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与周边的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腹地的降水问题历来是研究中的难点。多数学者利用沙漠周边气象站资料或短期科学考察数据来研究新疆沙漠环境及气候变化,有些研究涉及到沙漠腹地短时降水过程及降水云系特征,但很少有人利用沙漠腹地长期的实测气象资料对其降水特征进行相关研究。根据1996-2005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人工气象站获取的长期连续气象资料,使用变差系数和相对差分析技术,分析沙漠腹地10 a降水量的年、季、月的分布及变化,并与同期沙漠周边地区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10 a平均降水量为123.4 mm,比沙漠周边地区平均偏少32%。(2)沙漠腹地降水的年、月、季的分布与沙漠周边地区基本一致。10 a来沙漠腹地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冬季为下降趋势,夏季呈增加趋势,其它两季变化不明显,说明夏季降水对年降水的增加贡献显著。(3)沙漠腹地年和季降水量、水汽压、相对湿度的变差系数均大于沙漠周边地区,说明沙漠腹地气象要素变率大,相对不稳定。(4)沙漠腹地10 a各月平均降水量均小于沙漠周边的同期值,其中3月降水偏少最多,降水相对差为52.3%。(5)观测资料表明10 a间沙漠腹地只出现过一次日降水量大于25 mm的降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8 d;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共计44 d。  相似文献   

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两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何清  向鸣 《中国沙漠》1998,18(4):320-327
1996年7月11~13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沿沙漠公路出现了两场强沙尘暴灾害性天气。应用天气学方法、NOAA气象卫星云图以及沙漠腹地两个定点气象观测站(塔中和肖塘)的地面资料,初步分析了两场强沙尘暴天气形成和发展的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及地面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发现在沙漠腹地因局地热低压发展和南支卷云线共同作用亦可触发中小尺度的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下垫面太阳总辐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沙漠过渡带(肖塘、哈德)与沙漠腹地(塔中)总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沙漠腹地(塔中)总辐射年总量高于绿洲-沙漠过渡带(肖塘、哈德),塔中、肖塘和哈德年总量分别为6 515.0 MJ·m-2、5 666.4 MJ·m-2和5 774.5 MJ·m-2。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幅度,塔中高于肖塘和哈德,肖塘与哈德相近;3个观测点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塔中月总量最大值出现时间(6月)早于肖塘和哈德(7月),最小值均在12月;塔中月总量最大值比肖塘和哈德分别高99.4 MJ·m-2和81.9 MJ·m-2。平均日变化表现为早晚小、正午12:00最大。沙尘暴天气下总辐射被明显削弱,日变化波动大。肖塘、哈德和塔中沙尘暴日的峰值分别减少40.3%、56.2%和53.0%;日总量分别减少41.6%、57.8%和61.2%。沙尘暴日的后续天气仍受到沙尘的明显影响,只有当整个沙尘天气过程结束其日变化曲线才恢复。沙尘天气日,小时平均值>500 W·m-2的总辐射明显被削弱,主要向低值区集中,分布在高值区的概率减少。总辐射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致,相同太阳高度角下晴天总辐射高于沙尘天。  相似文献   

4.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降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与周边3个气象站2000—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沙漠腹地近15 a降水量的年、季、月分布及变化特征,并与同期沙漠周边地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15 a年平均降水量为26.0 mm,比周边同期平均少37.3%,但降水稳定性高于周边各站;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降水的年、季、月分布与沙漠周边各站基本保持一致,夏季降水占总降水量的69.3%,且逐年有所增加,对全年降水量的变化贡献最大;沙漠腹地月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6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的41.6%,2月和3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的0.7%,降水最多月是最少月近60倍;水汽压在沙漠腹地相对不稳定,但相对湿度相对较稳定;沙漠腹地最长连续降水日年平均2.9 d,最长无降水日数年平均96 d,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风沙活动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肖塘、满参和塔中3 个定位观测站1 个自然年的监测资料,对以起沙风和输沙强度为表征的风沙活动进行了分析。选取气象站标准高度10 min风速中大于临界起沙风速(≥6.0 m/s)的风,按16方位分别统计不同级别风的次数及其方位,计算输沙量。结果表明,风沙危害的主风向为偏东风,频率范围48%~76%。风沙活动集中在4~9月;从沙漠边缘向腹地风沙活动加强。向沙漠腹地深入,应加大公路风沙危害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沙风速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陈渭南  董治宝 《地理学报》1995,50(4):360-367
起沙风速根据观测高度、风速时距以及流体或冲击起动性质分别确定。本文建立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肖塘地区不同高度、不同时距的流体起动与冲击起动风速的相关方程。结果表明:该地天然沙的瞬时冲击起动风速(2m高度)5.0m/s,流体起动风速6.0m/s;1分钟平均流体起动与冲击起动风速为5.2m/s和4.3m/s。气象站观测高度(11.4m)瞬时流体起动和冲击起动风速为7.8m/s和6.6m/s;10分钟平均值为7.4m/s和5.97(≈6.0)m/s。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时代及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近期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早在白垩纪晚期已出现明显的干旱环境,但具有现代干旱特征的环境始于第三纪末,形成于第四纪初。盆地内部沙漠环境形成中更新世或其晚期。沙漠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中晚期大模型向西、西南地区和东部发展。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沙漠散射辐射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北部满西异井和南部塔中一井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周年日射定位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沙漠散射辐射的云和沙尘因子作用、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给出了沙漠散射辐射的观测极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北部满西异井和南部塔中一井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周年日射定位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沙漠散射辐射的云和沙尘因子作用、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给出了沙漠散射辐射的观测极值。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中下游年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沙漠与山区年轮研究中的采样、年表特征及年表中的水分信息三个问题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塔里木河中下游年表的特征等问题,得到以下三点结论:(1)沙漠与山区采点状况不同,采样方法有异,沙漠采样注重距河的远近及地势高低,而山区采样强调林带上下限等。(2)沙漠年表的敏感度大于山区,自相关与互相关小于山区,年表中的低频周期少于山区。(3)沙漠年表的水分限制因子是流量,山区是降水,沙漠年表中的流量信息多于降水,山区相反。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河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发新 《地理研究》1987,6(1):21-30
纵观确定河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1983年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实际资料,重新确定钱塘江源头为六股尖。  相似文献   

12.
郭扬 《地理研究》1982,1(4):1-9
本文主要讨论地理文献特征,阐明文献分布的规律.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各种自然、人文现象的内在联系及演变规律的科学.它富于综合性、区域性,又是和许多学科交叉叠合的一门跨界学科.地理学的这些性质、特征必然反映到文献上来.地理文献的使用寿命比一般学科文献要长;地理文献的来源或分布要比一般学科文献格外分散.本文通过对若干文摘期刊及书刊引用文献统计分析,表明从事地理研究所参考引用的期刊文献,仅25%左右来自地理期刊,从事综合及总结性研究时高于这个此例,从事部门地理或带有技术性研究时低于这个比例.大部分参考文献则来源于相关学科期刊,这是地理工作者经常要比较多时间翻阅各种书刊去搜集资料的原因. 最后,本文阐述了从事地理文献研究对了解地理学发展趋势、选择课题、查找文献以及改进文献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洲”概念小议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探讨了绿洲的概念,认为绿洲的内涵应扬4方面:(1)绿洲位于荒漠区;(2)水是绿洲存在的基础;(3)茂盛的植被是洲的主体景观;(4)地貌部及人类活动对绿洲发展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云南怒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及退耕工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开发历史、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云南怒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如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内部结构比例失调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陡坡垦殖、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 :将海拔在 2 5 0 0m以下、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生态系统最脆弱、坡度大于 2 5°的耕地 ,改农作物种植为经济林经营 (退耕还林模式 ) ;在坡度介于 1 5°~ 2 5°的坡耕地上种植经济林 (农林复合模式 ) ;将部分水利条件差的坡耕地停止种植粮食作物 ,改种牧草 (退耕还草模式 )  相似文献   

16.
陆中臣 《地理研究》1984,3(2):35-44
本文采用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下洩清水阶段,河床的调整及其对基准面的反应。认为在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河床纵剖面以近于平行的方式调整;横断面形态向窄深式发展;河型的转化主要取决于地貌临界值和粉沙—粘土含量。从长时间看,下游的淤积特性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全新世以来永定河洪水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鲁烽 《地理研究》1991,10(3):59-67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内全新世地层、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距今约10000—9500年、7700—7500年、5200—4600年、3200—3000年、1900—1700年前以及公元1801—1896年间,永定河流域曾出现过六次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怒江大坝建设中的各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怒江上修建大坝是否可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使得怒江大坝工程的上马被迫搁浅。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分析在怒江大坝建设的论证过程中,中央政府、环保人士和当地人民的利益关系,并且可以证明在没有环境保护法律的保障下,环保评价的弊端。通过对各方博弈的分析,说明了政府在进行怒江大坝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必须高瞻远瞩,以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要兼顾当地人民的利益,并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工程建设环境评价法律。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average geomagnetic pole posi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magnetization of the Newer Volcanics of Victoria, which are for the most part of Pleistocene age, coincides with the present geographic pole just as do all pole determinations from Miocene and later rock formations from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this time it appears that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has approximated, on average, to that of a geocentric axial dipole and that the land masses concerned have maintained their present positions. In contrast, the pole determined from Lower Tertiary Volcanics of Victoria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geographic pole nor with equivalent determinations from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ggesting that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continents may have been different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