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俞香仁 《气象》1978,4(8):32-33
云和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在空气中含有水分,但它以分子状态存在,人们不能看到。在一定条件下,水汽分子凝结成小水滴,悬浮于空中才被人们所发现,这就是云和雾。天空中的彩虹、晚霞和降落的雨、雪、冰雹等大气现象的总导演就是云。  相似文献   

2.
《气象知识》2012,(3):40-43
雾是由无数悬浮于低空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当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也就是雾。  相似文献   

3.
云的形成     
《气象知识》2012,(3):36-39
含有水汽的空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冷空气不能像暖空气含有那么多的水汽,于是水汽开始凝结成为液态水,形成微小的水珠,那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云。如空气内的水汽达到了饱和的程度,而且又处于低空,那就形成低云。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和WRF3.2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一次由台风"海鸥"与西风槽远距离相互作用产生的山东暴雨过程的水汽和干冷空气活动。结果表明:水汽辐合主要来自南边界的水汽流入,南边界水汽输入的增强主要是台风向北的水汽输送造成的,对流层低层的低涡使水汽在山东中西部地区集中。南北方向水汽辐合的大小与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过程中有明显干冷空气活动,暴雨初期,对流层顶的干冷空气先行侵入降水区,引起高层西风加速和辐散加强,进而导致上升运动发展。暴雨发展期,对流层中层(500 hPa或600 hPa)干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以偏西气流的方式侵入降水区,与暖湿空气以东西风的形式辐合上升。暴雨强盛期,对流层中层不仅有来自中纬度西北方向的干冷空气侵入,而且还有来自高纬的干冷空气侵入。干侵入始终具有高层超前于低层的特点,有利于位势不稳定的发展。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活动的加强使山东地区中低层锋生加强,激发非地转垂直上升运动,是上升运动加强的机制之一。暴雨过程中对流性不稳定和条件性不稳定共存,干冷空气侵入使等相当位温面倾斜及强迫暖湿气流沿锋面倾斜上升,有利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1—2015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地面水汽压及其他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潍坊市地面水汽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61—2015年潍坊地区年与春季、秋季、冬季地面水汽压均呈上升的趋势,春季地面水汽压上升最明显,夏季地面水汽压呈略下降的趋势;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年代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地面水汽压最低。近55 a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在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近55 a潍坊地区年和四季地面水汽压均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最低值均出现在青州地区,最高值均出现在诸城地区,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影响造成的。特征向量表明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变化特征,呈西北—东南反向分布。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受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地面水汽压与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面水汽压与日照时数、蒸发量、风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表示空气干湿度的一种物理量。它对大气的变化有极重要的影响。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是形成云、雾、降水的水分来源。大气中水汽的物态变化,如汽态、液态、固态的转换也是能量的重要传递方式,所以,湿度的变化往往是天气变化的前奏。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还直接影响工农业生  相似文献   

7.
空气湿度及其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表示空气干湿度的一种物理量。它对大气的变化有极重要的影响。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是形成云、雾、降水的水分来源。大气中水汽的物态变化,如汽态、液态、固态的转换也是能量的重要传递方式,所以,湿度的变化往往是天气变化的前奏。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还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因此,湿度被定为气象观测中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观测工作中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有雾或空气接近饱和时,因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在自记笔尖下方常形成一个小水滴,同时在仪器盖子的玻璃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笔尖下的水滴与玻璃罩上的水膜粘连,带动笔尖离开自记纸,造成自记连线中断。武陟局1999年3月4日8~13时有雾,13时巡视仪器时即发现上述情况。这种现象在冬季容易发生。因此,在雾天巡视仪器时,如发现自记笔尖下形成小水滴,应及时用吸水纸将其吸去,以免使笔尖脱挡,造成记录中断。雾天应防自记笔尖脱挡@魏军霞$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454150@冯小科$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  相似文献   

9.
利用FY-2E卫星水汽图像、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针对山东半岛一次与台风相关的大暴雨事件中干冷空气的侵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北上与极地大陆气团交汇,是导致此次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因素。干冷空气从西侧侵入台风环流,台风变性,斜压锋生,位能向动能转换,导致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产生强降水。冷空气具有高位涡和低湿度的特点,水汽图像上的暗区、高层等熵面上的干区和高位涡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水汽图像直观地反映了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系统演变过程。台风云系与斜压叶状云结合,先形成新的涡旋云系,后演变成逗点云型。暗区指示的干冷空气不断发展,先形成干舌,后以干缝的形式卷入涡旋中心。在实际预报中,除了流型识别外,通过水汽图像还可以追踪干湿区及其边界等变化特征。通过连续时次的对比分析,可监测高空动力强迫,判断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0.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所造成的一种现象。由飘浮在空中无数小水滴、小冰晶组成。云的形状、数量、分布和演变,是大气中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具体表现。正确地判定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对于了解空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状况,以制作天气预报,保证飞行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云的形成     
张纪淮 《气象》1980,6(10):31-33
云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激起人们丰富想像的字眼之一,极目天穹常可见有的云薄如轻纱,有的云如絮似锦,有的云气势磅礴,有的云绚丽多姿,再加上变化万千,经常伴有风、雷、闪、雹、雨、雪以及虹、霞、晕等各种天气现象,因此许多神话、诗歌、故事往往离不开云。云是什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物理本质来说,云是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群。肉眼看到的云形是小水滴或小冰晶群的轮廓。实际上千万个小水滴或小冰晶都在运动着,变化着,有生有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水汽图或红外云图的分析,发现水汽图干区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对台风的移动方向有制约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应用水汽图干区轴线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的中直线来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疆地区具有较好代表性的23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的历史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对新疆地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新疆地区能量供给因子中的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温度年较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云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并略有下降;空气动力因子风速的下降趋势显著;湿度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略有上升趋势,而水汽压有明显上升趋势.受此影响,近50 a新疆地区气候总体趋于干向湿发展的趋势,气候朝暖湿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言文 《气象》1977,3(1):19-20
云是人们经常见到的气象现象。云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观测,云是一团悬浮着大量微小水滴和冰晶的空气。水滴和冰晶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μ)到几十微米之间,浓度每立方厘米一、二百个到一、二千个。所以,弄清楚空气中形成大量悬浮微小水滴和冰晶的原因与条件,也就了解了云的形成。 在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水汽与大气中的其他成份不同,它在实际存在的大气温度变化时,可以由气相转变为液相或固相。这三种相态可以互相转变,这种相变是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水汽图或红外云图的分析,发现水汽图干区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对台风的移动方向有制约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应用水汽图于区轴线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的中直线来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阮忠家 《气象》1978,4(3):26-26
人工降水是人类向天气控制作尝试的最早项目之一。30年来,人工催化冷云的试剂名目众多,并且最近仍不断有新的催化剂诞生使用。但人工催化暖云却依然使用直接向云中撒播如盐粉这类吸湿性物质或大水滴这些传统方法。 根据暖云降水的机制,把吸湿性物质(例如盐粉)人工引入云体后,就能吸附云中水汽,变成溶液滴,溶液滴表面饱和水汽压比水滴小,所以在它的表面会吸附更多的水汽,即借助凝结增长逐渐变成大水滴,再经过与小云滴重力碰并而增大,最后雨滴在云内下降过程中形变,并在强烈的垂直气流冲击下破碎,产生“连锁”反应而形成降水。撒播大水滴也是在云中人工输入“雨种”,使这些雨种经过与盐  相似文献   

17.
伴云 《陕西气象》2003,(1):26-26
入冬常见雾缭绕 ,薄幕轻饰古城。雁塔钟楼若现若隐 ,车水马龙若停若行……。人们不禁要问 :西安为何雾朦朦 ?大家知道 ,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 ,其数量是有限的。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汽 ,达到了最大的容量 ,就叫做“饱和状态”。好比车上的座位都有人了 ,也就是满员了。有时 ,空气中含有的水汽 ,可以略为超过其最大的容量 ,叫“过饱和状态”。好比车上的人很多 ,除了座位全部坐满之外 ,还有一些乘客拥挤在过道上 ,也就是超员了。这些“超员”的水汽 ,由于没有座位 ,其状态是不稳定的 ;就像拥挤在过道上的乘客 ,总想找个座位 ,才会稳定下来。空气…  相似文献   

18.
卫星水汽图的干区轴线在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敬海 《广西气象》2005,26(A01):31-32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水汽图或红外云图的分析,发现水汽图干区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对台风的移动方向有制约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应用水汽图干区轴线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的中直线来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余楠 《贵州气象》1994,18(3):19-19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或雪粒。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它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当时大气均各种物理状况,因此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必不可少且非不重要的项目。借助}云的观测,对于间接地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观测将给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云又是一目测项目,因此如何正确的观测、识别云状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自已在工作中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20.
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的大气环境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翟丽萍  魏鸣 《气象科学》2012,32(6):638-645
通过分析2009年11月9—12日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事件,探讨其发生前期和过程中的大气环境条件及形成机理。通过研究分析环流特征、星载雷达有关能数、物理量场诊断等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暴雪区域上空对流层中低层一直存在着一层具有增温增湿特征的层状云,暴雪前大气低层高温高湿的环境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温湿能量蓄积场;东北回流冷空气的入侵是层状云开始形成的触发机制;大气低层因水汽凝结产生的大量凝结潜热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大气中低层在水汽条件具备时,通过垂直上升运动的作用使水汽大量凝结增长,形成层状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