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地涉及农村居民基本居住保障的切身利益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引导、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力抓手,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本手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开源"之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既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中心的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已成为我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和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符合国家要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有力的支持了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更成为了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行之有效地重要手段,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章丘市紧紧抓住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首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市(县)(以下简称挂钩试点工作)的机遇,准确把握政策,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蓝图,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整理新模式,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走出了一条突破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国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的思路和对策,积极稳妥地落实和推进“增减挂钩”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对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集约和持续利用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质》2009,(1):1-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探索挂钩试点新模式,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又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走出了一条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科学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陈洪安 《山东地质》2008,(11):45-46
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立足山区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入的机遇,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节约集约用地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全区共投资7000万元,完成国家、省、市、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个,开发整理土地3800hm^2,新增耕地800hm^2。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8.
田勇  王国营  秦磊 《山东地质》2009,(12):53-54
近年来,兖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集约节约用地,以实施合村并点、挂钩试点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村庄整理,全市已经改造整理村庄38个,节约土地300hm^2,并计划结合村庄合并建设50多个中心社区,可节约土地0.2万余公顷。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昌乐县把建设用地复垦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来抓,目前共立项、备案建设用地复垦项目3个批次18个村(矿),可净增耕地67.93hm^2,其中第1批次4个试点村已完成旧村复垦21.07hm^2。通过建设用地复垦置换和挂钩试点深入开展,使居民点布局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近年来,许昌市自觉把这一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规划引导,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指标,积极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高效用地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贺茂林 《辽宁地质》2011,(11):48-49
目前,国家关于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已经深入人心,各级政府领导的用地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拓宽用地空间,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破解“双保”难题等焦点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推进低丘缓坡地资源开发利用,将对增加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双保行动”,实现辽宁省跨越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岳传明 《山东地质》2014,(10):84-86
当前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背景下,深挖潜力,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土地利用工作的当务之急。利津县通过严格按照产业政策供地、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等措施,提高了用地效率,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但工作中应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用地空间组织形式相对落后等问题,严格用地管理,优化用地模式,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彭庆吉 《山东地质》2014,(11):F0003-F0003
11月7日,全省土地利用管理暨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深入学习贯彻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和《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安排部署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树东  张洪民 《山东地质》2010,(7):44-45,48
单县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在土地利用上探索挖潜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保障项目建设,搞好优质服务,促进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开发区用地采取了高点定位,合理规划,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闲置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现有土地,实施利用土地置换,争取城镇挂钩,城中村改造,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等办法,为开发区大项目及时落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王勇 《辽宁地质》2010,(12):52-5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是加速乡村城镇化步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质》2008,(1):22-22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和市畜牧兽医局日前联合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该《通知》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合理确定用地标准,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近20年经济快速发展使松江的可利用土地日趋紧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极为重要和紧迫。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1月3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正式出台。《通知》包含着国务院领导的殷切期望。见证了中央十几个部门共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努力,更体现了国土资源部门为保护土地资源所做的工作。《通知》意味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将成为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20.
节约和集约用地是由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土地基本国情决定的。节约集约用地,是落实年斗学发展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