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述的新疆北部,系指塔里木地台北缘以北(不包括阿尔泰地区)的新疆北部地区,包括塔里木北缘地洼系的库鲁克塔格地穹列、柯坪地穹列、库车地洼列、天山地洼区及准噶尔地洼区(见附图)。塔里木地区是后晋宁地台区,其北天山及准噶尔是后海西地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后,本区开始了新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地洼活化阶段,但在大地构造发展历史和地洼构造型式上与华南区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焦淑沛 《地球学报》1993,14(1):15-27
该文是用地洼学说的观点论述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性质,并从该区的构造层的结构、岩浆活动、沉积建造、构造型相、地震活动、地热、地球物理和现代地貌等特点来论证和分析它应归属地洼区。从地洼发展时期来看,它应归属“中亚期”地洼区。青藏高原北部进入地洼阶段较早,从侏罗纪时开始;而南部较晚,最晚是在渐新世时才进入地洼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原来认为阿尔泰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疆地洼区北缘。后来研究证明,本地区与北疆地洼区的其它广大地区的地质特征有很大差别。地质发展历史表明本区进入地洼阶段较早,是北疆唯一的燕山期花岗岩比较发育的地区,属华夏期地,洼而北疆其它地区属中亚期(型)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教授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划分为两种地洼区类型,大致以南北地洼区为界、西部称中亚型地洼区,东部称华夏型地洼区[1978,陈国达].滇西兰坪-思茅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是一个地洼型断陷,称兰坪-普洱地洼系。它与上述两大类型地洼区有显著差异,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发育基底、建造特征、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都别具一格,是地洼区中一类特殊的地洼型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6.
地洼区的过渡间成矿:以广西某些多金属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五 《地质与勘探》1994,30(6):23-26,34
按地洼成矿理论,着重研究了“地洼区的过渡间成矿”,即过渡层(岩性)成矿、过渡带成矿和地洼阶段过渡期成矿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大地构造成矿控矿的基本模式。并以广西某些多金属矿床为例,对其基本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东部的金矿床具有多因复成特点。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活动期”是金成矿的有利时期。后一阶段继承并改造前一阶段的金矿床或矿源层,使之形成新的金矿。这个地区金的成矿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晚太古-早元古代(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层中);一是中新生代(地洼构造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地洼区四级单元——地穹或地穹与后地洼交接带或地洼区的更次一级正单元中。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地构造概略——按地洼学说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壳发展史的差异和现阶段所属大地构造性质的不同,陕西省境可以划分为五个处于不同大地构造体制的构造区。北部主要隶属于伊陕地台区,少部分属华北地洼区的西南端。南部是华中地洼区的西段。西南部隶属四川地台区的北缘。还有,南部的西缘则属于南北地洼区的北段。这样的一种大地构造布局决定了陕西省内不同成矿区域的差异发展和特点,以及所成矿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拉套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对煤田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洼学说的观点,明确提出本区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详尽阐述了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的构造运动、地貎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存在地台型煤田;并探讨了地洼构造对煤田的改造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找煤远景区。经实践验证的成果表明:应用地洼学说研究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地洼构造及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研究表明。按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及构造型相、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的特征标志分析,其演化史可区分出: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现阶段大地构造属性应为地洼区。侧重分析了该区的地洼构造以及金的成矿作用,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先存于地槽构造层中的金改造、富集作用的结果,形成金的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分布受地槽构造层限制,时间上受地洼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正>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太平洋成矿带内带与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外带的复合部位,大地构造分区属东北地洼区额尔古纳地穹列。区内地壳演化经历了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于晚古生代进入地槽发展期。此期的造山运动和岩浆侵入活动极为频繁,分布很广,并具有明显的多周期性。中生代(中侏罗世)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导致了构造-岩浆强烈活动的发育期,许多地洼盆地往往打破了古生代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兰坪地洼的发展兰坪地洼是滇西地洼区的三级构造单元。其大地构造发展过程如下: 1、地洼初动期早阶段(T_2-T_3)首先沿东、西两侧的乔后断裂和澜沧江断裂发生断陷,形成边缘断陷带。随后(T_3),断陷内迁,并通过一系列正断层的活动,实现盆地扩张,逐步形成盆地雏形。在盆地边缘发育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中南部发育海陆交互相的红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2、地洼初动期晚阶段(J-K) 盆地整  相似文献   

13.
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笼山金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由于具有矿化范围小、储量大等特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笔者通过野外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对鸡笼山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矿作用过程。 1 成矿地质特征概况鸡笼山矿床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为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区中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阳新地穹列,大地构造发展边上至少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等阶段。前震旦纪处于地槽以及前地槽发展阶段,区域上未见同期构造层出露。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14.
闻广 《地质论评》1959,19(7):331-332
近来,大地构造方面的活化学说在我国某些地方开始流行起来了,陈国达并加以“发展创造”成为“地洼”的说法。陈国达对“地洼”所下的定义如下:一个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为活动的地槽区存在,然后由“地槽区固结、僵化转变而成为稳定的地台区”,最后“由地台区活化转变而成为更高级的新的活动区——地洼”。而且,分别称这“三个阶段”为第一、二、三构造层,其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地洼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长明 《地质论评》1992,38(3):215-223
本文论述了地洼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成矿和演化规律。比较了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喀斯特洞穴之差异,揭示洞穴发育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地洼区洞穴发展,划分了五个成洞期。并对地洼区洞穴溶蚀堆积特征及矿床特征和分类做了讨论。又从地洼区地壳运动特点、古地貌演化、岩性条件以及古水文、古气候变迁,论述了地洼区洞穴时空发展不平衡的发育规律。最后指出了地洼区洞穴研究在科学和生产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长期以来,雪峰山地区在大地构造区上归属何方,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同的意见。一认为与武陵山地区、沅麻盆地一起划入云贵地洼区;一认为应归属东南地洼区。笔者为此曾进行野外考察,认为雪峰山地区应属东南地洼区。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依据12126个样品求出我国17个地洼区的花岗岩类平均化学成分,并运用富集元素组合的分析方法,讨论各地洼区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类型和区域岩石化学特征。不但指出其区域差异性,而且还指出其若干区域分布规律性,以及有关南北地洼区的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分析了新疆北部重力场、磁场及地震等资料和邻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新疆北部地质作用特征。依据岩石圈厚度,上地幔纵波速度和地壳结构等特征,将研究区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天山3个岩石圈块体,其间为深断裂带所分割;它们分别与不同发展期的地洼区(阿尔泰地洼区、准噶尔地洼区和天山地洼区)相对应。表明大地构造演化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 波斯湾地区面积约32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与大陆架总面积的1.85%,为何却集中了迄今所知的世界油藏的一半以上?以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观为基础,分析波斯湾地区成油的大地构造背景,得知其为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波斯型地洼区,该油气聚集盆地为地洼盆地,其油气田的大地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20.
地洼区的地震活动性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洼大地构造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地壳新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的存在,为现代成矿学和地质灾害防御等研究开拓了思路。地震作为最新大地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它与地洼区及其构造性状不仅有着成因上的联系,而且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分布上也有着相互的依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洼区的研究无疑是为潜在震源区和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