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重要的聚集地,盆地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在济阳坳陷勘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系列。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储层预测技术的精度和可靠度急需进一步深化。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现阶段主要勘探目标,本文提出了一套针对性的技术优化手段,形成了定量统计分析明确目标地震地质特征;探井成败研究找出问题关键;适用条件评价发展有效解决方法;多学科综合分析降低勘探风险的储层精细预测技术流程,在实际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气勘探中遥感方法新进展与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介绍了遥感在油气勘探中的最新应用 :( 1)以遥感为主线的油气勘探集成技术应用 ,包括油气遥感直接勘探研究与应用、小型及隐蔽油气藏遥感间接勘探应用和钻探靶区的遥感、物探和化探综合评价 3个阶段的应用层次。 ( 2 )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储层裂缝识别与有利含油气区块评价。未来几年的遥感技术将有更大的突破 ,表现在 :( 1)超光谱卫星遥感与直接探测地表油气微渗漏蚀变矿物 ;( 2 )热遥感成像资料等在油气直接勘探中的应用 ;( 3)卫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与重力资料相结合的油气勘探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健生 《地质与资源》2016,25(3):287-290
微生物油气勘探(MPOG)是利用地表土壤中专属性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对油气表征的异常进行油气勘探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目前国内外均有利用此种方法成功圈定异常区获得油气发现的实例,证明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油气勘探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手段来应用.本文主要概述了微生物油气勘探的原理、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一种最优化的俄罗斯油气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和实用方法,简要描述了作为该方法的基础的重力-地震综合解释,并在理论上建立了这种解释模式,用该方法可给出油气勘探阶段远景区评价,其预测探井成功率在80% ̄90%。  相似文献   

5.
袁林川  吕宝凤 《河南地质》1998,16(3):179-182
沈丘盆地是中,新生代交错叠置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渗透性差别大,含油层系多,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和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了,多手段协同作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某个地区的构造、沉积及成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准确地寻找新的勘探靶区或油田。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各自独立的进行,这对新的勘探地区进行综合评价与预测,尤其是精确布井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则是当前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法与内容。作者以松辽盆地南部梨树坳陷后五家户气田为例。从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布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该区的主要产气层位的成岩特征及成岩演化机理,建立了构造、沉积与成岩三者的综合一体化模式,进而对该区的储层发育、成因与展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一研究思路与方法或许是今后油气勘探研究的方向与主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某个地区的构造、沉积及成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准确地寻找新的勘探靶区或油田。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各自独立的进行,这对新的勘探地区进行综合评价与预测,尤其是精确布井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则是当前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法与内容。作者以松辽盆地南部梨树坳陷后五家户气田为例。从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布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该区的主要产气层位的成岩特征及成岩演化机理,建立了构造、沉积与成岩三者的综合一体化模式,进而对该区的储层发育、成因与展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一研究思路与方法或许是今后油气勘探研究的方向与主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油气化探近年来的进展:理论上确立了油气组分的垂向运移并提出微泡说:方法上主要应用了多指标综合油气地球化学勘探 方法,多层次综合勘探的优点被石油勘探界所认识,油气化探将成为常规勘探程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袁林川  吕宝凤 《河南地质》1998,16(4):256-260
倪丘集凹陷是在中、古生界基础上于早第三纪成生发展起来的陆相沉积小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含油层系多、油气显示活跃、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开发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多手段协同作战的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找到新的油气田是当前石油地质学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第73届年会概况,报道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1.提高对现有资料的研究程度,改进石油勘探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寻找隐蔽圈闭及新的储层;2.积极培养和训练油气勘探中的创造性思维;3.采用非常规勘探方法和综合性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非震物化探油气勘探方法已成为特殊景观下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震物化探油气勘探的方法较多,单一物化探指标往往不能满足高精度的勘探要求,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油气有利区,可降低油气勘探成本与勘探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研究了层次分析法与特征值分析法相结合的物化探综合油气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参考处理人员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指标异常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得到物化探指标信息与油气藏的综合关联度,进而圈定油气异常区。对鄂尔多斯盆地内某油气区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圈定的综合油气异常区与已知钻孔控制的油气有利区对应关系良好。该研究对非震物化探油气勘探方法的资料综合分析与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处理空间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基本模块包括空间数据的组织、查询、可视化及空间关系分析与决策支持,主要功能为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及可视化表达。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的古构造重建、储层研究、油气运移路径分析及资源评价等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辅助手段和工具。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详细介绍了它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当前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实际,探讨了其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应用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东海海域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加快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在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战略选区评价。东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但不同区域勘探潜力不一,以东海陆架盆地最为重要,冲绳海槽盆地次之。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勘探以西湖凹陷最具潜力,瓯江凹陷和闽江凹陷次之,其中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以始新统和渐新统为重点层系,瓯江凹陷以古新统为主攻目标,闽江凹陷以中生界为主要勘探层位。冲绳海槽盆地具备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以陆架前缘坳陷最为有利,以中新统为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14.
油气资源勘探的常规方案大致是普查—详查—细测、物探—地质—钻井等。本研究团队在前人研究与应用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资源勘探实践,逐步形成了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理论。该理论体系是由受控区域构造不同地质时代构造运动叠合作用下的多构造属性单元、不同油气属性特征的目标单元、不同物源属性的多学科多尺度地球物理勘探单元,以及不同作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单元等所组构。本文以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佳伊断裂上的汤伊地堑带为例论述了该勘探理论。松辽盆地自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受控于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西太平洋构造域的顺时针以挤压应力场为主的作用,同时该应力场作用具有一定的叠合表现。由区域地球物理、精细地球物理、石油地质、岩石物理、计算地球物理等不同学科的联合研究,对深层、探查程度低的油气新层系新领域目标进行了多尺度方法技术探查,最终提出目标区的油气性新认识。上述勘探新理论的建立延展了油气勘探思路,补充了已有的勘探方案,同时这一勘探理论也有益于固体矿产资源的探查。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勘探油气的经济、有效的方法——石油化探方法开始兴起。以吉林省延吉盆地和廊固凹陷的石油化探工作为例,阐述了石油化探在油气普查勘探中的作用,提出应采用地质、物探和化探相结合的方案,以提高勘探油气田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有机地化(热解)录井是一种新的录井方法,在东海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已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试油前能将录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解释,随钻预测钻井中的含油气层段,为油气层位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遥感技术预测油气勘探靶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目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油气遥感方法用于预测油气勘探靶区。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重点对遥感影像中的线一环影像构造异常和烃渗漏异常所表现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最后对遥感技术在预测油气勘探靶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井中油气化探等多元信息模式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井中油气化探快速准确 ,能较好地预测油气并指示钻井剖面的油气显示 ,实现井中油气储层的评价。模式识别技术作为油气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预测的一种方法手段 ,已应用于油气地震勘探和开发。把井中化探与测井、地震、地质多元信息相结合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 ,对油气藏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莺歌海盆地实际地震和井中化探方法试验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说明在区域油气勘探与开发中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井中化探与其他多元信息的综合解释的评价 ,可以提高勘探与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综合烃类检测技术及其在早期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怀民  许敬 《地质论评》1993,39(4):308-315
烃类检测是早期油藏描述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对我国东部几个含油气构造实际资料研究,提出了如下三种方法:1.应用亮点原理确定烃类的地震模式及其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2.应用AVO技术,进一步确定地震储层和垂向分布特征以及划分油气边界;3.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种地震参数进行烃类综合检测的方法及实现过程。文中给出了一些实例来说明方法的使用效果。在不断的完善和充实之后,这些方法会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对松潘-阿坝地区遥感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基于GIS对解译出的线性体进行特征分析,并与本区航磁、重力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出的盆地南部和北部的分界线可能是一条基底断裂,断裂的存在对该地区的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都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推断为在研究区内建立油气勘探区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