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Like many other countries in Africa, Ghana has traditionally depended on a few export products—namely, cocoa, timber, and mineral resources—as the mainstays of its economy. The often-volatile nature of the world market price of these products made the economy very vulnerable to fluctuations in the prices of export commodities. Moreover,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resources meant that only a few regions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ir production and export. This resulted in wide spatial and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producing and nonproducing regions. Within the past eighteen years, however, a shift seems to have taken place.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ongo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 emphasis is being placed on nontraditional export goods. This is not only helping to reduce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economy by diversifying the sources of export earnings, but also engender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export trade by regions that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left behind.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the export trade of Ghana using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Bank, the Ghanaian governmen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field observation. The study argues that while these new trends and efforts are laudable, they cannot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export producing and nonproducing areas and cushion the economy against the vagaries of the export market unless deliberate attempts are made to improve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basic infrastructure in the less-endowed areas.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ICT产业频频出现了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现象,由此有必要对我国ICT产品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进行研究。选取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0—2018年的ICT产品贸易数据,从ICT总产品和分产品的进出口两个方面分析中国ICT产品国际贸易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格局看,我国ICT的进出口贸易均为快速发展,但出口贸易发展快于进口;进口结构中以电子元件为主,出口结构中逐渐以通信设备为主。②从空间格局看,中国ICT贸易伙伴逐年增加,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且近20年变化不大,ICT进口来源国(地区)更为集中,我国与20个贸易伙伴交往较为密切;与进口相比,我国ICT出口国(地区)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或地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ICT贸易以及数字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部知识环境与内资企业新出口市场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从出口主体来看,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中国自身实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建立对外联系、利用外部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内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论文使用中国海关库2001—2011年企业层面的进出口数据,借助条件逻辑回归模型研究地级市尺度上外部知识环境对内资企业开拓新出口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区分了影响内资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的3种外部知识环境,内资企业可以:从同一区域的外资企业处获得外部知识;与邻近区域企业形成跨区域联系,获取外部知识;从国外进口获取外部知识。通过对比3种外部知识环境对于地级市尺度内资企业开拓新出口市场的影响,发现:① 3种外部知识环境对内资企业开拓新出口市场均表现出积极作用;本地外资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最大,本地企业进口的溢出效应次之,邻近城市企业出口溢出效应最小;② 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邻近城市企业出口溢出贡献最大,且3种外部知识环境带来的溢出效应均明显强于东部地区;③ 本地外资企业与邻近城市企业出口溢出对高技术产品的影响明显强于低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4.
胡绪千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19,38(9):2129-2147
对于企业出口动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支撑贸易增长、贸易方式结构变化的机制。本文描述近年来中国企业出口动态的空间格局,并从地方出口多样性的角度解释出口动态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在2003—2011年,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在时间上呈现从高速增长到稳定增长的变化特征;空间上表现出地区集聚特征,贸易高进入型地区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趋势,且在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受到产品出口多样性和市场出口多样性影响,产品出口多样性主要依靠信息发现效应提升地方企业出口市场进入率,并不能阻止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市场出口多样性不能促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但可抑制在位企业退出市场,且这种风险分散效应对于一般贸易更强。此外,对于能够在多次或持续出口的企业而言,出口产品相关多样性能够降低地方企业出口退出率,表明出口学习效应的效果可能与企业参与出口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丁广伟  张磊 《干旱区地理》2017,40(5):1111-1117
贸易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球123个国家(地区)2009-2015年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中国相应年份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等相关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为进一步探析在贸易便利化不同的区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共同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依据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高低将样本分为便利化高、低的两组,分别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贸易的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可显著的促进中国出口,其每增长1%,可分别带动出口0.212%、0.56%的增长;东道国贸易便利化较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贸易便利化两者交叉项系数达0.23,而较差区域仅为0.07。  相似文献   

6.
孙思奥  王晶  戚伟 《地理学报》2020,75(7):1346-1358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其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从虚拟水视角,研究青藏高原与外部的水资源贸易关系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制定虚拟水贸易策略、优化区域城乡水资源配置、保障亚洲水塔功能。依托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成果,本文测算了青藏高原与中国其他区域之间的虚拟水贸易关系,建立了中国区域城镇与农村地区的虚拟水贸易网络,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对其他区域虚拟水贸易不平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向中国其他区域净输出虚拟水2.25亿m3,其中向西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5个区域净输出虚拟水,从西北和东北2个区域净输入虚拟水。城乡之间虚拟水贸易联系非常紧密,农村地区生产水足迹较高,而城镇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较高、消费水平较高,是虚拟水最终消费的热点区域,青藏高原农村地区的虚拟水贸易量大于城镇地区的虚拟水贸易量。青藏高原贸易输出结构以农产品为主导,虚拟水净输出12.7亿m3;青藏高原与其他区域贸易存在逆差,贸易量因素导致虚拟水净输入8.6亿m3;用水效率在青藏高原与不同区域虚拟水贸易中的正负效应不一,总体带来青藏高原虚拟水净输入1.8亿m3。未来,应重点通过灌溉节水减少农业水足迹,引导城镇居民向低水足迹生活方式转变,鼓励内地为青藏高原提供物质与技术支援,实行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以保护青藏高原水资源,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Since 1983, Ghana has been undergoing World Bank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sponsored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 (SAP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Ps, it is claimed, has arrested Ghana's economy from complete collapse, resulted in consistent growth in GDP averaging 6% over the past decade, reduced inflation levels, created budget surplus, and increased export earnings. Compared to the 1970s, these are the best of times indeed. But while these SAPs‐derived improvement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ve been recorded at the macro level, the benefits at the micro level are a matter of considerable debate. This study revisits the issue of socioeconomic and spatial disparities that have characterized Ghana since colonial times, emphasizing the period from 1983 when Ghana's SAPs began. It examines current patterns of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with empha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nd access to, health, education, basic services, and the like. The study focuses on urban‐rural as well as inter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时空演化与出口增衰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昕鸣  贺灿飞 《地理科学》2021,41(4):588-597
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出口数据研究分析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地理格局演变.研究发现,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在数量和出口贸易额呈现增长的趋势,出口产品以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存在从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由核心城市向周边城市逐渐扩散的特征,外...  相似文献   

9.
李方一  程莹  白羽 《热带地理》2018,38(1):112-119
利用2002、2007和2010年中国非竞争型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这3个年份中国八大区域出口增加值进行测算,揭示出口增加值的区域分布和经济贡献率格局,并探讨了格局演变的趋势特征和主要原因。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增加值在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贡献率指标上都存在东中西部的梯度差异;2002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出口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在全国出口增加值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14.6%增长到2010年的23.2%,改变了其分布格局;在区域政策和要素成本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中部与西南地区在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增加值增速加快,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增加值增速放缓,推动了分布格局的演变。最后为区域出口增加值的提质增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品贸易结构不均衡性对地缘经济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德友  马颖忆  王晗  柯文前 《地理科学》2015,35(10):1238-1246
从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中不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进出口贸易视角,考察中国(① 由于数据限制,本文研究区域为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缘经济格局特征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商品贸易的总体态势是资源产品进口对富含能源国家的高依赖及工业制成品净出口对国际市场的强需求的不均衡特征;空间上则表现出国别、地区和方式较为单一且相对稳定,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地缘经济与其他国家关联强度有一定的倾向性。集成资源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多指标显示,以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为主的外向经济是影响中国当前地缘经济格局最主要的因素,而资源产品进口则次于工业制成品的作用,且石油和铁矿的作用高于天然气;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重点经济发达国家与其外围周边国家为重点面域,联合重点能源国家为扩展的“面-点”地缘经济格局,中国进出口贸易地区大致形成了由近及远的多圈层结构,且关联度较低的国家镶嵌其中而表现出破碎化的特征。这一格局昭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地缘局势总体稳定,但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积极开辟和寻求多元化的地缘经济空间是有效应对对外经济联系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出口产品升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贺灿飞  陈航航 《地理学报》2017,72(8):1331-1346
随着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的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迅速发展并不断深化。全球生产网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对出口产品升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可能是中国出口产品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以此为基础衡量出口产品升级。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有波动上升迹象,东中西区域产品质量基本呈现递减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直接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升级,尤其是深入融合到价值链中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出口质量升级,但研发投入不能通过提高垂直专业化的程度来提升质量,印证了出口企业提升价值链地位能力的不足。地区财政自主权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对外贸易是一国或地区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经济全球化会通过进出口贸易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带来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风险。因此研究贸易风险及其区域分布对于稳定区域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研究贸易风险的经济影响及其区域空间分布。实证研究表明,出口的增长对于地区经济的成长和就业的增长尤其重要;然而,过分地依赖出口,将不利于地区经济的稳健成长,也不利于就业的增长,贸易依存度高的地区一旦出口受阻,则会带来失业增加、产业受损等不利后果。对广东省贸易风险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贸易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尤其是东莞、深圳、惠州和珠海等地区。这对贸易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全球经济有衰退趋势时,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应提前做好贸易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6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及其 地域格局的演变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奇  张超阳  段娟 《地理研究》2007,26(6):1247-1254
本文总结了我国不同尺度地域单元近40年不同阶段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格局演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及其地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1)从时间尺度看,40年来,我国不同尺度的不同区域对外贸易总量和对外依存度均呈长期增长态势,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2)从空间尺度看,东、中、西地带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相反中、西地带的相对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我国进/出口位居前四位的省市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由北向南演变的趋势。在国际上,我国对亚洲的进/出口占绝对优势,但相对地位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贸易保护、出口溢出效应与中国出口市场拓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厘清贸易保护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既有演化经济地理学框架主要从供给视角出发,认为出口产品路径演化过程呈现依赖技术知识溢出的特征,忽略了需求视角的影响。基于中国海关库2002—2016年的数据,以中国出口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演化路径为研究对象,本文将供需视角纳入同一解释框架,补充需求视角下的外部市场关联以及需求市场的贸易壁垒措施作为外部力量,试图探究贸易保护、出口溢出效应如何作用于中国出口市场拓展过程。研究发现:① 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同时,中国出口目的地结构也在不断地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拓展。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是出口拓展的主力区域,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出口拓展的主要产品类型。② 中国出口市场的拓展进程呈现出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包括供给视角下基于本地技术知识溢出的路径依赖与需求视角下基于目的地市场信息溢出的路径依赖。其中后者被长期忽视,但在中国出口市场拓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③ 贸易保护作为一种外部冲击,可有效地削弱基于本地技术知识溢出和外部市场信息溢出的路径依赖。采用投资、区域合作等方式绕开贸易壁垒,实现出口产品与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是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多投入-多产出”出口效率测度模型,探讨了2001—2019年中国对49个主要贸易伙伴高端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高端技术产品出口效率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别间差距逐渐缩小。② 中国高端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空间格局明显存在空间集聚特征,高-高型国家集聚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并向西蔓延,而低-低型国家分布范围逐年缩小。③ 双边贸易关系对中国高端技术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中国对贸易互竞国家高端技术产品的出口效率要比其对贸易互补国家的出口效率低0.017%,而对贸易互竞国家的邻近国高端技术产品出口效率要比其对贸易互补国家的邻近国出口效率高0.088%。④ 管制性制度差异对出口效率存在直接促进作用,而经济自由度差异对出口效率整体上有阻滞(负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16.
Since 1983, Ghana has been undergoing World Bank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sponsored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 (SAP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Ps, it is claimed, has arrested Ghana's economy from complete collapse, resulted in consistent growth in GDP averaging 6% over the past decade, reduced inflation levels, created budget surplus, and increased export earnings. Compared to the 1970s, these are the best of times indeed. But while these SAPs-derived improvement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ve been recorded at the macro level, the benefits at the micro level are a matter of considerable debate. This study revisits the issue of socioeconomic and spatial disparities that have characterized Ghana since colonial times, emphasizing the period from 1983 when Ghana's SAPs began. It examines current patterns of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with empha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nd access to, health, education, basic services, and the like. The study focuses on urban-rural as well as inter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7.
中美商品贸易格局及网络特征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政可  梁育填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633-1642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2个经济体,中美贸易格局及其发展演化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然而,中美贸易格局特征以及贸易产品网络地位与演变当前还没有得到充分揭示。因此,论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1—2017年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历程、产品结构、产品贸易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① 在贸易联系方面,2001—2017年中美双边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贸易联系不断增强。② 出口产品结构方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主要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产品,产品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类型主是机械设备、运输设备、植物产品和化工产品,近年来机电产品占比有所下降,运输设备产品比例上升。③ 主要产品贸易网络方面,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例,一方面度中心性指标反映出中国在网络中影响力迅速增强,是电子信息产品全球贸易网络的核心成员国;另一方面在中介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2个指标上中国与美国仍存在差距,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应投入更多物质与精力用于产业链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开拓。  相似文献   

18.
舒芹  苏洋  李凤  汪晶晶  黄玉洁  刘蕾 《干旱区地理》2019,42(6):1454-1460
基于1992—2016年中国与南亚八国的相关贸易数据,从巴基斯坦的角度出发,选取南亚七国作为参考对象,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其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及出口农产品贸易总额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国家类型等因素对中巴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人口、距离因素则阻碍中巴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巴双边农产品贸易效率(平均值约0.689)高于中国对巴基斯坦出口农产品贸易效率(平均值约0.615);中国对巴基斯坦实际农产品出口总额未达到最佳的贸易前沿水平,因此农产品出口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is a paradigmatic element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 policy, despite the absence of strong evidence of a connection. Until recently, data on export production prevented an extensive empirical analysis of metropolitan-scale trad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xport growth dynamics across large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MSAs) with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a region that has been impact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se analyses found that some Southern metropolitan areas differ from regional and national averages in selected measures of export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the export performance of Southern cities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ll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export dynamics should be viewed increasingly from an urban fram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production of globally consumed knowledge products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Moreover, export policy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 the individual strengths of urban regions.  相似文献   

20.
王文宇  任卓然  李伟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21,40(12):3287-3301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上升,许多国家对中国竖起贸易壁垒,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城市的出口韧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议题。现有文献普遍关注本地产业结构与区域韧性的关系,发现多样化产业结构有助于缓解贸易壁垒造成的外部冲击,但是较少探讨外部市场结构的作用。本文使用2001—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贸易数据,引入市场关联概念,首次构建市场相关多样化指标,研究在贸易壁垒冲击下,中国城市出口市场相关多样化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市场相关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表现出更高的城市出口韧性,其可借助互补性的出口经验和风险分散的市场结构,减小贸易壁垒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② 外资比例较高、具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城市,由于城市内部企业集聚程度高和信息交流频繁,更容易发挥市场相关多样化的作用。③ 城市相关多样化的市场结构很难抵抗发达国家(地区)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城市出口韧性,积极招商引资、申请经济开发区、保持对外联系,推动企业集聚、多举办展会以促进企业间贸易经验交流,尤其是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信息扩散,要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利用本地已有贸易市场信息,拓展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