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宋飏  刘艳晓  张瑜  王士君 《地理学报》2022,77(3):574-588
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之一,手足口病作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中国影响范围较为广泛和普遍的典型传染性疾病,尤其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文构建健康地理学视角下的传染病研究理论框架,采用集中度和空间分析方法解析中国2008—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时空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对18个影响其发病的风险因子进行空间相关和地理探测,揭示手足口病地理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健康地理学视角下的传染病研究理论框架由传染病发病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和分布扩散状态3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② 2008—2017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波动上升、两年为一周期且偶数年份高于奇数年份的发病规律,春末夏初及秋末冬初为发病高峰。③ 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未体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011—2017年发病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且呈现自北向南、自小而分散向大而集中的演变趋势;发病典型地区可以总结为气候湿热区、经济落后且医疗水平低的地区和易集聚感染的人口密集区3种。④ 有12项因素通过了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的显著性检验,与手足口病发病率体现正向作用的因素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气温>年降水量>湿度>气压>人口密度>路网密度>人均GDP”,负向相关关系作用大小依次为“日照时数>风速>AQI指数>海拔>千人床位数”,气温和降水量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本文为健康地理学、手足口病病理学、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实证检验基础,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流行病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科学支撑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周边9个气象站的1960—2009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及1960—2008年逐月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0 ℃/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四季平均气温的升高亦很显著,以冬季的升温速率最大;年、季节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季平均日较差则显著减小,且以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为特点。年降水量以0.87 mm/10a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略有差异且均不显著,春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夏、秋和冬季略有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年和冬季湿润指数略有增大,春、夏和秋季湿润指数略有减小。年日照时数以34.8 h/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各季节日照时数亦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年平均风速以-0.092 m·s-1·(10a)-1的速率呈显著减小趋势;各季节平均风速均显著减小,以冬季的减小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龙滩水库贵州库区及其周边10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贵州库区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做变化趋势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方法对各要素比值的平均值进行水库蓄水前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库区年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其变化趋势主要是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造成的,水库影响不明显;水库蓄水后,使近库区年平均气温降低,年平均相对湿度增大,水库对年平均气温产生影响的最大距离在14~17 km,而对年平均相对湿度产生影响的最大距离〈14 km。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人体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健康老年女性为例,收集了30865例健康老年女性的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用5层BP神经网络分析了地理环境的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日照百分率、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等要素对其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地理环境变量组合,以训练误差为标准,评估不同地理变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气温、湿度和风速对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的影响比较显著。认为临床诊断中需要考虑长期在不同海拔高度、气温、湿度和风速环境条件下生活的人群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婧婧  张强 《中国沙漠》2016,36(6):1659-1665
中国西北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西北地区1961-2013年气候变化趋势,分为Ⅰ态(1961-1990年)、Ⅱ态(1971-2000年)、Ⅲ态(1981-2010年)和Ⅳ态(1961-2013年)等4个气候态。利用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日最高气温极值和日最大降水量极值资料,基于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定义,分析了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变化受气候态改变的影响较年降水量更为明显。在Ⅰ态和Ⅱ态下进行气温要素评价分析,会突出气温升高的现象,在Ⅲ态下会出现气温降低,气候态改变对降水量等级影响很小。Ⅰ态、Ⅱ态和Ⅲ态下,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两个时段内,日极端高温和日极端降水事件均出现增多,其中Ⅰ态增多幅度最大,Ⅲ态的影响最小。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受气候态影响的敏感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大部和陕西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6.
王莹婧  张明鑫  李浩  汪冉 《地理研究》2022,41(8):2311-2324
为研究中国流感发病率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对流感发病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中国流感发病的时间规律以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得到中国流感发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与流感发病相关的区域地理环境因素;根据各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和流感发病率所构建的GWR模型,得到局部回归系数在中国范围内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以12月、1月为代表的冬季和以3月为代表的春季在同年表现出流感高发的特征。夏季流感高发的地区集中在华南、华中地区,冬季则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降水量对流感的发病率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国的高纬度地区,平均气温与流感的发病率呈现负相关;低纬度地区,呈现正相关。日照时数对流感发病的影响在总体上表现为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流感发病率的关系在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而在东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40年西藏怒江河谷盆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1971-2008年西藏怒江流域9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分析了近40a怒江流域年、季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计算讨论了变化趋势与经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结果表明:近40a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26℃/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增暖趋势比中国东北和西北弱.比淮河和华南强,与青藏高原相近.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出现了增高的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表现为一致的减小趋势,为-0.13-0.57℃/10a:年降水量以21.O mm/10a的速宰显著增加,各季降水均呈现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每10年减少31.7 h,以夏季减幅最突出.减幅比黄河流域、青藏高原东侧大;地温升高明显.流域上游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呈显著变浅趋势,以安多最明显.日照时数与降水量负相关显著.与夏、秋季大气水汽压呈显著的负相关;大部分站点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大气水汽压的显著增加和降水量的增多关系密切.总云量与日较差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夏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的变化不是总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随着纬度的增加和海拔高度的上升,年平均气温升温幅度在加大,年降水量增幅也增大.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仅与经度有着很好的正相关,随着经度的增加,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幅都在减小.  相似文献   

8.
陕北黄土高原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0—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趋势分析、空间分析和小波相干等气候诊断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海区海温异常与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 1970—2017年,陕北地区气温波动上升,降水增加,半干旱界线明显向西北方向移动;② 1970—2017年,陕北地区降水呈现极端化。具体表现为,弱降水日数减少,强降水日数增加,降水持续时间呈现破碎化,1日最大降水量、5日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③ 在影响因素上,陕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受赤道太平洋中西部海温影响明显于东部,受赤道太平洋北侧影响明显于南侧,受海温年代周期变化影响(14~16a)明显于中长期周期(4~8a)。同时,NINO W区可作为区域极端降水响应的关键海区。当NINO W区海温异常偏高时,陕北地区降水普遍偏高,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易发生雨涝灾害。  相似文献   

9.
以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为例,收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要素间的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特征,通过5层神经网络,经过500次及1 300次自学习建立模拟规则后,用此规则很好地模拟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 就可用此模型估算该地区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血沉参考值的模型自动定义具体的结构和参数,减少血沉参考值预测中的人为性,计算方便;同时,通过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组合,模型可以寻找预测误差最低的地理要素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景才  郭佳香  徐蛟  李帆 《地理科学》2017,37(4):611-619
选取1960~2014年淮河上中游流域19个气象站点的月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时数等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Morlet小波和相关系数法,对流域年和四季降水、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以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降水在年和四季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气温除夏季不显著外,年和春、秋、冬季变暖趋势显著;日照时数除春季不显著外,年和夏、秋、冬季节变短趋势显著;② 降水、气温、日照时数在年和四季分别表现出多个时间尺度的相对丰枯、冷暖和长短交替特征;第一主周期尺度及其相应的平均变化周期在年和四季有的较接近有的相差较大,第一主要平均周期介于2~10 a之间;③ 气温的复相关系数均小于降水和日照时数;除冬季气温复相关系数较小外,其他季节各要素均较大。降水-日照的偏相关系数绝对值在年和四季均最大。降水-日照时数、降水-气温大部分情况呈反相关系,冬季气温和日照时数在主周期尺度28 a下呈同相变化。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地理空间分析对2009?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人群特征、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手足口病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中流行,1岁幼儿尤其高发;男性发病率总体高于女性,但25~30岁年龄段女性高于男性。② 手足口病流行以仲春至仲夏(4~7月)为第一高发期,秋季至初冬(11~12月)为第二高发期,5月发病率最高,2月发病率最低。③ 城市地区手足口病流行重于乡村地区。④ 手足口病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制约,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异主要受千人床位数和城市化率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⑤ 总体上,欠发达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受经济因子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过去300年大兴安岭北部气候变化特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Daxinganling) are China's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ve screen and also the region most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 To g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reveal the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 in this high-latitude, cold and data-insufficient reg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afety and correspon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s. In this article,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series were firstly constructed using tree-ring data and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Then, using the climate tendency rate method, moving-t-testing method, Yamamoto method and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past 307 yea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1707,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sunshine dur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tendency rates of 0.06℃/10 a, 0.79 mm/10 a and –5.15 h/10 a, respectively(P≤0.01). Since the 21 st century, the period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lso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corresponds to the period with greatest decrease of sunshine duration. Three sudden changes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duration occurred in this period while two sudden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d. The strong sudden-change years of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udden-change year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suggesting that in the mid-1860 s, the climatic sudden change or transition really existed in this region. In the time domain, the climatic series of this region exhibit obvious loc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duration exhibit the periodic variations of 25 years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exhibits a periodic variation of 20 years. Based on thes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ne can infer that in the period from 2013 to 2030,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at a high-temperature stage, the precipitation will be at an abundant-precipitation stage and the sunshine duration will be at an less-sunshine stage.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leading distribution typ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is region shows integrity, i.e., it is easily higher or lower in the whole region; and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type is more(or less) in the southwest parts and less(or more) in the northeast parts.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exhibit complex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clude four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s. The present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ecurity investigation of homeland, ec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amming in China's northern borders.  相似文献   

13.
蒸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蒸发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对中国重要生 态过渡带水资源、生态恢复重建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1970—2017 年 70 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和小波相干方法,对秦岭南北气温和潜在蒸发(ET0)变化特征 进行分析,探讨气象要素与 ET0 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以滑动相关方法为基础,无论是滑动窗口 调整,还是去趋势序列,气温与ET0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秦岭南北气温上升,ET0 增加;但是,秦 岭南北气温与ET0 相关关系存在时空差异。以 1993 年为时间节点,前期气温和 ET0相关性呈现增 加趋势,后期则逐渐减弱;空间上西秦岭地区是气温和 ET0 的弱相关区。在主导因素上,ET0对太阳 辐射变化更为敏感,风速并非区域 ET0 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导致“蒸发悖论”现象并不突出。多因 素主导 ET0 变化,是秦岭南北 ET0 与气温响应关系存在时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云南、广西两省区是我国通往东盟各国的主要陆路通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地缘优势。以“一带一路”建设前(2013年)和建设期间(2017年)的数据作为时间截面,采用旅游开放度、旅游经济联系量和社会网络联系等指标,分别对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的旅游经济联系和社会网络关系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开放度、旅游经济联系量均有很大提升,但与排名靠前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云南与东盟的社会网络联系高于广西,并向较高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结构方向演化;云南、广西两省区欲发展成为“面向东盟的辐射中心”或“面向东盟的国际通道”,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发展与东盟各国的跨境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5.
周扬  李寻欢 《地理科学》2019,39(10):1592-1601
以安徽省利辛县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验证了平原农区是否存在空间贫困陷阱,定量探测了平原农区农村贫困化主导因子,揭示了平原农区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结果表明:①平原农区农村贫困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集聚性,张庄村、贾桥村、徐田村、刘染村、陆楼村长期处于贫困发生率的“高高集聚”区,空间上存在贫困陷阱现象;②区位条件、公共服务等第二地理要素对平原农区贫困化分异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等第一地理要素的影响作用较弱,到县城中心距离、到主干道距离、公共服务点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是利辛县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子;③交互探测的结果显示,主导因素交互作用的驱动力呈非线性增强。平原农区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应重视第二地理要素对贫困分异的增强作用,加强交通设施投入,合理布局公共服务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平原农区减贫提供基础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亟待强化贫困地理学的贫困发生机制、贫困地理格局和减贫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涂悦贤 《热带地理》1995,15(2):120-127
影响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利的天气气候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广西以广州市为例,剖析了影响蔬菜年供应的原因,并提出缩短淡季实现周年均衡供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闽南三市城镇发展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沈中健  曾坚 《地理学报》2021,76(3):566-583
基于厦门、漳州、泉州三市1996—2017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应用总体耦合态势模型及协调性模型探讨了城镇发展与地表温度的时空耦合规律,并运用标准差椭圆、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景观指数分析两者之间的空间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96—2017年,闽南三市表征城镇发展变化的夜间灯光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与地形、区位等因素的空间耦合性。三市夜间灯光与地表温度的总体耦合态势不断加强,协调类型逐渐增多;城镇发展早期,夜间灯光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在城镇发展后期,夜间灯光则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呈超前性;夜间灯光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关系,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夜间灯光对地表温度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其与地表温度的HH、LL聚集不断扩张;HH集聚连片趋势明显。厦门的城镇发展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更显著,而在泉州、漳州则较弱。本文可为闽南三市热环境优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三工河流域平原区1981-2012年蒸发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多元相关模型定量给出了各气象因子对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平原区近32 a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夏秋冬四季的蒸发量也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春季和夏季蒸发量的大幅减少对年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较大,冬季蒸发量在1985年和1989年发生突变。影响蒸发量的因子中,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下降趋势显著,而气温上升趋势明显。以1981-1990年为基准期,1991-2000年风速和日照时数减少对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5.27%、20.70%,其它影响因素对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为-5.97%;而2001-2012年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蒸发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52.32%和39.91%,其它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为7.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