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陕甘川交界地带发现的一个产于泥盆系浅变质岩系的特大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镜下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2种成因类型及7种物理状态类型;(2)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本区的均一温度在105~310℃之间,主要集中在260~310℃、220~240℃、150~190℃3个区间,成矿流体组分体系接近于NaCl H2O CO2体系,成矿流体密度估计在0 35~1 02g/cm3之间,成矿压力估计在400×105~800×105Pa之间,流体包裹体盐度估计在2 5%~10 4%NaCl之间;(3)从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获得的pH值为6 91~7 1,还原参数n(CH4+CO+H2)/n(CO2)的摩尔数比值在0 009~0 050之间,表明具有浅成中偏碱性和弱还原环境成矿的特点;(4)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SMOW值为-92 4‰~-62 9‰,δ18O石英SMOW值在-3 09‰~+0 41‰之间,δ18OH2OSMOW值在-12 13‰~-8 48‰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成矿可能主要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是一个少见的金矿新类型 ,其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NaCl H2 O型、CO2 H2 O±CH4型和CO2 H2 O NaCl型。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 ,从 1 5 9~ 390℃ ,金主成矿阶段温度集中于 2 0 0~ 340℃ ,流体盐度为 2 .4 2 %~ 1 9.2 9%NaCleq ,但各阶段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的盐度高达 2 9.0 2 %~ 4 6 .2 %NaCleq。成矿流体密度为 0 .731~ 1 .1 32g/cm3 。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中以H2 O和CO2 为主 ,含少量N2 ,CH4,C2 H6,H2 S等 ;液相成分以Na+ 、Cl-为主 ,其次是Ca2 + ,K+ ,Mg2 + ,SO2 -4。布隆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 3 CPDB值为 - 4 .6‰~ - 1 .4‰ ,δ1 8OSMOW 为 1 7.2‰~2 1 .1‰ ,δ1 8O水 值为 6 .7‰~ 1 4 .7‰ ,δD变化于 - 70‰~ - 5 5‰ ,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 ,并混合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组成的改变以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豫西南的石板沟金矿床是一个与剪切带有关的脉状金矿。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镜下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原生富气包裹体、原生富液包裹体、原生舍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次生富液包裹体和次生纯液包裹体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均一温度(Th)在380~110℃之间,成矿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估计在13~74MPa之间:盐度估计在2.3%~43.0%NaCI之间;密度估计在0.84~1.15g/cm^3之间。流体组份属K^ -Na^ -Ca^2 -Mg^2 -HCO3^--CI^--SO4^2-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和碳等稳定同住素测试结果显示δ^18OH2O为-2.49‰~-1.99‰,δDH2O为-24.0‰~33‰,δ^13Cco2为-11.12‰~-14.59‰。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流体性质不同,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与剪切带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可能是岩浆作用与动力变形变质作用紧密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显微测温、成分及氢氧同位素测试对大西沟金矿流体包裹体参数以及成矿流体性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显示,大西沟金矿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中,包裹体可以分为气体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液体包裹体3种类型,其中气液包裹体、液体包裹体最为常见.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75℃~275℃,盐度为2%~7%,流体密度为0.804~0.959g/cm3,成矿深度为1.01~2.24 km.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为主,Ca2+、K+次之,阴离子以SO42-、Cl-为主,仅含微量的F-.石英中δO水值是2.1%~5.8‰,δD值为-87‰~-103.67‰.反映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通过气体逸度的计算,大西沟金矿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2]-络合物的形式迁移,混合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是导致金沉淀与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小庙山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分为4种类型: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33~378℃之间,峰值区间分别为180~200℃和220~260℃;盐度介于0.2%~44.6%之间,峰值区间为3%~6%。激光拉曼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CO2、H2O及少量CH4;包裹体群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N2、H2O、CH4、C2H2和C2H6,液相成分主要为Na+、K+、Ca2+、F-、Cl-、NO3-和SO42-,其中K+/Na+为1.55~2.75,F-/Cl-为0.02~0.03。矿化石英脉中,流体的δ18OH2O值介于-2.39‰~2.14‰之间,δDH2O值介于-51.2‰~-45.9‰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后期混入大气降水。依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内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资料,认为近南北向断裂是成矿流体运移通道和金富集沉淀的场所。在断裂破碎带中,高温高盐度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引起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降低,压力变小,使得流体中的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6.
双河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卢氏金多金属矿集区,为一石英脉型金矿;矿体呈脉状产于中元古代宽坪群石英二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要产在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铁白云石脉中。以含金石英矿脉为中心由内到外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及碳酸盐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无矿白石英、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铁白云石组合和石英-方解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双河金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H_2O-CO_2包裹体、H_2O包裹体、含子晶(NaCl、CaCO_3)包裹体和含C单质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乳白色石英中包裹体类型有H_2O-CO_2包裹体和H_2O包裹体,H_2O-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0~350℃,盐度为3. 89%~16. 55%NaCleqv; 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20~285℃之间,盐度为1. 40%~1. 70%NaCleqv。成矿主阶段烟灰色石英中包裹体类型包括H_2O-CO_2包裹体、H_2O包裹体、含NaCl子晶包裹体和含C单质包裹体,其中H_2O-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9~345℃,盐度为3. 33%~20. 23%NaCleqv; H_2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80~348℃之间,盐度为0. 88%~14. 97%NaCleqv;含NaCl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359℃,盐度为30. 92%~42. 50%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变质水(δ~(18)O_水=5. 3‰~8. 6‰,δD=-72. 6‰~-38. 4‰);热液碳酸盐的δ~(13)C_(V-PDB)值为-7. 5‰~-5. 2‰,δ~(18)O_(V-SMOW)值为14. 7‰~17. 0‰。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流体的沸腾及水岩反应可能是双河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泥堡金矿床是黔西南台地相区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状型矿体为辅的复合型金矿床。断控型矿体主要发育于低角度的逆冲断层中,层状型矿体主要发育于断控型矿体之上穹窿构造核部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中二叠统大厂层中。根据脉体的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将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和方解石-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萤石阶段。泥堡金矿床两类矿体中流体包裹体类型相同,包括水溶液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CO_2包裹体。层状型矿体早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94~305℃,盐度范围为0.70%~7.81%NaC leqv,石英的δ~(18)O_(V-SMOW)为22.7~23.6‰,计算得到的δ~(18)OH 13.5‰,~-62‰;2O为12.6‰~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_(H_2O)为-84‰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5~278℃,盐度范围为0.53%~6.46%NaC leqv,石英的δ~(18)O_(V-SMOW)为16.6‰~23.5‰,计算得到的δ~(18)O_(H_2O)为4.4‰~11.3‰,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H~-65‰;3~2O为-80‰晚阶段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197℃,盐度范围为0.53%~7.45%NaC leqv,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2~264℃,盐度范围为0.18%~4.49%NaC leqv,方解石的δ~(18)O_(V-SMOW)为20.6‰~22.7‰,计算得到的δ~(18)OH 3‰~10.4‰,2O为8.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_(H_2O)为-56‰~-47‰,δ13CV-PDB为-6.6‰~-1.6‰。断控型矿体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6~296℃,盐度范围为0.35%~8.29%NaC leqv,石英的δ~(18)O_(V-SMOW)为21.9‰~23.7‰,计算得到的δ~(18)OH9.8‰~11.6‰,2O为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HNaC leqv,2O为-85‰;晚阶段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18~236℃,盐度范围为0.53%~7.02%方解石的δ~(18)O_(V-SMOW)为19.8‰~21.5‰,计算得到的δ~(18)OH~10.4‰,2O为8.7‰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H‰~-55‰,2O为-67δ13CV-PDB为-7.0‰~-4.7‰。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矿体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一致,且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泥堡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海水的混合,并且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海水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碳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  相似文献   

8.
李义明 《地质与勘探》2013,49(5):920-927
成矿流体来源与矿床成因的关系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原位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包裹体化学成分分析,对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成矿流体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包裹体、气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四类。大部分流体包裹体均一为液相,少量气体包裹体均一为气相。伟晶岩脉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260~340℃,炭质板岩内含矿石英细脉内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260~380℃。石英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为H2O、CO2、CH4、N2和C2H6,液相成分为Cl-、SO2-4、Na+、K+、Mg2+和Ca2+。炭质板岩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δD H2O=-96.20‰~-82.80‰,δ18O H2O=3.97‰~7.93‰)靠近原生岩浆水。认为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成矿与海西期岩浆活动有关,属中高温低压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林旺金矿床是滇黔桂地区典型的复合型金矿床之一,具有层位控矿和断裂控矿的双重特点,为揭示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对两类矿体中主成矿阶段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矿体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其次是CO_2-H_2O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34℃~394℃,盐度w(NaCl_(eqv))范围为1.05%~10.98%,密度范围为0.79~0.94g/cm~3。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_(H2O)范围为-71‰~-57‰,石英的δ~(18) O_(V-SMOW)范围为21.7‰~26.5‰,计算得到流体的δ~(18)O_(H2O)范围为11.7‰~16.5‰,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混合的变质水。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具有的典型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胶东蓬莱金矿区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蓬莱地区金矿床以石英脉型为主,其次是蚀变岩型;成矿条件与著名的玲珑金矿床相似。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矿床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CO_2-H_2O 包裹体和中低盐度的NaCl-H_2O 溶液包裹体。CO_2-H_2O 包裹体气相以 CO_2为主,可含少量 CH_4、H_4S、CO。其中,黄铁绢英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CO_2-H_2O 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富 CO_2与富 H_2O 的 CO_2-H_2O 包裹体共存。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黄铁绢英岩中的 CO_2-H_2O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0℃~300℃;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20℃~390℃,鉴于这些包裹体是从不混溶的 CO_2-H_2O 流体中捕获的,因此它们的温度下限220℃~250℃左右,应该看作是它们的形成温度。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流体密度0.92~0.985g/cm~3)、中低盐度(4.15%~5.23%NaCl eqv)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温度升高,盐度变化范围大(1.02%~15.5%NaCl eqv),水溶液以 NaCl 为主,气体仍以 CO_2为主,但可含少量的 CH_2、H_2S、CO 及有机质等的流体(流体密度0.32~0.99g/cm~3);成矿期后的流体盐度、温度及 CO_2含量降至最低。本区矿床中石英的δ~(18)O 值变化在13.8‰~18.3‰,成矿流体的δ~(18)O 值在4.9‰~10.9‰之间,流体包裹体中δD变化范围很小,从-78‰变化到-101‰,主要集中在-78‰~-88‰之间。由此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伴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多来源特征。温度降低和流体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库独木金矿遥感TM图像的分析表明 ,北西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大型线性构造带是金矿床的控矿构造 ,北西向韧性剪切构造带内的A型构造是金矿体的重要储容构造。区内成矿流体为一种多来源的混合成矿流体 ,流体中的水是由天水、同生地层水和深部热液水组成的混合水 ,Au主要来自韧性剪切带及附近的富金岩石 ,矿化石英脉的Si主要来自含碳硅质岩 ,S和Pb则主要来自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2.
13.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变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为矿源层的背景上演化的。本文根据矿床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矿床的热液成矿期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和老湾花岗岩岩浆水的混合,成矿Ⅰ阶段和Ⅱ阶段以岩浆水为主,成矿Ⅲ阶段以大气降水为主,但在成矿Ⅱ阶段大气降水已占有很大的比例。氦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老湾金矿形成过程中有地幔流体加入,且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由于大气降水比例增大,其与地幔流体的混合导致成矿流体的3He/4He比值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4.
何建泽 《地质与资源》1994,3(2):144-152
线金厂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紫苏花岗岩、英云闪长岩中,矿床与中生代转湘湖石英闪长岩空间关系密切。矿区各类脉岩发育。脉岩和转湘湖岩体的金丰度均远高于克拉克值,二者为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金矿床由数条含金石英脉组成,矿脉与脉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和时间联系。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呈有规律变化,即随矿脉与转湘湖岩体之间距离增加,δ34S逐渐降低。矿床各矿脉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小,表明成矿物质为单一来源。在δD-δ18O图解上,成矿流体投影点落于岩浆热液区附近,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根据以上特征,可以认为线金厂金矿床是与转湘湖岩体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成因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山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勉略缝合带内,是我国近期发现的世界级超大型金矿床.本文根据前人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研究,结合矿区构造地质背景和矿物组合,讨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 阳山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与勉略缝合带碰撞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构造-岩浆事件接近.碰撞造山作用是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的主要诱因.大量变质流体在岩浆热驱动下,沿花岗斑岩与破碎千枚岩的接触带上涌,萃取地层中已相对富集的金,并以络合物的形式搬运成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兼有卡林型金矿和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又有与两者明显区别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在西秦岭地区的金矿床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胶东胡八庄金矿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胡八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典型的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出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富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成矿早期(第Ⅰ阶段)主要为富CO2包裹体,主成矿期(第Ⅱ阶段)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成矿后期(第Ⅲ阶段)H2O溶液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早期(第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60~360℃,盐度1.0%~7.4% NaCleqv;主成矿期(第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269℃,盐度1.7%~13.1% NaCleqv;成矿后期(第Ⅲ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4~189℃,盐度0.9%~8.8% NaCleqv。成矿早期为中-高温、富含挥发份、低盐度的流体,到主成矿期演化为中低温、含少量挥发份、盐度变化范围大的CO2-H2O-NaCl流体体系,成矿后期流体的温度、盐度和挥发份含量均降低。对各成矿阶段石英的H-O同位素研究表明,胡八庄金矿成矿早期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大气降水较少地参与了成矿,到了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成矿阶段S同位素研究表明胡八庄金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循环淋滤的围岩。温度降低和流体不混溶可能是胡八庄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蚀变岩石中绢云母Rb-Sr等时线获得的胡八庄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26.5±5.6Ma。  相似文献   

17.
凤太矿集区金矿资源丰富,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了较大成果和找矿突破.通过分析对比矿集区内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流体特征,总结了凤太矿集区的成矿规律.凤太矿集区金矿的矿化类型多样,但其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成矿物质的来源具有统一性,成矿深度较浅的金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参与程度较高,而成矿深度较深的金矿流体来源则具有更多的变质...  相似文献   

18.
石准立  谢广东 《现代地质》1998,12(4):477-484
摘  要  着重研究了东伙房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的空间分布, 并将其用于解释矿床成因。 研究 了成矿压力场、 温度场和热液沸腾与矿质沉淀的关系, 利用矿物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测定 结果讨论了金的搬运形式。 论述了碱性潜火山岩正长斑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指出矿床形成于 印支期地幔热柱引发的张性成矿动力学背景之下, 矿床属于和碱性岩有关的中浅成高中温热 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袁士松 《矿产与地质》2007,21(4):404-409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成矿元素含量分析,厘定了泥盆系三河口组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后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有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特征;成矿热液来源具有岩浆热液、地下热卤水、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模式具有复合成矿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德会  刘伟 《现代地质》1999,13(2):130-136
石板沟金矿是近年在豫西南发现的一个剪切带容矿的脉状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金的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则可能主要与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的混合作用有关。矿质主要源自晋宁期岩浆岩,成矿流体和热能主要来自海西期花岗岩。矿床为剪切带容矿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