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声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在纵向上尺度差异较大,因此实现二者的尺度匹配是声测井资料标定地震资料的前提。针对常规井震资料尺度匹配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声测井数据局部信息的缺点,在深时转换前采用最小速度差以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声测井数据进行精细分层处理:首先采用变时窗的中值滤波对声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降低噪声的影响;然后根据最小速度差以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声测井资料进行分层,分层参数最小速度差由目的层的具体情况决定,最小厚度则由地震采样间隔以及最小单层双程旅行时决定;最后把分层后的声测井曲线进行深时转换,并按地震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对实际的声测井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在保留声测井数据的局部信息上具有一定优势,为提高井震标定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VC++平台下,通过对自然伽玛测井数据和分层解释法中反褶积计算方法的分析,编程实现了自然伽玛测井数据曲线的自动绘制。并且,通过图形化操作可以对地质特征参数实现自动计算,进一步对自然伽玛测井数据进行反褶积法计算,最终获得单元层的铀含量,实现自然伽玛测井分层解释。通过应用程序对测井模型数据的处理表明,采用图形化求取特征参数,可以极大地降低特征参数获取的难度。程序计算的单元层含量与实际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只要采用合适的计算长度,其计算误差就可控制在2%以内,并且可以很好地区分测井模型中10 cm的夹层,同时说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特征参数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常规相邻道频散曲线计算方法通常采用等频率间隔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其低频段频点采样间隔相对过大,导致深层信息成像能力较差。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们对相邻道频散曲线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瑞雷波记录进行频谱分析,确定计算频散曲线的频率区间,对频率区间按对数值等分,得到一系列变频率间隔的频率点,使高频到低频频点采样间隔逐渐变小,减小低频段的频率采样间隔,提高了瞬态瑞雷波法对低频段、深层结构的成像能力。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采样定理与沉积速率确定旋回分析最佳采样间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回地层学方法近年来被成功应用于年代确定及重大地质事件天文影响因素的判别.采样是旋回分析中最重要的一步, 目前大多使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替代性指标, 采样频率过高, 会大大增加测量和计算的工作量, 同时也会增加随机干扰或其他非气候因素的干扰; 采样频率过低, 可能识别不出其中所包含的米兰柯维奇旋回成分.为确定一个最佳的采样间隔, 通过对80~100 Ma理论日照量曲线及两个实测剖面3种采样间隔(密集采样间隔与约等于一个岁差周期沉积厚度四分之一和一半的采样间隔)数据分别进行谱估计并比较谱估计结果.发现在满足采样定理的前提下, 以一个岁差周期沉积厚度的约一半作为采样间隔, 既可以分析出全部的米兰柯维奇旋回信号, 又具有最少的工作量, 是旋回分析的最佳采样间隔.实际采样中需根据平均沉积速率来确定这个最佳采样间隔.   相似文献   

5.
决策树方法在遥感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赜  白志强  樊光明  施彬 《地球科学》2004,29(6):753-758
决策树理论在遥感分类中, 分类准确、高效.依据其理论方法, 对青海省民和地区的遥感数据———ETM +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进行了分类, 选用的ETM +数据为1999年10月份数据, 数字高程(DEM) 数据来自于1:2 5万民和幅地形图, 数据格式为MapInfo通用格式MIF, 数据进行了坐标转换(地理坐标), 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 从等高线中提取数字高程.对遥感数据进行地形及光照矫正, 计算植被因子及缨帽变换的3个分量, 同其他5个遥感波段结合形成原始分类图层, 同时确定目标分类结果.原始数据的采样基于目视, 首先采用不同的彩色合成方案突出不同的目标地物, 交互式进行采样, 使用IDL语言编制程序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地物数字信息, 使用Clementine7.2对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10 %的采样数据验证模型准确率, 其余数据用来推算模型, 对数据进行10次迭代, 同时给予75 %的剪枝, 得到区分不同地物(如红层、黄土等) 的最合适图层(band 1 & band 3)和具体数值, 形成决策树模型, 将决策树模型导入Envi4.0中, 对原始数据(9个图层) 进行计算形成初步分类结果图, 对初步分类结果图进行一定的碎片合并, 最终形成分类结果图.该图同1:2 5万地质图进行对比确认分类的效果, 同传统分类图比较确认决策树分类方法优于传统分类.另外来自于决策树所提取的信息, 有利于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岩石结构面形貌特征直接影响其宏细观剪切破坏特征和剪切强度,因此,清楚地认识在不同点云数据采样间隔下结构面形貌特征和各向异性特征的统计参数稳定性,对于定量认识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并建立合理的抗剪强度准则十分重要。为此,借助三维白光面扫描系统对3组不同粗糙度的岩石结构面进行测量,并根据稀疏点云数据密度的原理得到其15种采样间隔的点云数据;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2D统计参数坡度均方根Z_2、粗糙度指数R_p和θ_(max)~*/(C+1)_(2D)以及其所对应的3D坡度均方根Z_(2s)、3D粗糙度指数R_s和3D统计参数θ_(max)~*/(C+1)_(3D)随采样间隔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上述统计参数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而减小,且衰减幅度逐渐增大,并与采样间隔存在二次多项式的拟合关系;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采样间隔下结构面的各向异性特征也具有间隔效应。为定量描述这种结构面各向异性特征的采样间隔效应,利用所构造的无量纲参数结构面各向异性系数DAC和各向异性特征参数K_α对其度量,结果表明,结构面的各向异性与间隔效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最后,综合岩石自然结构面分析形貌特征参数和各向异性特征参数的稳定性,在采样间隔取为0.1~0.5 mm之间表现较好的稳定性,其参数值偏差不大于3%,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岩石自然结构面三维扫描的采样间隔可取为0.5 mm。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质异常分析理论的复杂系数(C值)和组合熵(H值)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际探测的测井数据(如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和视电阻率等数据)进行新方法探索式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区分油气层中的含油和含水的差异程度。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井地质异常九地质意义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实际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震数据中煤层反射波具有能量强的特征,使邻近地层的反射被煤层反射所掩盖,导致邻近层难以成像,岩性解释工作存在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驱动的煤层强反射能量衰减方法。利用测井数据和煤矿井下钻孔实测的煤厚数据与煤层反射振幅绘制交会图,拟合振幅与厚度的关系式,构建数字模型并模拟煤层反射,在振幅残差阈值的控制下迭代求取全区煤层厚度,使用求取的模型煤层反射数据对实际数据中的煤层振幅进行衰减。通过模型试算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某煤矿地震数据中3-1号煤层反射压制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对实际数据中的煤层反射压制效果良好,煤层附近的弱反射层成像质量得到提升,为岩性解释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成像测井由于分辨率高、信息量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采样密度相当高,在深度校正数据预处理中,当与常规测井数据进行分辨率匹配时带来了困难,通常的插值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快速且精度较高的阿克玛(Akima)光滑等距插值方法,对常规测井自然伽马(GR)曲线进行插值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成像测井带测GR曲线的深度偏移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地进行测井数据分辨率匹配及有效地校正成像测井曲线的深度误差,为进一步提高成像测井图像解释的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b值作为地震预报与危险性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非线性混合模型对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开展地震震级-频数分布拟合,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b值对地震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文章首先以中国26个地震带为研究区,收集1920—2019年的4.7级以上地震数据为完整地震目录,分别通过非线性混合模型与传统G-R模型进行拟合,并对比其效果;进一步以西藏地区为具体试验区,选择1920—2019年的地震目录数据,以10年为间隔,将非线性混合模型应用于西藏地区地震震级-频数模型的拟合。其次,利用矩震级与地震矩转换公式计算出非线性混合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最后,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b值出现低值时,对应时间段前后有地震发生,b值较低时,发生的地震震级大、频次底;b值相对较高时,地震震级小、频次高。将非线性混合模型应用到中国及邻区完整地震数据中,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克服了传统模型方法对高震级和地震数据分析中的局限性,合理分析计算b值,进而增强对地震目录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通过岩、煤层综合对比可以研究地质构造、了解沉积关系、掌握岩层厚度及结构变化等信息。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岩层综合对比,应首先了解勘查区的地质资料,在此基础上制作地层信息与测井响应相对应的标准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柱状剖面图。并以勘查实例,介绍了测井曲线进行岩、煤层综合对比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2.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测井资料作为钻探资料的补充和验证,已成为煤田地质勘探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较之数字测井以前.伪造测井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测井曲线是鉴别地质资料可靠程度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流行的部分数字测井系统存在着严重缺陷,伪造测井曲线易如反掌,致使极少数煤田地质勘查队伍出现伪造测井曲线的现象,导致煤田地质勘查资料严重失实。伪造测井曲线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依靠软件对部分测井数据进行复制,伪造的测进曲线有三种特征:重复性、矛盾性和不协调性,该特征是识别伪造曲线的主要标志。在实际工作中,可先查看测井记录是否为明码记录。然后再依据伪造测井曲线特征对测井资料进行识别,必要时可索取原始测井记录曲线予以核对。  相似文献   

13.
杭东普查区煤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但由于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煤层层数多、厚度、间距变化大,沉积岩相变化快、大范围内缺乏稳定的对比标志层,因此煤岩层对比是本区勘查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比杭东普查区与邻区200余孔的测井资料,分析煤岩层在各种测井曲线的异常特征与异常组合规律,确定了对煤岩层对比有重大意义的标志层,如延长组与上覆延安组的典型视电阻率异常分界;延安组在高视电阻率曲线上的“树杆”状凸起特征;安定组视电阻率曲线近直线的低值形态;4-1煤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呈现出的“斜坡”状或“刀”状高异常,以及在自然伽玛曲线上的“凹坑”特征;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的高伽马异常,等等。这些典型特征保证了该区煤岩层对比可靠性,为提交优质地质勘查报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测井资料对页岩气进行评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页岩的识别,即利用页岩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响应特征,确定页岩层的位置与厚度;二是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气的重要参数,利用Δlg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计算页岩层的有机碳(TOC)含量。实例表明利用测井方法并结合地球化学实验资料,可以对页岩气进行有效评价及预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柴北缘油页岩物性特征,并找出煤田测井方法对油页岩解释原则及方法,为研究区内钻孔中煤系地层的沉积环境提供依据。其方法是通过对比分析钻孔中油页岩层位与其他岩层异常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的差异,以此总结油页岩独有的特征形态,从而对油页岩赋存状态做出定性解释。另外对比油页岩与泥岩测井资料发现,二者的测井曲线虽有相似的响应特征,但仍可利用长源距伽马伽马、自然伽马、视电阻率、视密度等测井参数值及变化幅度的差异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6.
断层在地质剖面上的表现是使地层厚度和层间距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受正断层的影响会使地层缺失,从而导致地层的层间距(或厚度)减小;而受逆断层的影响则会造成地层重复,使层间距(或厚度)变大。因此通过研究相邻钻孔之间测片曲线存横向和纵向的形态变化规律,根据标志层的缺失与重复进而对断层位置、性质、断距大小作出准确判断。而确定断层存在的关键是要找准标志层,标志层的准确性代表了成果的可靠性。实例表明,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如视电阻率、散射伽马伽马和自然伽马曲线在煤、岩层对比中的响应规律,可识别出反映局部地段地层的沉积规律及特征,并依据其特殊标志准确的划定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17.
在贫煤地区,煤炭资源赋存差异较大,纳入资源量计算的煤层厚度也较低,个别地区甚至降到0.30m。目前煤层定厚解释常用视电阻率曲线和伽马伽马曲线。煤层顶底板在视电阻率曲线的解释点是"根部拐点",因此人为误差较小;而伽马伽马曲线的解释点是煤层密度和煤层顶底板密度的二维函数,变化较大。根据伽马伽马测井曲线的对称性原理,提出利用平均密度法确定煤层定厚点,即用煤层伽马伽马曲线幅值分别与顶、底板围岩的伽马伽马曲线幅值相乘后再开方的方法获得煤层定厚顶、底板解释点的伽马伽马幅值。该方法既提高了伽马伽马曲线煤层定厚解释精度,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以往钻孔及其测井资料,对鸳鸯湖矿区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类型进行了划分:即垂向正层序湖泊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与反层序的三角洲前缘相、湖湾相沉积。前者表现为浅湖泊三角洲的推进,后者表现为浅湖泊三角洲的废弃。其中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类型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沉积组合,决口扇泛滥平原沉积组合,以及泥炭、沼泽沉积组合;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类型包括河口坝沉积(近端坝、远端坝)、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沉积。通过对比各种沉积组合在自然伽马、视电阻率等测井曲线形态上的反映特征,指出测井曲线异常形态能够反映本区的沉积旋回,并以此总结出了鸳鸯湖矿区的成煤环境、沉积旋回的划分及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9.
测井方法在青海木里煤田冻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冻土的电阻率为非冻土的3倍,常规测井参数可用于冻土层的综合解释,而井温曲线的"U"字型与"L"字型不但可以划分不同性质的冻土层,而且能够准确的解释其冻土厚度。通过分析聚乎更、江仓、热水三个矿区的30个测温孔,发现其井田北部和南部区域,多年冻土层均有增厚的趋势,底界从北到南逐渐加深。对江仓矿区的长期观测及矿井开拓,验证了多年冻土层的总体变化范围与所获测井成果基本一致。根据对木里煤田冻土的研究,发现测井解释的多年冻土层厚度一般小于其真厚度,而季节性冻土层的解释厚度要大于其真实厚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平山湖地区11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了该区含煤岩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及其在视电阻率、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测井方法,如各种测井参数的数据计算方法与曲线处理技巧,为该类地区使用TYSC-3Q测井仪器进行测井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该地区煤层具有中高阻、低密度、低放射性、高时差、弱自然电位的物性特征,以多个实例介绍了煤层在不同测井参数曲线上的识别方法及定量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