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东北富锗铅锌矿床成矿构造背景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矿集区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滇东北坳陷盆地中,展布于SN向小江深断裂带、NW向紫云-垭都深断裂带及NE向弥勒-师宗深断裂所围成的三角区内,毗邻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南盘江-右江增生弧型冲褶带及哀牢山墨江绿春造山带(马力等,2004),多期次构造复合强烈、地质环境多变、成矿动力学机制复杂,形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解析, 分析了铜城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讨论了构造演化阶段及特征。研究表明, 铜城断裂带多发育北东走向的断裂构造, 阜宁期和三垛期是断层集中发育的阶段, 阜宁期掀斜旋转明显, 断块、断鼻构造发育。铜城断裂带新生代断层活动性表现出强弱交替的特征, 断层活动性复杂。阜宁期断层活动性加强, 戴南期相对较弱, 三垛期断裂活动又增强, 此后, 断层活动基本停止。铜城断层两侧地层差异沉降明显。铜城断裂带构造演化经历断块发育期(E1f)、差异沉降期(E2d-E2s)、逆冲褶断期(E2s末期)、构造稳定期(Ny-Qd)等4个时期。在吴堡运动、三垛运动的叠加与早期基底断层的共同作用下, 铜城断裂带形成断鼻构造、复杂断块构造及弧形断层圈闭, 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下白垩统沉积充填演化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乌南凹陷下白垩统可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以断裂坡折带为界,乌南凹陷可划分为西缘陡坡带、东缘斜坡带、乌南次洼带、乌中低凸起、巴彦塔拉断裂带等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对沉积体系的发育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沉降史的分析,下白垩统可划分为裂陷初期、裂陷早期、裂陷中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发育火山岩-冲积扇盆地层序、冲积扇-浅湖盆地层序、深湖-半深湖盆地层序、半深湖盆地层序和浅湖盆地层序,各二级层序的发育演化和沉积相构成受构造演化的控制。东缘斜坡带和巴彦塔拉断裂带附近是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4.
川东高陡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玉涛  段金宝  赵艳军  张新  李让彬 《地质学报》2015,89(11):2046-2052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燕山期)、褶皱定型阶段(喜马拉雅期)。川东高陡断褶带现今构造格局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晚期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定型"隔挡式"高陡断褶带排状展布;受纵向2套主要膏盐滑脱层及1套次要泥页岩滑脱层影响,川东断褶带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在多期挤压应力过程中,各构造层纵向上形成、演化具有差异性,构造形态截然不同。四川盆地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对川东盐类矿床和油气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滇西“三江”造山带北段的非史密斯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城民  孙云波 《云南地质》2001,20(2):136-143
滇西“三江”造山带北段的非史密斯地层可划分为岩崩碎石层、基底岩片、叠瓦岩片、叠瓦-褶叠层及深流层。这些非史密斯地层形成于不同造山阶段或同一造山阶段的不同构造部位,混杂方式与混杂程度有明显的差别。研究不同类型的非史密斯地层与造山阶段或构造部位的关系,有助于揭示造山带形态成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6.
<正>1区域地质特征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矿区区域构造位置在华北地台北缘构造带[1]。华北地台北缘从北往南可划分为兴蒙褶皱带,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带三个构造带,本区属于兴蒙褶皱带南带的白云鄂博新元古褶皱带。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及新生界第四系。矿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多组。华力西晚期近东西向的剪切断裂带,到燕山期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转换成张扭性断裂带,形成了有利的成矿空间。岩浆岩分布矿床北部、西部和南  相似文献   

7.
晚中生代是华北地块构造演化的转折时期。由出露于沂沭断裂带、鲁西地体、鲁东地体的中生代地层、岩浆,结合断裂活动年代学、区域地质等资料分析,可以将沂沭断裂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划分出距今约160Ma、130~110Ma、90~80Ma等3个关键时期,并分别与左行压剪、左行张剪、右行压剪构造活动相对应。晚中生代沂沭断裂带与鲁西北西向断裂系间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的共轭匹配关系表明,它们为特定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一组共轭断裂系。同时对鲁东地体晚中生代构造演化、鲁东北西向断裂系特征,以及沂沭断裂带、北西向断裂系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1区域地质背景长清铁矿处于阿尔金构造带中部的阿南茫崖构造混杂岩带清水泉西,北部为青藏高原北缘、柴达木地块祁漫塔格构造带,南部为塔里木地块阿尔金构造带。阿尔金南缘大断裂带从区内通过,该断裂带为一具张扭性兼左行走滑的深大断裂带、其次级断裂发育。矿区及其邻区出露地层为长城系小庙岩组斜长角闪岩和黑云斜长角闪岩等区域变质岩。区内岩浆岩发育,从超基性  相似文献   

9.
铜矿床位于赣东北九岭东西向隆起带、华夏系永新—乐平拗褶带和新华夏怀玉山—武夷山构造隆起带之复合部位。出露震旦亚界双桥山群上部千枚岩系,燕山期各类岩体侵入其中(图1)。  相似文献   

10.
许志斌  朱笑青  陈文一 《矿物学报》2007,27(Z1):536-538
黔东南地区有悠久的民采金历史(何立贤等,1993),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下江群、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白垩系.岩性为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岩系,沉积构造保存良好,时见原生滑塌及包卷层理,常见鲍马韵律,这是浊积岩地层的基本特征.矿区虽无大规模的火山岩出露,但有明显的火山作用迹象,各组地层中均有火山物质发现.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和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雪峰山的西南段.雪峰期构造运动基本奠定了区内北东向的构造格局.加里东时期区内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断裂带:北边为凯寨-高酿基底断裂带,南边为凯里-台江-剑河-启蒙基底断裂带,两条基底断裂带发生右旋剪切作用,强化了该区北东向构造格局(卢焕章等,2005;吴学益等,2006).燕山-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东西向构造和部分北东向构造作左旋运动,并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构造.在两条东西向基底断裂带间发育了多条北东向、北北东向剪切带和褶皱构造及北西向断裂(图1).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的地球物理、构造分带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秦岭构造演化及地质成矿比较复杂,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笔者从板块构造学、地球物理学、事件地层学等多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东秦岭发育的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有9条,它们均具有多期次、长期性活动的特征;垂直板缘构造带走向,从北向南可划分出低变质变形带、强变质变形混杂带、刘岭复理石推褶构造带、大别地块、断褶推滑构造带等五个地质构造带;东秦岭的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经历了7个阶段,即华北、杨子板块形成、漂移阶段;华南板块形成阶段;板缘增生带形成阶段;板块对接阶段;剪切走滑阶段;板块挤压推覆阶段以及断块掀斜阶段.  相似文献   

12.
论川西燕山期的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期是川西上三叠统源岩生烃高峰期,该期的构造演化对油气聚集有重要意义。根据构造背景和沉积特点的不同,燕山期川西的构造演化可分为振荡抬升、局部凹陷、统一湖盆、沉降萎缩四个阶段。沿龙泉山断裂一带的构造活动对该区的地质演化有重要作用。根据现今构造形迹展布和燕山期构造演化的特点,可将川西划分为东部隆升断褶带、南部斜坡断褶区、西部陡坡断褶带和中部凹陷四个区块。其中东部隆升断褶带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应重点勘探。  相似文献   

13.
造山带内大型走滑断层带的运动、变形及变质事件的精细厘定,对研究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出露大量深变质杂岩体,这些深变质杂岩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变形-变质以及热-构造演化信息。本文重点以红河-哀牢山走滑断层带中的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宏观和显微构造、岩相矿物组合、变形温压条件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所有的结果表明哀牢山深变质杂岩经历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变质以及依次的变形,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T=780~840℃,P=~0. 95GPa)以及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具有明显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获得片麻岩中的锆石边的变质或熔融年龄为35. 2±0. 9Ma~33. 9±0. 8Ma。同时结合EBSD变形矿物晶格优选定向分析,可以确定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与区域左行剪切变形阶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及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依据断裂的切割性、构造变形强度、地层展布特征、基底起伏形态等将乌夏断裂带划分为山前冲断带、乌夏断褶带、南部单斜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乌夏断褶带自西向东进一步划分为百乌断褶区、乌尔禾断褶区、乌夏冲断区、夏子街断褶区4个次一级构造单元.依据构造圈闭发育程度、油气运聚条件等,对各次级构造单元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进行研究,认为断褶带油气藏类型最发育,是主产油区,单斜带勘探潜力大,是油气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地质概况苏州西部地区位于我国东部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昆山—湖州—赣东北深大断裂带的西侧。区内广覆第四系,地层出露较少,大都由钻孔揭露,主要为志留系中上统一三叠系中下统,缺失三叠系上统。本区西北部为大片侏罗系火山岩覆盖。印支期北东走向的短轴木渎向斜和潭山—倪之圩、阳山—穹窿山—蒋墩逆推断裂构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6.
江西虎家尖银金矿区构造特征与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家尖银金矿区位于华夏系婺源-万年断褶带的南段,以NE向压扭性断裂带为主要构造型式。NE向压扭性断裂的成生演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为左行压扭活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塑-脆性形变;中期阶段以张扭性的脆性形变为主;晚期则显示出右行压扭的塑-脆性形变特征。笔者认为,矿区构造活动早期受华夏系应力场的控制,晚期受新华夏系应力场的制约,并认为矿区NE向断裂是新华夏系泰山式构造与华夏系构造复合的产物。
NE向断裂带也是矿区最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其中虎家尖-峡岭(水库)断裂带北亚带控制矿区主要的银、金矿化带,南亚带则以银金和钨锑矿化为主;而库田-唐家边断裂带主要控制钨矿化.此外,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富集程度、矿化形式及矿化类型,均与NE向压扭性断裂的形变阶段有关,显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正>会泽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处于小江深断裂带和昭通—曲靖隐伏深断裂带间的北东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及北西向紫云—垭堵构造带的构造复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锗产地之一。矿区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褶皱、断裂组成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包括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断裂,同时与近乎垂直于北东向断裂的北西向断裂伴生。矿区出露从震旦系灯影组至二叠系栖霞—茅口组碳酸盐岩石,但矿体均赋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组(C1b)白云岩中。矿区发育大量峨眉山玄武  相似文献   

18.
川西地区锡矿资源集中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康滇地轴)中段及甘孜褶皱系内。区内地层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均有出露;是多期地质构造体系迭加—交错发育的地带;具多阶段岩浆活动特性,可分为晋宁—澄江、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五个旋回,以晋宁—澄江、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为强烈,与锡矿成矿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横跨杨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而江山一绍兴深大断裂带,又把整个浙江省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二级地质构造单元——浙西钱塘台褶带、浙东华夏褶皱带.浙西地层出露较完整,浙东则广布中、新生代火山岩,是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主要组成部分.省内地层相当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变动强烈,成矿条件较好,非金属矿产资源尤占优势,而大陆架海域,是普查油气田的广阔天地.迄今,全省共发现90种矿产,已有51种矿产探明了储量,其中大型矿床36处、中型矿床83处.  相似文献   

20.
一、地质概况 湘南、粤北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处于湘桂粤海西—印支凹陷带,属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范畴。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有古老基底和岩浆岩组成的东西向和南北向隆起带,及北东、北西、南北向的深大断裂带(图1)。 区内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均有出露。可分为三个构造层:1.加里东构造层,由下古生界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板岩、页岩夹碳质硅质页岩组成,奥陶系局部夹大理岩和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