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60703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60703大暴雨成因分析于耀仁王参美张红卫李秀玲(驻马店地区气象局·463000)1引言1996年7月3日,受西风带低槽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驻马店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过程。日雨量全区平均82.9mm,最大的遂平县站为115.6mm。本文对大暴雨形成...  相似文献   

2.
陕北春季人工增雨的天气类型和催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查1981~1990年4~6月高空、地面天气图分析资料,得出春季降水性层状云系产生的环流特征,主要有西风槽、低涡切变线、河套锢囚锋三大类五种分型.西风槽类层状云系面积较大,低涡切变线类次之。经向环流比纬向环流下的云系范围大.不同天气类型的降水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不同.以上天气类型是人工降水的有利天气.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1995年9月2-7日阿克苏地区一次大降水天气的静止卫星云图资料,结合形势学变,认识到副热带大槽所形成的大积雨云团北抬,以越过青藏高原,并与北部云系结合,共同影响阿克苏地区的大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4.
宝鸡地区大暴雨多出现于7~9月,地区的西北部~东南部为大暴雨高值区.大暴雨前期的高空环流多为副局与高原槽或蒙古低涡型,两高一低型;地面形势多为锢囚锋和秦岭静止锋两类.  相似文献   

5.
1996年8月3日-5日,山西省南部和东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本文对这次暴雨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96.8”大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心度五流形势下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副高稳定形势是产生这场大暴雨的基础;9608号台风低压北上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6.
孟悦  金瑜 《黑龙江气象》1995,(1):31-32,61
通过对6号台风登陆后变为变性的温带气旋云系在北上过程中云型演变,强度变化等云团活动特征及停滞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中纬度锋区云系特征分析,得出两种不同云系的选置区正是大暴雨的主要落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号台民登陆后变为变性的温带气旋云系在北上过程中云型演变,强度变化等云团活动特征及停滞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中纬度锋区云系特征分析,得出两种不同云系的迭置区正是大暴雨的主要落区.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3年巴中市出现的三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对巴中市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合成分析,揭示了巴中市形成大暴雨的一种典型形势,都是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我国中低纬地区为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副高东退和中低层辐合流场加强是产生大暴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03年秋季华北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场罕见大范围暴雨、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的分析发现,生成于孟加拉湾的季风云团及其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西南季风云系与高空急流云系的结合为区域性大暴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及中、低空系统的上下叠加为大暴雨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动力场;多支低空急流的形成为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邢纪元 《气象》1993,19(9):40-44
揭示了“91·7”鲁西大暴雨的主要成因,对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地面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本次大暴雨是中纬度西风槽与低纬度台风云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指出地面中尺度高能舌之前,有中尺度辐合线(辐合中心)产生,易触发龙卷、飑线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1.
一次连续性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辉 《广东气象》1999,(2):31-32,34
1概况1998年6月3~4日,新兴市各乡镇连续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田雨量出现在共成镇(178.1mm),新兴站观测的日雨量3日为97.9mm,4日53.6mm。这次连续性暴雨降水过程主要是受冷锋低槽影响和850hPa切变线维持摆动,以及北方弱冷空气不断补充扩散南下造成的。本文就这次连续性暴雨过程作些剖析。2环流背景分析这次暴雨过程发生前中高纬环流形势特征属典型的“两脊一槽”型。5月31日08时500hPa图上,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西部和亚洲东岸的中高纬度地区为高压脊,而贝加尔湖地区为低槽。在低纬地区,我国的西南部亦有一低槽,同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004-06-29西安市突发性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西安市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由西风带云系和副热带云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对流不稳定条件在暴雨前6h形成,水汽输送条件的形成和暴雨的发生是同步的,是预报的难点。对流层中上层新疆槽的东移发展、700hPa银川至兰州切变线的东移、850hPa新生的暖湿横切变和冷式切变在暴雨区形成交汇、配合850hPa中尺度锋生和地面东西两路冷锋对暴雨区暖湿空气形成夹挤抬升,使西安同时具备了产生突发性暴雨的强上升运动条件和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4日夜里到5日,受台风倒槽影响,豫西出现一次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中心嵩县日降雨量达196.6 mm,仅次于历史极值(264.7 mm)。为深入研究豫西地区台风倒槽大暴雨的形成机理,提高对此类天气的预报能力,依据河南省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水资料,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FY2D卫星云图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洛阳市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产生的环境条件和触发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事件主要是由随高度西倾的台风倒槽、700 hPa干线及925 hPa偏东北气流与台风"苏拉"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后部东南气流共同作用所致。2)低层对流不稳定,中高层有弱的干冷空气侵入,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925 hPa中尺度辐合线及地面冷空气为台风倒槽中形成暴雨提供了启动条件。3)台风倒槽云系中,有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组织化持续影响,是导致这次局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形对降雨量有一定增幅作用。4)对流参数中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Li抬升指数在暴雨发生前后有明显的拐点,对大暴雨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3年巴中市出现的三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对巴中市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合成分析,揭示了巴中市形成大暴雨的一种典型形势:都是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我国中低纬地区为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副高东退和中低层辐合流场加强是产生大暴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彰武局地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和T213物理诊断产品,对2005年8月13日彰武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和高低空急流的建立,中纬度短波槽发展东移,引导贝加尔湖冷空气东南下以及地面冷锋东移南压过程的触发作用,共同产生了局地大暴雨:各种物理量场有效配合也是产生局地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次典型降水层状云的结构特征和增雨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FY-2C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和逐时降水资料及NCAR/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9月24~25日河南省出现的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降水过程的是低槽-切变云系,切变线云系为暖云云系,结构较均匀,低槽云系主体为冷云,云顶亮温不均匀,有低亮温带结构,当东移的低槽云系与北抬的切变线云系叠加后,叠加区上有中小尺度云团活动,促使降水加强.强降水出现在700 hPa、850 hPa切变线之间及500 hPa低槽前部,并与云顶亮温的发展变化趋势表现出相似性;500 hPa槽前、700 hPa切变线北侧的降水,雨强与亮温值的对应关系不确定.这主要是由于低槽云系和切变线云系的叠加部位不仅具有深厚的湿层,而且具有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条件;切变线北侧处于低空辐散区且水汽条件较差,自然降水产生的条件不是很好.最后借助于FY-2C卫星资料反演的云物理参数,对低槽-切变云系的增雨潜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低槽-切变云系上云顶温度较高的部位符合"播云窗"概念,具有很好的增雨潜势,切变线北侧的低槽云系由于云顶温度低、低空水汽不充分,"播撒-供应"机制不能很好地建立,其增雨潜势条件也弱.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98.6”大暴雨过程期间850-500hPa主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得到:欧亚中高纬度D塞形势的稳定、到热带高压住里的适中、西风带低槽的动力作用、中低层切交线以及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是造成“98.6”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现行地市业务系统实时产品,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降水物理机制、中尺度系统的活动等方面对1994年7月28日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较弱不稳定形势下,造成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小兴安岭丘陵特殊地形及年轻东北低压前部暖区中尺度切变线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华东地区大范围热带气旋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朱定真  沈树勤 《气象科学》1997,17(3):298-306
本文对1980-1989年华东地区出现的气旋暴雨进行了统计,定义了华东地区大范围热带气旋大暴雨,对产生华东地区大范围热带气旋大暴雨的形势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大暴雨的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产生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大暴雨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林娟 《广西气象》1997,18(1):24-26
1996年8月12-14日,北海市出现了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有关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发现,西风槽、切变线、低空急流、辐合带、低压和锋面等低值系统的相互作用并稳定控制北部湾沿海地区是引发这次连续暴雨--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