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柳 《海洋世界》2014,(5):24-27
<正>母亲节就要来了,你准备好礼物了么?鲜花,衣服还是保健品?其实在茫茫的海洋中,也有很多适合送给母亲的节日贺礼,这个春天,让我们给伟大的妈妈们一个来自海洋的深情问候吧。珍珠——大海之子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珍珠是鲛人族的眼泪,在希腊神话里它是维纳斯诞生时身上滴下的露珠,但它的另一个名字是Margarite,在古代波斯梵语里是"大海之子"的意思。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为它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红楼梦里十二金钗头上的珠饰,扬·弗美尔名画  相似文献   

2.
冰海精灵     
<正>在北极的冰海中,生活着一种美丽的小生灵,它们这些小生物有些看上去像水母,也有些像萤火虫,身有双翼,在海水中轻巧游动,看起来好像是传说中的天使或者小精灵一样,当地人把它们称作"冰海精灵",也有人称它们是"冰海天使"、"冰之精灵"、"海天使"等。冰海精灵的学名是"Clionelimacina",这个名字是从希腊神话中海神的名字演化来的,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这种小动物的优雅和神秘。  相似文献   

3.
今天,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把海洋弄得不那么清洁了。然而,水族生灵们出于生存需要,拼命在净化水域。它们的这种天性真令人肃然起敬。忠于职守的监测哨海洋中有众多环境监测哨、监测员始终忠于职守。大海中有一种发光细菌,当大海清净时,能发出强光,一旦污染,发出的光就明显减弱。原来其体内含有两种特殊化学物质——荧光酶和荧光素。荧光酶为一种蛋白质,具有奇  相似文献   

4.
从远古神话到宇宙飞船,人类从未停止对星辰大海的追寻。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渐揭开了星空的神秘面纱,可我们却对近在身边的大海所知甚少。海洋深处究竟有着怎样神秘的世界?我们能不能让黑暗无边的大海变得透明?  相似文献   

5.
在澳大利亚南部的近海水域,生活着一种叫“叶海龙”(Phycoduruseques)的珍稀奇异鱼类。这种鱼的外形看起来既像海藻叶又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故称“叶海龙”。叶海龙属于海龙科(Syngnathidae),与海马和管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3,(6):70-71
听说,大海是个美丽的地方听说,大海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我好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那个传说中的地方。听说,我们居住的地方新疆,是一个离大海最远的城市,这让我对大海更加好奇了。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空,蓝色的风,每天都在我的梦中出现,我多想现在就到海边去,享受那灿烂的阳光,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水,看看大海到底有多么的宽广,听听海水咆哮的声音。我多么想和爸爸、妈妈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光着脚丫在沙滩上留下我们一家三口幸福  相似文献   

7.
海洋价值观在中国吴克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大海的深厚渊源。“龙生于海”,如果不是临海而居,靠海为生,长期感受到大海的恩惠,怎能将生于海的龙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自命...  相似文献   

8.
周海鸥 《海洋科学》2007,31(10):107-108
从小就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我,其实对海老是有种种蓝色的萦绕和缠绵,因为对大海、小海太熟了.为什么说种种而不说一个?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海的蓝色不是一种光谱上的纯蓝色,而是很复杂的蓝,有时也显现出绿色.当我乘船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再逢天高云淡,海是挺纯挺纯的,很好看、很浪漫的蓝色;当我架竿屏息,凝神于挂着晶莹水珠的鱼丝而与那些鱼兵蟹将憨斗耐力时;又当我憋足勇气鱼翔潜底,穿梭、逡巡于海藻礁岩之间,海,好像又在蓝中加了好多东西,或者根本没了一点蓝色.  相似文献   

9.
海之物语     
人海合一我不喜欢平静的海。海,风和日丽时,她潮平如镜、碧波粼粼,烟波浩渺、风柔水清、鸥鸟盘旋、棹声帆影。我喜欢暴烈的海。海,暴风狂暴时,云水怒吼、雪浪惊天、峭壁云涛、骇浪裂岸、大浪掏沙、奔腾不息。不管我喜欢与否,大海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随日月潮涨潮落,白昼如初。正是大海的迷离和深远,方使智者神游八极,写出千古绝唱。而我方知洞天观海,自愧人生。  相似文献   

10.
孙洁 《海洋世界》2012,(3):52-55
在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有关于“海妖之歌”的传说。在传说中,海妖是半人半鸟的海上女妖,擅长唱蛊惑人心的歌曲。她们会用迷人的歌声使航海者如痴如醉,失去控制地把船只驶向礁石,最终船毁人亡。  相似文献   

11.
主编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窗外便是海。刚刚入夏,海边已经有不少人身着泳衣尽情戏水。海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在这座绿色的滨海城市,人与海相依相伴,从清晨海的尽头绽露出第一缕阳光到黄昏落日沉入海角天边,都有人或静或动地用自己的身影与大海相衬,无时不刻不展现出人与  相似文献   

12.
阿根廷《民族报》报道大海在降低水位。尽管有些灾难性预言说,由于温室效应,海平面将上升,海滩和邻近大海的土地都将被大海吞没。但是最近5000年的记录表明,南半球的海平面正在下降。 这一惊人的结论是拉普拉塔海国立大学海岸地理研究中心博士费德里科·伊斯拉在第二次地理科学和全球变化讨论会上宣布的。  相似文献   

13.
思源 《海洋世界》2011,(5):30-33
大海赋予了大连人豪放的性格,大海也练就了大连人抗击海浪的胆量.在大连海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性格粗犷、身怀绝技,不需要任何潜水器具,仅凭一口气就能扎进20、30米的海底,在暗礁丛生、急流涌动的海底捕捞海参、鲍鱼等海珍品,每一次的潜水都是与死神的一次较量,他们是大海的儿子,他们被人们称作"海碰子".  相似文献   

14.
全新世以来最大海侵时期(7 kaBP)中国东部海的海平面达到最大,黄河三角洲此时期并未形成,整个古渤海西部轮廓较开阔.依据前人浅地层剖面和岩心测年的研究,大体恢复了中国东部海的古岸线和古水深,运用三维水动力悬沙数学模型(ECOMSED)对最大海侵时期和现今两个时期渤海的潮流沉积动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由于...  相似文献   

15.
开渔祭海     
《海洋世界》2013,(9):6-7
浩瀚大海,苍茫无垠,山岛竦峙,气象万千。纳百川而涵载五洲,育万物而生生不息。沿海百姓,依山傍海,耕海牧渔,周而复始,缘海而邑,兴旺发达,伟哉大海,恩泽万邦。然海洋虽大,宝藏虽富终有限度,资源虽足亦非不竭。涸泽而渔必致无鱼,取之无度必将无物。欲取先予,欲张先翕,定期休渔,休养生息,渔区尊奉,万民拥戴,人与自,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祖祖辈辈以海为生的人们眼里,大海是祖辈留下的丰厚遗产,“谁占谁用,谁占谁有”的观念流传了千百年。而今,一种崭新的海域许可和有偿使用的观念,就象种田要交公粮一样,已在烟台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王祯瑞 《海洋科学》1979,3(2):54-56
江珧俗称大海红或海锨,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的大型海产软体动物。它在分类上属于双壳类(Bivalvia),异柱目(Anisomyaria),江珧科(pinnidae)。江珧科是一个暖水性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至今在世界上已发现约30种。这一科的种类虽不多,但经济  相似文献   

18.
金希 《海洋世界》2014,(6):66-70
正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这熟悉的歌词,你还记得这是哪首歌曲么?没错,这就是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大海啊,故乡》。说起来,与海洋有关的歌曲其实还真是不少,而且很多歌曲的不同版本中,都属童声合唱最为动听。下面这些歌曲,你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大海于人类犹如心脏于人体,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水和氧气。在地球和海洋的发展历史中,人类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是在这一瞬中,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影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类之初,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十分浮浅,对海  相似文献   

20.
观沧海     
久居秦皇岛的人,对大海是不陌生的。但我,却从来不曾独自一个人去海边,或观海、或听涛、或漫步,都是陪友人去的。而今,已是“蹉跎白发年”的我,想观海的心情越来越切,总想抽个空儿静静坐在大海的身边,实实在在地聆听一次大海铿锵的涛声,品味一番雪白浪花的神韵。今年暑期的一天,我向她走来了,来到了北戴河中海滩。浴海的人、观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挽起裤角、赤着脚丫、戏海踏浪的人,都被多情的大海拥抱起来。而我,却独自走到一块伸向海面的礁石上,远眺天际飘荡的片片白云,看她们忽而悠悠分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