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指出,“我为什么说实事求是在目前重要呢?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现在,“四人邦”确实把我们的风气搞坏了。“四人邦”的破坏实际上是十年,或者说是十年以上,开始是同林彪结合在一起。他们弄得我们党内同志不敢讲话,尤其不敢讲老实话,弄虚作假。甚至于我们有些老同志也沾染了这些坏习气,这是不  相似文献   

2.
江南雨     
第一次感受江南雨,是震撼于她的温馨、潇洒、妩媚…… 哦,那夜的雨一直悠悠地飘下。 雨也悠悠,心也悠悠。在微微泛着苔青色的路面上,响起了我发自心灵深处的倾慕。你发上玉露似的雨滴,在斯夜成了我渴望采撷的星星。  相似文献   

3.
外行有充分理由问,“为什么中纬地带盛行西风?”或者问,“为什么主要干旱区出现在30°N(或30°S)附近?”面对这样的问题,气候学家们该如何回答呢?是不是说原因无法解释?本文就这个问题的主要物理过程及制约条件作了论证,并且采取一些合理的简化,探索了关于纬圈平均环流的“包络背(back-of-the-envelope)理论”,讨论了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向极动量输送对地面风场形成及潜热能释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阅气象报刊,发现“像”与“象”这两个常见字混用的情况很严重。为什么会出现“像”“象”混用的现象,而编辑们层层把关还没把住呢?原因有两条:一是有的编辑迷信辞典、字典等  相似文献   

5.
李源金 《气象》1978,4(1):33-33
散片、荚状高积云(以下简称Ac)对天气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比如群众中常用“天上瓦片云,地上晒死人”、“天上鱼荚,找水泡茶”等形象的比喻来指明Ac对未来天气演变的指示意义。这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对云与天气演变的关系的经验概括,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其粗略性和局限性。因为大量实例证明,Ac(有时稳定的)出现,单就短时效而言,并不一定全是好天气的象征,有时却是降水天气甚至是强对流天气的前兆。据此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是Ac这个“表象”,而反映的本质却截然不同呢?毛主席教导我们:“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不要被假象所迷  相似文献   

6.
(一)问:“为什么闪电总在雷声之前?”答:“因为人的眼睛总是长在耳朵的前面!” (二)老师:“由于夏天温度高大气膨胀,而冬天温度低大气收缩。”  相似文献   

7.
刘新付 《气象》1979,5(10):36-36
1978年10月19日,日本气象厅发布东京地区天气预报“晴有时阴”,实际上却下了一天雨。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呢?日本气象厅预报员柜间道夫从“葵花”气象卫星云图照片中,发现有一块“神秘乌云”在捣鬼。 10月16日,房总海面上空生成一块南北向、宽约10公里、长约数百公里的纵长乌云缓慢地向西移动,其云层相当低,云顶高度为2,000—3,000m。18日,当乌云移到纪伊半岛上空时,此时在西日本附近  相似文献   

8.
中国翻译事业自汉、佛经翻译开始,悠悠千载,影响深远。道安的“案本而传”,玄奘的“五不翻”,马建忠的“善译”,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这些思想与我国传统文论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9.
毛政旦 《气象》1977,3(2):30-32
提起云南的气候,人们常常异口同声地说:“四季如春”。的确,“四季如春”是云南最突出的气候特点之一。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到头都是耕作季节,遍地郁郁葱葱,真是一种优良的气候环境。可是,云南的气候为什么四季如春呢? 从春城谈起 昆明,是一座驰名国内外的春城。她不但以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永远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而且以“四季如春”的优良气候条件,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0.
早春的夕阳穿过那面宽大的玻璃 ,均匀地洒在房间中 ,暖暖的 ,整个机房中充斥着此起彼伏的问话声、清脆的敲击键盘声 ,于杂乱无章中弹出一曲井然有序的乐章。这已经数不清是于洁的第几个小夜班了。“您好 ,风云××号。”随着这声亲切的问候 ,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喂 ,你好 ,我呼×××号。”耳机那边传来了一个十分沮丧的声音。“我想请你留下一段话。”“好的 ,您请讲。”“谁能够划船不用浆 ,谁能够扬帆没有方向 ,谁能够离开好朋友没有悲伤 ?”原来是一对好朋友要分开了 ,于洁的心头也泛起了一阵悲伤。“小姐 ,你们台为什么不给我传信…  相似文献   

11.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语见宋朝苏洵《辨奸论》。晕,起源于月亮或太阳的光源而在卷层云上形成的光环;础,指柱子底下石墩;润,即湿润。“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句气象谚语指天气变化,本意则是月光照射在云层上而出现了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为什么会出现晕?又为什么“月晕而风”呢?晕,有月晕,日晕。不同的是月晕出现在夜间,日晕出现在白天。相同的是,无论月晕还是日晕,都是伴随着天空的卷层云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黎令仪  刘德富 《气象》1980,6(4):38-39
广东省读者潘森同志来信询问“地震云”问题,我们约请黎令仪、刘德富同志作了解答。所谓“地震云”究竟与地震有无内在联系和科学根据,需进行长期研究和实践,目前正在广泛注意中。这里只是做为情况介绍和答读者问,连同读者来信一并摘登如下。 编辑同志: 1979年8月2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有关“地震云”能预报地震的消息。请问“地震云”是一种什么形态的云?它的生成机理又是如何?为什么能预报地震?读者 潘森  相似文献   

13.
我站今年第一季度测报错情率高达1.2%,是我站78年以来错情率最高时期;第二季度错情率降到0.0%,也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为什么会出现“1.2”?重要原因是站领导放弃管理。当时站领导思想不安定,对站上工作不安排,不检查,放任自流。大家上班时纪律松懈,思想麻痹,对出现的错情认为没有什么,错了也没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今年的番薯普遍减产呢?”“水葫芦的大面积繁殖与气候有什么关联呢?”“今年的蚕宝宝为什么迟迟不肯吐丝呢?”……一连串的“为什么”,伴随着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深秋的一天,气象站小李和小王来到附近的人防工地进行气象服务调查。他们走下地道,用通风干湿表在几个代表性点测了温、湿度以后,忽然发现地道顶壁的水泥拱上凝结有一些水珠,而且愈靠近地道口处水珠愈多。小李对小王说:“地道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到100%,为什么会有水珠形成呢?又为什么地道口处比里面的水珠还多呢?”小王和小李讨论了一下就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气象部门组建的气象卫星综合业务网络系统 (92 10工程 ) ,是采用休斯网络系统公司非常先进的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通信方式 ,但也有美中不足 ,因为在卫星通信系统中 ,不管哪个地面站 ,每年都要遇到两次接收中断 ,即所谓“日凌中断” ,由于这种中断是由太阳造成的 ,所以又叫“太阳干扰中断”。为什么太阳会中断卫星通信呢 ?“92 10工程”使用的通信卫星 ,在赤道上空约 36 0 0 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转。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 ,转一圈为一天 ;而地球及其同步轨道上…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600年,古希腊思想家泰里斯就提出:“水是万物之母”。2700多年前,我国思想家管仲,在《管子·地水篇》中也说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北方素有“冬雪是粮仓,春雪不如糠”的说法。同样是雪,为什么下在冬、春两个不同的季节,对农作物所起的作用就不同呢? 这是因为,冬天的雪比较松软,空隙也多,所以不易传热。一场大雪降下来,犹如给田野盖上了一床大棉被,使地面的热量不  相似文献   

19.
1. 1983年5月6日上午六时,浙江省鄞县球山公社等地突然降了一场“红雨”,雨到之处.“血迹斑斑”。 2.过了五天,即5月11日下午,河南省桐柏县彭庄大队又降了一场“蛙雨”,遍地是随雨落下的幼蛙,最多处每平米竞有蛙90——110只!人们惊恐万分。3.据记载,全世界每百年约有20多次“红雨”,而“蛙雨”也不罕见,1960年8月1日在法国的土伦地区就发生过。 6.由此可见,“蛙雨”则是由龙卷风将多蛙池塘中的水和蛙吸到空中,再输送别处降下来,并没有什么其它的奥秘。 4。为什么会出现怪雨呢?首先足由于去年太阳热能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而影响大气环流,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有关文件或奖牌中 ,经常可看到用汉字标示的年月日将“○”字误写为“0”或“O” ,如“二 0 0 0年十月一日”、“二OO一年三月”等 ,看起来非常别扭。把“○”字误写为“0”或“O”不但看着不舒服 ,也不符合汉字使用规范。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第 80 2页 ,可以看到“○”字的解释 :“数的空位 (同‘零’) ,多用于数字中 :三○六号│一九九○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把“○”误为“0”或“O”的现象呢 ?关键是汉字排版告别铅字以后 ,“○”字在微机的字库里找不到。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 ,在Windows/95、98、me或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