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巴西东岸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桑托斯盆地是我国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通过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叠合盆地演化原理以及南大西洋演化历程,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阶段,对应克拉通、裂谷、坳陷、被动大陆边缘4类原型盆地.原型盆地的时空匹配关系为桑托斯盆地形成超大型的含油气系...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已被证实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文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技术,同时结合对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巨大,初步估计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区蕴含甲烷量达18万亿m3。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的构造演化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所具备物化条件的基础,因此是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生界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是一个贫油富气的地区,在近年的勘探开发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区域上包含4个盆地和1个造山带:北卡那封盆地、柔布克盆地、布劳斯盆地、波拿巴盆地和帝汶—班达褶皱带。西北陆架油气绝大多数集中在中生界。中生界发育4套主要烃源岩:三叠系湖相泥页岩、下—中侏罗统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煤系、上侏罗统海相页岩及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主要储集岩为中—上三叠统三角洲—边缘海相砂岩、下—中侏罗统砂岩、上侏罗统砂岩和白垩系砂岩;主要区域性盖层是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根据生储盖组合的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生海储海盖型和陆生陆储陆盖型两大生储盖组合类型。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西北大陆架,是区域最重要的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4.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IHS能源信息库,在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原型盆地及古地理恢复基础上,从研究区20个大气田分布特征入手,剖析了其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认为晚石炭世—侏罗纪多期裂谷盆地控制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范围,其间大型海退型三角洲环境不仅带来了大量陆生腐植型有机质,而且提供了物性良好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5.
以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利用区域地质、地震以及钻井资料,对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海上坎宁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以及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陆内裂陷期、克拉通边缘坳陷期、被动裂陷期和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主要充填了中生界沉积地层。目前,已证实发育2套生储盖组合,已发现油气均集中在三叠系含油气系统中,平面上仅在Bedout坳陷内分布。盆地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Bedout坳陷以及Rowley坳陷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是一个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叠合盆地,三叠纪时期处于稳定克拉通大陆边缘拗陷阶段,沉积区基底构造稳定,坡度平缓,发育大型的浅水三角洲。利用钻井、地震以及古生物资料,明确了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与沉积特征:平面上具有三角洲平原分布广、三角洲前缘欠发育、无前积现象等特征;纵向上具有相漂移、地层厚度大、三角洲平原薄煤层普遍发育等特点;沉积作用以单向水流作用为主,正旋回的分支流水道砂体广泛发育;三角洲砂岩分布广,成分成熟较高,但分选磨圆差—中等,互层泥岩中陆源碎屑有机组分丰富,体现了浅水、快速堆积、远距离搬运的特点。平面上西北陆架North Carnarvon以及Browse主力三角洲砂体位于中晚三叠世卡尼期—诺瑞期;而Bonaparte盆地主力砂体位于中三叠世拉丁期—卡尼期。晚三叠世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北部普遍发生抬升,导致Browse盆地与Bonaparte盆地三叠系发育不全,三角洲规模较小;而西北陆架西南部North Carnarvon盆地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大,且发育大型三角洲。Pilbara地块、Yilgarn地块以及Kimberley地块为源区三大古陆,其中Pilbara地块与Yilgarn地块大多出露太古代花岗岩类,Kimberley地块以元古代变质结晶岩和沉积岩为主,为盆地提供了充足的碎屑沉积物。利用岩矿资料、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探讨了大型三角洲的碎屑物来源:North Carnarvon盆地物源主要来自于Pilbara以及Yilgarn地块,Browse以及Bonaparte盆地物源主要来自于Kimberley地块。研究成果表明,在三叠纪全球温室气候背景条件下,特提斯南缘具有发育大型三角洲的特殊古地理背景;大型三角洲发育的地质条件除充足的降雨与丰富的物源供给外,还必须具有稳定持续沉降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接近泛大陆南部的特提斯边缘裂谷带内二叠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叠纪的岩浆活动J.J.Veevers等印度-澳大利亚裂谷带位于阿富汗、拉萨和Sibumasu地块以南,这些地块至二叠纪末期一直向北飘移。该裂谷带唯一的残留部分是澳大利亚西部的被动边缘。晚石炭...  相似文献   

8.
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深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良好的储层是形成较大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以大量调研资料为基础,对大西洋区域的墨西哥湾、巴西东部边缘、非洲西海岸、挪威中部陆架及新特提斯区域的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国南海、孟加拉湾、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8个地区的24个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这些深水含油气盆地中主力储层的形...  相似文献   

9.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的形成机理、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可以出现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和各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环境中。两种主要的拉伸盆地(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世界的油气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概括了拉伸盆地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成藏特征。指出裂谷盆地能够形成大量油气藏的主要原因在于:裂谷阶段产生的封闭环境及高热流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和成熟,是成藏的物质基础;拉张作用形成的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很少遭受较大的后期改造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良好,也是这些地区富集油气的一个重要原因。低位域砂体是世界级储层和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南亚地区含油气盆地类型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亚地区经历冈瓦纳陆内裂谷、冈瓦纳裂解与板块漂移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复杂的构造演化,最终形成了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为主的,包括克拉通盆地和俯冲-碰撞带盆地在内的3类沉积盆地,其中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布广泛,形成了南亚地区的一个主要盆地群。本文通过对南亚盆地生、储、盖等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不同盆地类型的油气成藏特征。根据盆地的剩余可采储量和远景资源量对南亚地区的资源潜力进行分析,认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最大,并优选出奎师那-哥达瓦里盆地、孟买盆地和科弗里盆地3个有利盆地。  相似文献   

11.
东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属典型大陆裂谷层序和被动陆缘层序叠合的断坳型盆地,是在冈瓦纳大陆裂解及印度洋扩张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下形成的,均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漂移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三期构造演化。但是,南、北盆地在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及石油地质条件、油气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盆地早期受特提斯洋海侵影响,沉积发育了侏罗系潟湖相盐岩、浅海相泥页岩,而南部盆地处于强烈火山作用区,二者油气富集规律存在差异,烃源岩、储盖组合由北向南年代逐渐变新,目前北部油气发现明显更为丰富。初步分析认为,构造环境不同使得烃源岩发育北富南贫,断裂及塑性岩体作用形成的通源断层和有利圈闭存在差异,导致了东非大陆边缘南、北部盆地油气成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盆南段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期的陆坡地貌与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明确其主控因素,为系统揭示塞内加尔盆地发育特征、西北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规律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经历了台地边缘斜坡、同沉积断坡、宽缓沉积斜坡等陆坡地貌阶段,发育了早白垩世Neocomian-Aptian期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的断坡-碎屑岩陆坡内外分离式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格局。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相对欠发育是造就研究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首要因素;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陆坡地貌的演化、不整合的发生、物源的进退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古气候与物源区条件则间接影响着盆内沉积物的类型、规模与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夹持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是发育在前中生代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其构造演化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联合影响,经历了印支末期基隆运动、燕山期渔山和雁荡运动的叠加改造。结合浙闽隆起带中生代火成岩事件、盆地构造变形、沉积学的一些证据,通过海陆对比研究,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早-中三叠世可能为面向古太平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及南部原型盆地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前盆地;白垩纪受控于滨海断裂表现为活动大陆边缘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变为弧后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4.
南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不同类型大陆边缘盆地深部地壳属性与大地热流分布均差异明显:北部大陆边缘以拉张裂陷型为主,形成了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的断陷裂谷盆地,由于处在减薄型陆壳及洋陆过渡型地壳位置,深部地壳自北向南逐渐减薄,大地热流值由北至南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5.
以西巴兰线为界,南海南部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单元。西部为巽他大陆已消亡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开始在始新世(约46Ma),停止在19—21Ma(磁异常6),海底扩张比中国大陆架晚得多。破裂间断持续约3—5Ma,是以中中新世不整合面为标志,在沙捞越陆地也存在。裂谷后地层的年代约始于16Ma,覆盖在裂谷地形之上。东部为会聚边缘,在中中新世演变为碰撞带。 巽他陆架除局部深盆地外,具有统一的约30km的厚度,并延伸到约200m的水深。陆坡狭窄。从陆隆(危险区)的水深从500m变化到大陆-大洋过渡带的3.5km水深,宽度为170至330km。 拉让三角洲延伸到陆架和陆坡。其后裂谷沉积物覆盖在危险区裂谷期的最高地形。在东部,后裂谷沉积物较薄,仍然没有完全覆盖裂谷期的地形。单面山地貌显然支持南沙群岛的碳酸盐岩隆结构,其陆坡在2—3km水深突然抬升。 沙巴和文莱边缘曾经是会聚的碰撞带。陆地地质指示中生代蛇绿岩基底。主要碰撞特征是,西科迪勒拉山主要由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砂质的浊积岩组成,在西克拉克山主要是渐新世至早中新世(32—18Ma)的岩石,其幕式抬升发生在14—8Ma的整个上中新世和上新世。2km深的西北婆罗洲海槽可能是会聚阶段的残留,而且也是碰撞的前渊。 石油丰富的巴兰三角洲,形成于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和剥蚀,其范围甚至延伸至西北婆罗洲海槽。有证据表明被动边缘的陆隆(危险区)已经俯冲在沙巴之下,并引起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因此,西巴兰线将西部的消亡被动边缘与东部的碰撞带截然分隔,现在显然表现为一条大的右旋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16.
发现了与世界海洋被动边缘陆坡盆地有关的、新的具油气前景的目标。在与这些深水盆地有关的巨大烃类资源中,石油聚集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盆地具有相同的形成机制。它们在大陆裂谷系统的组分中开始了自、身的演化,并在超级大陆分裂和海底张开之后转变为被动边缘。盆地演化的差别表现为分裂和扩张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们收集了许多有关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形资料,它们都具有相对宽阔的大陆架(40~200km)。其中每个盆地在地形上都具有两个向外凸出的部分,最明显的凸出部分出现在目前水源90~130km的大陆架边缘,而第二个凸出部分也出现在目前高水位滨线位...  相似文献   

18.
奥坦尼瓜盆地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侏罗世,盆地随着东西冈瓦纳大陆的解体,由非洲、南美和南极洲三大板块的裂开而形成。盆地经历了裂谷期(J3-K1凡兰吟期)、过渡期(凡兰吟期)和漂移期(K1欧特里夫期至今)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发育漂移期下白垩统欧特里夫阶和巴雷姆—阿普特阶2套烃源岩,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偏生气。主要储集层为下白垩统凡兰吟阶浅海相砂岩,其次为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深水浊积砂岩。圈闭发育具有典型的两分特征,裂谷期以构造圈闭为主,漂移期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截至2014年,盆地已发现41个油气田/藏,石油可采储量2 042万m3,凝析油可采储量2 016万m3,天然气可采储量1 160亿m3。平面上,油气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垂向上,绝大多数油气发现集中在裂谷期顶部凡兰吟阶储层中。通过对盆地南部阿古拉斯走滑带的分析认为,阿古拉斯走滑带的活动是造成盆地东、西部油气富集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对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基础上,认为勘探前景区应聚焦盆地西部。  相似文献   

19.
大陆架漫谈     
一、什么是大陆架 火陆架的定义,在地理学和海洋法中有所不同。 在地理学中的大陆架是海底地貌三大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中的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大陆边缘可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亦称大陆基)、岛弧和海沟等。其中大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大陆架发育的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属大陆边缘的被动盆地.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断陷、拗陷和整体沉降三个发育阶段,早第三纪为断陷充填的陆相沉积;晚第三纪为拗陷的封闭海至广海的海相沉积.主要生油层为下第三系陆相地层,储集层除下第三系地层外,上第三系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体和生物滩以及三角洲前缘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