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当前的和今后十年的空间遥感计划,包括美国的LANDSAT-6,LANDSAT-7卫星,航天飞机的SIR-C/X-SAR,NASA空间平台和载人空间站;加拿大的RAD-ARSAT卫星;欧洲空间局的ERS和AERS卫星及ESA空间平台;法国的SPOT卫星系列;日本的MOS卫星系列和JERS卫星;印度的IRS卫星和SROSS-Ⅱ卫星计划以及这些计划的主要使命,装载的传感器和轨道参数,并归纳了这些计划的特点,最后,还讨论了今后十年中,空间遥感应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卫星遥感系统。美国NASA(国家航空与航天局)1982年发射了Landsat-4,该卫星传送由多光谱扫描仪和专题成象仪获取的高质量数据。航天飞机的多项飞行任务均预定配备部分遥感没备;合成孔径雷达、胶片摄影机与光电传感器。苏联存礼炮—7号飞船上使用了胶片摄影机,在Meteor卫星上使用了光电传感器。法国将发  相似文献   

3.
《地图》1986,(3)
遥感制图是指利用遥感图象制图。遥感图象有航空遥感图象和卫星遥感图象,制图方式有计算机制图与常规制图。目前应用最多及着重研究的,是利用Landsat的MSS图象制图;不久将利用北京地面接收站接收的Landsat-5的TM图象和即将发射的法国SPOT卫星的SPOT图象制图。由于多波段的卫星图象具有信息量丰富、现势性强,利用它编图周期短等优点,在制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前几颗陆地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广大用户的要求,美国将于1995年发射7号陆地卫星,目前该卫星正在设计制造之中,据国外报刊报道,该卫星是一颗实用性地形制图和环境监测卫星。 由于目前已发射的一些卫星及其获取的遥感资料,有的覆盖范围有限,不能提供全球覆盖资料;有的不能用于立体地形测图;有的不能进行长时间观察(不能获得一段较长时间的不同时相的遥感资料),因而不能满足全球环境监测和立体测图的需要。因此7号卫星将根据这些不足加以改进。现将7号陆地卫星的设计要求及某些技术参数简介如下: 一、设计要求 1.卫星上装载的传…  相似文献   

5.
SPOT卫星系统性能及应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是众多遥感探测器中最主要的一种,它的目标十分明确,它是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遥感卫星。美国的Landsat、法国的SPOT、中巴合作的CBERS、日本的JRS、欧共体的ERS、加拿大的Radarsat,印度的地球资源卫星都是属于此类。它们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遥感卫星。在法国国家宇航局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对北京密云卫星接收站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在中国直接接收、存档、和处理SPOT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国内外商用遥感卫星的差异,评估国产民用卫星在数据提供、信息获取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的能力,对国内外遥感卫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统计,采用卫星类型指数、波段覆盖指数及分辨率指数等定量化指标对其各项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地量化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产民用卫星的发射种类和波段覆盖范围较为齐全,但卫星数量偏少,波谱覆盖密度不及国外卫星;国产民用卫星获取超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能力与国外星差距较大,缺少分米(dm)级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在卫星应用方面,应用国外卫星数据进行研究的"中国知网"文献数量是应用国产卫星文献数量的5倍,且在每一研究领域中,单颗国产民用卫星的应用率与国外卫星相比均较低;国产民用卫星在某些方面(如独有波段)已经超过了国外卫星。因此认为,国产民用卫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能,可以在未来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19—21日,第二届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会在滁州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交流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和环境遥感分会联合主办,滁州学院、新疆卫星应用工程中心和安徽地理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交流会围绕着"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及产业化"主题,探讨了关于完善我国遥感卫星应用产业链的相关议题。会议分为开幕式、特约报告与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和交流讨论4个部分,包括1个特约报告、2个主题报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分辨率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推广应用,矿山遥感监测必将成为该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结合西藏自治区矿山遥感监测工作的特点,以资源一号02C(ZY-1 02C)及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在ArcGIS环境下,提出并实现了从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增强与校正、信息提取、统计分析以及成果图制作等一体化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在矿山遥感监测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大规模开展多期次动态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9.
从卫星遥感影像中自动提取建筑物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卫星遥感影像存在地物遮挡、光照、背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方法难以实现高精度建筑物提取.采用一种基于注意力增强的特征金字塔神经网络方法(FPN-SENet),利用多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矢量成果数据快速构建大规模的像素级建筑物数据集(SCRS数据集...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王长耀等同志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空间遥感图象的分析应用》一书,已于1985年底出版发行。 这本书主要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空间遥感主要活动概述”。编译者在这一部分,以很少的篇幅,高度概括地叙述了近二十多年来一些主要国家发射的与航天遥感技术有关的气象卫星系列,“阿波罗”宇宙飞船,地球资源观察卫星系统(包括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1—4号、海洋卫星、热容量制图卫星、天空实验室,苏联发射的”联盟号”和“礼炮号”卫星系列,法国拟发射的具有较高分辨力的SPOT卫  相似文献   

11.
GNSS遥感研究与应用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GNSS remote sensing)属卫星导航应用与遥感的一个交叉学科范畴。GNSS系统除传统的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外,可免费提供全球覆盖、高时间分辨率的L波段(1—2 GHz)微波信号用于遥感探测。继GNSS折射信号被率先用于地震、大气水汽等的探测以来,利用GNSS反射信号进行海洋、陆表参数估算,近年来成为国际GNSS应用研究前沿热点。随着中国自主北斗导航系统的蓬勃发展,将会为GNSS遥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空间。本文从GNSS遥感的两个重要学科分支,即GNSS折射信号遥感(GNSS refractometry)和GNSS反射信号遥感GNSS-R(GNSS Reflectometry),回顾在这一交叉学科领域近几十年的发展,并简要分析GNSS遥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25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召开遥感专家组会议。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遥感专家组是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领导的专门从事国产遥感卫星推广应用的组织,是遥感卫星研制单位与应用单位间的桥梁。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赵文津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吴继云副主任、马海全秘书长,暗物质卫星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遥感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简单的多光谱遥感图像解译线性活动构造开始,迄今已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以可见光遥感图像应用为特征,90年代为红外遥感、GNSS遥感和InSAR技术试验应用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前10年主要表现为综合遥感应用和卫星电磁、卫星重力等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预研,2011年以来侧重于集成前期研究成果,实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和卫星地震应用系统建设运行。目前可见光遥感技术在活动构造探查和灾害评估中已实现业务化应用,卫星红外、卫星电磁、InSAR技术、卫星重力和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地震监测领域越来越凸显出其应用效能。作为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首发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2日进入预定轨道,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并产出了中国首幅全球地磁图,填补了中国在全球地球物理场获取能力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0,25(1):25-28
本文概述 1972~ 1999年卫星遥感发展情况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重点在于介绍它的最新成就 ,如美国陆地卫星第 7号 (L ANDSAT- 7)和加拿大雷达卫星第 1号 (RADARSAT- 1) ,它们代表卫星遥感的最新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反演及碳循环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植被遥感领域,遥感植被指数在过去30年极大地促进了从宏观尺度上来理解和认识地球生物圈,但是以"绿度"观测为主的植被指数仅表征植被"潜在光合作用",而不能直接量化"实际光合作用"。植被叶绿素荧光在光合作用探测上具有优势,是"实际光合作用"的直接探测方法。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遥感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遥感技术,尤其是2011年实现全球尺度卫星反演以来,在反演算法、植被监测和碳循环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是近10年来植被遥感领域最具突破性的研究前沿。本文阐述了现阶段(2011年以来)SIF遥感反演及其在碳循环应用方面的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SIF遥感的发展及其反演算法现状;然后重点剖析了其在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全球碳循环监测、物候和植被胁迫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特点;最后从卫星SIF反演算法优化、SIF-GPP关系机理、SIF多尺度综合观测和全球碳循环监测等方面对今后植被SIF遥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一号卫星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桥 《遥感学报》2010,14(1):113-126
2008年9月发射的环境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的新型卫星,对中国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围绕环境一号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业务运行,首先对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环境一号卫星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给出了环境一号卫星CCD、红外和超光谱数据的实例,并从几何精度和辐射特性等多个方面对环境一号卫星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然后从大型水体环境遥感监测、区域环境空气遥感监测、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角度,系统提出了环境一号卫星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业务流程和数据产品定义在内的环境一号卫星应用方案;最后将所建立的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环境参数反演方法用于京津塘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巢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显示了环境一号卫星应用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建民  张鑫  刘志平  李震 《遥感学报》2021,25(2):530-538
近年来国产遥感卫星数据增多,但在山地冰川运动速度监测研究中,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的使用却很少。基于此现状,本研究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GF-1)对藏东南雅弄冰川运动速度进行了提取。通过与同分辨率、同时段的Landsat 8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利用非冰川稳定区域的残余位移和冰川主冰流线剖面运动速度两方面,评估了GF-1数据提取的冰川运动速度的精度。结果表明:GF-1数据在非冰川稳定区域的平均偏移量为7.48 m·a~(-1),虽较Landsat 8数据的高(平均偏移量4.58 m·a~(-1)),但小于冰川平均运动速度的5%;GF-1数据与Landsat 8数据在2015年—2016年时段内的冰川主冰流线运动速度变化趋势一致,两者的偏差均方根为7.41 m,小于冰川平均运动速度的5%。研究结果证明了国产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在青藏高原山地冰川运动速度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李德仁  王密  杨芳 《测绘学报》2022,51(6):789-796
光学测绘遥感卫星的性能不断提升,种类日益丰富,已经成为获取全球精准测绘遥感信息的重要支撑。当前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已具备亚米级的空间分辨能力,但测绘遥感信息服务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亟须发展智能测绘遥感卫星,向实时智能服务转型升级。本文首先基于光学测绘遥感卫星3种成像体制及其实现方式和应用特点,分析智能测绘遥感卫星的适用体制,进一步面向实时化、智能化和大众化的应用需求,提出通导遥(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的设计构想,重点分析智能遥感卫星的服务方式及一体化功能组成;然后,阐述新一代智能测绘遥感科学试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的性能与特点;最后,对智能测绘遥感卫星的发展和使命进行总结与展望。珞珈三号01星集遥感与通信功能于一体,探索了从数据获取到应用终端的测绘遥感信息高效智能服务模式,为遥感数据基于天地互联网的在轨处理与实时传输提供了真实的服务验证平台,对我国空间信息网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智能遥感卫星与遥感影像实时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密  杨芳 《测绘学报》2019,48(12):1586-1594
传统的卫星遥感系统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模式无法满足卫星遥感影像大众化和实时化的应用需求,亟须发展智能遥感卫星系统,以解决遥感影像在轨处理和智能服务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遥感卫星的发展;然后对智能遥感卫星在轨处理架构、服务模式和在轨处理所涉及的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结合珞珈三号01星的设计和研制,探讨了珞珈三号01星的服务场景和服务模式,并对5G、6G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能遥感卫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如何快速生产卫星正射影像图是遥感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卫星影像正射纠正传统处理模式和法国像素工厂系统大区域处理模式的介绍,阐述2种处理模式的特点,认为像素工厂系统大区域卫星影像纠正方法在实现影像数据的快速有效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