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北-尚义地震前地下水物理动态异常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清钟  谷元珠 《地震地质》1998,20(2):15-112
张北-尚义地震前塔院、太平庄两井的水位、水温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笔者利用这些异常并结合其它测项的异常,震前曾提出了一定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2.
太平庄观测井地下流体动态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平庄观测井是一口有十几年观测资料并有几次较好震例的综合观测井。近年来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 ,使得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观测井周围地热的开采 ,对太平庄观测井的正常动态影响较大。文中结合往年较正常的动态特征和地质构造等 ,分析了太平庄观测井的水位、水温、逸出气和断层气等的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水位、水温的变化规律受观测井水位补给区降雨量的影响 ,水温还受当地降雨量的影响 ,特别是太平庄观测井周围新井的抽水对水温、水位、逸出气均有一定影响。由于观测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太平庄观测井的观测资料不能按往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在排除了降雨和人为的干扰因素外 ,太平庄观测井的资料动态趋势还可用于首都圈的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太平庄井详细观察观测与研究了井水位、水温、流量、水化学离子、溶解气与逸出气及井区土壤气与气象因素等37项地下流体及其影响因素的短期动态。根据试验观察结果,本文初步解释出以地固体潮、大气大无畏民不动力条件的变动为共同基础的该井各测项短期-动态的内在联系,文中还对比分析了溶解气-逸出气-土壤气,水温-地温-气温等同类测项动态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张明哲  王静  罗娜  凌燕  张朋杰 《山西地震》2021,(1):34-37,56
对河北冀16井2018-2019年水温动态特征、同震效应及干扰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整体呈趋势性下降变化,年、月、日动态规律清晰,对人为干扰、自然环境等干扰因素反应灵敏;该井水温固体潮效应明显,与水位呈反向变化,滞后水位1~2h;水温对远场大震有同震响应,能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响应特征为振荡后逐渐恢复正...  相似文献   

5.
平凉C11井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昱  钟美娇  杨晓鹏  杨斐  史继平 《地震》2008,28(4):128-135
C11井是甘肃唯一一口数字和模拟观测同时并行的地下流体观测井, 2001年9月开始数字观测正式产出资料, 与模拟观测相比, 数字化观测数据信息量大, 传输速度快, 人为误差小。 该文分析了平凉C11井数字化水位、 气压、 水温等测项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数字水位动态与模拟水位动态一致性较好、 数字水位与数字气压动态之间相关性较好, 数字水温与模拟水温的动态一致性不如水位好; 数字水位的潮汐效应非常明显, M2波潮汐因子相当稳定(平均值1.1538), 相对误差较小(平均值0.0215)。  相似文献   

6.
对2017—2019年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的完整率和稳定性、变化形态、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同震效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完整率较高,仪器工作稳定,符合地下水位观测规范要求;②固体潮效应显著,潮汐响应能力较强,潮汐因子平均值为2.1—2.2,观测精度均值为0.01左右,相对误差较小,且较稳定;③同震响应能力较强,能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同震水震波波形清晰;④水位与气压变化之间相关性较好,整体呈负相关;⑤水位观测资料年、月、日变化规律清晰,有望在地震地球物理监测中发挥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7.
从宁波水文地质监测井网中遴选了北仑井和慈溪井进行水位和水温试验性观测,分析计算水位的气压效率、降雨载荷效应和潮汐因子,并与同处于宁波盆地映震效果较好的庄市井的相应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口水井的水位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水位异常动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很好的成因上的关联;(2)慈溪井的降雨载荷系数比庄市井和北仑井的大约小一个量级,这可能与慈溪井位于1960年代围海造田的滩涂地有关;(3)水井网均位于含有多个含水层的宁波盆地,为在同一构造中开展不同含水层观测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能,可以从井网中遴选出合格的地震前兆监测井,用于建设宁波盆地地震前兆流体台阵。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数据,分析了芦山MS 6.1、马尔康MS 6.0地震引起的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对于芦山MS 6.1地震水位同震响应观测井数量较多,以上升变化为主,同震变化幅度较大;而对于马尔康MS 6.0地震水位同震响应观测井数量较少,以振荡为主,变化幅度较小;2次地震引起的水位同震响应能力均强于水温测项,水温记录同震响应的前提是同井能记录到水位同震变化;2组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差异主要与震源机制解、台站分布密度、同震响应机理不同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动态主要干扰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多年的观测资料,认为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动态的主要干扰因素为区域地下热水开采,其次为降雨。气压的明显变化对水位、水温也有一定干扰。区域开采造成太平庄井水位、水温同步下降,氢气测值升高;降雨导致太平庄井水位上升、水温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分析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记录的日本9级地震的同震响应,发现:水位初始变化多为下降;水震波的最大双振幅随着水位日变化幅度的增大呈对数关系增大,还受到该井潮汐因子的影响;水温同震响应多表现为下降一上升恢复,水位异常幅度越大,水温的异常幅度越大,水温的异常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张北6.2级地震前五里营井水温与水位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春林  孙振璈  聂玉秋 《地震》1999,19(4):387-392
介绍五里营综合观测井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及震时,震后效应。这次异常的主要特点是水温、水位二项异常几乎是同时出现,逆向发展,这种异常关系一直持续到张北地震震时才转变为同步,同向变化,为多年以来在地下流体综合观测资料中所少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云南丽江井在印尼8.5级、汶川8.0级地震时观测到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丽江井水位在2次地震中水震波都表现为振荡型。而温度则是印尼地震时上升,汶JIf地震时下降。研究表明:丽江井水温的不同表现形式与该井所处的地质构造及地震发生的季节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认为乌鲁木齐地区的年降雨、年气温对新 0 4号井、新 1 0号井水位和新 1 0号泉流量没有明显干扰。新 0 4号井、新 1 0号井和新 1 0号泉的震兆特征是 0 4号井水位为负异常 ,1 0号井水位、1 0号泉流量为正异常 ,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观测点所处的构造环境有关。预测了新疆及邻近地区未来一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有发生 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十五”改造,浙江省目前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站5个,10项测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氡。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有明显映震效应的台站为100%,测项为80%。水氡测值表现为临震向上突跳异常,最大异常幅度达23.7%,创历史之最;水温测项主要出现临震突跳或阶跃;水位测项主要是同震效应现象,为水震波引起的脉冲和阶跃变化。认为同震效应可能是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播引起的含水层弹性形变所致。并且认为观测效果不一定是井位越深越好,而是要看含水层封闭情况和仪器观测传感器的位置,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好的静水位观测井记录的水震波效果明显优于动水位观测井。由于前兆数字化仪器采样率相对较底(1次/min),记录数据缺失较多,记录的同震变化波形不完整,很难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德令哈井水温异常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德令哈水温观测点自2008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口井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2013年4月20日在同一井孔,同一深度架设了水温观测仪,对比观测资料显示,2套仪器观测资料形态一致,水温观测资料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M. C. Tom Kuo 《Ground water》2022,60(4):510-517
Few published data are available for two-phase flow in fractures from field studies. All measurements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done in laboratory-scale. The in situ water saturations are normally not known for multiphase flow in natural fractures; therefore, the direct measurements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are difficult in field-scale. With the help of a case study before and after the 2008 Mw 5.4 Antung earthquake, groundwater radon was used as a tracer to determine the gas and water saturations in a small naturally fractured aquifer. Well test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stimate aquifer transmissiv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2008 Antung earthquake. Anomalous declines in both groundwater radon concentration and transmissivity were observed precursory to the 2008 Antung earthquake. Both declines are two precursory phenomena having a common effect of gas bubbles. Using the data from well tests and radon tracer, one data point of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an be obtained for in situ fractures. This data point reveals strong phase interference between water and gas bubbles for multiphase flow in natural fractures. Both the data of well tests and radon tracer are essential to gain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mass transfer behavior of groundwater-dissolved gases between water and gas phases.  相似文献   

17.
苏门答腊8.5级地震引起的水温响应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水温观测井对2007年9月1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S8.5级大震有响应的4口井水温资料。在此次地震中,北京良乡井和塔院井出现了水温突降一缓升脉冲型同震响应现象,河北三马坊井出现了震后水温缓慢升高的现象,北京昌平井则表现为震后水温阶变下降的现象。针对不同的水温响应现象,总结了前人对其机理的研究成果。水温突降一缓升型的响应机理主要有气体逸出说、井内水体热弥散说和冷水下渗说3种,而观测井水温震后效应是由于地震波作用导致井一含水层系统内水流状态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8.
大姚地热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大姚高精度水温观测井水地质、井孔条件的分析,震例观测资料、实验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井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大姚水温周期性变化的突出位置是井深75m左右,根本原因是该地层石膏脉稳定释热,含水层热水与井内冷水混合过程中,在通道内形成钙盐类沉淀物(如CaSO4CaCO3),堵塞对流通道,含水层内外压差突破被阻塞通道,热水反复侵入井内,便形成水温周期性变化。地震的孕育、发生和调整过程,由于应力场作用,产生附加地热场,水温基值发生变化,周期畸变或消失,这种附加地热动态是可以恢复的。所以认为大姚地热动态是井区特殊地层地热信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微震前兆信息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馨 《地震》1997,17(1):98-102
福建水口水库地震是我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个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实例。针对水库地震序列中普遍含有大量微震的特点,探讨微震活动可能包含的前兆信息。研究发现,“微震相对频度”在水口水库地震趋势预测中具有明显的前兆性质,文中还介绍了“微震相对频度”作为一种前兆指标在该水库地震趋势预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对“微震相对频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深入开展“微地震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