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庐山     
探讨庐山形成发展过程,描写庐山奇峰、名瀑、绿色植被和宜人气候等优美的自然风光;介绍庐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容地学知识于迷人的山水景色之中,从而增中人们对庐山的认识和旅游的兴趣。庐山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40年前,《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自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祖先的倾心之作,以一种升华的方式真正进入人们视野,在"世界遗产"的名头与轨迹中,完成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流转。自1972年《公约》施行之始,  相似文献   

3.
从地震目录的变化论"十五"数字测震台网拾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5、2006、2007、2008四年,每年前10个月《辽宁省地震月报目录》进行分类统计,依据辽宁数字遥测台网“九五”与“十五”《辽宁省地震月报目录》的变化,分析辽宁数字台网的拾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2011年12月开始,“90后”女孩郑爽主演的电视剧接连占领了黄金档,在《武则天秘史》和《太平公主秘史》中出演太平公主,被网友们称为“最清新的太平公主”;而在正热播的《凰图腾》中,她和张翰第4次搭档,2009年。两人首度合作拍摄《一起来看流星雨》。擦出了爱的火花后,率真的郑爽并不避讳“情侣档”,享受着纯真的爱情甜蜜,被誉为“纯爱代言人”。  相似文献   

5.
李一诺  佟军 《地球》2023,(5):60-63
<正>高颜值是宝石普遍的特征,而色彩又是衡量宝石颜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众多宝石中,碧玺以其多变的颜色,被誉为“落入人间的彩虹”。她的美丽不只在颜色,还在于她广泛的用途。她还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碧玺”这个名字显得雍容华贵,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在清初谷应泰所著的《博物要览》中被称为“披耶西”;随后出现在康熙时期的《清会典》中,叫“碧亚厶”;乾隆时期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中,则称之为“碧霞洗”“碧霞玭”或“碧洗”;光绪时期,陈性所著《玉记》中称“碧霞希”;而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才简称为“碧玺”。  相似文献   

6.
<正>成为“岛主”的理想与现实1985年《射雕英雄传》在大陆播出时,万人空巷,无数观众为之疯狂痴迷。大家都记住了古灵精怪的黄蓉,记住了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也记住了“桃花岛”。从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到《鲁滨逊漂流记》里的荒岛,寄托着古今中外人们对“海岛”以及成为“岛主”的浪漫幻想。“岛主”的称谓好听,但开发利用海岛并不是轻松的事,由于开发成本高、收益周期长的投资特点,“岛主”的生活大都与想象大相径庭,特别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长期被视为有钱人的“氪金游戏”。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天象异变地动说]我国古代的地震成因观点之一。认为天象异变会造成地震、山崩、洪水等自然灾害。《竹书纪年》有夏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的描述;《晏子春秋》有“钩星在驷、心之间”将地动的见解;《易经》有“日蚀乍青乍黑乍赤,明日大雨,发蒙而寒,地震动”;《春秋潜潭巴》有“昂主八月,二月朔日日蚀,后百二十日,地必大动”;《董仲舒兵异占》有“日黄无光,各山崩、地动”《黄帝  相似文献   

8.
江山 《地球》2023,(2):34-39
<正>自从30年前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美国作家迈克尔·克莱顿的同名小说《侏罗纪公园》执导成科幻冒险电影以来,侏罗纪系列电影就一直深受无数观众喜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生活中也是有侏罗纪公园的存在,在巴蜀大地上就有一座名副其实侏罗纪公园。这个沉睡了1.6亿年之久的史前世界,在人类的叩问中“苏醒”,它就是被称为“恐龙群窟,世界奇观”的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9.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8.2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对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破坏,伤亡数万人,是八十年代以来破坏最为严重的大地震之一,可能标志了全球地震活动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的开始。它的发生时间恰好在1986年哈雷彗星来到地球附近约1年前,特就此进行探讨。笔者曾在拙作《哈雷彗星接近地球与大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一文(刊登在《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第7期)中明确提出,“哈雷彗星与大地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哈雷彗星与大地震对应关系看,八十年代前半期有可能是地震活动升高时期,尤应注意对中国西部强震的监视”。高建国、郭履灿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10.
阮春菊 《地球》2023,(5):36-39
<正>“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雪水煎茶”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不少。《红楼梦》中就多次写到“雪水煎茶”的情节。比如第41回: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  相似文献   

11.
据《大金国志》所载,在吉林省西部第二松花江一带,1119年(金太祖天辅三年)“肇州之始兴,隆州之利涉”,曾经发生一次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有数千人死亡。对于这次867年前发生的强震,因为历代州治变迁所致,一直不能确定较准确的震中位置。最近通过野外调查得知,吉林省文物部门已征集到金代当时“利涉县印”。该铜制县印近方形,长5.4厘米,宽5.3厘米,厚1.85厘米,印面阳刻九叠篆书“利涉县印”,印钮刻有“正隆二年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6)
<正>提起多瑙河,许多人的耳边都会响起《蓝色多瑙河》的美妙旋律,脑海中也会浮现出这条流经欧洲11个国家、最终注入黑海的欧洲第一大河的美丽风光。但在十几年前,多瑙河污浊不堪,甚至充当了“黑海环境杀手”的角色,成为黑海最主要的污染源。如今的多瑙河,水流清澈,大量水鸟在河中嬉水,河底的水草与卵石依稀可见,堪称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范。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多瑙河的成功治理事例显示了跨越国境线的深层体制性合作所具有的巨大  相似文献   

14.
大禹治水与长江早期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人和 《湖泊科学》2003,15(Z1):184-189
水是大自然最富才华的艺术家,是它塑造了雄奇的长江三峡;水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是它孕育了灿烂的长江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上古历史是一部人类同洪水共存的历史,许多古史传说都与水有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是长江洪水频频发生的历史时期.大禹是中华民族广为传颂的治水英雄,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夏王朝的奠基人.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大约四千年前,他的足迹遍及华夏大地.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尚书·禹贡》载述,大禹从上游开始经三峡地区一直疏导到长江的中、下游河段,书中曾多处提及禹从事疏浚长江河道制服洪水的水利活动.又据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大禹治水还到了位于江汉平原的古云梦泽.《水经注·江水》则明确指出,三峡河道是大禹开凿和疏通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在太湖流域,大禹治水的传说广泛流传,对大禹的崇拜与信仰也极为盛行.考古发现,在长江三角洲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缺失地层中,淤泥厚度达1-1.5 m.一些专家认为,那是4000a以前发生于良渚文化末期的那次特大洪水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地球》2023,(2):62-65
<正>鲁迅的《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了一种从身体里所散发出来的硬骨头精神,毛泽东主席评价其“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其实在矿物世界中,也有一种被誉为“硬骨头”的矿物。正因为其“骨头硬”,它是制作研磨工具的最好材料;也正因为其“骨头硬”,才有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它就是金刚石。  相似文献   

16.
1985年,美国《地质评论》发表其所谓的“第一则官方所接受的将在美国国内发生的地震预报”.预报称,1993年前,帕克菲尔德地区蒙特雷城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沿线将发生里氏6级大地震.《地质评论》说,该地区过去每隔22年发生一次震级相似的地震.下次地震震级可能更高,也许会达到7级.  相似文献   

17.
淖,东汉时期《说文解字》曰:“淖,泥也”,三国时期《广雅》曰:“淖,湿也”,淖兼具湖的意思,同时包含了沼泽、湿地的含义。由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差异,湖在各地常有符合地域特征的叫法,在云南等地多称之为“海”或“池”,如洱海、滇池;在西藏地区多称之为“错”,如纳木错、羊卓雍错。  相似文献   

18.
谭锴  王曦 《地球》2022,(2):44-48
<正>车子行驶在世界屋脊蜿蜒曲折的公路上,从日光城拉萨一直向西到日喀则、普兰再到阿里,一行人仿佛走进了穿越时空的艺术画廊。从布达拉宫的大殿到大昭寺的金顶,从镀金的转经筒到精美的唐卡,这些已有千百年历史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西藏沧桑的历史。当我们真正走进群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穿越时空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19.
1046年山东登州地震应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顾功叙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一书中,在“山东蓬莱海滨(37.8°W,120.7°E)”,“注:震中可能在蓬莱、掖县一带近海”。震情栏内“登州(沿今蓬莱)岠嵎山摧(岠嵎山下临大海,地震时山之大石坠入海中)”。对这次地震宋代的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这样写到“登州岠嵎山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皆以为常,莫之所谓”。宋史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岁震,即海底有声如雷”(宋史·五行志)。宋代的登州府在今山东半岛东部(如图)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绘制出一套四种全球板块分布图,具体分为,“东半球版”、“西半球版”、“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其中,“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线全球板块分布图”,适用于反映东、西半球的板块构造分布;“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为“纬线全球板块分布图”,适用于反映南、北半球的板块构造分布.基于《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将全球板块构造以多元化的形式地表达出来,为深入研究板块相互作用和运动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图形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