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涛 《地质论评》1981,27(4):373-374
煤田地质勘探规范中,对煤层稳定性类型的划分标准,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是这些划分标准多属定性描述,因而在理解时因人而异,往往出现较大的分歧。作者收集整理了江西省一些主要煤田地质勘探的资料,根据赵隆业“煤田地质勘探译文集”中有关煤层稳定性及确定煤矿勘探密度方法所介绍的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定量划分煤层的稳定性类型问题,做了些工作。现介绍如下,供同志们继续研究这一问题时参参。  相似文献   

2.
用筛浮试验评价煤的可选性,往往受到很多条件限制。为了适应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需要,我们对用煤岩方法进行煤可选性鉴定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表明,用煤岩方法能够满足煤可选性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成因类型煤的可选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的可选性受控于煤的聚积环境。通过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10、12、13和15煤中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的赋存特征与煤层成因关系的研究,发现河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中黄铁矿含量低,粘土矿物含量高,其可选性较好;潮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其硫分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低,其可选性中等,而在潮坪沉积基础上形成的煤层中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的可选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在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对炼焦化工用煤进行可选性的研究,是煤质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环节。煤的可选性的好坏,对煤田被开采的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某些煤田地质工作者,对于这一项工作重视的不够,只顾勘探,不管煤质,最终会造成国家资财浪费的危险。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冶金工业,大力地建设大、中、小洋土结合的选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安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山西省煤炭地质局承担的煤层自燃地质勘查与治理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评审并验收通过。煤层自燃是在煤田边缘的浅煤区部分地段和部分矿井中出现的煤层自发燃烧的现象。目前在山西省大同煤田大同侏罗纪矿区、宁武煤田、西山煤电西山矿区以及沁水煤田等二叠纪开采的煤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煤层自燃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成煤时代多,煤田成因类型多,地质条件复杂。尽管近年来创造了一些有成效的、适合我国煤田地质特点的煤层对比方法,但是,还有许多煤田的煤层对比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下面,根据近年来从事煤质工作的实践,谈谈应用煤质测定指标对比煤层的问题。一、对比指标的选择和运用条件应用某些煤质指标对比煤层,过去已有一些报导。其对比的根据是:名煤层之间在形成  相似文献   

7.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山 《新疆地质》2001,19(2):150-152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勘探、建井、开矿带来一定危害。通过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区域构造和煤层火烧区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火烧区的主要形成因素,提出了煤田火烧区的防治对策,选用地面物探方法查清火烧区的分布范围和煤层地下燃烧状态。根据煤层高温燃烧区定期观测剖面测定结果,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储量的损失作了科学的推算,对煤田高温燃烧区灭火方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贵州六枝、水城煤田晚二叠世煤的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六枝和水城煤田 10个煤矿主要可采煤层的 45个煤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系统研究 ,概括了这两个煤田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 ;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亲合性。这两个煤田煤中的全硫含量在受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高 (最高达 7.5 % ) ,而在非海水影响的煤层中较低 ( 0 .3% )。六枝煤田的全硫含量明显高于水城煤田。Ca-Mn-Ge的平均含量在六枝煤田较低 ,而在水城煤田相对较高。在这两个煤田和不同的煤层之间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较小。与世界烟煤中一般含量范围相比 ,这两个煤田的特征是 Mn,V,Cu,L i,Zr,Nb,Ta,Hf,T1,Th和 U的含量相对高。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焦作煤田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差异性原因,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了焦作煤田瓦斯赋存规律及瓦斯生成与排放的过程,探讨了造成瓦斯赋存差异性明显的原因。深成变质作用叠加岩浆热液的岩浆变质作用是焦作煤田二1煤变质为三号无烟煤的主要原因,也是焦作煤田煤层瓦斯含量高的基础。煤层瓦斯的生、储、排过程研究表明,在喜马拉雅期之前整个焦作煤田的瓦斯赋存状态是相似的;喜马拉雅期形成的NW向峪河口正断层使两盘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产生明显差异,是造成焦作煤田瓦斯赋存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峪河口断层将焦作煤田划分为东、西两个瓦斯地质单元,西部瓦斯地质单元瓦斯含量高、瓦斯突出灾害严重;东部瓦斯地质单元主要表现为低瓦斯区。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西山窑组煤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煤质优良.笔者从成因角度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进一步探讨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煤岩组分特征、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煤层微观煤岩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含少量壳质组.相学分析表明,该区聚煤沼泽类型以湿地森林沼泽相为主,干燥森林沼泽相次之.少数样品指示成煤过程中短时期、周期性深覆水或开阔水域沼泽相存在.煤相分析显示威煤环境具网状河三角洲沼泽相沉积特征.煤岩和煤相分析为聚煤环境分析、煤质评价和预测、煤的可选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煤岩学在煤可选性研究中的应用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煤岩学在煤可选性评价和预测中的实际意义,并以内蒙古乌达矿区15号煤层为例,讨论了煤中粘土矿物和黄铁矿的赋存状态及其可选特性,着重论述了煤层的成因对煤可选性的控制作用,为矿区煤的洗选,以达到降硫降灰的目的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大庆 《物探与化探》1989,13(2):116-122
煤层的原煤灰分分析研究是煤质分析的重要内容。作者应用系列Ⅲ数字测井仪在山西河东煤田、河南永城煤田及安徽淮南煤田等地开展近百口井的测井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为利用测井资料研究煤层的原煤灰分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本文就概率模型分析法之一的回归分析法的方法内容和分析结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海晏 《地质学报》1989,63(1):36-49
通过应用研究,发现煤层热红外辐射规律,建立煤层热辐射模式,揭示出遥感图像信息与煤层和煤系的内在联系。在航天、航空、地面多层次同步遥感试验以及多方向、多波段、多时相、多种组合手段等一系列完整的遥感方法试验中,确定了遥感技术应用于煤田地质的最佳程序。应用研究中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在煤田预测、普查找煤、煤田地质调查、探测煤矿地质灾害等方面,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有许多元素混入煤层中,其中既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查明,混入元素在煤层中的沉积取决于成煤阶段的占地理位置、煤中的微量组分,特别是矿物成分、变质程度和后成矿化作用。众所周知,地台区煤田与地槽区煤田的地质状况不同,形成煤田的条件有显著的差别,致使煤层的形态、规模、结构、构造、煤质及其混入元素各具特色。就煤层中混入元素而言,位于地槽区的煤田也可能因其所处古地理位置或煤田内部地貌类型的差异而出现明显的差别。例  相似文献   

15.
隐伏煤田煤层风氧化带的勘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膝县煤田各井田的煤层风氧化带特征,认为对缓倾斜全隐蔽煤田应充分利用控制煤层露头位置的工程研究煤层风氧化带,勿需专门布置控制工程。煤层风氧化带和正常煤之间无明显界面,应在充分掌握正常煤的物理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找出风氧化最灵敏的指标和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妥坝煤田内沉积剖面的系统研究分析,对妥坝煤田的沉积相进行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恢复了妥坝煤田二叠世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在认真研究妥坝煤田控煤因素,特别是控煤沉积环境及控煤构造样式基础上,研究后期地质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构造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剖析了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7.
豫西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采用统计、沉积环境和构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田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大(平均3.87m),且煤厚变化大,煤层变异系数0.87,可采指数0.85,两个相邻的最薄与最厚煤厚点间的距离为25~185m。煤层平均厚度主要受成煤初期基底不平和成煤期后古河流冲蚀作用控制;煤厚变化主要受顺层剪切滑动构造作用控制。根据煤厚变化规律和成因,可对局部煤厚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4)
煤田采空区的识别和圈定是煤田安全性生产的关键,目前常规的勘探手段难以精确的识别煤田采空区和定位采空区边界。本研究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煤炭矿区采空区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从煤田四维地震理论出发,通过地质模型模拟黄陵矿区煤田开采前后煤层和临近地层的厚度和延展范围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煤田开采前后四维地震正演模型,我们采用Zoeppritz方程和褶积模型来获取零偏移距下煤田开采前后的地震响应,通过对开采前后地震信号的分析和研究,识别煤田开采过程中的采空区范围,标定采空区边界。研究表明,在采空区煤层和上下地层的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明显变差,采空区边缘处同相轴开始出现错段,证明了四维地震识别煤层采空区域和圈定采空区的边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煤田勘查中的应用和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文榜 《物探与化探》1987,11(2):89-100
本文以河南省永城煤田高分辩率地震勘探生产试验工作为例,介绍了高分辨地震方法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煤田勘查中应用的地质效果.提高了地震波的观测频率之后,得到了厚2—5m的薄煤层和厚约1m的薄煤层组的强反射波,从而改变了常规中频煤田地震勘探间接探测煤层及其构造的现状,为准确探测煤层构造形态、确定小落差断层创造了条件,还为研究煤层性态及其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义马煤田特厚煤层和煤厚变化等地质因素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关系,以义马煤田的地质条件为基础,描述了煤田的冲击地压概况和煤层特征,分析了特厚煤层及其厚度变化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指出,特厚煤层区域,采高大,采掘活动对煤层上覆坚硬顶板扰动大,易造成采后坚硬顶板弹性能的蓄积,从而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煤层厚度急剧变化区域,煤层受到水平附加应力的影响,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加之煤层厚度变化区域构造发育,导致煤岩体性质发生变化,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也更大。最终指出特厚煤层及其厚度变化区域冲击地压危险性较强,并提出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方法,为义马煤田受冲击地压威胁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