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坪铅锌矿床产于上泥盆统白云岩及下石炭统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赋存于倒转背斜西翼的层间断裂带内,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和不规则产出。矿石组分简单。同位素研究表明,地层、岩性及构造控矿十分明显。成矿流体为混合流体,成矿物源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对贵州西南部萤石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区内萤石矿均为燕山期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类型萤石矿床具有“在容矿岩层(碳酸盐岩、玄武岩、硅化蚀变岩)之上覆盖有渗透性差的屏蔽层(泥质岩石、少数为火山凝灰岩等)的特点;区内沉积地层具有四套上述赋矿岩性组合,分别为:石炭系至二叠系间断面底界、二叠系中统至上统底界、二叠系上统至三叠系下统底界及三叠系中统碳酸盐岩。本文对目前成矿地质条件好、勘查控制程度高的三类萤石矿赋矿组合分别建立了矿床式,在此基础上对各矿床式的深边部及外围找矿前景进行分析,进而划分出四个找矿远景区,为今后找矿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位于著名的川滇黔铅锌成矿带的北部,严格受地层岩性与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宰格组与上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受控于近北东向毛坪逆断裂与石门坎倒转背斜。然而,近来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与区域主构造线(北东-南西走向)呈大角度相交的近南北向横向断裂与铅锌矿化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构造蚀变岩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从地质与地球化学两方面论证了该类横向断裂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与铅锌矿化、热液蚀变的关系。构造解析表明,毛坪铅锌矿床横向断裂表现为近南北走向、陡倾向东的正断层;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近南北向断裂带的构造蚀变岩具有极其显著的Pb、Zn异常以及较明显的Ge、Cd、Ga、In异常。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近南北向横向断裂控制了白云石化、热液角砾岩化、铅锌矿化的空间产状与展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近北东向石门坎背斜的层间破碎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4.
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间的成因联系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中发育有大量层控夕卡岩Cu(Au)矿床,这些矿床成为研究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的典型案例。岩石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中存在3种岩性突变界面:粉砂岩与白云岩相变组合、灰岩(或白云岩)与硅质岩相变组合和白云岩与灰岩相变组合。其中,前两种组合是区内层控夕卡岩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各组地层沉积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较低,自身难以富集形成具规模的矿体。但是,在局部地区石炭系白云岩中的Fe含量较高,具有形成矿胚层的潜力。综合分析表明,铜陵地区层控夕卡岩矿床主要受控于矿胚层、构造-岩性组合、有机质和蒸发岩-膏盐层,其中,构造-岩性组合是主要控制因素(必要条件),而矿胚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起到预富集作用,蒸发岩-膏盐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硫源以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有机质也仅在部分矿床成矿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这些有益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总结层控夕卡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际材料,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查深度融合,纳雍枝、猪拱塘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相继被发现,实现了该区找矿历史上最重大的突破,揭示了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成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控矿样式是铅锌矿体就位的基本要素,亦是矿床学研究中根本的科学问题,可为矿产预测提供最直接的证据。本文深入剖析了黔西北地区7个典型铅锌矿床的控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样式,厘定了2种控矿岩性组合和4种构造控矿样式,分别是碳质页岩+碳酸盐岩+碳质页岩组合和碳质页岩+含碳质泥质碳酸盐岩组合,张性断裂-背斜、断裂复合空间、逆断裂纵向羽状节理和平行次级断裂构造控矿样式。总结了"流体-构造组合导入-岩性组合圈闭"的成矿过程,深化了矿体就位机制,完善了矿床成矿模式。以期为该区成矿预测与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第二段(Pt2l2)砂泥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及鹅头厂组(Pt2e)底部的炭质板岩中,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蚀变多因素控制,其中地层、岩性的控矿尤为明显,属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甘肃新金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忠 《矿产与地质》2010,24(3):204-209
新金厂金矿床含矿层位为下二叠统哲斯群下岩组火山岩段,主要岩性为玄武岩、英安岩。矿床中共有49条矿体,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透镜状;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金强氧化矿石。矿床控矿因素为构造、围岩、以及围岩蚀变,其中断裂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它控制了矿体的展布范围和具体特征。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矿源层的存在、相互配套的断裂控矿系统、发育良好的围岩蚀变,因而形成了具有较高工业价值的矿床。总结出找矿模式为:围岩(矿源层)+断裂+蚀变,指出了区带、矿区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伟兴 《广东地质》2004,19(1):30-36
叙述了粤东地区各期火山活动的地质特征,指出火山岩富含成矿元素,可给银多金属矿床带来成矿物质。依据矿床的成因-工业类型分类原则,将该区火山-次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床划分为两大类6亚类。并对各类矿床的赋矿围岩、控矿构造、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矿体形态产状、近矿围岩蚀变、矿石矿物组合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描述。阐述了控制矿田、矿床(体)的构造条件、以及火山作用的控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建明  程培生  李壮 《江苏地质》2023,47(3):249-25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湖北崇阳方山背斜南东翼为鄂南片区的金矿聚集区,金矿床多分布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层间破碎带中。小水金矿是该地发现的一处小型金矿,含矿岩性以硅化碎裂页岩夹白云岩、硅化白云岩夹页岩为主。总结该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震旦系陡山沱组构成了该区金矿床的初始矿源层,矿体受层间破碎带及其次级构造裂隙控制明显,陡山沱组第二岩性段含泥质白云岩、页岩特有的岩性组合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通过与我国典型卡林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小水金矿应属卡林型金矿,对方山地区金矿的成因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中部五指山背斜南东翼,是贵州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利用矿床勘探和开发的最新地质资料,从成矿背景、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相等方面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五指山背斜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区内与该背斜轴向近于平行的深断裂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构造破碎带和地层层间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空间,赋矿地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成矿元素高背景值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地层中的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为重要赋矿岩性,上部泥质白云岩(砂泥质层)+中部瘤状似瘤状白云岩或细-中晶白云岩+下上部泥质白云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关键,有利矿化富集的地段是洼地微相、滩丘微相和过渡微相的急变带,沉积微相变化营造了良好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2.
贵州普定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西北五指山铅锌矿集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已探明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250万t,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文章对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邻区及MVT矿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断控和层控特征明显。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矿型,主要金属矿物由闪锌矿和方铅矿组成。矿床形成受构造、层位及岩性、沉积岩相等因素的约束,构造是必要条件和主要控矿因素,灯影组和清虚洞组鲕状白云岩是有利赋矿层位和容矿岩性,局限-半局限的台地-泻湖相沉积为有利沉积岩相条件。成矿物质具有混合特征,其中成矿金属Pb、Zn等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而矿化剂C和S则分别来自赋矿海相碳酸盐岩及其内的蒸发膏岩。成矿流体属于与右江盆地演化有关的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矿体是富金属流体在早燕山期区域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卸载,与富硫流体混合的产物,成矿过程与MVT矿床相似。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有望推动区内找矿新突破,并为邻区铅锌成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张建新 《湖南地质》1993,12(2):86-88,97
同心锑矿床受断裂和地层岩性组合双重控制,赋矿层位五强溪组曾被认为是主要矿源层,实际上留茶坡组和小烟溪组可能才是主要矿源层。本文对含矿断裂、矿床特征及主要控矿因素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14.
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元法 《矿产与地质》1999,13(6):338-342
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分布于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段。研究分析铜官山、冬瓜山、天马山、新桥等矿区地质特征、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来源后,认为该类矿床属同生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5.
罗永恩 《地质找矿论丛》2009,24(1):56-61,72
广西大瑶山西侧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处在广西三级构造单元来宾凹陷和大瑶山隆起的结合部位,大瑶山背斜西翼。区内地层岩性组合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显示突出,蚀变及矿化较强。该区赋矿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同位素、包裹体的特征表明,铜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沉积-热卤水改造型,属于“层控矿床”范畴。  相似文献   

16.
西大明山银铅锌金钨铋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西大明山地区的地质背景及银矿床、铅锌矿床、钨铋矿床、银铅锌金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分析、总结和探讨了该区银铅锌金钨铋矿床的成矿规律,认为该区赋矿层位主要为寒武系,次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成矿物质来源于寒武系、下泥盆统岩层及深部岩浆岩,银铅锌等矿床导矿控矿主要为EW向、NE向断裂,EW向、NE向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容矿断裂,层控蚀变岩型钨铋矿受层位、岩性及褶皱构造控制明显,成矿与含钙层位关系密切,具多期成矿作用,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并提出该区银铅锌金钨铋矿成矿模式,指出银铅锌金钨铋矿的找矿方向,对该区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锡昆 《矿床地质》1987,6(4):43-52
龙门山铜矿为一赋存于月山岩体内部的矽卡岩矿床,由一个中等规模的透镜状矿体和多个小矿体群组成。成矿母岩属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闪长岩体,成矿围岩以中三叠统白云岩、膏盐层和下三叠统薄层灰岩为主。主要控矿构造有三种类型:①“舌状体”构造(主矿体控矿构造);②向斜构造(浅部围岩中顺层产出的小矿体控矿构造);③压扭性构造裂隙(岩体中小矿脉控矿构造)。矿床的成矿作用分为三期六阶段和两个亚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期的早硫化物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常见金属矿物共生组合有四组,代表了从氧化物阶段至表生期的成矿演化过程。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富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京希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京希金矿床位于博罗科努早古生代岛弧西段叶拉苏断陷中,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的第二岩性段,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火山角砾岩和硅化砂砾岩,矿床处于近NS向与NW向断裂的交汇锐角部位,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蚀变组合是高品位矿石的蚀变标志,近矿围岩中高岭石化、绢云母化普遍发育,岩石中富含Au、As、Sb、Hg,贫Cu、Pb、Zn等微量元素,成矿温度130~240℃,成矿深度0.67-0.70km,属浅成低湍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控矿构造体系及控矿构造型式,总结提出了构造控矿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历经了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等四期构造体系演化过程。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为区域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滇东“多”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区域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NE向毛坪左行压扭性断裂、SN向洛泽河左行扭性断裂为矿床一级构造;其派生的NE向猫猫山复式倒转背斜、NNW向左行扭张性断裂及NE向切层左行压扭性断裂,为矿床的二级构造; 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为矿床三级构造;低序次的节理裂隙为矿床的四级构造;斜冲走滑断裂-复式背斜组合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斜冲走滑-断褶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提出矿区深部勘查部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周俊朋  吴鹏  韩润生  郭忠林  王雷  龚红胜 《地质通报》2019,38(11):1899-1911
高家阱勘查区位于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北东侧,是矿山厂断裂NE向延伸的有利成矿地段。在1∶5000构造地质填图基础上,结合典型构造面力学性质分析,认为高家阱勘查区受NE向矿山厂背斜、矿山厂断裂控制,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印支晚期,在NW—SE向应力持续作用下,形成NE向牵引褶皱,构成高家阱控岩控矿构造格架——逆冲推覆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通过蚀变指数计算,提取肉红色粗晶白云岩、米黄色粗晶白云岩、灰白色粗晶白云岩蚀变信息,划定3个强蚀变地段。通过构造地球化学因子分析,绘制Pb-Zn-Cd-Ag、As-Sb-Hg元素组合异常图,提取异常信息并圈定4个主要异常区。除石炭系外,异常还分布在震旦系、泥盆系,具多层位找矿潜力。综合控矿构造-矿化蚀变-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组合,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