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分析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姜召恩  江泳 《山东地质》2013,(10):142-145
2009年以来,费县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与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比较困难、项目资金投入大、拆迁难度大、项目权属调整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合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城乡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区域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从人地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协调三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的区域差异进行较全面的评价,以福建省为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菏泽市属鲁西南黄泛平原农业大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21.55万hm^2,土地利用率为96%。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乡用地比例失衡、村庄建设用地量大、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在明晰现状、问题和潜力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集体用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途径,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济宁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区用地结构不合理,整体容积率较低,村庄建设用地量大,采煤区塌陷所引发的人地矛盾,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通过对各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提出了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用地,发展区域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大同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同市城乡建设用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破解土地供需矛盾,威海市国土资源局临港区分局采取四项措施强化管理,力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一是宣传汇报到位。多次就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向区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引起区领导高度重视,区项目推进办将实施进展纳入重点工作对各镇办进行考核。二是鼓励优惠政策到位。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质》2012,(6):27-28
日前,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全面部署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土地整治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  相似文献   

10.
平阴县孝直镇属偏远的农业大镇,为解决村庄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和"空心村"等问题,充分利用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积极推进大村制建设,合村并点建设新型社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加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用地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地的“瓶颈”效应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扭转。在此现实背景下,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土地整治政策,成为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新密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市)。该市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以统筹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立足点,将土地综合整治与煤矿沉陷区群众安置相结合,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保障建设用地相结合,将实施土地开发复垦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相结合,积极探索盘活土地资源、集约节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郭宏 《湖南地质》2011,(7):78-79
2011年长沙市住房用地的计划供应量会减少还是增加?政府如何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的总量、布局、结构、时序管理来调控土地市场?为达到稳预期、促发展的目的,房地产用地供应政策将会做哪些调整?哪些区域将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限价商品房?是否能便利被保障人群的生活和交通出行并有配套建设?土地财政是否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指标置换政策是国土资源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该文从菏泽市实际出发,对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规划计划,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指标置换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地方相继采取用地置换、周转和土地整理折抵等办法,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以破解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16.
朴明哲 《辽宁地质》2014,(11):50-5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摆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对丹东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处置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海盐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盐土资发[2010]26号)中,把推进镇城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工作,作为紧紧围绕“四送四进”,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所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一种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山东省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基础上,提出全省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采用人均定额指标法,预测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出全省可用于挂钩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采用双因素分级法,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效的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近几年来,日照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规范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中心的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已成为我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和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符合国家要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有力的支持了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更成为了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行之有效地重要手段,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