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北京地磁台自1957年正式观测以来,一直使用经典型磁法仪器测量地磁场水平强度(H)的绝对值。1957—1975年间用马丁(Mating)标准地磁经纬仪,1976年至今则用舒米特(Schmidt)标准地磁经纬仪。1978年12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九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五室和北京地磁台,在北京白家疃台进行了一次多种仪器对水平强度(H)的联合比测,采用舒米特磁经纬仪、CHD—5型国产小核旋分量仪和QHYC—75型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略介绍了我国地磁台站工作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建立我国地磁测量实用标准的过程,以及用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协会的台站仪器委员会所设地磁标准比较长设服务部提供的一组(三只)石英丝水平磁强计,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白家疃台比测的结果。它验证了我们所建的实用标准已达到了国际比测的精度要求,并为上述国际机构所肯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的性能,2019年10月17—21日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以GSM-19W Overhauser磁力仪为标准仪器,对40台GSM-19T质子旋进磁力仪地磁总强度F,通过同步连续采样观测和仪器差进行了比测,计算其差值和均方差。结果表明,大部分测量仪器与标准仪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地磁总强度F均方差和仪器差均较小,各项技术指标参数符合大纲测试要求,测量仪器比测合格,可为基站观测和野外流动观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仪器保障;小部分测量仪器有漂移,地磁总强度F均方差稍大。  相似文献   

4.
前言 CJ_6地磁经纬仪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一种地磁观测仪器。用于测量地磁偏角(D)和水平强度(H)的变化。经与标准仪比测后,则可观测地磁场的绝对值。在台站进行定点观测时,配以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总强度F)可测定磁变仪记录的D、H,Z基线值,进而得到所在地区地磁七要素的变化。 1981年底,配备给成都地磁台的CJ_6地磁经纬仪经与北京、武汉地磁台比测后正式投入观测。四年多来,仪器基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取得了连续的观测成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讨论,对观测成果进行初步的评价,并提出地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磁台网标准化问题的研究》技术交流和阶段成果验收工作会议,由中国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主持于1987年10月26日—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科技司、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有关研究单位和北京、佘山、琼中、泰安等地磁台站近30名代表。中国地磁和高空物理委员会主席刘庆龄先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鹤龄同志也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特邀来华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尼麦克(Niemegk地磁台 V·Auster 博士作了地磁矢量测量仪器方面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认为通过尼麦克地磁台和北京地磁台地磁比测工作的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对今后国际间建立地磁测量标准的合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从1986年秋至1987年夏,《地磁台网标准化问题研究》课题组用7种不同类型的地磁绝对值观测仪器在北京地磁台6个观测墩位上经过认真系统地观测试验,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实现了我国地磁矢量测量实用标准的建立。并于1987年10月与民主德国Niemegk台的矢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进行了国际比测,同时由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组织了验收并会同国家地震局科技司主持通过了鉴定。当时因与Niemegk台的矢量质子旋进磁力仪比测中对  相似文献   

7.
按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规定,地磁台仪器需每5年比测一次,自1989年起全面系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三分量地磁仪器的比较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全国36个地磁台中的33个台的仪器比测和13个台的天文方位角复测,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数据,同时协助台站解决了一些具体技术问题,促进了台站的正常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1.引言兰州地磁台是国家基本台和国际资料交换台站之一。该台现有绝对观测仪器8台,相对观测仪器2套,通常用Askania(570422)仪测量磁偏角(D),用Askania(THM.570707)仪测水平强度(H),用CHD—6型核旋仪测量垂直分量(Z);相对观测仪器为57型,备用仪器  相似文献   

9.
墩差测量和仪器比测是地磁观测中最基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观测资料的质量和使用价值。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震磁异常通常为几nT至几十nT。因此,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地磁预报地震具有深远意义。对嘉峪关地磁台仪器比测和墩差测量的方法及结果作了简要总结,供兄弟台站借鉴(文中所用的比测数据和墩差测量数据是北京台传递的标准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月7日涉县地震台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出现高值变化,通过检测观测系统、调研测区环境、分析空间磁场影响、对比同台多套仪器及对比河北省内其他台站相同仪器和分析震例等,认为涉县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不排除是地震地球物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高采样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新型地磁仪器对磁偏角和磁倾角观测的需要,应用GPS测定了改造后的兰州地磁台的7个观测墩(一个临时观测墩)至2个方位标志的方位角,共取得了13个方位角参数,使兰州地磁台在地磁偏角测量或仪器验收比测中可供6套仪器同时观测,并可做到全天候观测。  相似文献   

12.
收集整理2013年莱州MS 4.6地震前山东地磁台和地电场台观测数据,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法、地磁总场北京02时测值空间相关法、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法,提取2013年莱州MS 4.6地震前山东出现的电磁异常,分析结果显示:(1)震前6个月内,泰安、郯城、安丘、陵阳、大山、菏泽等台站分别出现地磁F分量空间相关低值异常以及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高值异常;(2)此次地震发生前1年内,距震中较近的乳山地电场台站在长极距NS—EW、NS—NE组合下,方位角出现测值升高—转平—下降的变化过程,并在转平—下降过程中发震。本文采取多方法、多测项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对震前异常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山东及邻区基于电磁法预测地震积累了经验和震例。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斌 《四川地震》2005,(1):29-33
对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的配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数字化地磁绝对观测仪器(DI磁通门经纬仪)和模拟观测仪器(GSI)的理论与实际观测精度作了对比分析。认为CTM—DI磁通门经纬仪与GSI一等磁力仪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数字化仪器优于模拟仪器,并对DI仪的工作状况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拉萨地磁台是我国海拔高度最高的一个地磁台站。195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台址在拉萨河谷盆地中央,地面两公尺以下为砾石冲积层,地面磁场梯度为1纳特/米,分布比较均匀。拉萨地磁台从建台至今已近三十年,其间取得了较连续可靠的地磁观测资料。为探讨该台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本文利用已正式出版的拉萨台《地磁观测报告》1—18卷(1957—1974年)和1975—1984年部分绝对观测仪器直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地磁台是国家基本台和国际资料交换台站之一。该台现有绝对观测仪器8台,相对观测仪器2套,通常用Askania(570422)仪测量磁偏角(D),用Askania(THM.570707)仪测水平强度(H),用CHD-6型核旋仪测量垂直分量(Z);相对观测仪器为57型,备用仪器为CB3型号。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有191个地磁台(中国大陆地磁台未统计在内),其中给世界地磁资料中心寄送地磁资料的地磁台有141个。从1940年开始工作的地磁台只有76个,其中资料完整可靠且记录时间超过40年的地磁台大约只有40个。国际地磁学和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把世界上的地磁台分为四个等级。各个地磁台所进行的地磁绝对观测,可以使用以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磁绝对观测仪:1.用质子旋进矢量磁力仪测磁偏角(D)、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和总强度(F),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2月20—21日,地震科学基金会在广西南宁主持召开了地磁台网标准化研究课题鉴定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广西省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十多名科学技术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空间研究中心的刘庆龄教授提供了书面意见。会上由6名成员组成了鉴定委员会,并推举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蒋邦本副教授为主任委员。鉴定委员会具体组织鉴定事宜。地磁台网标准化研究课题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合作,1986年9月至1990年3月由地震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历时3年半。课题组成员经过数年的努力、刻苦钻研,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在此期间,他们在北京地磁台做了大量的测试、仪器比测工作,并到琼中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磁观测技术的概况综述,着重介绍了日本地磁台站设置的特点,柿岗地磁台的自动化标准地磁观测系统,日本地磁仪器研制生产的特点,目前使用的情况及其自动化地磁数据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观测地磁场的变化,约自十五世纪开始,利用简单的仪器观测磁偏角和磁倾角。1785年库伦(Coulomb)发明了测转动惯量的方法之后,开始有了测量地磁场强度的试验。1832年高斯(Gauss)建立了测量地磁场强度的绝对值方法。此后,系统的地磁测量才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十九世纪后,地磁台由人工定时读取数值变化的方法转为使用照相的方法连续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整理成都地磁台墩差及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资料,对测量仪器比测方法、观测人员、测量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本项工作的主要技术成果,并以便查表的形式给出了成都台新旧观测室等11个仪器观测墩相互间的F、I、D、H、Z各地磁要素的墩差,以及各墩与目标、标志的方向角、方位角。本文还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地磁台良好的观测技术条件和稳定的观测质量,这些资料对于台站标准化,数字化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