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和中国中东部地区,就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对GPS导航精度增强、完好性增强以及可用性增强进行了仿真计算比较。结果表明,只有3颗卫星组成的QZSS在这些区域内对GPS提供了有效的性能增强,而且随着卫星截止角的增加,这种性能增强显得更为明显;QZSS在战时可有效降低由于部分GPS卫星失效而导致的性能恶化程度。分析结果对于我国在中部地区和东部热点地区有效利用GNSS导航资源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9月11日,日本在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发射了首颗"准天顶"定位卫星"引路号",这是日本首次发射本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定位卫星.按照计划,"引路号"试运行后如果不出现技术问题,日本将陆续发射另外两颗"准天顶"定位卫星. 日本的"准天项"卫星计划由来已久.2000年6月,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改进日本航天开发体制,扩展航天利用新领域》的报告,决定执行空间基础设施(I-SPACE)计划."准天顶"卫星系统正是"I-SPACE"计划要重点开发的三个系统之一.其目的是开发日本下一代自主导航定位系统,同时试验高速移动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3.
2002年,日本决定开始建设准天顶卫星系统,目的是为导航定位、新一代移动通信提供技术手段,并计划到2011年正式投入运行。针对准天顶卫星系统建立的背景、系统功能、系统在增强GPS中的作用和系统中的时间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其为达到高完好性而设计的高倾斜椭圆轨道。详细说明了该系统的导航信号设计,包括与GPS兼容的信号及新设计的两种信号结构。  相似文献   

5.
日本立足自身自然地形及城市特点,基本建成了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QZSS),并可基于GPS提供定位增强服务.本文针对QZSS服务及应用开展了研究,对其信号、特色服务,应用领域,以及推荐产品名录进行了分析.日本针对卫星导航的推广应用工作有其特色,充分利用了数码相机、运动手表等产品制造优势,大力布局个人智能终端;在铁路、精准农业、建筑施工等行业,努力拓展厘米级增强服务应用.这些对我国推进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2):30-30
Spirent通信公司推出一款GSS8000 GNSS射频信号模拟器,目前支持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另外还支持GPS、伽俐略、GLONASS和基于卫星的增强系统。  相似文献   

7.
国家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近日透露,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再发射12颗卫星上天.力争2010年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2008,33(5):69-69
据新华社记者熊润频报道,在28日举行的2008中国(合肥)北斗卫星导航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透露,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再发射12颗卫星上天,力争2010年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  相似文献   

9.
近日美国发表声明,分别增加与日本和俄罗斯在GNSS领域的合作努力。2004年11月18日会议上,美国与日本官方声明要继续推进1998年美日关系GPS联合声明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日本代表团简述了不久将发射基于多功能运输卫星(MTSAT)的星基增强系统(MSAS)卫星,由于2003年11月笫一颗卫星发射失败,期盼2005年早期发射笫二颗卫星。  相似文献   

10.
正海克斯康测量系统部门今日宣布,英国海克斯康SmartNet目前已支持来自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北斗系统的导航卫星信号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英国测绘机构OrdnanceSurvey (OS)近来实施了OS参考站的现代化项目,使得接收和使用其他卫星导航信号成为可能。伽利略星座有17颗运营卫星,还有5颗卫星在调试中。北斗系统目前有12颗卫星,今年年底将  相似文献   

11.
气象参数对对流层折射影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流层折射是卫星导航测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针对卫星导航仿真系统高精度和强实时性的要求,本文利用Hopfield模型和Saastamoinen模型分析了不同气象环境下气象参数对计算对流层天顶折射的影响。研究表明天顶折射量是各气象参数的增函数,在相同气象环境下,对各气象参数的敏感度各不相同。当气象环境改变时,敏感度的变化也不相同:气温的敏感度变化幅度最大,相对湿度次之,而大气压的敏感度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插值方法栅格化气象站资料建立全国范围的气象环境。栅格数据的应用可将因气象参数的不准确而导致的对流层天顶折射量误差减小一个量级,对于提高卫星导航仿真系统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全球导航卫星(GNSS)系统获取对流层天顶延迟对于气象和电波折射修正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自主研发的静态精密单点定位软件CRPPP,基于国际GNSS地球动力学服务局(IGS)发布的北斗系统(BDS)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给出了BDS估算天顶延迟结果。以IGS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结果为参考对比,BDS估算天顶延迟结果平均偏差优于5mm,均方根误差(rms)优于2.3cm.同时,给出了西沙地区GPS与BDS估计结果,结果表明:利用北斗系统估计的对流层天顶延迟精度与GPS相当。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构建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网及其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系统可以维持相应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心、动态坐标框架,提供集约化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成为当前国际和国内发展迅速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该系统可以广泛服务于国家大地基准、气象、地球动力学、地学灾害监测以及位置服务等领域。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站在国内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站系统当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在中国构建国家级GNSSCORS系统的目的、原则和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高精度导航卫星处理软件(GAMIT)确定的卫星信号湿延迟和香港天文台中尺度数值模式(ORSM)所计算的湿延迟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相关系数为0.99,偏差为3mm,平均绝对偏差为26.7mm,基本不存在系统性的偏差。卫星在天顶时,两者偏差最小,随着卫星仰角的降低,偏差增大,在天顶角70-80°时,两者确定信号湿延迟平均绝对偏差可达30mm。  相似文献   

1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进展及建设CORS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GPS和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新进展,对GPS现代化的三个步骤作了简要介绍,对它和GLONASS的技术差异作了简评,对Galileo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前景作了讨论。指出导航卫星系统将进入一个多系统近百颗卫星同时并存的新局面,用户将面临多系统导航卫星信号使用方面的组合、选用和最优化问题。讨论了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网及其服务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及其在国内各地区各系统建设的概况。指出当前缺乏在国家级层面对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规范和标准。建议明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的国家级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制定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国家级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它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测绘通报》2007,(4):72-72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约14分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COMPASS-M1)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建设计划的一颗卫星,飞行在高度为21 500千米的中圆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馈点法设计了一个覆盖GPS和GLONASS频段(1570MHz~1620MHz)的宽频带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与传统单馈点圆极化贴片天线相比较,这类天线将辐射贴片与馈电网络集成在一起,可获得令人满意的阻抗及轴比带宽。在1.575GHz和1.610GHz时的实测天顶方向轴比均小于1.5dB,增益均大于4dB。该天线性能较好,加工调试简便,在卫星导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对北斗二号(BDS-2)和北斗三号(BDS-3)短基线相对定位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国际GNSS服务(IGS)跟踪站组成的5 km和10km两条短基线,分析了QZSS、BDS-2、BDS-3不同组合短基线相对定位精度.经研究发现,QZSS能有效改善BDS-2和BDS-3卫星可见数与卫星空间几何构型,而BDS-2/BDS-3组合下的卫星可见数与卫星空间几何构型优于任一单系统.在定位精度方面,QZSS与数据缺失情况下BDS-3组合定位精度与BDS-2相当,同时QZSS能有效提升BDS-2和BDS-2/BDS-3相对定位精度,而BDS-3对BDS-2定位精度的提升要优于QZSS.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在中国构建全球导航卫星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系统可以维持相应地区的高精度、3维、地心、动态坐标框架,提供集约化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成为当前国际和国内发展迅速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该系统可以广泛服务于国家大地基准、气象、地球动力学、地学灾害监测以及位置服务等领域。对在中国构建全球导航卫星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系统提出了方案,并从建设目的、建设原则以及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全球导航卫星中国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几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用户将面临四大系统(GPS/GLONASS/Galileo北/斗)近百颗导航卫星同时并存、互相兼容的局面,它们的用户将面临多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的组合、选用和优化问题。介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站(CORS)在国内建设的现状,提出当前发展我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站系统所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对在中国构建国家级GNSS CORS系统的目的、原则、技术规范标准、服务平台和布设方案等方面进行讨论。GNSS国家级CORS系统可以服务于中国国家大地基准、气象、地球动力学、地学灾害监测以及位置服务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