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样)钻探在浅海砂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水力反循环(HRC—Hydraulic Reverse Circulation)连续取心钻探技术首次在我国海南砂矿勘查取心(样)钻探施工过程及取得的效果;总结了海上砂矿取心(样)钻探施工的经验。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国内外开展海洋区域地质、海洋环境地质、海洋工程地质调查等钻探取心(样)施工提供了一种全新、高效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蒋荣庆  殷琨 《地质与勘探》1990,26(11):55-59
文中阐述了在金矿勘探中应用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样)的优越性;介绍了自行研制的贯通式潜孔冲击器;分析了反循环连续取心(样)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深埋、松散、流动、风化砂层中采取原状样的取样工具——TA89-64.8型原状样取砂器的结构和取样方法,并对该取砂器在我国长江三峡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铝土矿中镓的浸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艳杰  刘健等 《地球科学》2001,26(3):258-260
采用盐酸溶液介质,研究了从铝土矿石中浸取镓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铝土矿石碎样在温度为500℃时恒温煅烧3h,然后用6mol/L的盐酸浸取12h,取的固液比为1:2.5的条件下,镓的取率可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5.
北极生长的多年海冰晶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李志军  康建成 《冰川冻土》2001,23(4):383-388
对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钻取的一根从表面到底面长2.2m的海冰冰芯样,依据冰芯样采取时造成的长度,不等间距地自上而下垂直切片,剖析了冰芯样的晶体结构,获得以纯热力学生长为主的多年海冰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结构剖面,由晶体结构剖面确定出该海冰为三年冰,此外,还发现北极海冰越夏过程中生成一种动力碎屑凝聚冰,除给出偏光镜下晶体结构和冰芯层理分析外,还描述了动力碎屑凝聚冰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1986年11月,我国在17°28'N,116°34'E,水深3976米的黄岩海山的西北角取了6.96米的柱状样,代号HY4-860-2;1987年10月在12°48'N,113°5'E,水深4300米处取了3米长的岩芯样,代号SS2。其后又在南海取了7个柱状样(V_1—V_7)。其中HY4-860-2,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硬、脆、碎、坝、漏复杂地层钻探施工的难题,结合地质岩心勘探特点和要求,研制了气动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样)钻具系统,通过生产性试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曹琳 《探矿工程》2013,40(4):65-67
阿海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成功钻取出了一根长19.28 m的完整混凝土心样。从钻孔设备选型、钻孔材料选择、钻进参数制定与调整、心样拔断与提取、出心摆放和后期养护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混凝土长心样的取心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测量野外取水样中氡的浓度需密封3-4h后的弊病。本文提出一种取水样后先将样瓶中氡排净、封闭,并进行2min的强烈震动,然后在野外条件下测量氡浓度的快速方法。该方法对于在现场快速评价异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松软、松散及易溶地层钻进时,岩心容易冲蚀、溶蚀,扰动性较大,常规钻进方法难以保证岩心采取质量。近年来,我国已在复杂地层取心及机具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常用的不扰动保真取心(样)钻具有:三重管取心钻具、单动双管半合管取心钻具和活塞式取心钻具等,配合使用特殊的钻头及钻进取心工艺,能够采取原状不扰动样,在国内多个...  相似文献   

11.
张小燕  张益  张晋勋  魏凯园  王宁 《岩土力学》2022,43(8):2115-2122
珊瑚岛礁常年处于复杂的海洋动力环境中,岛上堤坝围堰、基坑等构筑物的地基渗透变形甚至破坏会导致地基承载力失效的可能性变高。为探究橡胶纤维固化钙质砂的渗透特性和固结特性,采用常水头渗透试验和固结试验研究不同纤维含量下钙质砂的渗透规律和固结变形规律,并设置含纤维玻璃珠对照组。钙质砂具有颗粒形状极不规则、多棱角、内孔隙多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颗粒形状的影响,采用高速动态图像粒度分析仪对钙质砂和玻璃珠的颗粒形状和粒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钙质砂试样渗透特性几乎无影响,但是含纤维玻璃珠试样中,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渗透系数先增加后减小。由于形状不规则橡胶纤维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钙质砂之间的孔隙;钙质砂试样存在 800 kPa 的压力阈值,当压力超过800 kPa后,其压缩模量增幅变缓;不同纤维含量试样的e-lg p曲线可以用Harris模型表示,钙质砂组的材料系数 C= 5,玻璃珠组材料系数C= 3,此外,材料参数ab与纤维含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了合理的预测模型指导地基加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A previously developed continuum theory of granular media is applied to the problems of densific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 An expression for the free energy of saturated sand is developed. The process of densification of sand subjected to cyclic shear stress is studied and several expressions for an increase of the solid volume fraction are obtained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the initial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 samples under cyclic shear stress is then considered and several criteria relating the shear stress amplitude, over-burden pressure, time to liquefac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nd sample are established. Some semiempirical relations for field applica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全球地球化学填图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指出了1973年至今世界上50余项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大都涉及分析问题。1988-1992年实施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59项目旨在使全世界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标准化。在此项目中对分析问题提出了若干规定,主要是要求今后的填图计划应统一分析71种元素,痕量及超痕量元素的检出限必须低于相应的地壳丰度值及采用中国的GSD和加拿大的STSD标样系列,以使全球数据可以对比,在其后开始延续至今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CP360,旨在用极低密度采样早日覆盖全球大陆,讨论了正在实行的两种极低密度采样方案,并提出通过极低密度采集地极少量样品示范性实现IGCP259项目对分析要求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纪文栋  张宇亭  王洋  裴文斌 《岩土力学》2018,39(Z1):282-288
对普通硅质砂和西沙群岛珊瑚钙质砂开展多级正应力下循环单剪试验,对比多循环周期下两种砂土剪切性质和颗粒破碎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种砂样在循环剪切下体积变化都比较微弱,剪切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剪胀,使得试样的轴向位移呈波动变化;循环单剪下剪应力峰值包络线可以用联合型指数函数表达;剪应力随循环周期变化分为同步阶段和差异阶段,两个阶段转变节点对应的循环周期数随着正应力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同步增长阶段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的剪应力变化一致,在差异阶段普通硅质砂的剪应力要高出珊瑚钙质砂。两种砂剪应力差异程度随试验正应力不同而变化,普通硅质砂剪应力最大可高出珊瑚钙质砂14.7%;珊瑚钙质砂和普通硅质砂的颗粒破碎存在明显差异,珊瑚钙质砂全粒径范围内颗粒破碎分布更均衡,普通硅质砂在特定粒径区间内出现了剧烈的颗粒破碎,颗粒级配曲线存在明显拐点。普通硅质砂和珊瑚钙质砂滞回曲线的形状及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有显著差异,是两种砂样剪切性质不同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陈方 《第四纪研究》1997,17(4):367-375
针对目前对大陆架砂成因问题的争议,本文从海陆过渡带动力关联的统一的环境体系,选取环境相关的海岸与大陆架砂质沉积做对比分析,获知东海大陆架砂的沉积特征和形成环境不具备高度的均一性,因而不是统一的大规模风成堆积,它们基本上均属于河口海岸-浅海环境下的产物。据大陆架砂的沉积特征以及当代关于沙漠化概念的内涵,质疑东海大陆架"沙漠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末次冰期砂楔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河西走廊砂楔主要形成在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中,楔体内充填的风成砂^14C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的产物,在末次冰期,洒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5-7度左右,较现在低13-15度,这一 估算数据与根据本区芒硝沉积层所推测的气温下降值是一致的,亦与最近有关北半球高,中纬度冰期降温幅度的研究相符合,当时,河西走廊西段年降水量可能达到100-200mm,比现在平均年降水量增加约100mm左右。  相似文献   

17.
A new surface-sampling technique for unconsolidated sands on aeolian dunes i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an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model. The sampling bias inherent to the technique is modeled using a simple geometric argument. This shows that samples drawn from 2D slices of a 3D population are naturally biased toward larger sand grains, with the nth moment of the surface (2D) distribution proportional to the (n+1)th moment of the bulk (3D) distribution. Laboratory tests of the sampling technique allow an empirical relation for the sampling bias to be determined, and comparison shows the model and empirical relations to be in close agreement for the particular population distributions considered. Possible corrections to the model, as suggested b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顶板溃沙是我国西部矿区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威胁之一。利用自行研制的裂隙溃沙试验系统,开展无水条件下风积沙溃沙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沙层厚度、裂隙倾角和裂隙开度对溃沙速率的影响,获得不同影响因素与裂隙中风积沙流动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沙层厚度的变化对溃沙速率几乎没有影响;裂隙倾角的变化对溃沙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在裂隙开度一定的情况下溃沙速率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呈对数关系;裂隙开度对溃沙速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裂隙倾角一定时溃沙速率随着裂隙开度的增大而快速递增,两者之间符合指数关系;裂隙开度对溃沙速率的影响权重最大,而沙层厚度的影响权重可以忽略。该研究成果可为西部煤矿溃沙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突水溃沙是西部矿井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为研究突水溃沙灾害的临界判据与水沙运移特征,以榆横矿区含水层风积沙为例,采用自主研发的水沙两相高速渗流试验设备,对4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风积沙进行了沙粒起动试验和溃沙试验,对混合风积沙进行了水沙两相高速渗流试验。得到了影响突水溃沙的2个临界速度条件:第一临界速度即沙粒起动速度,为0.38~1.26 mm/s;第二临界速度即溃沙临界速度,为2.48~3.54 mm/s。试验结果表明:体积膨胀是沙粒群起动的必要条件,突水溃沙灾害是起动的风积沙由量变逐步积累到质变的物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1)水携沙流动,(2)水沙混合流动,(3)沙携水流动。沙粒起动是水动能转变为沙动能的过程,溃沙时水沙混合流体运动表现为颗粒群浓度波传播的特征,沙粒间通过碰撞的形式传递能量。溃沙速率随初始水力梯度的增大呈指数增长,单位时间内溃沙量随水力梯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响应国际地球化学旗图计划(ICCP259)中的全球地球化学采样子计划的实施,研制超低密度地球化学采样的最佳方法,1989~1990年在江西省开展了一项试点研究.在约15.7万平方公里的可采面积内采集了121件河漫滩沉积物样品.平均采样密度约为五个点/1300km2.采样覆盖度为24%.采样点主要布置在100-500km2的汇水盆地口上,其中有33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在400~2000km2之间.河漫滩沉积物样品来自深度在0.5m以下到1.2m的柱状剖面.样品定量分析了38种元素.文章从多方面讨论了超低密度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术样的代表性,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400-2000km2的汇水盆地口上采集河漫滩沉积物样品能较好地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的主要矿化.2.超低密度采样和以2个点/km2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所获得的W、Sn、Cu、Pb和Zn五个元素的地球化学趋势相似.3.超低密度样品中W、Ph、Be、Rb等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省内花岗岩的分布相吻合.4.超低密来样品中“3Ni+Cr+V”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精皱系在省内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