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代兵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40-43,50
探索建立耕地占补动态管理机制是解决上海土地资源瓶颈因素制约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创新需求。分析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市耕地占补的突出特点,构建以"两级动态统筹占补平衡"和"多层次异地占补平衡"为创新方向的耕地占补动态管理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占用指标市-区(县)两级的动态分配机制、耕地补充指标市-区(县)两级的动态筹集机制;该机制的细部设计则包括目标—责任动态考核机制、多途径激励参与机制、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指标变化动态监督机制以及信息化技术保障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郭云杰 《湖南地质》2010,(11):55-57
长沙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潜力十分有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两型社会"先导区的建设,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一些好的投资项目苦于没有土地无法落地,"等米下锅"、"无米下锅"的现象将必然出现并逐渐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力抓手,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本手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开源"之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既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我省着力开展以农用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海涂围垦造地、村庄宅基地整理为载体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努力拓展耕地补充空间,连续11年实现了全省耕地动态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5.
为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提升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地力等级,充分发挥补充耕地的效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杭州市制定出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后续管理的工作意见。意见确定了了杭州市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后续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一是承包经营权发包(证)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平阴县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坚持土地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措施,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扎实推进“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新增耕地面积保持连年稳定增长,两年新增耕地372公顷,耕地保有量达到了3.33万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3.11万公顷,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保障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亮 《山西地质》2011,(2):31-32
为进一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贯彻"谁占用,谁补充"的精神,总结了山西省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工作成绩,取得了一定成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谭喜 《湖南地质》2010,(7):73-74
湘乡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湘乡紧密结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和湖南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对全市土地的综合整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的利用效益,收到较好效果。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35.1亿元,同比增长14%,开始大步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朝着“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储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前景广”的方向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9.
郭戬 《浙江地质》2009,(7):37-39
一、丽水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的主要问题分析 2006年以来,为加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浙江省政府和省林业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等省级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的目标思路。丽水市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仍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制约。  相似文献   

10.
7月22日上午,在新乡市土地矿业权交易中心,随着拍卖师的一槌定音,本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一号500亩标的以高出起拍价30%的价格成交,并进行了现场签约。这是卫辉市的第二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拍卖会,整个拍卖会总拍卖金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6月19日,全省首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拍卖卫辉市2000亩耕地。两次拍卖金额达1.6亿多元。  相似文献   

11.
《浙江地质》2011,(7):29-29
日前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获悉,该省自2001年以来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新增耕地43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提升。山西省坚持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做到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2001年以来,山西省累计投入32.97亿元,整治土地168万亩,  相似文献   

12.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获悉,该省自2001年以来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新增耕地43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提升。山西省坚持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做到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姚志强 《浙江地质》2008,(10):31-32
近年来,海宁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不断开辟强化耕地保护的新途径,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唯一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用地政策矛盾日益加剧,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会越来越多,项目资金越来越大,涉及面积越来越广。如何管好用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李燕 《山西地质》2011,(2):38-39
分析了国家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情况,用于"反哺"的土地资金也越来越多。根据《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将落实在重点区域的基本农田整理方面,既保证补充耕地任务的完成,又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山西省一直十分注重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漯河市国土资源局坚持"开前门保发展,关后门守红线",保障了全市51个重点项目及时落地,违法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由10.1%降到6.7%,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双保"工程取得了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7.
黄成高 《河南地质》2014,(11):22-23
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面积1612平方千米,人口36万。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人均耕地只有0.7亩。自2001年新县成功争取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13年间投资3亿余元,先后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易地补充耕地项目54个,开发整理土地近9万亩,新增耕地3.2万余亩,连续13年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该县土地整理工作经历“探索一积累一创新”的历程,逐步探索出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山区土地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市州     
《湖南地质》2009,(2):11-11
长沙投资10亿元开展土地综合整理;安乡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武冈切实加强非农建设用地管理;永州改进机关作风.  相似文献   

19.
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土地整治作为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规范改进土地整治项目专家库建设与管理,笔者就专家库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质》2009,(11):1-1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的部署,从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造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等四个方面入手,从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内,新增耕地10675亩。其中,2009年计划安排完成新增耕地面积2027亩。这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