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经济学理论与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根据各地区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为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布局提供基础和依据,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张颖 《山西地质》2012,(2):98-101,103
本文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研究对象,对万柏林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指标量化的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动态利用总体趋势及数量、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万柏林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利用的外部性要求人类要有意识地认识土地系统变化,以调控土地利用管理和辅助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本论文对南宁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揭示耕地、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最后提出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至关重要,"招拍挂"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招拍挂"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促进作用,同样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现象,因此对于"招拍挂"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要一分为二地看,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方能有效实现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乡镇为例,按照土地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SRTM雷达地形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历史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依据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采用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辽宁省西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小区域土地现状管理、分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编写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为了将各类土地利用都能达到最优化,使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可持续的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准确、可行,其判断的依据是能否保障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都需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是否和谐正向发展来判断。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保障实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土地利用数据信息变更动态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目前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工作作为土地利用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 MO组件和VB开发语言,以抚州市东乡县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例,设计和研究支持图文表一体化管理、适应土地利用规划业务管理需要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矿业城市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探讨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矿业城市规划在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旅游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对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利用的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及评价临沂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促进临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旭东 《湖南地质》2002,21(3):168-172
在分析论述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条件和湖南省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量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步源,加强土地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土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农用土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在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本身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在一定层面上,是由于人们对道德伦理的缺失、对大地不够尊重、对大地伦理缺乏哲学认识,这些问题和矛盾同时限制和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大地伦理内涵和城市生态景观的内涵的分析,探索尊重大地伦理实现城市"生态"景观所面对的问题——景观学目前的哲学认识问题、民族文化的演替与流失问题、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城市美化运动出现的城市环境新问题,研究探索尊重大地伦理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对策——尊重民族历史文化实现城市发展的文化演替,发展科学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顺应自然实现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2.
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鸾  张颖  李秀彬 《中国岩溶》2017,36(4):492-500
采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模型,评估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过程,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对黔桂岩溶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呈增强趋势,综合指数从0.09增长到0.30;(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看,该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时段Ⅲ压力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变化量的Global Moran’s I指数为0.317 9、0.473 3和0.185 9,时段Ⅱ的Global Moran’s I值均大于时段Ⅰ的值;(3)就局域空间自相关而言,热点区、次热区趋向集聚于以贵阳市为龙头的黔中城市群、黔西南州、南宁市及其周边区域,冷点区、次冷区连片分布于黔桂峰丛洼地及其周边偏远山区。因而,建议在黔桂岩溶山区城镇化、工业化加速阶段,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土地利用冲突,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并分析了流域地表径流变化与主要景观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滦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985—2000年流域林地向草地和耕地的转变导致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和总径流量分别增加了12.6%和5.1%;并使得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受到林地变化的影响,而在三道河子以上集水区地表径流的变化则主要受到耕地景观的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85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并分析了流域地表径流变化与主要景观类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滦河流域的月流量过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985—2000年流域林地向草地和耕地的转变导致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和总径流量分别增加了12.6%和5.1%;并使得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受到林地变化的影响,而在三道河子以上集水区地表径流的变化则主要受到耕地景观的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资料,对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地查明了成都市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分布规律,分析与评价了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揭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国土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集地区地下水易污性及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在地下水易污性和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张集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建立了地区地下水易污性和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方法:GRADIC法和GRADICL法,并利用GIS/Arcinfo软件对地区地下水易污性和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得到张集地区地下水易污性指数和污染风险指数及其分布图。评价结果对于张集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实现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土地利用与土壤养分、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3个方面系统讨论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的现状和特征,指出:1)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坡面、小流域和区域等系列尺度,土地利用的分布及景观特点影响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2)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表现在土地利用的镶嵌格局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和迁移,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3)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土地利用的改变能够减少或增加径流和土壤侵蚀.尺度不同,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机制也不尽相同.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研究,还需要注重大尺度和多尺度上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信息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媛  邢立新 《世界地质》2004,23(2):175-178
遥感信息是对自然界的反映,它具有宏观、动态、准确、快速的优点,可以及时提供动态数据。基于遥感信息,对吉林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不损失或很少损失原有的信息,将原来个数较多而且彼此相关的变量转换为新的个数较少而且彼此独立或不相关的新变量。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吉林西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谢华 《山西地质》2014,(4):111-114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土地利用管理中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城市为例,运用TOPSIS法分析了本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程度,运用相关系数指标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研究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程度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且保持在较高水平;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农业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区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区域性,即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日照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