 地震断层和地壳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震工程技术的应用、地震防御和应急救援以及防震减灾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综述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通过对这些对策的认识,对于提高我国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一些大城市防灾减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分析了一些大城市的防灾减损措施,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地震与大城市动议 (EMI)国际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大城市防震减灾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2年1 0月 3 1日至 1 1月 3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来自世界 2 6个国家的 88位外宾和近百名中方代表汇集浦江 ,共商城市防震减灾大计。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减轻易损性———增强世界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议围绕如何通过实施社会参与、公共政策行为、加强构筑物的安全及城市规划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措施 ,来减轻大城市易损性等专题展开了讨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 ,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世界大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  相似文献   

17.
CSAMT在某重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某城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是一个中强地震频发的地区,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检测防御城市,因此该城市的地震活动断层的探测任务非常紧迫.为了对该城市的活动断层进行探测和评价,需查明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产状以及覆盖层厚度.采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区内人文干扰和电磁干扰严重,野外施工时采用了多种手段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信度;采用CSAMT全资料反演程序对野外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反演结果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描述了3个背斜形态,识别出了多条断层.  相似文献   

18.
超大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年际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分析了近50年四季城郊温差的总体变化趋势,同时利用城市化进程中4个年份(1987、1990、1997和2004年)9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重点研究了上海地区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年际差异.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上海城郊温差逐年显著增长,年平均热岛天数频率为86.0%,年平均热岛强度为1.17 ℃,秋季热岛频率和强度高于其他季节,累积热岛强度也最大.不同时刻热岛的特征表明,夜间热岛(2∶00,20∶00时刻)累积强度在四季都较大,在春、夏季14∶00时刻热岛累积强度较大,而在秋、冬季8∶00时刻热岛累积强度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岛效应的四季差异主要在于较强热岛和强热岛出现频率的差异;秋季大气最稳定的F类型比例较高可能是热岛效应更加显著的原因之一.四个年份对比分析表明,1997年之前的三个年份,热岛效应的四季差异比较显著.之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四季累积热岛强度逐渐趋于均化,并且夏季低强度热岛有向中强热岛和强热岛转化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季人为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