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硫化镍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西藏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产有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中段班戈县产有超基性岩型Ni、Cr、Co多金属矿.这两个地区的含矿岩体均为超基性岩,大小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沿NWW方向展布,反映了蛇绿岩带对矿化的控制.岩体中普遍具有强烈的蛇纹石化,金属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硫镍矿和硫铁矿,呈微细粒浸染状分布,在野外露头和手标本上肉眼看不出矿化.由于该缝合带规模巨大,以基性.超基性岩为标志的蛇绿混杂岩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该成矿带寻找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的找矿潜力很大.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化作为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对其岩体成因和矿化机理的研究将具有探索造山带演化和指导地质找矿的双重意义.另外,无论是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还是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在西藏地区很少报道,这种矿化类型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茶尖岭矿区M28—上汪家矿化带铜银多金属矿产出的地质、矿化特征及伴随的热液蚀变、微量元素特征、卤族元素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认为M28—上汪家矿化带铜银多金属矿均属于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岩浆岩有空间、成因联系的浅成热液矿床,从上汪家矿化区的热液脉型到M28异常分布区的矽卡岩型属于多位一体成矿。  相似文献   

3.
宝山多金属矿田的矿化产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灰岩中。以宝岭倒转背斜轴为核心,矿田中部是由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红组成的铜钼矿带,向外是由多个铅锌银矿床组成的铅锌跟矿带。笔者通过铜钼矿石和东部铅锌银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及黄铁矿、黝铜矿的标型特征,探讨了宝山多金属矿田的矿化及蚀变组合分分带,并以此作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藏东地区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江带中北段新生代强烈陆内变形区,具有金和金银金属矿产成矿的优越条件。已发现的众多岩金矿(化)点反映出藏东有多种岩金矿床成因类型,其中以斑岩型和破碎带充填交代型两种类型最为重要。前者以新生代浸源偏碱性斑岩为成矿母岩,矿(化)体赋存于斑岩,隐爆角砾岩内部,接触带及外接触蚀变带中,主矿化元素为金,银,铅,锌,少数还有铜,钨,后者的矿(化)体一般同存于多期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侧次级断裂,派生断裂,层间破碎带及节理,劈理发育带内,主矿化元素亦为金及银,铅,锌,铜,个别有锑,汞等,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及白垩纪一新生代为主。文中还对藏东构造单元和新生代偏碱性岩带进行划分。对两种金矿床类型的一般矿化特征,矿源层,蚀变和化探异常与矿化关系。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自森 《地质与勘探》2012,48(2):268-273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嵩县土岭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土岭村钼多金属矿 有蚀变破碎带型和石英脉型两种。蚀变破碎带矿化以金为主,局部含钼,总体矿化较差;石英脉型在北部土岭 村一带以铅钼矿化为主,南部大西沟一带则以钼金矿化为主。矿体受三级火山机构、断裂及下伏的隐伏岩体 控制。石英脉型钼矿形成于熊耳晚期,为晚期火成岩岩浆热液沿早期流纹斑岩近水平节理及裂隙充填形成, 后期经下伏隐伏岩体形成的含矿热液叠加,出现铅钼矿化和金钼矿化。综合分析认为蚀变破碎带中的金钼矿 化较弱,找矿应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同时应注重深部隐伏斑岩型钼矿的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6.
江西于都营脑锰银多金属矿区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营脑锰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存在蚀变岩体型、接触带、破碎带型和风化堆积型4种锰银多金属矿化类型,其原生矿为中低温次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锰银多金属矿化与燕山期石英闪长玢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湖南大义山地区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义山地区处于华南褶皱带南岭成矿构造带中段北缘.郴州-邵阳NW向隐伏基底断裂带与阳明山-大义山.上堡EW向基底断隆带在此区域交汇.区内锡矿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地层等因素联合控制.矿化以大义山岩体为中心分为内、外两个矿化带:内带主要为云英岩脉型、蚀变花岗岩体型锡矿;外带主要为矽卡岩型锡铜多金属矿、裂隙充填交代型、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8.
南岭科学钻探(NLSD-1)是目前中国在华南金属矿集区内实施的最深钻探工程,总进尺2967.83 m,揭露金银铜铅锌和钨铋铀各类矿化120余处,矿化层可分为破碎带型、硅质脉型、长英质脉型,以微细脉、细脉、网脉状、浸染状、块状形式产出,其中达到工业品位的矿脉具有3段,多处矿化可侧向追索,具有潜力工业矿体。元素垂向矿化规律上表现为金银铜、铅锌矿化分别以组合形式出现,铋的元素异常与亲硫元素矿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贵金属矿化异常集中在推覆体内,而钨锡铀矿化向深部有增强趋势,两者在钻孔内具有较明显的岩性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专属性特征。根据NLSD-1揭露的垂向矿化规律,结合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提出四大找矿方向,即:推覆体内V10~V31向东向深部延展、推覆体下部钨铋多金属矿化、深部3个空间位置可能出现的厚大矿体以及外围高山角—井笔山一带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维理论探讨了闹牛山-巨里河火山一次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带的矿床空间分形特征,并以分维值论述了矿化集中空间分布结构,提出靠近嫩江断裂一侧是进一步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颜家沟金矿矿体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体内部及其与白云岩接触部位的构造蚀变带内.在岩体内部为石英脉型Au、Cu矿化,岩体内接触带则为网脉状蚀变岩型Au、Pb、Zn矿化,岩体外接触带是构造蚀变岩型Ag矿化.主矿化体受石英二长斑岩体及次一级构造和裂隙控制.经过岩桨期后气成热液叠加改造,构成了复杂的成矿过程,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岩浆期后多次气热叠加型金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1.
董学山 《云南地质》2012,31(4):464-467
拉巴铁多金属矿位于滇西北格咱成矿带。喜马拉雅期安山岩以岩株、岩脉侵入中三叠统北衙组碳酸盐中,矿化及矿体受东、西两侧外缘接触带矽卡岩控制,赋存于构造和岩性有利部位的矽卡岩中。应属热液型矽卡岩铁多金属矿,以磁铁矿为主,伴有铜、金、银、钨、钼。  相似文献   

12.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作为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矿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  相似文献   

13.
祝平 《西北地质》2001,34(3):54-61
经昆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标志分析,认识到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化特征是明铁盖地区的首选找矿目标。经野外实际调研,在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找到了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对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化学分析,野外调查等综合分析,形成明铁盖地区Pb-Zn,Cu,Au矿化综合成矿模式。经过野外验证,系统采样测试,和Pb,Zn,Cu,Ag,Au趋势面分析图揭示了矿化强度的空间变化;由元素趋势需图分析和研究区内矿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明铁盖地区的已知矿产成矿模式,该模式对明铁盖地区找矿及区域矿产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工作区成矿区带属于东昆仑铜、铅、锌、钴、钨、锡、金、银成矿带,区域上发现有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蟠龙峰铁多金属矿等矿床点,而金铜矿的发现仍为空白,工作区内二长花岗岩与白干湖组地层接触带附近已发现金铜矿化点,金铜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类型。通过化探剖面测量发现1:10万、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与1:1万岩屑异常与花岗岩体形态完全吻合;工作区中部出现连续性好、面积大、衬度高的金异常,与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分布范围相吻合,显示出岩体良好的成矿性,是寻找金、铜及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本文着重对金铜矿点的地质、化探异常及矿化体特征加以分析,争取在本区金铜矿找矿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刘杰  杨洪  胡成军 《云南地质》2012,(3):340-342
象图铅锌多金属矿矿化带位于三合洞组(T3s)灰岩中以及顶部灰岩与挖鲁把组(T3wl)薄层状泥岩接触部位层间破碎带中,三个铁、铅、锌矿化体,属沉积改造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型铅、锌(铁)矿床。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查干诺尔铜矿区矿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干诺尔铜矿床产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汇聚带附近,华力西晚期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与早二叠世洋盆闭合,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岩浆演化晚期的钾质花岗岩有关。铜矿(化)体呈细脉浸染状产在钾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内。铜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化学组分以铜、钼、金、银、铅、锌为主。主要的矿化发生在热液期,围岩蚀变明显,有钾长石化、绢英岩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等。铜矿形成在华力西晚期,属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正>华阳川铀铌铅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接触的小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钼、铀矿产地之一。区内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十分活跃,具备了铀及多金属矿成矿的有利条件,以华阳川为中心在200 km2范围内已探明华阳川石英方解石脉型铀铌铅矿床和桃园长英岩脉型铀钼矿床,发现铀矿点、矿化点十余个和大量铀异常点带,同时区内还产有小秦岭金矿、  相似文献   

18.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位于华夏陆块的永安-梅州-惠阳多金属成矿带(Ⅲ级)的南段,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综合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锡矿体主要贮存在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以花岗斑岩为中心,矿化蚀变分为2个带,内带为高温的黄玉云英岩化带,主要为钨锡矿化;外带为中温的绢英岩化带,主要为锡钼矿化。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富铁、富挥发分,各类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化蚀变以花岗斑岩为中心具规律性分带特征,为锡矿的成矿地质体。矿化蚀变自花岗斑岩延至接触带,说明该矿属斑岩型锡矿。探讨了该锡多金属矿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讨论了成矿过程,初步研究其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宝山外围数年的勘查工作,对大宝山矿床和外围已发现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再次对铁帽沉积物和层间破碎带内的黄铁矿化、铅锌矿化,以及矽卡岩型镜铁矿化进行了研究,把层间破碎带与岩浆热液活动有机结合,提出了大宝山外围找矿的新思路,即以层间破碎带型多金属矿化为主,兼顾中酸性岩浆岩脉或者隐伏岩体的勘查,把层间破碎带内具有沉积特征的矿化与岩浆热液充填类型矿化作为理想的勘查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