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四川盆地和江汉沉降区作为典型, 剖释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内涵, 用以探索、研究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特征。四川盆地是上叠在上扬子准地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大型坳褶盆地, 是华夏系第三沉降褶带中的一个典型盆地; 而江汉沉降区则是上叠在中扬子褶皱带上发展起来的白垩-第三纪断陷区, 是新华夏系第二断陷带中的一个典型沉降区。两者属于不同世代、不同性质的盆地, 其间存在广泛的构造不整合。李四光所说的新华夏系"三隆"、"三坳", 其实是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一个巨型的复合构造区带, 它包括了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叠置复合。研究结果证明中华夏系不存在, 它是华夏系的变种。为了正确地描述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2.
经过细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将金英金矿床构造划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北北东、南北等5个构造带及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等5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金英金矿床金矿化处于北西向构造带中并沿北东向构造分布,即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
基于"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项目, 总结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史, 以侏罗纪末幕运动为标志划分为前后2个大阶段, 发育2种巨型扭动构造型式, 即华夏系和新华夏系, 其间存在广泛的构造不整合; 显示二元结构, 即新华夏系形变构造层与华夏系形变构造层的叠置, 是本区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赣东北地区构造概况本区处于九岭东西构造带、华夏系永新-乐平拗褶带和新华夏系怀玉山-武夷山隆起带之复合部位.构造复杂、矿产丰富,尤其是新华夏系构造控制矿床分布的规律极为明显.本区地史上经受了长期的、多次构造运动和不同方式应力的作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构造形迹.古老的东西向构造组成本区的基底构造,表现为强烈的、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线型紧密褶皱;较新的  相似文献   

5.
安化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经济意义湖南省安化县东南安化萤石矿床,地处东西向构造与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的反接复合部位。主矿体产于印支期第二次侵入的伪山岩体西北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SW—NE向F1断裂的规模最大,长度大于1100m...  相似文献   

6.
彰武盆地地质发展及构造聚煤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彰武盆地构造发展可分为8个阶段。早新华夏系属成盆期构造体系,控制了以八造壕煤系为代表的晚侏罗世九佛堂组的聚煤作用;北西构造系同沉积构造控制了彰武盆地早白垩世小型断陷盆地的聚煤作用;中新华夏系等成盆后构造通过后期形变控制了盆地内现今煤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长广煤田位于华夏系“带状活动凹陷”,后被新华夏系改造,残存于构造坳陷之中。对于此种煤田,机械地套用“三类九型”进行勘探网的布置,效果如何?究竟怎样选择复杂煤田的勘探方法?我们从牛头山一号井田27年的生产实践。经过对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等方面的探采对比,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辽西彰武—黑山地区是阜新盆地外围重要的找煤远景区。通过对本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识别出纬向EW构造带、NEE向华夏系构造带和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划分了近EW向、NE与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以及NW向、NE和NNE向张扭性断裂系;发现了一系列NE-NEE向的逆冲推覆断层、褶皱和被它们分割的岩体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在该逆冲推覆构造体下,发现了早侏罗北票组的煤系露头并圈出了赋煤预测区;指出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中的凹陷是本区的找煤重点。   相似文献   

9.
天池矿井位于龙门山隆起折皱带中段,属华夏系北东向构造,由于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在向斜轴部有0.25平方公里的构造盆地水池,称为“天池”。   相似文献   

10.
司徒铺白钨矿区位于湖南省安化县东南部,地处安化—浏阳东西向构造带与宁乡—邵阳新华夏系构造带复合部位,印支—燕山期沩山复式花岗岩体北西内接触带。白钨矿床属高—中温热液石英脉型。我们运用地质力学观点,通过宏观并结合微观的方法,研究了该矿区的构造,探讨矿产分布规律,预测成矿地段,经施工验证,已初获成效。现将有关资料及一些认识总结成文。一、区域地质构造体系简述区域上存在有东西向、华夏系及新华夏系三种主要类型的地质构造体系(图1)。  相似文献   

11.
阜新盆地地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志刚 《地质论评》1991,37(6):529-536
阜新盆地及邻区主要存在纬向系、北西系和新华夏系构造形迹,盆地经历了纬向系→早新华夏系→北西系→中、晚新华夏系的构造演化;纬向系奠定了盆地形成的基础,早新华夏系构成了盆地雏型,北西系是主要成盆构造,中、晚新华夏系是成盆后的主要形变构造。  相似文献   

12.
杨家山勘探区位于冷水江市东北方,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为涟源含煤区晏家铺向斜西南翼一个次一级复式向斜,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测水组,其上段含煤1—2层,不可采;下段含煤5层,其中③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勘探区以华夏系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组成主体构造格架,表现为一组平行断裂与华夏系褶曲截接复合而组成的一个多字型构造型式(图1)。   相似文献   

13.
对新华夏系及其应力场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一民 《地质论评》1982,28(4):348-355
本文试图结合新华夏系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应力场,提出若干粗浅看法,以提供讨论。一、新华夏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应力场的边界条件新华夏系是东亚大陆地区特有的构造体系,它的主体构造乃由三条巨大隆起带和三条巨大沉降带组  相似文献   

14.
铜矿床位于赣东北九岭东西向隆起带、华夏系永新—乐平拗褶带和新华夏怀玉山—武夷山构造隆起带之复合部位。出露震旦亚界双桥山群上部千枚岩系,燕山期各类岩体侵入其中(图1)。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华南中生代早期的构造体系及区域应力场,长期以来都习惯于强调华夏系及南北向对偶直应力,但据卫星象片提供的构造信息和我们实际调查的结果,认为这种认识是欠妥的。事实上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大多被卷入一种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同步弧形构造中。因此它的主导应力是由东向西的滑动,而不是南北挤压。  相似文献   

16.
杜丕 《地质论评》1980,26(1):51-55
本文据近30年来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资料以及在编制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的基础上,对华夏系构造体系在山西展布及其控煤问题,提出肤浅看法,错误之处,望指正。一、成煤前的古构造分析通过区域性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在太古代时期,基底由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阴山和秦岭古纬向构造,  相似文献   

17.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成矿构造研究、测量和资料分析证实,成矿阶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轴面是近于水平的,而中间主应力接近于垂直;区域成矿期应力场呈水平反钟向扭动剪切状,具有新华夏系应力场特征。从中生代应力场分析发现,除了区域反钟向挤压剪切构造特征外,主要成矿阶段构造环境还表现出应力松弛和拉张的特点,有普遍的断裂上盘下滑的构造成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江西虎家尖银金矿区构造特征与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家尖银金矿区位于华夏系婺源-万年断褶带的南段,以NE向压扭性断裂带为主要构造型式。NE向压扭性断裂的成生演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为左行压扭活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塑-脆性形变;中期阶段以张扭性的脆性形变为主;晚期则显示出右行压扭的塑-脆性形变特征。笔者认为,矿区构造活动早期受华夏系应力场的控制,晚期受新华夏系应力场的制约,并认为矿区NE向断裂是新华夏系泰山式构造与华夏系构造复合的产物。
NE向断裂带也是矿区最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其中虎家尖-峡岭(水库)断裂带北亚带控制矿区主要的银、金矿化带,南亚带则以银金和钨锑矿化为主;而库田-唐家边断裂带主要控制钨矿化.此外,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富集程度、矿化形式及矿化类型,均与NE向压扭性断裂的形变阶段有关,显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岩控矿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划分,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的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伴生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区金属矿产资源以钨、锡、铌、钽、铅、锋,锑、汞及重稀土为主。矿床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内及外接触带附近,受新华夏系、华夏系及东西向复合构造控制,并与泥盆系天子岭组和帽子峰组关系密切。矿床分别以宝山岩体和宝岭矿区为中心,向外成矿温度渐次降低,形成稀有金属、钨锡、多金属、锑和汞等五种不同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