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分析皖西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皖西地区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产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资源评估,核算体系等项任务,成立新的资源产业经营管理机构,加强资源产权管理,建立资源帐户以及护林管林,保持水土等加快皖西丘陵山区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是人文因素高度复合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临沂市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1-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以期为本地及同类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评价--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自然遗产,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积极保护,一方面要通过资源市场化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将直接关系着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为例,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遗迹分别进行了保护性评价与利用性评价,得出保护一般而利用很差的Ⅲ-Ⅴ型结论。依据该结论提出了协调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即明确保护内容、地质遗迹与苹果产业互动发展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5,(2):17
<正>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将组织全区系统内所属单位,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相关新闻媒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全面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  相似文献   

5.
新疆塔西河流域水土环境分析及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北天山中段塔西河流域水化学和土壤化学的分析,阐明此流域水土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流域水土环境保护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藏定结县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生产是西藏定结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该区草地资源出现面积配置与时间利用上的不平衡;割草、放牧兼用草地发展滞后;草畜矛盾突出,草地退化严重以及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退化,草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该县草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高原山区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目的,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①发展人工草地,提高草地抗灾保畜能力;②改良牲畜,提高牲畜质量,发展“效益型畜牧业”;走畜草平衡、以草定畜的道路;④推广饲草加工,实行舍饲养百;加强草原管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结果表明,城市水资源短缺除自然因素外,还受到人为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管理水平低规划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认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必须合理计算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建立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实现区域社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水圈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为基础,通过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维系区域自然、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协调区域之间的利益与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城市详细规划,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需求矛盾,构建健康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水文化的延续;建立全方位的节约型水资源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夏芸 《福建地理》2005,20(2):35-37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传统经济不可避免的突出矛盾,如何合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是新世纪新形势下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作用、实践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生态工业,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生态工业因区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计算,评述了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建议和意见: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布局,2.以水定地、搞好水土平衡,3.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适当扩大灌溉面积,4.合理利用和改良草场,5.种草种树,保护植被,6.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特征、效应及其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域国土的65%1),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强烈性,导致山区人地关系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山地是具有多样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发挥着资源供给、生态服务、环境调节等不可替代的功能,是国家生存与发展重要的自然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山地问题越发得到广泛关注,山区发展越发得到重视。本文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特征、效应及其调控",主要介绍该项目研究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水土要素为核心,研究其时空耦合的差异性和资源、生态效应,通过水土耦合格局、过程的机理揭示,回答对应的科学问题,为山区国土空间的优化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