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Bernese 5.2软件双差定位程序处理西南极区域24个GPS基准站9 a的观测资料,获得各站单日解坐标时间序列.利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独立分析法对其进行空间滤波,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滤波效果,然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分析滤波前后各站时间序列的噪声特征,建立最优噪声模型,并分析共模误差对测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进行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10 a以上的全球GPS台站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其他数据处理方法,对台站时间序列进行预处理和结果分析,研究其中的非线性周期规律,探讨时间序列的主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台站残差时空矩阵分解成若干正交成分,GPS台站时间序列的东西方向具有线性漂移趋势,全球大部分GPS台站都存在非线性周期规律,周年项和半周年周期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2015年西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结合区域地震目录,分析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场变化反映出西天山地区是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重力场变化的“增强-减弱-增强”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活跃-平静-活跃”相对应,西天山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塔里木板块北漂旋转相关。2)西天山地区震中多出现在重力变化接近为零的断层附近,震中附近重力变化较为剧烈,震中区水平梯度方向接近该区域断层走向。3)西天山区域地震前,跨断层测段剖面出现转折图像。  相似文献   

5.
新疆博州地区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前人研究资料、遥感影像解译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新疆博州地区的地震地质环境特征,用确定性地震构造法探讨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研究表明,新疆博州地区的地震地质环境与南天山和北天山东段紧邻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同属北天山地震带,具有发生强震的地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2016-01-21门源MS6.4地震为例,提出用深度学习预测的GPS时间序列研究地震前兆。用震中附近门源台(QHME)、民乐台(GSML)及古浪台(GSGL)无震时的GPS时间序列训练LSTM神经网络,得到高精度的GPS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再分别对该地区无震时和地震前一段时间的GPS时间序列进行回溯性预测。对比预测时间序列与真实时间序列发现,震前2条时间序列大部分的相似性指标比无震时低,说明震前预测时间序列与真实时间序列差异明显,同时考虑震前时间序列的趋势异常,认为出现了异常时段;3个台站分别在E、N、U方向出现多个异常日期,且不同台站具有相同的异常日期,说明探索到了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7.
积温能够影响植物的物候期和农业作物的产量及空间分布。在研究中,通常将有限数量站点积温数据外推插值到空间进行分析,在站点空间分布稀疏和地形复杂的地区,积温数据在空间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已有高分辨率的格点化气象数据,在此基础上直接计算可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196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高分辨率格点气温数据(CN05.1),分析了中国大陆≥0 ℃、≥ 5 ℃、≥10 ℃和≥ 15 ℃的4种积温时空变化,结论如下:① 在中国大陆范围,4种积温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和中国东北地区,高值区分布在华南地区;② 在58年间,4种积温均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尤其以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积温增温趋势显著;③ 这种积温在空间上趋势变化引起了农业区划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面积显著增加,温带和寒温带面积减少;④ 在58年中,4种积温开始时间显著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后。4种积温开始时间转变间隔时间(0~5 ℃、5~10 ℃和10~15 ℃转变所需时间)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较为剧烈。对于结束时间转变间隔时间,在华中地区趋势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8.
天山现今地壳运动的形变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天山地区GPS测量成果进行系统处理,获得了整体天山相对于欧亚大陆的现今地壳运动的212个GPS站速度场结果,再现了受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作用下天山地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构造变形分布状态。天山地区GPS速度场表明,天山地壳缩短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表明板块的推挤作用力随着天山的褶皱变形相应减弱;西天山的变形强于东天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西部帕米尔高原对天山的直接俯冲推挤作用的结果;而东天山的构造活动则是塔里木块体对其缓慢推挤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在我国海平面研究中常用的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方法确定平均海平面长趋势变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当海平面观测系列包含有周期变化成分时,上述两种方法通常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建议先对观测序列作显著周期分析,然后以线性趋势项与显著周期项拟合观测序列的方法来确定平均海面的长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间序列经适当数学变换后生成的均生函数,建立了一个可用于长期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的数学模型,并将此模型用于四川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总量的历史拟合及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对较长时间序列的多步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同震形变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8.0级地震的同震形变在郫县、绵阳、中江和成都等GPS测站的水平形变分别达70 cm、31 cm、23 cm、20 cm,变形方向约N45°W,垂直于断裂带方向,且成都平原呈下降趋势.动态GPS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地震的动态变形在郫县达1 m.根据四川GPS网络参考站各站记录的汶川地震的确切发震时间,反算得到了汶川地区S波的平均传播波速.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2019年北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资料,采用绝对重力控制进行经典平差计算,获取该地区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图像,并结合重力段差可视化方法,得到该地区重点构造部位物质迁移规律.采用紧凑反演方法进行北天山中段不同深度地壳密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北天山中段地壳物质密度变化最佳深度为30~40 km,是地壳密度变化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玛多地震对周围地表动态位移的影响,利用超长基线模式解算震中距400 km范围内的11个高频GPS观测数据,并对各站水平方向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玛多地震对震中距最近的青海玛多站的东西向产生约25 cm的位移,并且没有恢复到震前状态;对青海玛沁站和甘肃玛曲站的南北向产生约27 cm的位移,但很快恢复到震...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非等距沉降数据序列的建模问题,探讨了3种非等距GM(1,1)模型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加权非等距GM(1,1)模型不适用于具有近似指数趋势的沉降数据,灰线性加权非等距GM(1,1)模型并非真正的非等距模型,模型预测式与时间无关,不能用于沉降预测,而对于笔者所建立的非等距GM(1,1)模型,其拟合函数等同于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可用于近似指数趋势的沉降数据。通过实例分析对比了3种非等距GM(1,1)模型的应用效果,验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IMMS/NDVI数据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1982-2006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近2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增速为0.5%/10a,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NDVI显著增加;青海南部地区、陕西和宁夏交界地区、甘肃部分地区,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植被NDVI下降。从不同植被类型看: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年均NDVI都在提高。研究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变化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整体上都呈弱的正相关。但与其年内变化则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当月均温量超过20℃时,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当月降水量在0100mm期间,植被NDVI随降水线性增长,当月降水量超过100mm之后,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植被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植被NDVI增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地下水位多步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并借助G-P算法、C-C方法和Wolf方法从宁陵地区地下水位一维时间序列中提取Lyapunov指数,结果表明此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计算了宁陵地区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时间延迟和最大Lyapunov指数,将局域加权一阶多步预测模型应用于地下水位预测。预测表明,此模型可有效应用于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的多步预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SBAS-DInSAR技术提取腾冲火山区形变时间序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6景JERS-1 L波段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线性形变相位、非线性形变相位、大气延迟相位以及地形残差相位的分离,提取了腾冲火山地区1995—1997年间地表形变时间序列(雷达视线向),与2003—2004年的GPS观测结果对比表明,SBAS-DInSAR技术提取地壳形变的精度可达亚厘米级。时间序列形变显示胆札-高田断裂两侧形变差异性显著,可能与其下方存在的地壳岩浆囊的活动有关。打鹰山地区地表形变揭示其下方可能存在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18.
天山地区断层垂直形变与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天山地区跨断层定点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对断层现场今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地区断层现今活动具有时不空不均一性。时间上具有准同步转折及阶段性特点,各阶段的活动速率和方式不同。空间上,断层活动具有区域差异性,秋立塔格断层活动速率最高,北轮台-辛格尔断层活动速率最低。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认为2000年底准同步转折与2001年11月喀拉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时间序列趋势预测及对全省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进行测算分析,2011年湖南省土地需求总量仍将突破10000hm2大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尼泊尔地区GPS时间序列季节性信号,构建区域季节性三维位移场和应力应变场模型,再结合降水和地震目录等数据,研究该地区季节性水文负荷对地震活动性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1)季节性地表位移与降水存在较强的时空相关性;2)季风期的降水对断层的长期运动趋势产生扰动,使库仑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进而对地震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并影响地震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