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仲全 《中国沙漠》1985,5(3):15-19
本文提出并验算了在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拜伦公式和Em=4.8t公式计算蒸散的实用性,提出通过蒸散计算灌溉定额的公式和绿洲灌溉定额分配模式:估计了现状灌溉定额的亏损值,对制定合理灌溉定额,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干旱地区灌溉定额最优分配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干旱地区灌溉试验资料为依据,提出了作物灌溉定额在一定条件下灌水定额优化计算的动态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业用水一直占据总用水量的绝大部分,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投入要素。而复杂的气候环境却给农业用水带来了巨大挑战,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以微观层面为出发点,探讨灌溉行为目标偏好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以期优化和选择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方式,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农业效益最大化。以新疆沙雅县传统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推算出灌溉用水效率;然后利用Tobit模型探讨灌溉行为目标偏好及其他因素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824,灌溉用水效率平均值为0.560,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和灌溉用水效率均未达到技术完全高效的程度,仍有提高的余地。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灌溉面积、对水资源是否紧缺的认知、是否为村干部、是否参与过培训、偏好利润最大化和偏好节约用水对灌溉用水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重、偏好减少劳动力投入对灌溉用水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劳动力、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比重、用水成本、偏好及时灌溉和可持续发展对灌溉用水效率影响不显著,且用水成本对灌溉用水效...  相似文献   

4.
张金霞 《中国沙漠》2012,32(5):1501-1506
在河西走廊的黑河流域中心试验站进行了秸秆覆盖免耕(NTS)储水灌溉对春小麦耗水特征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就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情况来看,NTS并没有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只使春小麦的耗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改变;②NTS的全生育期日均耗水量最高,而全年的日均耗水量最低,这主要是由NTS在休闲期时明显的保墒作用所导致;③为获取高产和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耕作方式为NTS且冬季储水定额为1 200 m3·hm-2的处理是最优的;④随着储水定额的增大,全生育期和全年的日均耗水量增大,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递减。若仅仅为提高节水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可以将冬季储水定额减少到750 m3·hm-2。  相似文献   

5.
张向达  朱帅 《地理科学》2018,38(7):1165-1173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市2000~2015年的农业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随机非参数包络分析法(StoNED),估算黑龙江省农业灌溉用水的技术效率和影子价格,提出了基于技术效率和影子价格的农业灌溉用水弹性需求分析模型,研究表明:在相同的产出条件下,2015年农业灌溉用水技术效率无效比2000年降低了23.68 %、农业灌溉用水技术效率有效提高了25.02%;哈尔滨市的农业灌溉用水技术效率最高,达到了0.978 8;齐齐哈尔市的农业灌溉用水技术效率最低,为0.685 4;黑龙江省农业灌溉用水影子价格平均值在2.04~3.86元/m3之间波动,各地市农业灌溉用水影子价格平均值波动性较大,其极差达到了11.92 元/m3;当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黑龙江省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农业总产出和农业用水技术效率每增加1%,农业灌溉用水量将分别减少4.64%、增加1.10%和减少0.20%。  相似文献   

6.
近50多年来澜沧江流域农业灌溉需水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世祥  何大明  崔远来  李远华 《地理学报》2010,65(11):1355-1362
利用澜沧江流域云南境内8 个气象站1950s-2007 年的逐月气象数据,现状作物种植、农业耕作、田间水分管理等资料,应用Mann-Kendall 法和R/S 分析法,探索50 多年来流域区的干湿变化、农业灌溉定额转折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年、季平均温度普遍地显著升高,降水量干季增加、湿季减少;大部分地区的参照作物腾发量ET0在年度及干、湿季都呈增加趋势,仅在流域中段大理、剑川、耿马的部分时段为减少,干湿指数大多数地区都是降低;水稻及农业综合灌溉需水定额从流域上游到下游逐渐呈减少、增-减并存到增加的趋势。气象因子、ET0、干湿指数、水稻灌溉及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发生转折变异现象都集中在澜沧江中下段的耿马、思茅、景洪、勐腊等地,且时间系列的转折变异点在1960s-1990s 的各个时期均有出现。水稻灌溉定额随纬度方向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513,随海拔高程变化为0.610,最高值出现在维西,最低值为勐腊;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受作物种植结构和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较大,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826,但其与纬度、海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最高值在大理,最低值在维西。灌溉定额在小范围内的多样性变化,表明在纵向岭谷特殊环境对地表水汽输送、气温和气流场分布等的“通道-阻隔”作用下,澜沧江河谷农业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水资源安全与工业用水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市水资源问题十分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达到了惊人的135%。工业用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有效用水和用水管理是北京市水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工业用水的定额管理是工业用水管理的核心。本文首先对工业用水定额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用水定额制定和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取得了以下结论:(1)工业用水定额可以分为主定额和辅助定额。主定额指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取用水量,包括生产和辅助生产用水两个部分。辅助定额包括附属生活用水定额和企业的万元产值取水量。(2)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是决定工业用水定额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某一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的条件下,其单位产品的取水定额是一个固定值。对于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如果生产过程所取用的原料不同、工艺方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用水定额。(3)对定额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实现用水定额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把所制定的用水定额转换成一个可以操作执行的行业和企业的用水指标。该用水指标的确定是以产品的用水定额为核心,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附属生活用水、企业规模、企业的开工率、企业的节水管理水平和季节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气象测报灌溉管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节水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经济有效的灌溉管理技术可超到既节水又增产的作用。本项技术是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水分-土壤-作物-大气作为一个整体,利用物质能量守衡原理建立水量平衡方程。依据测定土壤的物理参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初如土壤含水量),再结合气象预报的温度、降雨资料,用先进的计算方法,获得灌溉时间和灌溉定额,从而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应用实践表明此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增产和节水作用。  相似文献   

9.
灌溉管理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作物用水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作物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改革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而且用水协会转变的速度超过承包管理,成为改革的主导方式。在一些村中,用水协会或承包管理也可能又返回到原来的集体管理。最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用水协会转变初期,作物...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后备耕地改良技术的优化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新疆奇台县对不同灌溉量下盐碱地土壤水盐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研究。试验设8个处理,对应的灌溉定额分别为:6 800 m3/hm2、5 200 m3/hm2、4 400 m3/hm2、3 600 m3/hm2、2 800 m3/hm2、2 000 m3/hm2、1 200 m3/hm2和0 m3/hm2。结果表明:灌后1~8 d,剖面土壤处于洗盐期,土壤洗盐率与灌溉量成正比;灌溉8 d后,剖面进入积盐期,浅层土壤积盐率与灌溉量呈指数关系,而深层土壤积盐率与灌溉量呈线性关系。灌后1~18 d,各处理土壤碱化现象明显,碱化程度与灌溉量呈正比。灌溉18 d后,土壤碱化现象均减弱。综合考虑高效用水、高效洗盐和低碱化的目标,研究区在灌溉高峰期(7~8月)每次灌溉的合理灌溉量应为3 600~4 400 m3/hm2。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绿洲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耦合了包含土壤-植被-水文参数化陆面过程的非静力平衡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将水平分辨率提高到1km,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分别从地气间水热交换、对绿洲小气候影响、土壤湿度变化以及径流量的角度,研究了2002年7月下旬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环境在不同水量滴灌条件下的变化,从理论上找到了较适宜绿洲小气候维持的滴灌水量。结果表明:1、绿洲下垫面为农田时,从土壤保湿和绿洲小气候维持角度考虑,500m^3/hm^2/10天的滴灌水量对7月下旬黑河流域中游绿洲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灌溉量。2、500m^3/hm^2/10天的灌溉水量仅为同期大水漫灌定额下限的一半,上限的1/3,间接证明了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可以为干旱区节约大量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区与节水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基本一致性、水资源条件基本相似、水资源利用水平大体相当、农业自然条件和作物布局基本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和照顾行政界限、流域边界等固有分区等 6个基本原则 ,将黄河流域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为河源至兰州、兰州至河口、河口至龙门、龙门至花园口、花园口至河口等5个大区 ,并对各分区的基本特点和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和主要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河西绿洲区储水灌溉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甘肃省河西地区储水灌溉的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这一时期河川的径流量减少,但储水灌溉面积大,灌水量超过200 mm,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研究证明,储水灌溉始期可从习惯上的10月中旬提前到9月中旬,但灌水量不能低于150 mm;10月份以后灌溉,灌水量可降低到120 mm;储水灌溉后立即覆草或盖膜保墒,灌水量可降低至60~90 mm。储水灌溉节水潜力很大,每次灌水可节水50~80 mm。  相似文献   

14.
三工河流域农户灌溉效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工河流域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DEA方法,从作物类型和地域空间两方面评价了农户灌溉效率,利用Tobit 模型探讨了农户灌溉效率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对灌溉效率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作物类型的灌溉效率不同,平均灌溉效率的大小依次为棉花(0.95)>葡萄(0.89)>葵花(0.88)>打瓜葫芦(0.80)>玉米(0.78)>小麦(0.72).②不同地域空间的灌溉效率具有差异,同种作物的平均灌溉效率在兵团与地方间差异显著,兵团略大于地方;上、中、下游进行比较,上游与中下游作物平均灌溉效率差异显著,下游>中游>上游.③灌溉方式、作物类型、收入、灌水量、水价、灌溉管理、技术培训对灌溉效率影响显著.其中灌溉量与灌溉效率呈负相关;灌溉方式、灌溉管理规范程度、水价、技术培训、收入与灌溉效率呈正相关;灌溉效率随种植作物类型和区域不同存在显著变化.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灌溉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河额济纳绿洲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额济纳绿洲来水条件、绿洲演变过程及绿洲灌溉方式研究后认为, 额济纳天然绿洲灌溉应结合水源条件、地形条件及绿洲分布情况, 宜以埂坝灌溉和浸润灌溉方式为主, 沟灌、畦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并举的绿洲灌溉模式, 并对进入额济纳绿洲的来水进行了配置。  相似文献   

16.
天山北坡农田防护林合理灌溉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天山北坡箭杆杨成林农田防护林带进行了灌溉量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其净灌溉需水量,确定了本区域新的灌溉制度并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长436 km,是沙漠公路沿线一条重要的绿色长廊,沙漠公路防护林带以滴灌为主,灌溉水源就地开采沙漠公路沿线的地下咸水(3.26~26.65 g·L-1),建有110眼灌溉机井,设计滴头流量为3.6 L·h-1,每次灌水时间6 h。针对沙漠公路防护林滴灌的灌水效率,开展了滴灌与根灌的对比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水量转化成有效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不到50%,滴灌存在地表土壤水分蒸发损失、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沙漠公路防护林提高灌水效率、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污水灌溉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并净化污水是污灌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作者把全国划分为三大污灌类型区,并重点研究了我国污水灌溉的区域分异及其形成原因;对影响污灌分布的三种主要因素——水肥、耕地和人口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9.
沙丘地植物固沙灌溉单元及其计算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兴东 《中国沙漠》2000,20(1):63-66
确定轮灌区面积是沙丘地灌溉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通过计算沙丘地入渗率、测定入渗过程与深层损失率以及进行不同流量、不同灌溉面积的反复试验,提出了灌溉单元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灌溉单元是一定地区、一定土壤或母质、一定灌溉方式条件下,某一水流量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它是确定轮灌区面积的基本单位。对于沟畦灌而言,灌溉单元是指单沟或单畦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对于滴灌而言,灌溉单元是指单个支管所能控制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根灌节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灌技术直接把水分灌溉到一定深度的植物根系土壤层,是一项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灌溉中,首次开展了根灌对土壤水分作用与影响的节水试验研究,并与传统的沙漠公路防护林带滴灌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根灌技术比滴灌技术更加节水,其主要优点表现在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层的湿润深度、提高灌水效率、节省灌水时间等。而且,根灌技术能有效地抑制滴灌造成的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地表土壤的盐分积累。根灌技术比滴灌要节水30%以上,是一项更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