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针对自然资源监测疑似违法图斑审查工作中存在的浏览记录不便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开发了桌面软件。文中介绍了此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并在自然资源疑似违法行为动态监测项目中展开应用,系统有效提高了审查工作的效率,有助于自然资源动态监测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王权  尤淑撑 《测绘学报》2022,51(4):534-543
我国陆地卫星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生态修复及全球变化研究等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其相关地表参数指标动态变化信息的需求,基于当前我国陆地卫星观测能力,设计了全球宏观尺度监测及我国陆域范围季度监测、重点区域月度监测及应急事件即时响应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框架;针对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监测生产线智能流转与可插拔模块调度控制、遥感影像样本知识库构建、复杂场景自然资源变化自动提取、自然资源特定目标自动提取和自然资源变化图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解决方案,构建了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技术流程,实现了我国陆域范围自然资源全要素季度监测、重点区域高频次精准监测、特定目标即时监测能力,并在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和地表水变化等监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监测大多基于遥感影像开展,无法有效发现建筑物加建、加盖等情况,利用影像密集匹配点云提取建筑物三维变化是“两违”精准监测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贵港市“两违”监测工作为例,以无人机影像密集匹配点云为基础数据,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自动提取建筑物点云,并检测不同时相建筑物点云的变化,经叠加审批、规划等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快速提取出疑似“两违”图斑并开展监测。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愈演愈烈,制止“两违”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直以来,“两违”执法程序烦琐,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利用遥感(R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违法现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构建“两违”执法管理平台,能准确快速地定位“两违”图斑并指导现场执法巡查。本文以石狮市为例,研究了3S(RS、GIS、GPS,遥感(Rern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在“两违”执法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3S”技术可以全面及时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极大地提高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监测过程中的标准规范不统一、平台多源、数据共享交换难以及分析结果冲突等问题,迫切需要搭建一套自然资源综合监测平台,实现自然资源精细化、动态化以及智能化监测管理。本文利用GIS、GPS、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结合当前流行的微服务架构,梳理了自然资源从调查、规划实施、开发利用到保护修复的全周期监测体系,构建了自然资源监测大数据库,开发了自然资源综合监测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6.
强化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自然资源数据体量庞大、多源异构、关系错综复杂的特点,笔者基于数据血缘分析技术研究面向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探索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标准规范理论,构建自然资源数据之间的血缘关系,利用熵减分析方法向上追溯,对数据字段进行标签化,从而跟踪数据演绎轨迹,试图反映自然资源从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到治理修复的整个过程,为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围绕自然资源背景下建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确权登记、空间规划和督查监管"四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需求,探讨了地理信息全流程服务的技术体系。从地理信息"人"的特征出发,结合自然资源管理所需的系统观和综合性要求,基于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融合发展的科技供求关系分析,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进行技术重构,建立了调查监测、数据集成、分析评价、模拟预测全流程的技术体系;并提出了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的5个方向: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核心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体系、以遥感研发和应用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监测技术体系、以"人"为中心的空间数据集成技术体系、具有"人、事、时、空"多维度"身份"的"人地关系"分析技术体系和以"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为目标的模拟预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润达  何民华 《北京测绘》2022,(9):1198-1204
为实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管理,提出了构建一套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本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移动互联、高精度定位以及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优化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流程,构建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一张图”数据库,搭建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成果展示、查询和统计,违法案件全周期管理、执法监察全流程管理以及移动巡查执法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执法监察工作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科学化、智慧化严控新增违法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新增违法建设类型多样、隐蔽性强、管理交叉、多头执法等难点,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耦合FPN与Mask-RNN多任务的建筑物边界提取算法,构建了“建设行为监测—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协同分派治理”的新增违法建设全链条管理框架,提升了高空视角下违法建设的精准发现、动态管理能力,为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督察工作中,为确定目标区域是否存在土地利用违法行为,需要利用ArcGIS软件对目标区域和地类图斑数据进行空间计算、汇总统计等套合工作,为督察工作实施提供数据支撑。目前,人工套合存在制作成本高、工作量大、准确性低、数据命名存储格式不一致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Python实现了地类图斑自动套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自动完成目标区域与地类图斑的空间计算、字段计算、Excel导出,以及生成数据透视表等工作,极大地减小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缩短了督察工作的数据准备时间,对提高自然资源督察工作的效率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如何对耕地现状进行精细化监测,是当下耕地保护和监管所面临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研究耕地现状动态监测技术体系,探索建立耕地现状动态监测技术流程、数据库标准、耕地现状分类系统、解译标志、地物最小采集标准和动态监测更新机制,并对耕地现状破坏程度进行分析以及对监测结果精度进行验证,提出了建立基于遥感的耕地现状动态监测技术理论和方法,为实现耕地动态监测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超  陶旸  赫春晓 《测绘通报》2023,(3):155-159
建设“一张底图”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前提。本文基于国土三调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一张底图”建设的流程:对两套数据进行联合相交后,得到了兼顾两者图形与属性的融合数据;针对面积不足100 m^(2)和介于100~400 m^(2)的碎小图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融合方法;最后人工核查与处理细长图斑及剩余碎小图斑。试验表明,本文的融合方法能够消除碎小图斑,形成以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兼顾森林资源专项属性的底图数据,为后续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大数据助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治理、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逐渐成为新趋势。自然资源部门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的“大管家”,管理着大量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数据,特别是绝大部分与空间相关的矢量数据。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收集、整理、挖掘和应用上述数据的能力,直接反映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在信息化充分发展的时代,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的高效管理及有效利用,建立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是规划和自然资源从业人员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信息化和数据处理工作经历,从机制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对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践对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的相关探索进行阐述,为实施数据治理推进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及环境的监测是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前提,现有技术手段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基于北斗的土地及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了高点视频综合监测站,利用基于北斗的多系统融合技术建立空间基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识别土地环境违法目标,利用单目摄影测量技术对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后,与国土规划审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排除大量虚警,实现违法行为的准确预警。在耕地违法占地、疑似大棚房、环境生物质禁烧、违法建筑等方面为执法巡查提供全天候实时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图斑外业核查后获取的信息进行数据管理的工作流程,设计了基于GIS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实现核查图斑内各地类面积查询和统计,确定遥感监测图斑的变更范围、建设用地违法占用耕地比例统计等功能,并自动输出报表,可提高图斑核查信息内业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地表覆盖数据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成果之一,与国土调查地类图斑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地表覆盖数据与第三次国土调查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分类映射体系,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自然资源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监测评价的核心内容。自然资源治理从单一要素治理向综合要素治理转型,水资源监测需要从系统化视角切入。基于此,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一湖两海”水域为案例区,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us-response,DPSR)模型构建了一种综合水域动态监测体系,形成了水域动态监测框架与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专题地图可视化技术对案例区水量、水温、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和专题图表达,为“一湖两海”水域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得到了有效推进,学理的认知和技术的创新在具体实践中得到检验。为继续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亟需厘清自然资源概念并明确其分类,遵循落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统一”原则,整体驱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从而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赋能与升维。该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兼顾技术逻辑引领同时契合行政逻辑,提出自然资源的“六态”和“+”与被“+”的“四XUN(寻/询/巡/循)模式”;提炼一种普适性的思想方法,不但可以指导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硕  王晨阳  陈常松 《测绘通报》2020,(11):151-154
着眼于突破传统排查隐患点技术手段的局限,为增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促进地质工作与测绘工作的协作共进,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分析了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基础和技术优势,据此提出测绘业务与地质灾害监测业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多源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和建立国家—省—市县相互协作、衔接配套的地质灾害分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现途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大数据和监测技术,面向自然资源地表变化情况,探索构建了服务于自然资源监管的遥感监测体系,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