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徐备 《地质学报》1990,64(1):33-42
赣东北—皖南的元古界可分为3种岩石组合,分别属于不同的、但互有联系的构造古地理单元。赣东北—浙西火山岩带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曾是一条岛弧带。对该带以北元古代浊积岩沉积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弧后盆地的发育历史。根据该带以南元古代岩石建造类型,推测其可能代表弧前及海沟地区。通过各种构造古地理分析,推断了岛弧带与弧后盆地的关系并运用沟弧盆体系的模式探讨了晚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海沟金矿床的围岩为燕山早期中酸性花岗岩体—海沟岩体,受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深度约1~3 km,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成矿物质源于上地幔,成矿温度范围为119~420℃。矿化岩石为石英脉,构造片理化带(绢云石英千糜岩)、片理化闪长玢岩脉、含金石英脉构成了海沟金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标志和找矿标志。矿床虽然经过多次勘查,但仍有较大找矿潜力,根据成矿条件和地质工作程度,优选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东亚大陆边缘的俯冲带构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亚大陆边缘自北向南发育了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等俯冲带。简要论述了这些俯冲带的构造特征、演化历史和一些科学前缘问题 ;认为愈来愈多的地球科学问题 ,如地震的发生机制、俯冲板块动力学等 ,集中在俯冲板块边界 ;解决弧后盆地成因和中国大陆边缘张裂过程等许多地质科学问题 ,有待于对俯冲带构造演化的深入了解。同时 ,在这些俯冲带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 ,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因而 ,俯冲带的构造研究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6.
海沟中沉积充填物的几何形态总是趋向于动力平衡的,所以这个平衡系统没有沉积物的净输入或输出,假设在一个稳定态的海沟楔几何形态的情况下,如何其它的控制参数是已知的话,沉积速率和俯冲速率这些未知参数是能够被确定的。  相似文献   

7.
南海的海槽与海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吉林海沟金矿床石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是产于绿岩带中的层控矿床。石英是金矿床主要的脉石矿物。本文研究了石英的颜色、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红外吸收光谱及热发光性等特征。初步研究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与不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其特征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与金矿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沟花岗岩体为一个由斜长花岗岩、二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则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相继侵入形成。该岩体与金矿是“兄弟”关系、“同源”关系,因此,金矿的同源花岗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本中部冲绳海沟,小笠原弧的水了海山、爱丽斯泉与太平洋中央海岭威玛斯海盆等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热水系,运用C,Ne,N等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并探讨了热水系中碳氮的来源,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沟岩体的成岩时代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海沟岩体地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海沟岩体的成岩时代和成因进行了探讨。同位素结果表明,海沟岩体的就位年龄为167Ma-185.6Ma,属燕山早期第一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侵位特征以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确定海沟岩体为幔、壳混源型。  相似文献   

12.
吉林海沟金矿床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是一个大型的沉积变质—热液矿床。自然金是矿床主要的金矿物,它主要富集于自然金—硫化物阶段。自然金的晶形多呈各种形态的显微金分布于硫化物、碲化物及石英的粒间或裂隙中。它的比重大,其晶胞参数与纯金接近。金的成色高并且变化小,成色的高低与矿物组合有关,但矿化深度和温度对它的影响不大。金的颜色指数随成色的变化而变化。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与矿床成因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在安徽境内大别群中出露一系列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体,属于“肢解的蛇绿岩”。与大别群建造应属同一造山期产物。它们可能在中元古代末期,因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华北断块南部的大陆边缘的深海沟向北快速俯冲消减,遭到强烈挤压破碎而侵位到大别群不同构造层位中。  相似文献   

15.
初始岛弧岩浆作用对探明俯冲起始机制及俯冲带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岛弧演化过程,本文对采集于雅浦海沟南北两个区域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雅浦海沟南北两部样品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海沟北部样品地球化学特征与弧后盆地玄武岩类似,轻、重稀土元素无明显分馏,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较低,Nb、Ta含量指示其地幔源区与马里亚纳海槽较为亏损的地幔源区相似,放射性Sr同位素偏高(0.704 646~0.704 794),暗示其受后期海水蚀变影响强烈。综合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雅浦海沟北部样品代表帕里西维拉海盆地壳,在卡罗琳洋脊与海沟碰撞这一地质过程中逆冲推覆至原雅浦岛弧之上。雅浦海沟南部样品与北部样品相比具有更低的MgO(4.18%~5.14%)、 TiO2(0.69%~0.80%)和CaO(8.64%~10.25%)含量,Ti/V=11.56~14.07。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平坦,具有俯冲相关火成岩的典型微量元素特征。Ba/Yb值偏低,表明样品并未受到明显的板块流体影响;Th/Yb偏高,暗示样品可能受...  相似文献   

16.
浊流是远距离沉积物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底浊流广泛存在于海底峡谷或海沟。马尼拉海沟位于南海东北部,是一条正在活动的板块汇聚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亚热带—热带)和气候条件(台风频发),使得马尼拉海沟浊流频发,然而,现今对马尼拉海沟的浊流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马尼拉海沟北部水深3747 m处重力柱岩心(GEO6)进行高精度的粒度及沉积学特征分析,探讨马尼拉海沟浊流沉积规律。GEO6岩心底部细颗粒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14C的AMS年龄为1405 a B.P.。高精度的粒度分析(0.25 cm)和沉积学特征显示: GEO6岩心记录有至少11次浊流沉积(T1-T11),且这些浊流都有明显的底部粒度最粗(砂质粉砂或砂)、向上粒度逐渐变细的正粒序特征,只有T8沉积体为反粒序特征,可能为异重流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研究认为1.4 ka B.P.以来,研究区频繁的台风带来了大量陆源松散沉积物堆积在马尼拉海沟上游(高屏峡谷),不稳定的构造环境及地震频发导致这些松散沉积物垮塌并向下游马尼拉海沟输送,在海沟内形成频繁发育的浊流沉积体。  相似文献   

17.
浊流是远距离沉积物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底浊流广泛存在于海底峡谷或海沟。马尼拉海沟位于南海东北部,是一条正在活动的板块汇聚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亚热带—热带)和气候条件(台风频发),使得马尼拉海沟浊流频发,然而,现今对马尼拉海沟的浊流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马尼拉海沟北部水深3747 m处重力柱岩心(GEO6)进行高精度的粒度及沉积学特征分析,探讨马尼拉海沟浊流沉积规律。GEO6岩心底部细颗粒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14C的AMS年龄为1405 a B.P.。高精度的粒度分析(0.25 cm)和沉积学特征显示: GEO6岩心记录有至少11次浊流沉积(T1-T11),且这些浊流都有明显的底部粒度最粗(砂质粉砂或砂)、向上粒度逐渐变细的正粒序特征,只有T8沉积体为反粒序特征,可能为异重流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研究认为1.4 ka B.P.以来,研究区频繁的台风带来了大量陆源松散沉积物堆积在马尼拉海沟上游(高屏峡谷),不稳定的构造环境及地震频发导致这些松散沉积物垮塌并向下游马尼拉海沟输送,在海沟内形成频繁发育的浊流沉积体。  相似文献   

18.
扬子地区晋宁期板块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区在晋宁造山期(1.05—0.85 Ga)发生过板块俯冲活动,其活动模式为青康滇古大洋板块向东南扬子古大陆板块俯冲,浙赣粤古大洋板块向西北的扬子古大陆板块俯冲。两个不平行的古大洋板块相对俯冲所产生的合应力,造成扬子古大陆板块朝北北东向移动,而与华北古大陆板块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9.
砂体渗透系数是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水文参数,也是评价地浸开采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准确获取该参数对砂岩型铀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砂体渗透系数主要由3种方法确定,即岩心分析法、测井评价法和抽水试验法。文章主要采用测井评价法来研究洪海沟铀矿床砂体视电阻率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拟合方程估算砂体渗透系数,探讨砂体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洪海沟铀矿床,砂体视电阻资料具有估算砂体渗透系数的理论基础,数学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渗透系数与视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砂体渗透系数影响地下水渗流方向及层间氧化带的主要展布方向,砂体渗透系数大的地区是地下水渗流的主方向,也是层间氧化带的主要发育方向。该成果可为洪海沟铀矿床外围勘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冯本智  曾庆栋 《矿床地质》1998,17(Z6):969-972
据海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属深断裂;矿床与燕山期闪长玢岩脉群具密切的时空关系;矿石流体包裹体δ13C的主值在-4.3‰ ~ -7.8‰ 之间,与地幔碳的同位紊分布于-5‰ 附近一致等等特点,确定形成矿床的流体(介质)主要与来自地幔岩浆的放气作用有关,矿质来自地壳中的岩石。因此,矿床应属与幔源流体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