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国家图书馆(下文简称“国图”)是我国馆藏地图最为宏富的公藏机构.自国图的前身—一京师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地图一直是其重要的收藏对象.国图百余年的积淀,蕴藏了丰富的地图文化.2014年9月,位于国图总馆南区的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咫尺天下”的地图展,展出了国图馆藏地图中的部分珍藏,在公众面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董正泉 《地图》1999,(1):52-52
一股地图收藏的热潮在浙江掀起,这是笔者参加1998年11月底在杭州举办的一次地图交流会的切身体会。近几年来,浙江省的民间地图收藏活动不断升温,好戏连连。去年4月在杭州举办了全国首次民间地图收藏展览,一大批地图爱好者为找图、换图、藏图、评图、用图而孜孜不倦,潜心求索。他们编印内部小刊以地图天地》双月刊),定期(二月一次)举行交流研讨鉴赏活动,经常利用各种机会采集地图,吸引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不同时期的地图来杭州“落户”。目前,杭州的地图收藏爱好者有百余人,而且还辐射到了宁波、温州、台州、绍兴、金华、嘉兴、…  相似文献   

3.
世纪期盼台湾回归--古地图诉说的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川 《地图》2000,(1):42-45
作为台联成员的地图收藏爱好者,更多一份对祖国宝岛的眷恋.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在全国各地收藏到不少与台湾有关的古地图.地图,顾名思义是地理图本,但中国、台湾数百年的古地图串连在一起又成为述说几个世纪来我国不断受到列强鲸吞、不断抗争的民族斗争史.  相似文献   

4.
《地图》2003,(1)
以“域外经纬——外国地图展示”为主题的浙江省第三届民间地图收藏展览,于2002年10月26日在杭州市收藏品市场举行,这是继1997年第一届,1999年第二届展览后,由浙江省收藏协会地图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又一次地图收藏盛会。  相似文献   

5.
《地图》1996,(4)
国外古地图身价不菲当今,在国外尤其是欧洲,人们开始意识到那些雕刻精致、制作漂亮的古代手绘地图的收藏阶值,认为它们和古画一样值钱。在伦敦的地图交易市场上,按地图的制作年代与珍稀程度.一张18世纪的地图售阶500美元,17世纪的地图开价近1000美元,一...  相似文献   

6.
潘晟 《地图》2019,(4):134-137
旅游纪念品地图,不仅是一项有文化意义的地图收藏和旅游收藏专题,而且它所附带的时代色彩与地理要素记录,也有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精神生活与旅游地理和历史地理研究,都具有参考利用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拂来,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游客在游览大好河山、观赏风景名胜、领略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喜欢搜集有意义的纪念品,作为“到此一游”的凭证与念想。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地图》2002,(4)
1981年,我上大一时,一次偶然到新华书店购书的机会,买了一本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国地图册》,从此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一名收藏有各类地图及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8.
陈中仁 《地图》1999,(1):51-51
地图作为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正逐步获得人们的认同。地图以其信息容量大、现势性强、实用方便,已广泛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中。“一图在手,走遍天下”。地图本身又是记录历史,反映政区变迁、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旅游等信息的载体,于是地图就有了收藏的意义。收藏地图,就是收藏一份历史。地图收藏正在全国兴起,已在收藏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地图品目繁多,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图的应用和更新也势必更加广泛和迅速,地图的数量和种类会越来越多。从收藏角度说,追求大而全是收藏…  相似文献   

9.
《地图》1989,(2)
中国地图出版事业的兴起,始于19世纪下半叶。时值倡导洋务,推行新法,办学堂,学文化,国人了解国內形势和世界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一些知名学者考察国外地图编制技术,引进地图资料,公开编印出版地图,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的传统。19世纪中叶,胡林翼主编的《大清一统舆图》,  相似文献   

10.
王红旗 《地图》2000,(2):45-48
1985年,一个美国人在旧货摊上花3美元买下一张旧地图,4年后,有人愿意用1 000万美元买下这张旧地图,因为它忠实地反映出1676年的巴黎市区面貌.其实,中国也有许多极其珍贵的古旧地图,它们大多被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收藏,也有一部分至今仍存留在民间;当然还有更多的古旧地图则早已失传,它们或毁于天灾人祸,或至今仍被秘藏在什么地方.事实上,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开始绘制地图,并创造出许多相当先进或实用的测绘技术,曾经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流传下来许多古地图,以及有关它们的记载和故事.  相似文献   

11.
地图聊天室     
《地图》2003,(1)
沈农夫: 我看到2002年4月9日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自1976年在芝加哥成立了第一个地图协会以来,美国已经出现了12家类似的地图协会,每家会员都在200人以上。大家每隔几个月就聚会一次,商讨展览事宜或者举办讲座。例如数年前成立的一家公路地图收藏协会的500多名成员,每年在芝加哥碰头一次,互相交流信息和交换地图。 (通讯地址:223225 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博里紫荆路6号)  相似文献   

12.
地图可综合反映地理信息、人文信息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自然变迁、社会发展、政区变化、城市化进程等丰富的内容。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地图及其功能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地图收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地图作为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它是与人类历史共同前进的。我国古代“图书”一词的“图”就是指“地图”或“舆图”。古人做学问 ,提倡“左图右史” ,也就是地图与文字资料相互参正 ,便于理解。近年的地图收藏热正是地图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明证。但要搞好地图收藏 ,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包括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3.
鲍国强 《地图》2006,(3):108-111
近年来,地图收藏市场日渐升温,地图价格不断上涨,在拍卖会中屡屡成为热点。随着地图收藏前景的看好,民间的地图收藏家也越来越多。然而,很多收藏家在地图收藏中,往往被地图的版本情况所困扰。本文即以《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版本解析,意在给广大地图爱好者和收藏家做一个参照,帮助大家了解地图版本解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高武 《地图》2000,(2):30
我家与杭州相距千里,以前与浙江省收藏协会地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浙图会")的朋友素昧平生,因地图收藏使我们相交亦不足两年,但一提到"她",一种亲近感便跃然心际,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做图作为人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最重要的工具,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地图(集)又是一种具有艺术性、欣赏性、可读性的作品,并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个方面一个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因此具有收藏价值。目前,一股地图收藏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地图收藏爱好者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本文发表的几位地图收藏爱好者的呼声,很值得有关单位和部门一阅,作为《地图》杂志的编辑工作者,我们将积极支持,尽力加以引导,促进更多的人参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图出版事业的…  相似文献   

16.
牟子谦 《地图》2005,(1):48-48
2004年4月,沈阳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了“中国民间个人收藏”系列丛书。丛书中有一本关于民间地图收藏的《老地图》。  相似文献   

17.
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这是人们生活的常理,刘桂兵却把打工挣的钱用在了购买收藏地图上.14年来他收集地图乐此不疲,并且与东莞图书馆常平分馆共同筹建了我国首个乡镇级地图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也许,跟专业的地图收藏大家相比,我的地图收藏不值一提;再同那些真材实料的大幅地图相比,我的收藏更显得是微不足道。可我还是执著地喜欢着它,喜欢寻觅它时的奔忙,喜欢找到它时的欣喜若狂,更喜欢它华丽下的内涵……它就是我的最爱——地图邮票,一种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的微型地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编辑史虽然源远流长,编辑学却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地图编辑学和编辑史是编辑学之下的二级学科,而中国地图编辑史可视作地图编辑学和编辑史之下的三级交叉学科,是编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家住山东潍坊城区的刘先生收藏了一幅1917年(民国六年)手绘的“潍县新舆图”。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0月29日,记者看到了该手绘地图。地图上除了标有湖、山、村、河、铁道等信息之外。还详细标有古树、古城、古迹、军营、电线、桥梁、炭井等。刘先生表示。这张地图不仅记录详细,其背后还包含着很多故事,几经周折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