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43,8(Z1):171-173
赣西北之震旦纪地层即指李毓尧氏之双桥山系,或王竹泉氏之上樵山系中下部,以及陈国达锺詠霓二氏缭水流域之庙前系,而喻德渊氏之长江流域震旦纪地层中,将李氏双桥系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論述之地区属地台凹陷沉积区,是两个相邻含煤盆地。其基底为片麻岩,硅貭灰岩,海相石灰岩,出露于煤田边緣。区內除石炭紀、二迭紀之含煤地层外,尚有二迭、三迭紀之陆相地层,侏罗紀含煤地层,第三、第四紀地层和近代沉积。石炭、二迭紀含煤地层主  相似文献   

3.
苏顿  边兆祥 《地质论评》1946,11(Z1):169-169\
本文全文三十二页,附照像图版四。地层分层愈详,化石种属之鉴定即需愈精,长身贝为古生代后期之标准化石,其分类愈详,则于地层之分层愈有益。但  相似文献   

4.
刘之远 《地质论评》1947,12(5):385-396
欧美地质学家,对于寒武纪与奥陶纪地层间之分界,尚有疑而未决之问题。我国西南部,下古生代地层舆西欧相似,分布既广,发育亦全,往日调查者,对于各纪地层时代,层序演  相似文献   

5.
李希勣 《地质论评》1949,14(Z2):163-170
甲地层 (一)前寒武纪地层有下震旦纪之昆阳系板岩及上震旦纪灯影石灰岩,前者出现於普渡河以西各背斜轴中,尤以罗次城边之东山较为  相似文献   

6.
杨国臣 《江苏地质》2009,33(4):426-428
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的核心、科学要义与逻辑关系三方面着手,阐释了这种提法的科学性。指出,对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应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之“学”,而不是“高分辨率”之“层序地层学”;相对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而言,经典的层序地层学可谓“低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相似文献   

7.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9,14(Z1):67-69
中国南部之泥盆纪海侵,在下泥盆纪时,似犹未大片淹及粤境。中上泥盆纪时,向所知者,亦仅在省境西南部及北部有深海相或浅海相地层之存在。民国十六年,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初,诸先辈在花县赤泥圩附近,曾有志留纪地层之绘述,今春笔者偕中山大学地质系同学黄国贤等数人,前往查勘,曾在其处采得上泥盆纪化石数种,因知该地层之时代,实系(或至少有一部分)应属泥盆纪之产物。  相似文献   

8.
浅谈鄂北豫南界区的几个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银胜 《河南地质》2001,19(4):264-272
笔者以近30年来的地质成果资料,从鄂北地层层序与成因,古生物类型与生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重矿物特征,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异常及类蛇绿岩,蓝片岩和榴辉岩带的存在等,将鄂北地区划分出三个古生物地层构造单元。以枣阳市鹿头镇-广水市郝店镇剪切带,连接新城-广济断裂为界,之北是桐柏古生物地层构造区,之南是扬子北部边缘古生物地层构造区。以襄樊-广济断裂为界,之北是扬子北部边缘一物地层构造区,之南是扬子地台古生物地层构造区。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59,19(8):364-365
一、追索岩层或根据已知正常层序确定地层的顶底要确定垂直的或者倾斜得很厉害的地层的顶部和底部时,可以先追索该地层只发生轻微褶皱的地段(图1之B)或者完全未变形的地段(图1之A),然后通过对比并根据地层的正常顺序来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0.
湘西黔东金矿概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德渊 《地质论评》1944,9(Z1):75-84
湘黔两省现今所察见之金脉均系出露於下震旦纪地层,考下震旦纪地层之见於中国南部局部虽有变迁,但大部属石英砂岩,变质页岩,千枚岩及板岩,湘西黔东一带之所见,底部犹未暴露,然就已察见部份论之,总厚已在八千公尺以上。在沅江  相似文献   

11.
莫柱孙  刘成湛 《地质论评》1951,16(1):128-128
广东之泥盆纪地层素被目为只有零星之分布,惟经近年来调查之结果,其在粤省实亦颇为发育。据目前所具之知识,下泥盆纪在广东仅有陆相地层,中泥盆纪EIFELIAN期海水开始上侵,但直到GIVETJAN期为止,其范围恐未越过徭山山脉之东。  相似文献   

12.
严坤元  胡敏 《地质论评》1949,14(Z2):179-183
一关於以前赣北震旦纪地层之分层及时代的意见江西北部的震旦纪地层,分布很广,厚度亦大,岩性复杂。历来在修水流域调查者,对本纪地层的上限,多未能确切指出。有些将本  相似文献   

13.
王鸿祯  李广源 《地质论评》1943,8(Z1):189-192
工作区域占弥勒县之大部,费时三十五日,填成五万分一地质图一幅,约计面积二十方公里。全区地层,西老东新,下寒武纪之龙王庙层及志留纪马龙层,仅在西陲出露,无可述者,泥盆纪地层在小河口西龙一线  相似文献   

14.
孙云铸 《地质论评》1947,12(Z1):73-84
抗战八年,北大清华迁滇,著者得有机会赴各地研究地层,并在联大地质系研究所,开设中国地层问题一课,现时云南地层,较抗战前已有相当认识,但问题尚多,仍须继续研究,尤应注重野外观察,则昔日地层上较难解决之问题,自不虽迎  相似文献   

15.
东准卡拉麦里地区苏吉泉一带黑山头组的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布于卡拉麦里大断裂之北苏吉泉一带的一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夹有少量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的地层,前人将其划归中泥盆世平顶山组(蕴都喀拉组),作者等新获得该地层中火山岩夹层的全岩Rb-Sr等时年龄(339±4)Ma,依据岩石组合并与区内同时代地层对比分析,将其厘定为早石炭世黑山头组.黑山头组的厘定为确立卡拉麦里大断裂之北地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提供了重要佐证,也为东准噶尔地区的地层正确划分与对比,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重建中亚地区晚古生代地质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钰 《地质论评》1945,10(Z1):9-14
作者自服务地质界後,首次作地层研究地点,即为湖北宜昌迄西黄陵背斜层束翼一带。行前奉命注意下古生代地层,故对该带之震旦纪至奥陶纪间各地层之岩性分层,特予致意。抗战以後辗转入川,又复获机会,二赴黔北,於金顶山下,湄潭,思南间,详研地层。暇中更曾登川南金佛,华蓥二山,对露  相似文献   

17.
奥陶纪地层中之杨子贝层,根据穆恩之“鄂西地层筒介”已肯定为下奥陶纪(O_1),其划分根据是那些没有见到材料。但从本区南部后垭一带见到的情况,关于杨子贝层究竟应属那一层问题尚值得研究。 后垭北西十里左右之官塘地层剖面为:  相似文献   

18.
(一)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在四川赭盆地的位置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在四川赭盆地的西北,大致自阳化之西,向西南延展到安县之北,长约100公里,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向斜区。从四川盆地周围来看,本纪地层只有在龙门山本部,即雁阳坝经江油至安县正北一段,发育最为完好,其东北三磊坝至川陕交界之朝天驿一带,也有一些狭长而比较零星的露头;它的地层,在安县西南还断断续续的向西南延伸到绵竹以西、灌县以北,与康定附近的泥盆纪地层遥相含接。换言之本纪地层是从盆地边缘的西北,一直延伸到它的西南。但盆地东北的大巴山和川南、黔北的边缘,以及盆地内部,都没有海相泥盆纪地层的存在。很显然,在盆地北、西、南三面和内部,大凡海相泥盆纪地层存在的地区,每每跟随着丰宁纪和中石炭纪  相似文献   

19.
一、太原西山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的初步商榷太原西山是我国华北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的标准地区之一。虽有许多地质学者作了研究,惟其意见至今还没统一。1956年夏,作者与甘佩荣同学到此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时,曾对本区之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有了一些新认识。故作者愿以自己亲身工作中的点滴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苏、鲁、皖三省交界处各中生代地层,因区内中生代陆相地层为第四系所复盖,加上燕山旋回的多期构造变动,使之长期以来成为区内地层研究的空白点。50年代以来,本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煤田地质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