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河金矿四号矿带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赋存在熊耳群火山岩中,严格受东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破碎带蚀变强烈,种类繁多,与成矿最密切者为绢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带原生晕表现为低背景,高异常,Ag、Pb、Zn、Cu与Au密切相关,为找矿标型元素。  相似文献   

2.
破头青断裂为招(远)-平(度)断裂带东北段,为区内一级控矿断裂。通过论述水旺庄矿区地质特征,总结破头青断裂深部控矿特征,证实该区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新发现的②号蚀变带,与破头青构造蚀变带叠加,合成一个垂直厚度达700m的构造蚀变带。②号蚀变带发育以灰黑色断层泥为标志的断裂面;分带明显,蚀变带中心为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该带稳定性较好,且蚀变规模较大,控制矿体连续性较好,深部沿倾斜方向均未封闭。深部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3.
新疆和硕县可可乃克天青石矿矿床赋存于二叠纪阿其克布拉克组下段砾岩夹砂岩、粉砂岩、灰岩中,仅Ⅲ号矿体赋存在二叠纪闪长玢岩与阿其克布拉克组一段砂岩、粉砂岩、灰岩的接触带中,矿体形态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层控特征明显,并受后期侵入岩侵入改造。通过对矿区内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的分析论述,认为该矿床为沉积改造型天青石矿床。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焦家式”金矿(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山东胶西北地区重要的矿床类型。莱州寺庄金矿床位于焦家成矿带的南段,矿化特征表现出与该成矿带上诸金矿的共同特征。矿区内划分了3个赋矿岩性带(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圈出3个矿体群(共180余个矿体)。其中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矿体,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5.
磨山金矿床位于胶东三大金矿带中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内,是一个中偏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探获金资源量超过15t。金矿体受NNE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鹊山二长花岗岩,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矿石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夹石英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根据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预测④1,③1号矿体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前河地区原生金矿,总体属构造蚀变岩型,细分尚可分若干亚类。其中,正长斑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容矿岩石为正长斑岩,矿体大小不等,控矿破碎带内的岩石曾经受了早期塑性变形和晚期脆性破碎两个阶段。容矿岩石及矿体围岩,曾受多次热液蚀变作用。可分三个成矿期:岩桨热液期、表生期、沉积期。岩浆热液期为最主要的成矿期,划分四个矿化阶段,每阶段都有特征的蚀变矿物和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7.
祁雨沟矿田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的东段,矿床的形成受燕山晚期中酸性斑岩体控制。矿田内以J4角砾岩体为矿化中心,由中心向四周爆破作用及矿化强度逐渐减弱,矿体形态由不规则状为主向以脉状矿体为主过渡。  相似文献   

8.
南十字矿区钨矿床的形成与新太古代的中酸性侵入岩、太古宙的绿岩带有密切关系;钨矿体主要受控于近EW向展布的脆—韧性构造带F_1,且具有多期性和多阶段性;钨矿赋存于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与布拉瓦约(Bulawayo)群近EW向展布的层间滑脱带内,受F_1脆—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与太古代花岗闪长岩界线为断层接触,矿体主要为含钨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该矿床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含3个期次),即主成矿阶段(Ⅰ期)和弱成矿阶段(Ⅱ期、Ⅲ期)。钨元素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区内的花岗闪长岩岩体和太古代布拉瓦约群地层。围岩蚀变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与钨矿化关心密切。  相似文献   

9.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岩矿测试分析,及矿石结构构造研究,对艾沟金矿的成因及控矿进行论证,指出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属中-低温热液成因。矿石类型为含硫化物石英脉及含重晶石石英脉。最后得出,目前所见的Ⅰ号矿体只不过是矿体的一小部分,最大最富的矿体在构造深部的交会部位。  相似文献   

10.
辽北金伯利岩区分布于太古代结晶基底中,位于郯庐断裂体系北延部分的东侧。目前发现的金伯利岩体构成的金伯利岩带总体走向为NNE向。金伯利岩带受EW向与NNE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控制。从区域看,金伯利岩岩带组成了一个帚状。目前,在辽北地区发现的金伯利岩属富金云母金伯利岩类型,并可划分为斑状富金云母金伯利岩、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细粒富金云母金伯利岩、强碳酸盐化金伯岩等4种类型,其中以蛇纹石化的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含矿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莱芜市铁铜沟含金铜铁矿床产于中生代燕山期靳家桥角闪闪长玢岩与奥陶纪马家沟群五阳山段石灰岩的接触带,矿体形态严格受接触带控制。通过对矿区内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的分析论述,认为该矿床为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含金铜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2.
莒县棋山天宝钛铁矿是山东省发现并评价的第一个大型钛铁矿矿山,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汞丹山凸起的东部。矿体为褐黑色含钛磁铁角闪石岩,围岩为古元古代吕梁期傲徕山超单元条花峪单元弱片麻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矿区已发现钛铁矿矿体2个,均呈NE向脉状产生。Ⅰ号矿体长1 600 m,地表平均宽180 m,控制延深204 m;Ⅱ号矿体长880 m,地表宽150~200 m,延深100 m以上。2矿体平均品位分别为TiO28.77%,8.33%;TFe18.47%,17.07%。两矿体合计矿石资源量为(331) (332) (333)10 461.6万t,TiO2资源量905.2万t。矿体规模大,易开采,钛、铁及其他有益元素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池州矿集区,累计金金属量大于22t,为池州地区首例大型金矿床。该矿床金矿体主要产在英安玢岩中,基本不伴生其他有益金属元素,为独立金矿床。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描述,结合已有斑岩型金矿的成矿模式,同时利用以往对该含矿岩体U-Pb锆石定年及相关地球化学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矿为产在早白垩纪岛弧背景下的贫铜斑岩型金矿床,同时局部矿段在成矿过程中还经历了热液叠加作用。矿体产出严格受NE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含矿岩体出露面积小于1.0km2,属于典型的小岩体成大矿。运用"相似类比"、"矿床谱系"、"趋势外推"、"综合信息评价"等原则,指出该矿具有特大型金矿的潜质;同时,受同一NE向构造控制的乌石、白虎山及自来山等同期岩浆岩发育地区,具有与抛刀岭金矿类似的成矿条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靶区;发育于上述同期岩浆岩之间的志留纪地层中的破碎带蚀变岩、与斑岩型矿床配套产出的低温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床等,都将是外围工作的重点研究地区。  相似文献   

14.
糜棱岩是指分布于一个相对狭长的地带内,具有细粒化特点的构造岩。近几年普遍认为,动态结晶作用对糜棱岩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因此,糜棱岩具有S-C组构、拔丝结构、核幔结构等典型特征。区域上糜棱岩的产出与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相伴。金矿体产于糜棱岩内,严格受糜棱岩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矿体严格受N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透镜状沿NWW向构造破碎带产出,具有波状弯曲、分支复合特征。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行右阶、垂向上右行左阶,并向SE方向侧伏的展布规律。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金-硫化物-石英、金-辉锑矿-石英、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 3种元素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带状异常与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剖面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建立了大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经工程验证,证实其对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塘矿段3号矿脉位于碉堡界倒转倾伏向斜的北翼,受NE向和EW向韧性剪切带断裂联合控制,矿脉由Ⅰ、Ⅱ、Ⅲ号破碎带及蚀变带组成,全长3300 m,倾向南,倾角38~65o。矿脉共圈有14个矿体,矿体主要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型、破碎板岩型和含金蚀变型。近年来在3号脉-60 m至-310 m发现大量明金矿体,明金形态复杂,大小各异,含明金的矿体厚度0.6-1.5 m,平均品位约105 g/t。本文主要对3号脉明金矿体的特征、分布情况、成矿原因、赋存规律及对深部探找明金矿体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哈佳吉金矿区位于尼罗河大型韧性剪切带次级构造带上,属岩浆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文通过论述矿区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证实该区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近EW向韧性剪切构造,尤其是构造转弯部位、构造膨大部位、不同级别构造复合部位,以及多期成矿作用叠加部位是矿床形成的有利空间。并与岩性和蚀变矿化关系密切,赋存于黄铁矿化碎裂岩、黄铁矿化硅化变粒岩质碎裂岩带中,产状与蚀变矿化带一致。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莱州市招贤金矿区矿体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焦家金成矿带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在莱州招贤地区,对焦家带深部(赋存标高-1 260m~-2 170m)开展找矿工作,圈定金矿体27个。矿体受焦家断裂的破碎蚀变岩带控制,主要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及花岗质碎裂岩带内,其中规模达第Ⅰ勘查类型的矿体3个。提交金矿(333+334?)金金属量105t,另有低品位金金属量近50t。该文对焦家带深部金矿体矿体特征、赋存情况等进行研究,发现矿区内主矿体向深部尚未封闭,尤其是72~88线、288~320线,矿体向深部有厚度变大,品位增高的趋势,且在320线深部矿体中发现了自然金,显示了焦家成矿带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为打造胶东深部找矿示范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海阳县土堆金矿床位于郭城断裂带以东,赋存在荆山群野头组大理岩与燕山期闪长玢岩接触带内侧。金矿体受NE向次级构造裂隙控制,多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成分复杂,具夕卡岩化、黄铁矿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成矿过程曾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该矿床具有含金夕卡岩型矿床的一般特征,在胶东地区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20.
焦家成矿带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现矿体控制深度已超-2 000 m,至今探明金资源储量已超千吨。焦家成矿带为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带,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通常根据其蚀变分带特征对矿体群进行划分,将下盘蚀变带最外层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中的矿体划为Ⅲ号矿体群。以往对-1 000 m以上矿体的矿体特征及成因也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剖析,但其深部Ⅲ号矿体群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搜集焦家成矿带中段各矿床的勘查化验资料,针对焦家成矿带浅部、中部及深部的Ⅲ号矿体群的产出状态、矿化类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矿床成因,根据其宏观和微观特性加上化验结果,结合区内构造等因素对其矿体成因进行浅析,对深部Ⅲ号矿体群产出状态进行推测,指出Ⅲ号矿体群的富集规律及其成矿集中期。认为深部Ⅲ号矿体群内含矿裂隙倾角集中在40°~69°、80°~90°,并且存在大量与主矿体倾向相同或相反的陡倾矿体。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蚀变相对较弱,其矿化以网脉状、细脉状、脉状及团块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