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阳信洼陷内火成岩岩石中烃组份的高含量 ,引起高背景值而产生油气化探干扰异常特征的判断方法 ,即利用烃类在高温裂解后能形成土壤稀烃富集而引起高背景值的判断方法 ,同时采用分区块统计背景值 ,确定异常下限 ,以消除干扰异常 ,达到客观地反映深部油气藏有关的化探异常  相似文献   

2.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1994,8(6):461-465
在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评价解释工作中,如何区分和判别由地下深处油气藏引起的真异常和因某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不同性质土壤,即土壤酸碱度对吸附烃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油岩出露地在引起的干扰异常、断层引起的干扰异常和煤层引起的干扰异常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藏化探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3.
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评价解释工作中 ,如何区分和判别由地下深处油气藏引起的真异常和因某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不同性质土境 ,即土壤酸碱度对吸附烃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油岩出露地表引起的干扰异常、断层引起的干扰异常和煤层引起的干扰异常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藏化探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4.
油气化探中甲烷碳同位素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在地表油气化探实践当中甲烷碳同位素对地表土壤烃气成因判别的有效性,但有时也会遇到判断错误的情况。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指出因忽略了土壤中异常甲烷是一种混合成因甲烷,从而导致判断失误。为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同时选送数量相当的背景土壤样品和异常样品进行甲烷同位素测定,然后通过教学方法计算出真实反映来源于油气藏中的甲烷的碳同位素值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5.
颜自给 《矿产与地质》1996,10(6):423-428
吸附烃是油气化探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从油气藏运移出来的烃类气体。应用吸附烃法找地下油气藏应排除地层、地形、地貌景观的干扰异常。不同地层上方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变化可能与地层沉积时间、沉积环境有关;不同地形、地貌景观下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异则是由于地化环境(pH值等)所致。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的最简单方法是分区统计背景值,或者用不同异常下限或用衬度值圈定异常。经校正后的异常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油气藏,已在四  相似文献   

6.
从地表化探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采集层位和介质的统一、采集可靠性的相关检验、吸附烃样品脱气温度的选择 ,以及不同景观条件下背景值的确定方法等 5个方面 ,介绍了油气综合化探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 ,将有助于追踪与地下油气藏密切相关的地表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7.
传统化探方法可能漏掉强度不大但可能致矿的异常,而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地质背景对异常圈定的影响,解决了低背景区和高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问题,消除了全区统一划分异常下限对化探异常识别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在江西某地区发现了多个新的化探铀异常区,并在其中的一些异常区内发现了铀矿点,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化探异常主要进行平面和剖面的二维解释,难以准确地反映化探异常与地下油气分布的关系。以库车坳陷米斯布拉克地区油气化探为例,系统研究了该区沉积—构造演化、生烃过程、油气运移特征及异常展布规律,并以油气垂向运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该区化探异常立体解释模型(地质体模型、输导空间模型、异常压力模型和化探异常立体模型),直观反映了该区油气垂向运移的方式、动力来源、运移空间和运移路径,系统解释了米斯布拉克地区地表化探异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地下油气的关系,发现断裂面凸面引起的油气聚敛运移导致异常加强,而断裂凹面引起的油气发散运移导致异常减弱。总体来看,化探异常立体解释模型在米斯布拉克地区化探异常解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化探异常解释的确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土壤游离烃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受地表景观介质变化影响小的游离态轻烃异常来获取地下油气信息。塔里木盆地试验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具有良好的游离烃化探异常显示,干燥系数在840~1989之间,显示游离烃异常与深部油气的热演化相关。土壤游离烃组分平衡系数、湿度系数、特征系数等指标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性质的结果与实际地质结果相吻合。近地表游离烃的甲烷/丙烷指标均值高达25~116,由北向南依次增大,说明油气藏埋藏深度依次增大。丁烷异构比和戊烷异构比特征显示雅克拉油气区有机质成熟度最高。结果表明:游离烃的轻烃组分和含量变化特征能够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的位置、性质、有机质成熟度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桂中1井井下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桂中坳陷以其良好的地质条件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通过对桂中1井纵向上不同层段岩屑样品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典型油气层、生油层、储油层以及盖层化探异常组合、异常形态及其特征为依据,并用烃类比值、甲烷碳同位素、三维荧光等方法进行属性判断,针对桂中1井不同异常区段(不同地层)从化探角度进行评价。并且对桂中凹陷勘探潜力的判断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酸解烃技术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常规的油气化探中被普遍应用,然而多解性一直影响其应用效果。本文选择济阳凹陷垛石桥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改进的酸解烃技术,分析研究区已知背景区和产油气区土壤中的酸解烃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特征,以验证改进酸解烃技术在复杂含油气区块油气化探工作中的有效性,为油气化探提供高精度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垛石桥地区地表土壤酸解烃中甲烷的含量受干扰因素较多,与下伏油气藏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乙烷和丙烷等重烃含量与下伏油气藏的对应关系较好,可以较好地揭示深部油气运移的贡献。另外,该地区土壤酸解烃的组成特征指示其深部油气源以油藏为主,部分为凝析油藏,与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吻合,表明改进的酸解烃技术可以作为复杂含油气区块指示深部油气藏的有效化探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面化探资料能够有效地圈定出化探异常,指出烃类垂向运移发生的范围。但对于油、气勘探的需要,这仅仅是最基本的,是远远不够的。本文通过对垂向化探资料及地面游离烃化探资料的分析,对利用地化动力学指标判断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及埋藏深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化探找金中背景值异常下限确定及异常评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化探找金中背景值、异常下限的传统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 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同时探讨了异常评价中的参数选择、异常排序、异常分类及异常检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综合化探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酸解烃、顶空气、吸附丝及甲烷碳同位素方法对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进行了综合油气化探测量,建立了该区这几种方法指标的化探异常模式,在总结已知油气区异常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化探方法及指标组合并运用于未知区域,圈定了油气远景靶区。探讨了地表化探异常与石油地质特征的关系,为化探异常的地质解释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周国华  吴锡生  谢学锦 《地质通报》2009,28(11):1662-1667
以油气物质垂向运移理论为依据,从影响油气物质垂向运移及其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地质构造、地表土壤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了各类油气化探综合参数的意义。根据廊固凹陷油气田井场地表油气化探实测数据,计算了各井场油气化探指标的MPV、MAV、Ai、Vi值和烃汞比值、吸附烃总浓度等参数。已知油气井的多参数图解显示,地表油气化探综合参数能有效地识别钻井的含油气性,据此可以判别正钻井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近 2 0年化探资料的综合研究 ,概述了该区的油气微渗漏与化探异常成因、地表化探主要影响因素、化探方法指标有效性、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化探异常模式 ,总结出适合于该区的有效油气化探方法系列以及一套干扰因素的排除、异常信息提取及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常把多个地质单元中的不同背景值简称为化探异常的"多背景"。两个以上1∶5万图幅联测或工作区存在多个地质单元、数据存在多个母体分布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有些测区不同岩性或地层单元的元素背景差异可以达到数倍至数十倍,这种情况下采用全区统一背景圈定异常,会在高背景区出现大范围与矿无关的异常,而在低背景区掩盖了可能反映隐伏矿体的弱异常。笔者提出采用多个地质单元分别统计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在多背景情况下用衬度圈定化探异常的处理方法,并比较了该方法与采用全区统一背景圈定异常的差异,以及对异常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多背景圈定的异常,没有边界效应和异常位移现象,同时消除了高背景单元中的大范围外带异常,显示出了一些可能具有寻找隐伏矿前景的低缓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在工作区存在多个地质单元,且各单元背景差异明显时,极力推荐采用多单元的多背景圈定异常。  相似文献   

18.
油气地表化探数据的失真(特别是数据中的高值失真点)直接影响到化探异常圈定。本文根据油气地表化探数据的分布特点,利用概率统计原理,提出一种适合油气化探资料前期处理的失真数据的概率判定方法和处理手段,在对实际资料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中的游离态烃和溶解态烃气体可通过地层中的断裂、裂隙、微裂缝和孔隙等通道垂直运移到地表,进而在近地表形成化探指标异常。延川南区块煤层气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研究表明:顶空气甲烷、酸解烃甲烷等烃类化探指标主体异常区呈环形模式分布于延1井煤层气富集区上方,异常成因主控因素包括深部烃源(煤层气)、烃源(煤层气)上覆盖层、深部断层(中垛断层和白鹤断层)等地质要素;热释汞指标主体异常区呈顶端形式分布于延1井煤层气富集区上方,主要受控因素包括深部煤层、深部断层(中垛断层和白鹤断层)等地质要素;研究区煤层气有效化探指标综合熵值圈定了3个环状异常区:程河原—延1井熵值异常区、掷沙熵值异常区和井西岭南熵值异常区,其中程河原—延1井熵值环状异常区有效地指示了延1井煤层气富集区,中垛断层和白鹤断层之间的掷沙熵值异常区、井西岭南熵值异常区可能部分受断层的影响,亦是煤层气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20.
<正>昌都地区处于三江流域,是三江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的成矿单元,是板块拼合交界和区域大断裂集中处,地质背景极其复杂,区内海拔高,地形切割严重,传统的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已经不适应这类研究区的化探数据处理的工作,本文采用"子区异常下限衬值滤波法"和"化探弱信息处理技术"经行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