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是在历年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河南平原第四系储运地下水具体特点的分析研究,划分出浅、深两个地下水系统6个亚系统和16个亚系统段。为正确认识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形成过程和计算区的划分开辟了新的途径.提高了地下水资源的计算精度.揭示出用科学的方法加速地下水的循环交替作用,控制过理输入、输出.进行咸水改造.更新调济水资源.达到综合治理自然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家水利部正式将河南省确定为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惟一省级试点,计划用数年时间,投资34.4亿元,对河南省的地下水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这一举措,对促进河南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据河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省水资源极为短缺,全省水资源总量只有41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7%。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405立方米,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地下水是河南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是河南省水资源最贫乏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数的一半,水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分析,针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解决全市供需矛盾的主要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区内调剂和外流域调水等。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在工农业和居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采不平衡,但通过科学调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焉耆盆地水资源形成与分布的基础上,论述了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水资源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平原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开发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信息在线     
河南30亿巨资“呵护”中原地下水 本刊讯 日前,河南省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唯一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的试点省份,该计划将投入30.24亿元用来加强我省的地下水保护工作。 河南水资源总量约41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44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属严重缺水大省,地下水资源尤为缺乏。根据全省初步拟订的《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近期以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济源、许昌、商丘8市作为保护行动的实施区。通过理顺体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及补源工程、替代水源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7.
凝结水形成的试验研究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试验场气温、地温和微渗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天山北麓平原凝结水的水汽来源,最大吸湿凝结量的形成深度,冻结期水汽凝结的特点及影响凝结水形成的因素。最后,讨论了水汽凝结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山区地下水流动受到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限于资料有限,其流动模式与控制机理尚不清晰。特别是地处甘肃北山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河西走廊以及祁连山北麓区域地下水的流动模式,直接决定了处置库在万年时间尺度上的安全性。基于区域遥感构造解译、地质构造演化分析、地球物理勘探以及水文地质钻探,获取了典型剖面的水文地质结构与渗透特征;综合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数据,构建了甘肃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山区的水文循环概念模型;并通过构建区域地下水流动数值模型与多情景模拟,分析了甘肃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山区的地下水流动模式。结果表明,地形对于该地区的地下水流动模式具有主控作用,祁连山山区地下水难以越过海拔最低的河西走廊至北山山区排泄,河西走廊是祁连山山区地下水系统与北山山区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北山山区地下水在地形与岩性的控制下,仅发育局部流动系统且渗流速度缓慢。同时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的阻滞作用,北山新场地下水无法径直向南穿越构造向花海盆地排泄,渗流路径长度明显增加;仅有F95断裂构造以南山前地带地下水可向花海盆地排泄,但由于集水流域有限、渗流速度缓慢、循环交替能力差,排泄量较小。本研究探究了山区-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候选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民勤盆地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备受世人注目。为了使民勤盆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均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民勤盆地水资源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研究.划分了水资源利用与环境变迁的阶段。结果表明,人口膨胀、大面积开荒等导致的大规模、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是30多年来民勤盆地土壤盐碱化、沙漠化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勤盆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环境发展战略和水资源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0.
3月22日是“世界水资源日”,今年的主题为“水资源的未来”,联合国呼吁,“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对水进行管理”。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环保总局祝光耀副局长坦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中国目前已经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他同时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问题,正在采取系列措施缓解这一状况。河南是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近年来,国民经济急速发展,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了以城市水源地为中心的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其中,豫北地区已形成近8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漏斗区面积逐渐扩大,机井越打越深,代价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在鄂尔多斯盆地都思兔河流域供水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了流域含水层的结构、埋深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求取了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比圈定了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3处富水区地下水开采量进行计算,提出了27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并经过对比得到地下水开采推荐方案。结果表明: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主要补给为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潜水面蒸发及向河流排泄为主;在地下水浅埋区,结合含水层单井涌水量的大小,确定采用管井开采方式、中段悬挂式非完整井结构,平均布井,井深300m,单一开采白垩系环河组的地下水,最大限度夺取潜水蒸发排泄量;根据推荐方案,上述3个富水区总开采量达到123 500m3/d,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various patterns of groundwater and their abundance characters in south Liaodong Peninsula, the distribution, stage, pattern and characters of sea water intrusion in the serious sea water intrusion areas are analysed. The reasons to cause sea water intrusion are uneven precipitation, limited recharge of surface water, artificial overpumping, lith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 in line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Groundwater reservoir is a kind of important engineering, which can optimize water resources arrangement by means of artificial regulation. Regulated water is the blood and value performance of groundwater reservoi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real-time quantification of regulated water, the paper analyzed sources and compositions of regulated water in detail. The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atisfying water demand inside research area, the paper analyzed quantity available and regulat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regulated water and established a formula to calculate regulated water. At last, based on a pore groundwater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inma River,Jilin Province, the paper calculated regulated water with the formula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With some constraint conditions, the formula can be adopted in other similar areas.  相似文献   

14.
沂蒙缺水地区碳酸盐岩地下水富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沂蒙缺水地区地处山东省中南部,大面积分布泰山群变质岩及各类侵入岩,赋水性极差,生活、生产用水非常困难。通过研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补给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在地形、构造、岩性复合的有利部位发现蒙阴-桃墟、沂水-姚店子和马牧池等3处裂隙岩溶富水地段,水质良好,具备建设中、小型水源地的条件。认为地层岩性是控制地下水存在的基础、地质构造控制着地下水的运动和赋存条件、地形地貌是影响地下水补给及运动最主要的因素等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成果对解决区内用水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Saline water intrusion 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Laizhou ar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ODUcrIONSalinewaterintrusionwasfoundinIsraelqacobsetal.,l96O),Thailand(Sun,l989),Spain(Custodi0,l985)andtheFujiarea,Japan"'InChina,thelargescaleseawaterintru-sioninthelasttwentyyearshasgtaduallyforrneserious,totheextentthattheintrusionareanachedto4OO~5OOkm2inthecoastalareaofShandongProvince(Zha0,l99l,Xueetal.,l992,Qiu,l991).Thereareaisos0mesmallaff~areasinLia0dongPenin-sulaandthesouthcoastareaofChina,lbrexamPle,SubeiPlain(Zhouetal.,l988),GuangxiOi,l988;Chenetal.,l99O)andHainan-…  相似文献   

16.
以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依据,阐述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状况、重要水源地的分布、开发利用潜力及地下水独特的优越性,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地下水过量开采或开采程度过低,容易引起超采漏斗区、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海水倒灌以及土壤盐渍化、渍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山东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下水利用良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拟建金华山隧道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景区北东向约12 km处,金华山隧道的开挖将可能导致双龙洞景区岩溶水的疏干,同时隧道也可能遭受岩溶涌突水的安全隐患。基于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成果,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的划分,隧道出口段关键岩溶分布区地质结构的分析,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双龙洞与隧址区之间各岩溶地下水流系统间的水力联系及涌突水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出口段开挖若揭露至其所处岩溶含水层并进行排水,影响的只是周边有限的岩溶水及裂隙水,不会直接连通研究区西侧大规模岩溶地下水流系统;隧道施工和运行期间对双龙洞景区的岩溶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同时双龙洞岩溶水也不会对隧道出口段形成直接的涌突水威胁。在岩溶区隧道涌突水来源的研究中,基于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合理划分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并分析各系统间水力联系,是分析涌突水来源及防范涌突水灾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干旱盆地地下水排泄区以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导致水环境发生恶化,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吐哈油田南湖水源地建设为例,通过对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由开采承压水而引起的咸水下移、浅层咸水淡化以及地下水环境得以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污染问题加剧,山东省烟台市观水镇生活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急需寻找优质地下水缓解当地居民用水问题。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实施探采结合井、抽水试验和水质化验等手段,初步查明了观水镇及附近区域的蓄水构造类型及赋存规律,圈定了优质地下水的富水地段,论证了白垩纪基岩裂隙水供水可行性,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Reviving Ancient Water Tunnels in the Desert-Digging for Gol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water shortage in the Middle East is a well-known problem. The introduction of diesel operated pumps for irrigation has caused a severe drop in groundwater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mand for groundwater is growing to alarming proportions. Alternative ways of groundwater supply and management need to be found to halt social and economical disaster in the future. Why not look at history? Qanats are subterranean tunnels ancient civilizations built to access groundwater. The technique is a sustainable method of groundwater extraction. Throughout the Middle East some settlements still make use of these ancient systems. In the summer of 2000, a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of a qanat was executed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reas (ICARDA) and with support from 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Dry international donors. The renovation served as a pilot community intervention within 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use of qanats in Syria. In a second stage of the project, the pilot was scaled up to a nation-wide survey of Syrian qanats in 2001. This resulted in qanat renovations on other sites executed in 2oo2 and 2oo3 with further international suppor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irst pilot renovation with a recent qanat renovation that took place in Qarah, Sy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