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10月,每年一度的《地球物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编委会在风景秀丽的长沙枫林宾馆举行.2011年10月19日晚8点30分,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召开会议,参加年会的编委臧绍先、王家林、万卫星、陈晓非、刘代志、刘少华等出席会议,学会领导郭健、黄清华、倪四道和编辑部胡素芳、何燕、汪海英等参加了会议.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编审向编委会做了2010~2011年度工作汇报.汇报了《学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取得成就和进展、存在问题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及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20—23日,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1日晚8点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刘洪、黄清华、郝天珧、汪毓明等近三十位编委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刘少华、胡素芳、何燕、张正峰、徐雅玲等参加了会议.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编审做了2013—2014年度工作汇报,把编辑部在一年来的工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16日)2017年10月15—18日,"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6日晚7∶00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刘洪常务副主编主持了会议.陈颙、黄清华、汪毓明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刘洪常务副主编做了2016—2017年度工作汇报.就编辑部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期刊取得的成就和进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月6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3届年会期间,在上海市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议会议由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出席编委会议的有:陈运泰、黄绪德、钱绍新、王水、王妙月、王懋基、于占元、姚振兴、刘瑞源、刘福田、管志宁、郭增建、许忠淮、蒋宏耀、陈、袁学诚、言静霞、郭爱缨和张颖,学会副秘书长张立敏和《地球物理学进展》负责人来湘元也参加了会议.郭爱缨代表编辑部向编委会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199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学报》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很大成绩.《学报》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除完成《学报…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306-306
2005年8月27日,第21届中国地球物理年会在北国春城长春市吉林大学隆重召开.27日晚,《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在东荣大厦第一会议室举行.《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及工作人员共23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6.
金秋10月,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编委会在北京温都水城会议厅举行.主编刘光鼎院士和编委会郝天珧、黄清华、汪毓明、底青云、张剑锋、符力耘、何丽娟、胡祥云、刘立波、刘树华、王椿镛、倪四道、王绪本、李舟波、王家林编委,编辑部刘少华、胡素芳、何燕、汪海英、徐雅玲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共22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16日)2016年10月15—18日,"2016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16日晚7∶30在会议中心会议室举行.受刘光鼎主编委托,陈颙副主编主持了会议.黄清华、郝天珧、汪毓明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和科学出版社彭斌总经理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12日)2015年10月11—14日,第二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第三十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2日晚8点在会议中心会议室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常务副主编刘洪主持了会议,陈颙、黄清华、汪毓明、杨元喜、朱日祥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刘光鼎主编因身体原因未出席会议,但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2 0 0 4年 10月 18日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2 0届年会期间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于 2 0 0 4年 10月 18日晚在陕西省西安市止园饭店召开 .会议由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 .出席会议的编委及编辑部成员有王水、杨文采、许忠淮、臧绍先、姚振兴、王家映、石耀霖、牟永光、何樵登、刘少华、胡素芳、肖台琴等 ,因有事或身体欠安请假的编委大部分提交了书面意见 .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 ,编辑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学报中、英文版的出版任务 .随着地球物理学的不断发展 ,创新性成果倍出 ,…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0月13日至1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14日晚8点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委陈棋福、陈晓非、符力耘、郝天珧、黄清华、黄宝春、倪四道、王椿镛、王家林、王绪本、汪毓明等出席了会议,因事无法到会的常旭、何丽娟、胡祥云、刘代志、刘洪、王西文、杨宝俊、杨长春等编委发来了书面意见.编辑部刘少华、何燕、汪海英、肖台琴、张正峰、徐雅玲等参加了会议.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编审做了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月5日,《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简称EPP)2021年度编委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潘永信院士、魏勇研究员、黄清华教授、宗秋刚教授、宋晓东教授、杨顶辉教授、郄秀书研究员等15位编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以及期刊编辑部负责人胡素芳博士等3位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月1日以(1990)球会字第05号文予《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傅承义教授提出由于年岁已高,要求辞去地球物理学报主编职务,并推荐刘光鼎教授继任。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四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同意傅老辞去学报主编的要求,任傅老为名誉主编;聘刘光鼎教授任主编;并授权刘光鼎教授根据学会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和工作需要,遵照会章尽快完成编委会的组建。为此,1990年2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10会议室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主编刘光鼎,副主编黄绪德、钱绍新,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王仁、牛毓荃、刘振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9):0-0
我国著名地球物理与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我们敬爱的《地球物理学报》刘光鼎主编,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8月7日18时50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刘光鼎主编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蓬莱.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7月毕业后,他参加北京地质学院建院工作,筹建物探系;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任队长;1964-1970年任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1970-1973年任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技术负责人;1973-1980年任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综合研究大队队长;1980-1983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1983-1989年任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1989-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担任《地球物理学报》主编;1993年当选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荣誉理事长、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等. 刘光鼎主编是我国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他高屋建瓴,运筹帷幄,提出中国走向海洋以“国家权益、资源环境”为指导的战略构想.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国家重大计划.他提出了中国大地构造宏观格架为“三横(造山带)、两竖(地球物理梯级带)和两个三角(柴达木-祁连山和松潘-甘孜)”的重要观点.基于对中国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的综合分析研究,他提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重大科学论断,指出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的出路在于重视海相、海洋、海外这“三海”战略思想,并于2001年向国家提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他的战略思想指导和推动了我国海相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大突破,相继在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针对我国地球科学和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他前瞻布局组织国内地球物理探测装备自主研发,取得海底地震仪、MEMS数字检波器、万道地震探测装备等核心技术的突破. 1990年2月28日,刘主编上任伊始,在编委会扩大会议上,制定了关于本刊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具体规章制度,概括为五大举措: (1)找准《学报》定位.时时刻刻把学报的学术质量放在第一位.《地球物理学报》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其“提高”和“综合”这两个作用.提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高水平;综合--要全面反映地球物理各个分支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既要刊载独创性研究成果和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论文,注重期刊的国际化水平;也要刊载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成果,一定要面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2)建立严格稿件评审制度.每篇论文必须有主编签字方可发表.主编根据专家的意见和自己的审核及分析,确定文稿的取舍. (3)重视编委会的作用,将编委会工作制度化.编委会由国内外地球物理各个领域研究的高端水平和热爱期刊工作的精英组成.编委们不能徒有其名,要真抓实干.决定每年召开一次编委会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编辑部主任做的年度工作报告,对期刊当前工作进行总结和审议,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和计划.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 (4)开展学术交流,扩大新的学术增长点,刊登内容上一定要扩大范围,如:开拓产生新的学术增长点类文章,有关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类文章,与能源、环境、灾害有关的地球物理问题文章及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文章. (5)加强期刊编辑部建设.编辑部是期刊工作的主阵地,一要注重编辑队伍建设,注意补充有学识、熟悉业务的人才加盟编辑队伍;二要提高期刊编辑现代化水平,改善编辑部工作环境,让期刊的工作条件和能力至少要达到国内一流.同时关心编辑人员具体问题,在各方面给予编辑人员切实帮助. 《地球物理学报》就是在落实刘主编五大举措的过程中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展示了海内外中国地球物理人的创新性成果和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记载着我国地球物理科学发展的光辉进程和成果,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它是我国地球物理学领域的领衔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中的佼佼者. 刘主编为《地球物理学报》的发展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长期坚持每篇必亲审、签字,多年来,几乎每周都要有十几篇甚至数十篇稿件经刘主编审查签发.许多来访的人看到他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学报稿件,看到他孜孜不倦地批改圈阅,无不为之动容. 刘光鼎主编一生光明磊落,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他用无私奉献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始终以科技强国为使命,对中国地球科学和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科技期刊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要永远怀念刘光鼎主编,沉痛悼念刘光鼎主编! 刘光鼎主编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2):290
世纪之交的金秋十月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1 6届年会期间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议于 2 0 0 0年1 0月 2 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召开 .学报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 .出席编委会议的编委及有关同志有 :刘振兴、汪集、马在田、王家映、周百修、程业勋、许忠淮、郭增建、张志杰、王水、李舟波、牟永光、刘启元、王妙月、刘瑞源、管志宁、杨文采、石耀霖、朱日祥、臧绍先、张维、李瑞旭、郭爱缨、刘少华、汪海英 .编辑部主任兼专职副主编郭爱缨编审向编委们作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 .1 999年《地球物理学报》已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第一年的金秋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1 7届年会期间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议于 2 0 0 1年1 0月 1 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学报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 .出席编委会议的编委及有关同志有 :黄忠贤、何继善、郑天愉、陈、吴如山、刘振兴、王家映、程业勋、张志杰、王水、李舟波、杨文采、石耀霖、朱日祥、臧绍先、郭爱缨、张维、汪海英 .陈运泰等 1 2位编委因故请假 ,其中不少编委还写了书面建议 .专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郭爱缨向编委们作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 .《地球物理学报》自 1 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 ,在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们迎来了《地球物理学报》的50华诞.《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6月,开创时,不定期出版,刊登的文章用英文撰写,以便于和外国交流.当时的刊名为《JuoumaoftheChineseGeophysicalSociety》,中文名为《中国地球物理学报》.第3卷(1954)年起用中文发表,改名为《地球物理学报》,外文名用拉丁文《ActaGeophysicaSinica》,以与中国科学院一些其他刊物的译名一致,并一直延用至今.《地球物理学报》由第问卷(1964年)起改为季刊,第25卷(1982年)起改为双月刊,1988年开始,采用中美合作方式出版英文版(季刊),英文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2届年会期间,1996年10月对日在西安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渺编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主编刘光鼎院十,副主编陈运泰、黄绪德、言静霞,编委王妙月、刘振兴、刘瑞源、牟永光、吴如山、郭增建、蒋宏耀,还有编辑部郭爱缨、洪明华、江海英.学会副秘书长张立敏也出席了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言静霞代表编辑部向编委会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1"6年是"九五"第一年,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贯彻中国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实施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18.
值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年会召开之际,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于1991年10月9日晚,在北京迥龙馆饭店召开了本届第三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主编刘光鼎,副主编陈运泰、钱绍新、黄绪德,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马在田、刘椿、牟永光、杨文采、言静霞、李幼铭、陈颙、陈效期、姚振兴、郭自强、蒋宏耀、管志宁、熊光楚。部分编委因事请假。参加会议的还有学报编辑部孙群、郭爱缨、汪海英、肖台琴。  相似文献   

19.
正值《地球物理学报》创刊50周年,每年一度的编委会议于1998年10月29日在杭州市山水宾馆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学报》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陈 、刘振兴、臧绍先、何继善、郑天愉、程业勋、李舟波、王水、杨文采、刘瑞源、陈晓非、徐文耀、黄忠贤、朱灼文、张志杰、王妙月、郭爱缨、刘少华、肖台琴等,国外编委寄来了书面意见,科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的杨国城同志也应邀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提高《学报》综合质量的基础上,如何把《学报》办成具有地球物理学术创新水平的国际化期刊。编辑…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空间地球物理和大气、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主要报道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