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的研究,提出了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特征、构造与铜矿化体的关系、矿体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矿体风氧化带特征、地层接触带与铜矿化的规律、铜矿化的物探异常特征、铜矿化的化探异常特征等8个成矿-找矿模型标志信息,组成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的8个统计变量.针对区内地质工作基础较差的现实情况,将加权特征分析方法应用到多龙矿集区找矿靶区预测中,优选出10个具代表性的见矿钻孔,作为模型单元,对7个未知预测单元进行了定量预测,优选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王雅丽  崔银亮 《云南地质》2010,29(4):438-443
根据遥感构造、含矿岩性地层、岩石蚀变异常等多种遥感地质信息,采用地质异常单元统计预测方法,对毛坪铅锌矿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明确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已发现铅锌矿床(点)200余处,是中国重要铅锌资源战略接续区之一。对该地区铅锌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地层、岩相、构造三者的综合控制,即特定的地层岩性组合、台地边缘中缓坡相、区域性断裂和背斜及次生或派生裂隙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含菱锌矿或褐铁矿的氧化露头,方解石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或沥青化等围岩蚀变,Pb、Zn、Cd、CaO、Hg单元素化探异常及Pb-Zn-Cd元素组合化探异常为该地区铅锌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综合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研究结果,构建了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在GIS平台上利用特征分析法进行了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根据研究区铅锌矿床预测单元联系度等值线图,圈定出A级找矿远景区2个和B级找矿远景区2个,提出松桃、镇远—铜仁、都匀—凯里地区应作为后续铅锌找矿勘查工作重点区。  相似文献   

4.
运用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方法,在川滇黔接壤区铅锌多金属矿化域选取断裂、赋矿层位、地层组合关系、线环构造、构造复杂程度等控矿因素作为预测信息,提取找矿信息量,圈定和优选找矿靶区。以3 000m×3 000m作为基本统计单元格,选取NE向断裂、次级断裂构造、多个有利赋矿层位、线环构造交汇部分等控矿因素,提取变量信息,分析变量信息特征及变量计算结果优选找矿信息,通过分析单元信息量单元频数曲线,以横坐标1.3为临界值划分铅锌多金属矿床预测靶区,共划分出Ⅰ级靶区5个,Ⅱ级靶区6个,Ⅲ级靶区4个。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甘肃北山前红泉一带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进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预测,开展了1∶5万前红泉等三幅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通过4个年度工作,重新厘定了工作区地层系统,建立了区内岩浆岩演化序列,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史。将"O-S"地层(敦煌岩群)解体为4个填图单元,首次发现了黑山头埃达克岩,新发现各类矿产地、矿(化)点17处。通过综合研究,圈定6处找矿远景区和10处找矿靶区;对北山地区"O-S"地层(敦煌岩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对北山韧性剪切带金矿找矿前景及钴矿找矿方向等提出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羊拉铜矿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严重消耗,矿业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探明矿区深、边部找矿有利部位,以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结合区域成矿背景,深入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侵入体等,基于GIS、Geomodeller软件平台构建矿床三维数据库和地表、地层、岩体、断层和已知矿体的三维地质模型,从三维角度揭示地层单元、地质构造、蚀变信息、侵入体及地质复杂度与成矿的关联度,得出构造、岩浆岩为关键证据因子,构建了基于证据权法的找矿预测模型,圈定2处成矿有利靶区。预测结果显示,预测远景区与含矿岩体、深部侵入体及构造交汇部位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可靠,矿区西部、东北部是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7.
镇安金龙山-丘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预测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容、含矿地层及构造等控矿因素分析,表明矿田范围内找矿潜力很大。建议在矿田东西两侧有限范围及矿田剪切带北部地表找矿。同时,找矿的重点应放在对主矿带的沉吟部预测研究上。  相似文献   

8.
贵州遵义锰矿是我国二叠纪重要的锰矿床类型之一。近年来,遵义锰矿浅部资源日趋枯竭,找矿工作从浅部转向了深部,对隐伏锰矿的找矿迫在眉睫。在找寻隐伏锰矿中,原有的找矿勘查方法遇到了瓶颈,本文在结合大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深部地层、构造、含矿岩系的电性差异,在研究区首次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对隐伏锰矿体开展探索研究。研究发现,通过精细化的数据反演,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深部地层、构造及含矿岩系的展布特征,并部署钻探验证,所揭露的岩矿层位、构造特征和音频大地电磁法解译吻合程度较高。该方法可推广到研究区及其同类型区域的锰矿找矿勘查中,是锰矿找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信息量法成矿远景定量预测为例,探析基于MAPGIS空间分析的成矿远景定量预测方法,选择1∶5万长坑幅为试验区。根据该区典型矿床、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研究成果,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在地层、侵入岩、构造及物化探异常等找矿信息提取与信息量统计,进行找矿标志/变量筛选、赋值与加权综合,实现信息量法成矿远景定量预测,共圈定铁、铜、铅锌成矿远景区12处。其中A类、B类、C类各有3,3,6处,可作为该区进一步的工作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计算含矿单元数概率分布函数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把证据权模型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得到的含矿网格单元作为蒙特卡洛模型中的统计对象,得到了与证据权模型找矿法结合的含矿网格单元蒙特卡洛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把评价工作区的矿产空间分布信息、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成矿-找矿空间信息引入蒙特卡洛方法中,无需估计矿床个数分布,减少了工作步骤和评价误差,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对实际案例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刘磊  张婷  尹芳  张辉善  曹凯  洪俊 《地质学报》2022,96(3):1012-1025
巴基斯坦胡兹达尔- 拉斯贝拉铅锌成矿带是特提斯成矿域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的矿床类型主要为喷流- 沉积型(SEDEX)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目前针对胡兹达尔- 拉斯贝拉铅锌成矿带及典型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对该成矿带的认识及找矿勘查研究。本研究以胡兹达尔- 拉斯贝拉成矿带为研究区,通过合理选择遥感数据源和图像处理方法,对典型矿床(杜达、贡尕铅锌矿床)及部分矿点的样品光谱特征、影像特征综合分析,结合关键控矿要素研究,建立了胡兹达尔- 拉斯贝拉地区与沉积岩有关铅锌矿遥感找矿标志并开展成矿预测,为该成矿带找矿提供可行性方法。基于本研究建立的找矿标志,利用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ETM)和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影像圈定主要预测含矿地层分布区30处,结果与已知矿床、矿点吻合较好,圈定的含矿地层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均位于侏罗纪地层内且矿化带与地层走向一致,矿化主要位于安吉拉组、劳瑞莱组地层内部;根据含矿地层像元光谱,利用资源一号02D高光谱影像提取了中部地区含矿地层的空间分布,提取结果与找矿标志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在该区利用国产高光谱影像开展含铅锌矿地层自动提取与找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区浅部矿的日益减少,深部找矿越来越受到重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成矿预测、资源定量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平台GOCAD中的三维建模技术及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基于收集测试得到的地质图、钻孔和采样点的地层、岩性、构造、品位等数据,构建了西沟铅锌银金矿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断裂构造模型、矿体模型及地层模型等,并且通过离散光滑插值及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建立了西沟铅锌银金矿区的三维属性模型,完成了矿区3处找矿预测靶区的圈定与评价。基于地质认识及建立的矿区三维地质模型的研究认为:(1)该矿床的找矿有利标志主要为地层、构造、辉长岩以及品位指示等4个方面;(2)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找矿预测方法科学有效;(3)S139矿体的中部及东南部深部仍有找矿潜力。本文能够为将来的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岩(矿)石物性参数和矿床成因类型建立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在深部找矿预测中出现了多解性的问题,急需找到地球物理方法能够高精度识别的地质体目标。多年的找矿实践表明,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就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业已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目前,大比例尺的矿区地球物理勘查工作较多,而中比例尺的矿田地球物理研究比较薄弱,且两者均缺乏分层次的战略指导。为了建立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判别标志,需要厘清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间-空间关系,加强地质力学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联系。文章提出分层次处理和解释地球物理信息的思路,即根据研究区构造形迹的"米字型"结构特征和构造体系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从矿田、矿床2个层次解析不同尺度-维度的地球物理勘查资料,提取构造变形岩相带信息。具体操作流程为先在矿田范围内布置面积性物探,解译"米字型"断裂构造系统,选定张性和张扭性含矿断裂构造,预测找矿方向;再在含矿断裂带布置大深度物探剖面,分析剥蚀程度和埋藏深度,结合化探信息圈定找矿靶区位置。文中以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为例,介绍该方法的找矿应用效果。首先从矿田地球物理资料中解译出新华夏构造体系"米字型"分布的构造形迹,然后在2个矿区内确认了北北西和北西西走向的构造变形岩相带是主要的含矿构造带,且两者之间存在时空上的先后关系,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金山金矿的含矿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质来源、含矿热液运移方式、矿体就位产状等成矿作用分析认为:南金山金成矿受含矿建造、岩浆活动和构造控制,据其归纳总结了主要成矿要素,揭示了典型矿床成矿的基本规律,尝试性的建立了南金山式火山岩型金矿成矿模式,以期指导矿产勘查和预测评价及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某矿田中部红化(赤铁矿化)地区进行了铀矿统计预测。在底图上按正方形网格把测区划分为60个单元(编号1—60),有已知铀矿床(点)分布的单元称已知有矿单元,没有已知铀矿床(点)分布的称未知单元。预测工作是选取9个控矿地质因素和11个物化探找矿标志进行数据统计,采用秩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综合参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因子分析六种方法,对测区内未知单元进行成矿远景预测。此项工作的完成,得到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湖南二三○研究所有关同志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基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和地质体三维块体模型,通过地质空间定义和立体单元划分,建立了岩体及其表面形态起伏、接触带、地层、褶皱、断层等控矿地质因素的三维栅格场模型。在定量分析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分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这种关联关系的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提供矿田深部(-1000m标高以上)所有50m×50m×50m立体单元的铜品位、铜金属量和含矿概率的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立体靶区,为深部找矿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尚未发现的隐伏矿体的位置、品位、金属量等信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西南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寻找铜金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在这里连续发现了几个世界级的大型金矿和大型铜金矿。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提取线、环构造,岩性、地层等遥感地质信息,建立研究区成矿预测单元。基于ETM+光谱信息与蚀变矿物组合,利用比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预测单元进行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合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岛弧、弧—陆碰撞带等其他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分析并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标志及成矿找矿模型。据此,在研究区内分别圈定了3个等级的找矿预测远景区,包括4个1级、4个2级及2个3级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是昆阳裂谷典型层控型铜矿床之一,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和构造改造富集成矿作用的特征明显.本文在总结构造拉矿规律基础上,应用构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隐伏矿产定位预测.通过野外系统采样和室内的综合测试分析结果,认为Cu-Mo-Ag-Bi元素组合和Na2O-Zn-Ge-Ag-Sn-Pb元素组合是矿区重要成矿元素组合,与改造成矿作用有关,其中Cu-Mo-Ag-Bi是主要成矿指示元素,Na2O-Zn-Ge-Ag-Sn-Pb是间接成矿指示元紊;在矿区内,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与主要含矿地层、断裂和背斜轴向一致;地球化学异常由北东向南两减弱,且有向南东增强趋势,浓集中心位于3号勘探线至8号勘探线之间,与主矿体基本重叠,反映出地层及背斜构造对成矿流体及其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的控制.据此,笔者提出了四个重点找矿靶区,预测结果为后期的勘探所证实,取得了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胡彬  陈建平  安文通 《江苏地质》2016,40(3):486-492
分析了内蒙古额济纳旗红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研究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在深部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域的找矿地质模型,利用Surpac软件对区内地层、断裂构造、岩体、已知矿体、物化探异常等成矿预测因子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空间分割,并依据建立的找矿地质模型,给每一个立方体单元块赋相应属性值,建立数字找矿模型;进而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9个预测变量进行三维成矿有利条件分析与提取,采用三维信息法计算并统计各预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量,确定成矿有利组合的空间部位,并结合研究区内实际地质情况、已有见矿工程分布等因素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最后采用体积估计法计算得到3处找矿靶区的总资源量为4.67 t。  相似文献   

20.
鲁中隆起区中北部矽卡岩型铁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中隆起区中北部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含矿建造分布于济南、莱芜、淄博及其周邻地区。简要介绍了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详细阐述了区内控矿地质条件,发现该区矽卡岩型铁矿具有地层、岩浆岩和构造联合控矿的特点,其中奥陶纪碳酸盐地层、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岩体是区内主要控矿要素,在背斜的转折端和构造交汇处易于形成规模较大的矿体。区内铁矿的预测依据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岩、物探异常和代表性矿床。在此基础上,对该类型铁矿进行了成矿预测,共划分了济南、莱芜等5个成矿区,同时划分出除济南地区之外的9个铁矿找矿靶区,为研究区未来的铁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