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1995,(2)
曾世英先生业迹数事陈潮我国著名的现代地图制图学先驱、现代地名学家曾世英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他一生孜孜不倦、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勤俭朴实、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仍在激励着我们。他的榜样作用,使我深受教益,终身难忘。他不愧是...  相似文献   

2.
《地图》2004,(6):21-22
曾世英先生作为我国现代地图学和地名学的开拓者,对我国地图编绘事业和地名学的创立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他在回顾一生的得失时,谦逊地说”我惭愧,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参加了“《申报》地图”的设计和编纂工作,一是在地名译写规范化上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和全国政协无党派办公室联合召开的“祝贺曾世英先生从事测绘工作70年暨90寿辰学术报告会”,于今年6月29日在全国政协文化餐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测绘、地名、地学、语言文字各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曾世英先生的亲属、友好等,共160余人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到会向曾先生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4.
曾世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图学家和地名学家。1899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18年毕业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1920—1929年任职于顺直和华北水利委员会。1930--1946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历任技正、简任技正,其间于1935~1936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图学界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遍地图集》现在正式出版了,这是我国地图学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的首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是由我国地图界老前辈、国家地图集总编委会和国家普通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曾世英先生生前亲自指导,地图学专家、原国家测绘局副局长喻沧教授主持和主编,由中国地图出版社、陕西省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一百几十位地图工作者共同完成的全国测绘界的重大成果。该图集全面显示我国地理面貌及其区域特点,较详细地反映我国地形、水…  相似文献   

6.
经过国家测绘局及有关单位多年的努力而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终于出版了,它是一本巨型的地图集。我阅读了几遍,感到这本地图集有所创新,内容翔实丰富、层次分明、印刷精良。这是一本很好的地图集,可供国家及省、市领导人阅读使用,以便了解全国各地的地理、地形、地貌的分布情况。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地图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越来越广泛。我这一辈子从事地图学教学和研究,能在有生之年目睹这本巨型图集出版问世,深感欣慰。《国家地图集提曾世英先生生前在政协提案而列项统制的,而且他早在本世纪3O年代就…  相似文献   

7.
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年会上,国家测绘总局研究所副所长曾世英同志作了题为《关于国家大地图集继续纳入国家科研计划的情况介绍》的报告。这个报告引起了与会同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缅怀曾世英老师去年曾老94岁华诞,晚辈们为他祝寿。他还精神矍烁,满怀信心答应我们,努力争取做跨越三个世纪超百岁的老人。今年在中国测绘学会的春节联欢会上,他还交给我一篇论文,同时悄悄地告诉我,可能患有肠癌。他的神态依然十分坦然,十分安详。想不到刚满95...  相似文献   

9.
曾世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图学家和地名学家。1899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18年毕业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1920—1929年任职于顺直和华北水利委员会。1930—1946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简任技正,其间于1935—1936年赴欧美七国考察制图,1944—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应盟国美国陆军制图局要求奉派赴美担任顾问。1946年—1947年筹建华夏图书出版公司。1947—1949年和方俊先生合作续编《申报地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家面积的数值亟待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4,(3):19-22
我国国家面积的数值亟待统一曾世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00039)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家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这是新中国建立时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这个约数,实际有多少呢?国家面积有不同的计量习惯。一般在大陆上包括湖泊及河流所占的面积...  相似文献   

11.
牛汝辰 《地图》1991,(3):50-51
一、问题的提出地名与测绘自古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相辅相成,有密不可分的源流。”曾世英先生早在1962年就曾指出:“地名是地图主要内容之一,而地图是大量地、成批地、系统地出现地名的场所。用图者往往先查阅地名,然后再看其他地理要素,因此,地名的正确与否成为地图的科学水平及其使用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去年九月曾世英、陈永龄等十七名全国政协委员在五届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提案:《国家地图集应列入国家规划,继续编篡和公开出版案》(217提案),提案经政协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今年一月国务院办公厅致函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测绘总局,指示这些单位共同办理这项提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联合举行的首届全国教学地图与地图学教育学术讨论会于9月2日至7日在大连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85岁高龄的著名地图学家曾世英同志、国际地图协会副主席(武汉测绘学院副教授)胡毓钜同志、以及其他从事地图教育、地图研究和编制出版的老中年专家,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中学地理教师及部分青年地图工作者,共100余人。  相似文献   

14.
陈述彭先生仙逝当天,我正在先生的家乡江西参加会议.下午会间听说陈先生病危了,赶紧联系同事代表我去探望.联系还没结果,却接到正式通知,先生仙逝了!  相似文献   

15.
遥感的起步     
抗战年月,我曾在浙江大学任地图学讲师,在西南喀斯特山区,作过地貌和土地利用考察,深感地学野外工作的艰辛.当时萌发一个梦想:如果能在地球之外找到一个观察点,从遥远的太空来观察人类居住的星球,描绘大地锦绣河山,该是多么的美妙啊!1954年,受哈里逊的启示,投稿新华地图出版社,得到我国地图学的先驱,曾世英社长的指导和资助,编绘出版了一本充满科幻色彩的地图--<中国地形鸟瞰图集>表达我遨游祖国太空的畅想,沤歌新中国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测绘学会于1985年5月1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综合性学术报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一辈专家、长期从事测绘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中青年测绘科技人员,共26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中国测绘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测绘学会会章”(草案),选举出88名(另保留台湾省理事2名)理事,组成中国测绘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并选举方俊、刘良、卢福康、纪增觉、李廷赞、吴忠性、陈永龄、周江文、郭惠申、曾世英十位测绘界老前辈为名誉理事。会议期间召开了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推选王之卓教授为理事长,陈俊勇同志为常务副理事长,喻沧、孙秀文、许厚泽同志为副理事长,喻沧同志兼任秘书长。选举出30名常务理事,并聘任副秘书长和各专业(工作)委员会正副主任人选。根据代表们意见决定增设“测绘教育委员会”(名称待定)和考虑筹建工程测量分会及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等事宜。  相似文献   

17.
《环境遥感》第二届编委会在第八届遥感学术讨论会举行期间于1989年12月7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会议是在编委会主任陈述彭先生和分会理事长兼主编童庆禧先生共同主持下召开的。编委会顾问陈梦熊,方有清、路平先生,副主编李留瑜,石世民,戴昌达,郑威先生出席了会议。《地理学报》编辑部代表丁怀元同志及分会秘书长杨广辰同志等27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25日入夜时分,刚刚参加完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的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会议,我接到周成虎教授的电话,"陈先生他老人家走了".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诞生前夕,在解放不久的南京城,出现了一个地图编制机构——解放日报舆图部,8个月后的1950年5月,改名新华地图社。这是我国第一个公开编制出版地图的专营单位,以下是新华地图社的始末概况。 30年代由上海申报馆出版的小8开本《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本《中国分省新图》,泛称《申报地图》,以学术水平在科技界和教育界深受重视,在我国小比例尺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原参与编绘者曾世英、方俊鉴于该图依据的资料已经陈旧,而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秘鲁玉米安家河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鲁利马亚娜奇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福寿先生祖籍河北邢台内丘。1993年杨先生陪同客户游览安第斯山的瓦卡尤地区时,发现了这种原生黑玉米。据当地人介绍,这是一种大补食品。一般用做妇女产后养身健体,市场上每公斤黑玉米可卖到1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