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图的历史源远流长,大约在距今1—1.5万年间就出现了早期人类在松软的泥土或沙土地上用线划或简单符号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图。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在陶片上绘制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山岳、水体和其它地理要素。这幅绘制在陶片上的地图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地图之一。地图制作的历史,不仅描述了人类认识环境的追求,而且反映了人们的观点、信仰和各个历史时  相似文献   

2.
<正>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近年来,我国地图市场繁荣发展,地图文化花开满园,在神州大地绽放异彩。2014年在青岛,2015年在南昌,2016年在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举办三届地图文化大会,地图文化的深厚底蕴、创新理念和斐然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在全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展现出测绘地理信息的独特魅力。地图和人类文明一样由来已久。古希腊的荷马地图、古巴比伦地图、长沙马王堆汉  相似文献   

3.
《地图》1994,(3)
形形色色的地图现存最早世界地图如今残存于世的最古老的世界地图是公元前6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人画在粘土板上的地图.它描绘了一个以巴比伦市为中心、周围被大海所包围的圆盘状的世界。我国考古所见最早地图1986年夏甘肃出土的天水“放马滩地图”,绘制于公元...  相似文献   

4.
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了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 地图文化作为一种科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历史、地图哲学、地图产业等密切相关,对探讨地图演化规律,推动地图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研究地图文化的目的.地图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是以文化视野诠释地图,用地图解读文化.  相似文献   

5.
试论旅游地图的特点及基本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逢珍 《地图》1998,(3):12-15
随着旅游的产生,旅游地图应运而生,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达,现代旅游地图繁花似锦。我国旅游地图的历史可追溯到夏朝的“九鼎图”。世界最古老的巴比伦地图,则可看作城市旅游地图的雏形。现代旅游地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异军突起的新图种。我国现代旅游地图的兴旺发达则是近20年的现象。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日趋完善,旅游经济迅速发展,被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的旅游业迅速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地图的研究、设计和编制出版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编制出版了…  相似文献   

6.
地图与文化是相伴而生的.更有意思的是,地图作为一种比对的对象,在对文化定义的描述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指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地图与文化相伴而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在《左传》中已有关于夏代《九鼎图》的记述。我国迄今最早的实物地图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这些绘制在松木板上的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由此可见,地图除表达地理知识和空间信息以外,还能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地图不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当前,人们对地图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地图不仅深深  相似文献   

8.
1 地图和文化的关系 《测绘科学》:何谓地图文化? 王家耀:先从地图和文化的定义说起.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地图具有国际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地图对人类社会的极其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什么是文化?很难说清楚!西方学者罗威勒(A·Lawrence lourll)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以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界定它的含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到手里一样;当着我们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朱怀汝  李华 《河南测绘》2006,(3):18-18,21
一、前言 地图,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外出公务或旅游的必备工具,其应用已从最基本的地名、路线查询发展到地图分析和处理。产品也从单一的纸质产品发展到今天的纸质与电子产品并存。随着社会各方面对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图市场出现了繁荣和发展,各种问题也不断产生,其产品质量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根据从事地图检查工作的经验,谈谈公开地图质量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炳贵 《地图》1999,(1):39-43
地图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人类智慧结晶的知识、行为和物质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地图,凝结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创造精神、审美意识;同时,地图作为人类用图形方式表达对世界认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手段、文化工具,它对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地图文化发展历程掠影地图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是与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猿揖别,人类便开…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是人们认识世界、实践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具、是政府实践科学决策与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甘肃省各地经济发展加快,对外交往频繁,人们需要全面、系统、直观、准确地了解目标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各地在决策管理、地方建设、对外交流中也急需一套便利有效的地图工具.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处在个网络下载非常方便和普及的时代,因此,有人担心实体书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有人预言CD这种载体会彻底消失.事实上,人们最应该担心的恐怕是传统的地图.如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国度假时,已经不会再带着纸质地图用以认路了,他们只要掏出手机轻轻点几下,就可以获得任何信息.习惯于只携带移动电话出行的年轻旅行者正在使传统的地图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前客观科学的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而过去,地图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手工绘制作品,且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因为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图表现出来的内容会千差万别.如今,人们加诸地图的主观性正在逐渐消失,人类随之失去的,也是地图蕴含着的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3.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07,(1):1-1
从地图制图专业毕业的那天起,一直有个理想——让地图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元素。这在当时近乎是妄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资讯的发展,这个理想离我越来越近了。人们一直传统地认为地图是具象的,是地表事物的反映,其实,从古至今,地图都不仅是具象,而且是形而上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时空交错、所有的地域交汇,都是地图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变革的,还是沉积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无论是文化的,还是情感的,无不可以用地图语言来诠释那些具象所表达不了的东西。于是,在传统的地图概念之上,赋予了地图更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4.
漫说古地图     
古地图主要是按照政治史的划分,指清朝灭亡之前的地图,是当时人绘制的"当代"地图,属于文物或准文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被时间尘封的早期地图 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古地图的出土和发现让我们可以亲眼鉴证其发展的真实轨迹.《兆域图》1983年出土于河北省,是中国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地图(距今约2400多年),早于古罗马帝国最早的地图6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地图可综合反映地理信息、人文信息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自然变迁、社会发展、政区变化、城市化进程等丰富的内容。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地图及其功能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地图收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地图作为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它是与人类历史共同前进的。我国古代“图书”一词的“图”就是指“地图”或“舆图”。古人做学问 ,提倡“左图右史” ,也就是地图与文字资料相互参正 ,便于理解。近年的地图收藏热正是地图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明证。但要搞好地图收藏 ,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包括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图,21世纪测绘业的支柱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高俊 《测绘通报》1999,(10):2-6
一、地图 地图是地表的模拟图像,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种文明和文化,它是人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结果,也是再认识的工具.只要这种认识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那么地图的发展也就一次比一次深化、优化而无止境,地图的形式和内容也因技术与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更新.  相似文献   

17.
地图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以其直观性、一览性、可量测性等特征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发展,地图的载体、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频作为一种实时性强、场景还原度高的多媒体数据集,是多方位、实时感知现实世界方式,也是对客观环境最真实、直观的表达形式之一,为地图的动态表达提供了可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摄像头位姿及其内参数构建动态地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制作及常用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强 《地图》1997,(1):36-38
一、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发展现状地理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产、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和周围的环境打交道。据《计算机世界》报道,目前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商业数据库中,80%的信息与地理空间定位有关。最近.Microsoft公司与Mapinfo公司合作.准备在它的Office系列软件中加入地图制图和分析功能,使每个人都能象使用字处理软件那样方便地利用地理信息。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作为地理信息最直观、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的地图,在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中随处可见,包括教材、参考书、地图和导游、…  相似文献   

19.
印度测绘的历史是伴随印度文明本身发展的历史。从古印度地图,到现代空间技术的使用,古印度在地图生产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图生产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上,古印度地图和具有对称性的古代建筑就是最好的证明。古印度和现代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都对测绘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767年,印度最高制图机构印度测量局(Survey of India(SOI))的建立是印度次大陆测绘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印度国域涵盖不同的地形,从喜玛拉雅雪峰到恒河平原,从印度东北部茂密的雨林到拉贾斯坦邦沙漠,绘制古印度地图这个挑战性的工作由印度测量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质性谈判的完成,我国"人世”可以说尘埃落定.根据中美贸易双边协定,我国将逐步放开文化市场,允许外国文化资本、文化服务进入.地图是文化产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不少人士认为,中国地图市场放开,将会导致地图出版业与国外同行恶性竞争,由于资金、体制、经验等远不能和财大气粗的国外同行相比,因此断言,中国地图出版将陷入困境.其实,这样比较是肤浅的,这种担忧也是多余的.恰恰相反,这不仅不会使我国地图出版陷入困境,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