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设得兰群岛是晚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板块俯冲消减过程中形成的,目前对整个群岛的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无统一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认为该群岛出露的地层具明显的时空规律。群岛主体的西南部出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发育海底扇、深海、斜坡裙、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相伴随的火山作用主要为钙碱性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喷发,记录了弧前盆地-火山岛弧的演化过程;群岛主体的东北部主要出露上白垩统-下渐新统,其中上白垩统-始新统发育一套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建造,为温暖气候下的陆相沉积,火山活动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与钙碱性火山岩的过渡性质。渐新统-下中新统则记录了从间冰期正常海相到冰期冰海相沉积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比鲁特构造岩浆混杂带分布于白云鄂博西北7Km的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比鲁特组二、三段之间,总体呈北东东向展布,全长约6Km,宽约500—600m。向东与哈拉霍圪特组断层接触,向西被下白垩统固阳组覆盖。北与比鲁特组二、三段以北倾逆断层为界,南与比鲁特组断层接触。整体呈一构造岩片(带)出露在白云鄂博群中。  相似文献   

3.
李梦凡  张奇  李云良  姚静 《热带地理》2016,36(4):700-709
采用具有物理机制的二维水动力模型MIKE 21,基于2006 年长江枯水与1953―2000 年长江平均来水条件(平均条件)2 种情景,模拟比较2 种情景下鄱阳湖退水期(7―12 月)洲滩出露过程,阐释长江来水变化对鄱阳湖洲滩出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 年长江来水减少导致鄱阳湖洲滩出露开始时间提前,与平均条件相比提前1 个月;洲滩出露50%面积仅历时约0.5 个月,比平均条件缩短约1.5 个月;长江枯水对鄱阳湖洲滩出露分布影响最显著的时段为8―11 月,8 月上旬洲滩增加的出露面积主要分布在赣江入湖三角洲和东部湖湾,而8月中旬―11 月末增加的出露面积主要分布在中部开敞湖区和北部入江通道洲滩;长江枯水对鄱阳湖中北部洲滩出露天数的影响大于南部湖区,对修水和赣江北支入湖三角洲的影响大于赣江中支和南支入湖三角洲,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明显大于南矶山自然保护区;长江来水变化还显著影响洲滩出露速率,2006 年长江水情下洲滩自开始出露至到达最大出露面积(8 月初―10 月中旬)期间的平均出露速率(25 km2/d),与平均条件下洲滩自开始出露至到达最大出露面积(9 月初―12 月末)期间的平均出露速率(14.5 km2/d)相比增大了72%。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部中侏罗统石拐群包括五当沟组和厂汉沟组,是一套厚度较大的湖相沉积建造,在石拐地区出露较全,厂汉沟组富含油页岩,石拐盆地发育丰厚的烃源岩。石拐盆地油气藏伴随侏罗系褶皱变形及地层抬升而上升运移,在盆地边缘及煤井中,多处见油气显示,特别是原油油苗的发现,标志着石拐盆地具备油气藏的形成与运移条件。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露石常常占据一定比例的地表面积,且具有许多已知或未知的水文—生态功能,对于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运用样线法和拍照法识别喀斯特断陷盆地不同位置(盆缘和盆地边坡)露石的数量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同时比较了两种方法测量样地岩石裸露率的精准度。结果发现:盆地边坡与盆缘的露石数量和外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盆缘露石分布密度(0.54个·m-2)>盆地边坡(0.39个·m-2);但盆地边坡露石的长宽比大于盆缘,单体占地面积为盆缘露石的两倍,接近40%的盆地边坡露石与山体等高线平行。样线法和拍照法测量样地岩石裸露率的结果存有差异,但并不显著,且这种差异呈现出随着岩石裸露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拍照测量结果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这些结果说明了研究区露石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对解释地表水土运移规律和植物分布提供重要参考。拍照法能准确地测量岩石裸露率,并提供露石外部形态特征的精准数据,可以作为喀斯特样地露石调查的新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同盆地古冰楔(砂楔)和晚更新世自然环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前言山西省大同盆地是一个断陷山间盆地,盆地底部拔海约1000米,盆地南部山地最高峰拔海2600米左右。盆地底部出露大片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的灰绿色和灰黄色湖相粘土以及晚更新世的黄土和砂。另外,盆地平原上还有20多座火山锥和微微起伏的玄武岩垄岗。盆地东部大同县许堡的东边,有一条小河从北往南流向西水地然后汇入桑干河。从许堡沿小河往南行约1公里,靠河流左岸的灰绿色湖相粘土层中,发育30多个古冰楔(砂楔)(图1,图版Ⅰ照片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盆地地质特征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结合煤层赋存规律,认为该区早—中侏罗世为主要成煤期。区域上含煤地层受挟于铁克里克断隆和麦盖提斜坡控制。呈北北西—南南东分布。成煤期后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影响微弱,受喜山运动影响造成含煤层位的不连续性,剥蚀或出露山顶。  相似文献   

8.
厂不浪银多金属矿床产于早白垩世明星沟火山断陷盆地北部边缘,出露地层简单,岩浆岩大致可划分两期,其中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密切相关。北西向大路-厂不浪断裂(F5)为本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带属容矿构造,北西向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矿床成因类型属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矿床。1、4号主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具有尖灭再现、膨缩现象。施工的ZK7-1号钻孔见到的4号矿体具厚度增大,品位变富的趋势,因此,深部找矿是本区未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普遍出露白垩纪(K)和侏罗纪(J)的紫红色岩层,岩性以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为主,有“红色盆地”之称。盆地内地貌以丘陵为主,广泛分布着由紫红色岩层风化形成的紫色土。紫色土土壤矿物质肥力较高,盆地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非地带性紫色土的组合,使四川盆地成为我国最佳的农业组合区之一;因此,该区人口密集,农耕活跃,是全国六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由于红色岩层岩性松软,抗风化能力弱,土壤抗蚀性差,加之人为活动强烈,以及不合理的荒地开垦,导致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异常严重。  相似文献   

10.
湘赣浙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沅江、湘江、赣江、信江、衢江流域几个NE或NNE向平行排列的紫色丘陵盆地内,出露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红色碎屑岩,可见中丘中谷、低丘宽谷和缓丘带坝三类地形,分布不同风化程度的成土风化壳和紫色土类型。三省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比例较大,达73%,比四川盆地多38—39%。  相似文献   

11.
乔旭 《西部资源》2015,(3):120-122
粤西罗定盆地为北东走向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区内断裂构造活动强烈,老地层广泛出露,有丰富的多金属矿产资源。本文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矿物组合类型和构造运动的分析,将本区金矿床分为4种基本类型,认为区内的金矿源层是一套受变质热液作用的震旦系云开群地层,控制着金矿的物质来源,断裂构造是本区金矿的主要储矿构造。对区内成矿条件进行分类和归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廖卫华 《极地研究》1995,7(2):35-40
南极洲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横贯南极山脉的麦克默多和俄亥俄岭-埃尔斯沃思山等两个沉积盆地中。前一个盆地的泥盆系代表从海岸泻湖-河流三角洲到近岸冲积平原的层序;后一个盆地的彭萨科拉山的泥盆系较厚,从非海相冲积扇-冲积平原-浅海相,最后又恢复到非海相沉积环境,但在俄亥俄岭却沉积了厚度不大的浅海相地层,含Malvinokafric生物地理大区的海相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竹节石和鱼类等化石。除了上述两个沉积盆地外,在罗斯海两边却出露了火山岩,说明该地当时处于俯冲带附近的火山弧中。中国华南的曲靖型和西北的祁连山型泥盆系也属于滨海相和非海相沉积,它们与南极洲的泥盆系可资比较,但两者的生物地理区系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石俊  蔚志成  何浩 《西部资源》2014,(1):178-180
矿体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第三岩段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段中,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或含磁铁石榴斜长片麻岩及石榴斜长片麻岩。走向近东西,或北西西向,倾向北,呈波状起伏,地表倾角较陡。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成群成带的断续出露,长者1,500m,短者50-100m,全矿区共有44条矿体,其中12条矿体均集中在北部含矿带内,本区铁矿严格受地层控制,是寻找此类型矿床的首选层位。铁矿具有较强的磁性,航空磁测及地面磁测,均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区域内本地层出露广阔,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休宁白垩系红层盆地的沉积特征和地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宁白垩系红层盆地是晚侏罗纪初,早白垩纪末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形成以后接受白垩纪的红色沉积物,沉积总厚度为2350—3929m。在喜马拉雅运动中盆地抬升,在构造、沉积和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红层地貌。  相似文献   

15.
根据祁连山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2004年观测的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资料,分析了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金露梅灌丛草甸A在日间或一年间均表现出"U"型变化规律,晴天、昙天和阴云天气状况下的早晚略有差异,中午前后的A值三者无明显差异。季节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的影响,A的分布不同。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A的月平均在植物生长季内5~9月为0.15,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为0.20,年平均A为0.18。  相似文献   

16.
丰镇台子山一带磁铁矿位于内蒙古地区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带,该成矿带东南部丰镇—兴和一带集宁岩群地层广泛出露。  相似文献   

17.
断峰山长石矿床属花岗伟晶岩长石矿床,矿体多、规模大。其远景资源量可达数千万吨,属特大型矿床,出露于地表,露天开采十分方便,开采成本低。易采、易选,其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王宝彦 《西部资源》2014,(6):170-173
大苏计钼矿位于内蒙古卓资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该区北侧以东西向乌拉特前旗——集宁深大断裂与阴山断隆为界,南邻岱海——黄旗海北北东向断陷带,西侧以北北东向河曲——呼和浩特深断裂与河套断陷盆地为界,三个断裂所组的三角形区域内,为一独特的多金属成矿区域,也是凉城断隆的大部分。主要出露太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本文主要针对矿区的地质情况,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矿区内的地质特点,找矿标志,根据已知的物、化探异常和已发现的矿体情况,进行深部找矿潜力分析。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结合我国类似矿床的对比分析,该矿床定名为壳源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9.
江西广丰盆地红层发育于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盆地内发育石寨、石峰、峰林和峰丛等丹霞地貌景观.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建立丹霞地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解译出8处丹霞地貌区,归纳为5种丹霞地貌遥感影像特征.丹霞地貌区节理构造发育,节理走向受边界断裂控制,揭示了断裂构造对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和发育类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极罗斯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斯海位于罗斯海湾北部、南极太平洋扇形区,该区域的罗斯海盆地是南极最具资源潜力的盆地之一,可进一步分为维多利亚地盆地、北部盆地、中央海槽和东部盆地四个次级单元。在对区域地层特征、地震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后,也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温压及烃类地化条件,认为罗斯海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以二维地震、钻孔资料为基础,对盆地成熟度及生烃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东部盆地与维多利亚地盆地油气生成区均较广,但后者的源岩热演化程度较前者稍高,而中央海槽与北部盆地在油气生成区域及热演化程度方面均较差;根据生烃量模拟结果,同时选择合理的排聚系数,推测罗斯海盆地的地质资源量约为91.5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