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是由气象服务产品的公共消费性所决定的;气象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投入同GNP的增量这两者的比较即是服务社会效益的宏观经济概括;决策效益、公众效益与专项效益是气象服务社会效益的重要分类;从气象服务产品的有用性与气象信息的错情率及准确率三方面出发分析,可建立起气象服务社会效益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分析气象服务效益的一般特征,阐明气象服务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意义,确立构建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提出气象服务综合效益的概念,揭示了它的内容,阐明了它的个体指数以及服务效益的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4.
依据现代化管理的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测评法和模式识别法的优点,结合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评价的方法——APFP评价法,并应用APFP评价法,分析和评价了气象现代化在短期天气预报服务中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从气象服务市场的实际出发,借鉴微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讨论研究了气象商品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因素、形成机制,并开拓性地提出了气象商品的定价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公共气象服务主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对1986~2010年以"气象服务"为主题的1439篇学术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整理出包括公共气象服务在内的14个气象服务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气象服务研究包含于应用气象服务研究层次,处于气象时效性低、服务专业性高的研究领域,与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服务、气候资源服务、应用气象服务等热点领域存在交叉性的特征,具有面向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产业化和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侧重于信息传播、预警、效益、安全、网络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气象信息价值的实现是气象服务存在与发展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气象服务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四川省彭州市的气象服务为依据,分别对专业气象有偿服务的内容、基本状况、实现气象信息价值的特点及实现气象信息价值的若干对策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阐述智力效益这一崭新的效益范畴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智力效益的产生、智力效益在整个气象服务效益体系中的地位,系统地提出了考核智力效益的指标体系,同时还讨论了提高智力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专业气象服务效益不高,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结合现有专业气象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提出以实现专业气象服务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目标,集数据采集、产品加工、产品显示发布、业务管理于一体的专业气象服务集成系统。系统采用数据解析技术将不同的专业气象服务所需的数据解析为统一的格式,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生成动态服务产品,实现产品自动化制作。自2011年4月汛期投入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使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了业务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气象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气象服务需求是气象经济学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经济学的需求意义上,立足于气象服务实践,提出气象服务需求主体与需求客体,进而把需求主体划分为政府和企业,把需求客体划分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商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制约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因素和制约气象商品的需求因素  相似文献   

11.
着重讨论了气象台站的成本与成本核算,提出了建立综合考核台站经济效益指标的原则及指标体系,分析了提高台站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气象服务产品是指气象服务部门“生产”的产出物。抛开产出物的自然属性,产品便具有产品性、商品性及信息性。只有把产品性、商品性与信息性统一起来,人们才能正确认识其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气象资源和气象服务的产业性质,阐明气象服务和社会再生产及其它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以提高气象预警服务的效率及信息化水平为目的,应用数据库、软件编程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基础数据产品的获取及分析,确定气象灾害预警范围内的信息终端,高效编辑各类气象预警信息,基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Web Service等信息技术,实现了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机、决策手机等多种终端的预警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综合发布。  相似文献   

15.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气预报服务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四川省气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评估,为今后提高气象信息在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根据CSIWS测量模型,从受众对气象服务的评价、对气象信息的了解、对气象信息的理解、对气象服务的要求4方面进行调查。有效问卷结果分析表明:(1)公众对四川省“气象部门公众形象”的评价最高,满意度指数达到90.60%;(2)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率”期望值最高,为4.13分;而满意度为3.30分,两者差距0.83分,说明表现尚达不到社会公众的期望值,今后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方面仍需下大力气;(3)评价满意度指数平均值为85.60%,社会公众对气象部门公众形象评价比较高,其余指标的满意度指数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提高的迫切程度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