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活动星系的红外辐射作了一般介绍后,着重介绍了IRAS发射后存活动星系红外辐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包括作为恒星形成和Seyfert活动指示的红外色余和作为Seyfert选择的红外谱指数以及作为类星体前身的超亮红外星系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369个在四个波段上都被探测到了的IRAS亮星系为依据,讨论了星系的IRAS颜色。根据IRAS颜色对它们做了分类,用简单的双黑体模型,可以很好拟合绝大多数IRAS亮星系的辐射。  相似文献   

3.
被Zwicky等人列为星系的NGC 2242,后来刘继英等人发现它具有发射特征并认为可能是行星状星云。前原英夫等人用有缝光谱肯定了它是一个行星状星云。我们证认它是IRAS06304+4448。根据IRAS Point Source Catalog所提供的25μm和60μm的辐射流量,我们得到了这一行星状星云的尘埃温度T_d=130K,光学厚度τ_(25μm)=1.98×10~(-7)和尘埃的总质量M_d=1.0×10~(-7)到1.8×10~(-6)M_⊙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JHK波段观测和IRAS观测资料基础上,与正常M巨星相比较,给出恒星脉泽源在1—100μm波段的红外特性,并讨论了这些特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41个RS CVn型密近双星系统的J,H和K的测光结果和经证认为IRAS点源的40个Rs CVn系统的数据。对那些子星具有光谱分类的系统,我们讨论了它们的红外色余,发现只有少数系统具有红外色余。在近红外区有UX Ari,Z Her和HR 1099;在12μm处为SZ Psc。对那些具有确切的12、25μm流量并作了K星等测量的系统,我们讨论了他们在logf_(2.2)/f_(12)和logf_(25)/f_(12)的双色图上的位置。大多数RS CVn系统都在黑体线的附近。这一些结论却和P.Biermann和D.Hall所指出的红外色余是RS CVn型密近双星的一般特性所不相符合。对一些红外辐射有差异的天体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红外天文卫星(IRAS)仍在继续很好地工作,IRAS科学小组在此给出IRAS所发现的新的远红外源的第二号通报。这次卫星发射的主要科学目的是完成10—100μm波段的全天巡天,而IRAS星表预期在1984年下半年发表。可是由于红外和其他领域的天文学家对新发现的红外源的强烈的兴趣,科学  相似文献   

7.
IRAS04000+5052的光学对应体在POSS的E片上是一个展源.我们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加红敏CCD系统对此源进行了VRI波段的观测,发现其R波段图像有明显的延伸,且辐射远强于Ⅴ、Ⅰ波段.用北台1.26m红外望远镜对此源的红外监测结果表明它有较大的近红外光变.根据IRAS流量值和LRS谱,以及其形态特征,我们判断它可能是一个被HII区所包围着的正在形成恒星的年轻天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列于IRAS Point Source Catalog上的Be星资料,讨论了利用IRAS的三个流量(12μm、25μm、60μm)区分红外色余是自由-自由跃迁还是由星周尘埃再发射所产生。前者被认为是经典的Be星,而后者则可能是处于主序前的Herbig Ae/Be星。但是有16个一般认为是经典Be星的,却也显示出部分红外色余来自尘埃的再发射。它们的物理状态显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亮红外星系中分子气体的物理性质,本论文给出了一个小样本近邻亮红外星系初步的观测结果、一个高红移星系IRAS F10214+4724的详细研究以及一个近邻亮红外星系ARP 302的高分辨研究.另外,对Perseus星系团中存在的分子气体给出了高分辨的观测,并研究其气体的运动学状态.对一个小样本的亮红外星系,得到了CO(J=3→2)的成图结果,揭示其气体分布都集中在星系中心或者是并合星系的中心及其星系核的重叠区域.对于其中的一个源NGC 3256,给出了其CO(J=3→2)、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发现的2—5μm的红外背景和星系前星,我们讨论了各种模型的尘埃对3K宇宙微波背景谱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中性氢的含量很少,即星系前恒星的辐射谱无Lyman截止,尘埃的再辐射将使3K背景辐射在其峰值频率附近产生0.1K—0.2K的畸变,而与模型无关。反之,如果中性氢的含量很高,则尘埃的再辐射将不可能使3K宇宙微波背景谱产生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