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云南澜沧老厂矿床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澜沧老厂矿床地质研究中,高分辨率QuickBird 影像提供了丰富的地质异常信息:影像线-环结构反映出矿床的控矿环形构造及隐伏构造信息;影像色调异常斑块显示了地面围岩蚀变区域;遥感异常与物化探异常的高度吻合,为地质构造分析和成矿预测提供了有用信息和佐证.  相似文献   

2.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矿床环形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老厂地区遥感图像上环形影像特征及对应地面环形构造的产出地质构造环境分析,结合岩浆岩的发现及围岩蚀变、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证实该环形影像为隐伏花岗岩体上侵、成矿热液上涌形成的环形构造的反映。老厂银铅矿床不是火山岩矿床,而是与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热液的多因复成矿床,并伴有银铅锌和铜金两种矿床产出。通过预测,在矿区深部已新找到了中型以上的铜矿床及小型以上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云南锡矿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云南锡矿床成矿地质环境、时空分布及矿床特征出发,将花岗岩的等级体制概念、控岩控矿构造的成矿构造体系概念和矿床展布的矿化单元等级体制概念引用到锡矿遥感地质模型研究中。根据丰富的锡矿地质科研资料与遥感图像的对应分析,发掘锡矿遥感影像-地质特征,进而拟建锡矿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即由赋锡总体特征模型、矿床定位最佳模型和影像-地质鉴别程序模型三部分组成的云南锡矿遥感地质找矿系列模型。  相似文献   

4.
青海三江北段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金属矿床的赋存条件及地质背景。纳日贡玛矿床是该区带中最为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针对斑岩型矿床的典型蚀变分带特征,利用ASTER数据,采用Crosta技术和比值法进行高岭石化、青磐岩化、黄铁矿化和硅化等遥感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通过对ASTER和QuickBird图像的遥感解译,获得花岗斑岩体和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图;根据纳日贡玛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控矿要素,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找矿预测因子,圈定了8个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遥感找矿预测区,并总结出纳日贡玛的遥感蚀变异常分带规律,可为三江北段成矿带中其他斑岩型Cu–Mo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大型斑岩铜矿的遥感信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影像解译的不同规模级别的线性构造、不同类型的环形构造和线-环组合类型以及色彩异常影像是寻找斑岩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铜矿床最有用的遥感标志。1.砂岩铜矿的规模直接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线性构造相联系区域性斑岩铜矿带直接受大型区域线性构造带和它们的汇聚格局控制,这种区域线性构造带多为区域压性壳断裂或超壳断裂,在遥感图像上常显示为浅色带,其长度超过100km,被称为主干边缘线性构造带(处于隆起单元向坳陷单元过渡部位,靠近隆起单元一侧).此外,一系列次级线性构造往往与主干边缘线性构造成一定角度相交,共同形成一种贯通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常显示为浅色线;并直接控制斑岩铜矿田的分布和矿床的定位,被称为横向线性构造,长度一般1km-100km,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略),均显示张性特征。事实上,与斑岩铜矿有关的蚀变矿化直接受控于更低级别的线性构造(断裂和裂隙),它们常构成统一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裂隙系统。2.不同组合的多层环形影像是斑岩铜矿的不同呈矿环块构造的映像几乎所有的斑岩铜矿都与环块构造有关,特别是Ⅲ或Ⅳ级环块(直径50km-500km,包括环隆、环陷及褶皱-断裂环块等).它们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燕守勋  马建文等 《遥感学报》2001,5(4):306-311,T005
成矿环境的地质分析与遥感探测标志是矿产遥感定位的关键,高寒山区大面积的冰雪覆盖给应用遥感技术矿产资源带来困难,经喀喇昆仑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与标志分析,认识到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床是明铁盖地区的首选矿产遥感目标,利用掩膜去掉冰川和积雪后的主成分变换(MPCA)技术处理陆地卫星TM数据,MPCA3,5和6合成图像揭示了褐铁矿化等蚀变色调异常信息,花岗闪长岩环形影像及其南缘构造透镜体等成矿蚀变和构造的组合信息,明确了野外验证目标,发现了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中甸地区ETM影像数据,借助ENVI软件进行了蚀变异常信息提取,采用线、环构造频度图统计方法来定量研究工作区线、环构造与矿化蚀变信息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结果显示,线、环构造交点高频度区和线、环交点高频度区,与蚀变信息分布最多的区域相关性良好。蚀变信息空间分布位置与大型构造位置大致吻合,分布总体趋势依附线、环性构造走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内蒙古东乌旗Pb-Zn-Ag多金属成矿区的找矿远景,在对Landsat7 ETM+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大气校正和去干扰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对多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做滤波处理以增强区域构造信息、进行线性构造解译;运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和计盒维数法求取线性构造分维值,得到线性构造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阈值分割法对图像进行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根据区内线性构造、遥感蚀变信息、岩体分布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已知矿床(点)分布资料综合分析,圈定出3个级别的7个找矿预测区,再次证实了基于遥感图像的线性构造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可以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遥感蚀变异常是重要的示矿指标。但以往研究对遥感蚀变异常的地质成因及其示矿意义探讨不足,导致对遥感蚀变异常的分析往往具有多解性,影响了遥感蚀变异常在地质找矿中的先导作用。为此建立了能定量解释遥感蚀变异常地质成因和示矿意义的多源数据、多方法协同处理方式。该方式基于不同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采用光谱分析与岩矿测试相融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尺度(不同矿物类型、不同成矿类型、不同地质剖面、不同空间区域)遥感蚀变异常的特征,即利用多光谱遥感宏观分析遥感蚀变异常区域分布特征;利用高光谱遥感分解典型地质体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发育模式;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岩矿鉴定和光谱解算准确鉴别蚀变矿物类型并解释其地质成因与示矿意义。通过对北山方山口地区的测试,发现遥感蚀变异常的类型与地表发育的蚀变矿物类型基本一致,且不同成矿类型矿床的围岩蚀变可以被特定的遥感蚀变矿物信息组合有效反映,据此规律进行遥感蚀变异常查证,新发现多处矿化线索,较好地实现了遥感信息向地质信息的转化应用。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多源数据、多方法协同处理的方式可有效克服单一数据源或单一方法分析结果的不完备性,提高遥感蚀变异常在地质应用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构造与蚀变信息的找矿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蚀变信息的提取是遥感地质找矿的一个重要方法,地质构造信息作为一种指示信息对找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7 ETM+卫星影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和阈值分割技术对新疆叶城县麻扎一带进行了铁化及泥化蚀变信息的提取,并结合研究区线性、环形构造的特点,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创新利用比值方法剔除伪信息,圈定找矿远景区。此工作方法效果明显,为今后加快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条可参考、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西相山铀矿田遥感影像呈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Landsat 7 ETM+多光谱数字图像融合,对相山矿田的地表岩性、地貌景观及线环影像进行分析,共解译出NE向、NNW向、NWW向、SN向和EW向5组线性构造, 这些线性构造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其中NE向线性构造F2在第四纪的活动,使相山矿田北西部相对于南东部陷落,形成北西、南东两个各具特色的影像区,南东影像区剥蚀程度较大,北西影像区更适合找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床及其外围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以1:5万地质图为基础,利用2001年获取的Landsat ETM+图像对该区域进行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火山构造及侵入岩的遥感解译;并结合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以及物探、化探、重砂等资料,在936 km2范围内圈出6处找矿有利区,为该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在调整构造学术思想先导下,运用遥感-航磁复合分析技术实证东西向古亚洲构造系中南北向横向构造普遍存在的设想,以阴山中-西段为研究区,发现了多条横向构造带,它们在既有的区域构造格局分析与地质图件上少有反映或没有反映。新发现的典型横向构造分析表明,控制花岗岩等岩浆活动的横向构造带是“诊断性”控矿构造,在走向构造控制矿带展布的情况下,其控制矿床的就位,具有矿产勘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卫星图像上的莱州招远南部及平度莱西北部,观测到几个旋扭构造,建立了旋扭构造数学模型。分析了旋扭构造的应力状况。建立了金矿与旋扭构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斑岩型铜矿资源潜力评价中,斑岩体是圈定铜矿最小找矿预测区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遥感图像上的许多环形影像与岩浆活动(包括斑岩体)有关。为了快速进行斑岩型铜矿成矿预测,利用遥感技术在西藏玉龙—马拉松多斑岩型铜矿周边地区开展了找矿预测。首先建立了环形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然后开展了环形构造的解译工作,研究了该区环形构造的展布特征;最后总结了由环形构造推断斑岩体的标志。结果表明,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为该区斑岩型铜矿最小找矿预测区的圈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遥感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ETM数据的白垩系油气还原蚀变信息的反向增强和 基于ASTER数据的直接增强技术研究。通过对增强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矿床所在的北西西向狭长的白垩系出 露范围内,西段的油气还原蚀变强烈,中段和东段的蚀变弱,从而为矿区外围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遥感找矿模型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找矿模型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遥感找矿模型的研究应注重矿床形成和保存两方面的信息,尤其是矿床保存方面的信息。遥感找矿模型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描述一类矿床形成和保存的一系列遥感找矿标志的组合,应包括遥感地质找矿标志、遥感蚀变信息标志和矿床改造信息标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