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城市空间三维地图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深圳市拟建设的"数字政府"基础时空平台——"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从二维地图可视化提升到城市空间的三维地图可视化,需要从现有的空间数据模型、数据组织与调度逻辑、地图可视化表达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城市级的三维数据可视化表达核心框架,满足各类城市应用可视化渲染与仿真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空间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通过认知实验验证北京城市参考框架的认知合理性,对空间认知在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北京城市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城市公共建设程度和发展程度衡量指标之一的公共设施空间分布结构,其现状特征的研究关系着城市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和合理性规划.本文以汕头市为例,以2019年百度地图公共设施兴趣点(POI)为研究对象,统计汕头市各行政区内公共设施空间分布的数量差异,通过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和热点分析法实现对汕头市公共设施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4.
蒋雪 《测绘通报》2014,(2):112-114
分析城市居民通过阅读城市影像地图集进行空间认知的过程及其认知特点,以及重庆城市居民的城市意象空间结构,尝试从城市居民的认知角度出发来设计重庆市城市影像地图集,从而使地图用户更容易解读图集所展示出的城市信息,使图集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地图空间关系认知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俊  曹雪峰 《测绘学报》2021,50(6):711-725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图空间认知的效能和价值.依据人的空间认知的进步来定义地图史的阶段,可以划分为远古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面对近年来科技浪潮与社会发展对传统学科结构提出的挑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地图学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以更丰富的基础知识,更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服务面,来培养新型的地图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立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发布街景地图网站“我秀中国”(www.ishowchina.com)。该网以海量的高清晰街道实景影像为显著特色,使网友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逛街,欣赏城市美景。据悉,首批上线的实景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香港、澳门等6个城市,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测绘的功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过去的“测绘地图”发展为如今的“为数字中国构建地理空间框架”。大到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市.小到数字城市、数字县域、数字乡镇,已经成为测绘人经常的话题。数字河南可以带动基础测绘.可以加强管理机构.可以促进测绘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图所要表达的空间结构通常通过空间关系来建构和描述,包括距离关系、方向关系和拓扑关系。本文基于空间关系认知,从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率量表4个量表分析了传统地图与新模式地图的空间关系分辨率的变化过程,并以路网架构图为例,对比了传统地图与新模式地图的认知效果,提出在制图中要重视认知效率和表现对象的细节程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三维数据信息获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是建立城市三维模型的基础。从基于地图的方法、基于图像的方法、基于点群的方法,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城市空间三维信息获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安敏 《测绘学院学报》2005,22(4):285-288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能力的图形化表述,而空间认知能力是民族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映,所以说,地图也是思维方式的图形化表述.文中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图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人类不同时期思维方式的变革.通过近代中西方地图表示方法的融合,指出近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最后得出结论,地图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万刚  武易天 《测绘学报》2021,50(6):726-738
地图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获取地理空间知识的效率.地图设计、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新型智能化地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本文提出地图空间认知应基于数学基础进行研究的观点,并对多种地图空间认知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地图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开字 《中国测绘》2011,(3):85-85
近日,电子地图服务商搜狗地图正式推出三维城市地图.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73个城市。据悉.此次搜狗地图的三维城市地图是与E都市合作推出的.采用E都市的三维地图数据.并与搜狗地图原有的二维、卫星地图平滑切换,带给网友更加直观的地图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5.
城市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有其内在的演化进程。地图是在主观认识基础上的城市形态符号化表达,展示城市形态演化和生命发展历程,并影响着城市治理者和市民对城市的认识理解以及规划构建。以《武汉市地图集》为例,从时间演化、空间变迁、文化构筑、经济发展、功能转换等角度诠释了地图与城市演化进程的互融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能力的图形化表述,而空间认知能力是民族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映,所以说,地图也是思维方式的图形化表述.文中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图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人类不同时期思维方式的变革.通过近代中西方地图表示方法的融合,指出近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最后得出结论,地图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对北京旧域区62.5km2范围内可供合理开发的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和容量进行定量调查和评价, 为研究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全面的基础资料。调查中, 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课题的重点, 给旧城地面空间调查部分提供了有效而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城市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现有地面空间利用情况、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及浅层的地质条件三大因素的影响, 这是本课题调查的基本内容。通过调查, 探讨了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上的潜力、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当前, 人类社会已进入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相融合的三元空间。在新技术和新需求的驱动下, 地图空间认知的三要素即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表达方式呈现出泛化特征, 现有的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和方法已无法支撑泛地图对三元空间的精准化认知表达。因此, 首先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地图空间认知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局限性;然后,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实验方法体系-认知机制-表达模型的泛地图空间认知研究框架。该框架将传统的地图空间认知拓展到了泛地图空间认知, 可为后续的学者提供研究思路, 推动创建适应泛地图学发展趋势的空间认知理论和方法, 以解决地图空间认知要素不断泛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环卫空间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环境卫生系统决策储存了基础设施信息,把现有和规划中的环境卫生设施在地图上直观地表达出来;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为城市环卫设施规划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与参考,促进环卫管理部门业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移动地图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地图应用形式,为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享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文章阐述了移动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移动地图的应用结构,详细地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空间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